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02)
2023(2658)
2022(2401)
2021(2334)
2020(2159)
2019(4716)
2018(4690)
2017(8778)
2016(5113)
2015(5583)
2014(5804)
2013(5825)
2012(5415)
2011(5070)
2010(5402)
2009(5426)
2008(5369)
2007(4861)
2006(4637)
2005(4261)
作者
(15001)
(12669)
(12469)
(12107)
(8000)
(6221)
(5669)
(4833)
(4744)
(4646)
(4475)
(4319)
(4200)
(4181)
(3976)
(3895)
(3840)
(3735)
(3696)
(3651)
(3516)
(3134)
(3063)
(3006)
(2989)
(2962)
(2847)
(2843)
(2638)
(2574)
学科
(23094)
经济(23068)
管理(13172)
(11841)
(10093)
企业(10093)
方法(9700)
(8861)
数学(6962)
数学方法(6871)
理论(5769)
(5559)
中国(5466)
地方(5180)
业经(4909)
(4687)
(4454)
农业(4041)
教育(3820)
(3392)
银行(3379)
(3270)
经济学(3263)
(3197)
(2947)
贸易(2942)
经济理论(2882)
(2843)
(2818)
金融(2818)
机构
大学(76496)
学院(75619)
管理(27321)
(26057)
研究(25584)
经济(25319)
理学(22492)
理学院(22144)
管理学(21645)
管理学院(21487)
中国(19941)
科学(16704)
(16369)
(14254)
(14171)
师范(14050)
(13750)
(12962)
中心(12044)
研究所(11613)
师范大学(11471)
(11129)
(11066)
财经(10944)
北京(10757)
(9982)
(9953)
旅游(9811)
(9681)
(9372)
基金
项目(43912)
科学(34318)
研究(31836)
基金(31361)
(27014)
国家(26735)
科学基金(22713)
社会(20350)
社会科(19141)
社会科学(19139)
(17697)
基金项目(16804)
教育(15444)
自然(14753)
(14429)
自然科(14369)
自然科学(14364)
自然科学基金(14138)
资助(14001)
编号(12636)
成果(11290)
重点(9703)
(9561)
课题(9356)
(9233)
大学(8327)
科研(8327)
(8277)
人文(8219)
教育部(7986)
期刊
(35766)
经济(35766)
研究(23093)
中国(15577)
学报(12029)
科学(11505)
教育(11024)
(10690)
(10210)
管理(9694)
大学(8739)
学学(7751)
(7148)
金融(7148)
(6998)
农业(6615)
(6519)
旅游(6519)
(6519)
图书(6192)
业经(6106)
财经(5457)
学刊(5255)
旅游学(5247)
游学(5247)
技术(5185)
书馆(4865)
图书馆(4865)
(4741)
经济研究(4737)
共检索到122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叶超  
一、什么路?——旅游与哲学的本质旅游是一个"在路上"的活动或过程。这不仅指旅游活动本身的性质,而且也可以指旅游研究的路径,最重要的是,"道路"一词还有方向、目标等涵义。旅游的核心问题是选择和经历一条什么样的路。这与我们人生选择和走什么样的道路是一致的。因此,旅游和进行旅游研究实际上也是在思考和实践生活。旅游不是从生活中剥离或割裂出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叶超  
一、什么路?——旅游与哲学的本质旅游是一个"在路上"的活动或过程。这不仅指旅游活动本身的性质,而且也可以指旅游研究的路径,最重要的是,"道路"一词还有方向、目标等涵义。旅游的核心问题是选择和经历一条什么样的路。这与我们人生选择和走什么样的道路是一致的。因此,旅游和进行旅游研究实际上也是在思考和实践生活。旅游不是从生活中剥离或割裂出来,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曹诗图  曹国新  邓苏  
对旅游本质的正确认识是关系到旅游学科建设和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命题,然而这一问题在学术界至今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从哲学的视角来辨析,旅游的本质应是"体验",即旅游者的异地身心自由体验。将体验视为旅游本质的理由是:体验是旅游现象所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共同属性,体验是旅游现象区别于其他现象的独特属性,体验是规定和影响旅游现象中其他非本质属性的根本,体验是旅游活动产生、变化及发展的依据,这些理由符合哲学关于本质研究的特点及规定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刘忠俊  
目前,旅游学界鲜有学者对旅游学科的基石进行深入探讨。同时,旅游学科还没有自身的理论和思想,未形成自身的学科范式,没有自身独立的领地和清晰的边界,还难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文章以哲学与范式为核心,明晰了旅游研究与哲学、科学、技术的关系,梳理了旅游研究中哲学与范式的关系,对旅游研究和旅游学科的发展、旅游学科大厦的建立进行了方向性的探索。该研究以哲学视角对旅游学科的本源、基石进行追问,厘清旅游学科最终要探讨的就是,旅游是基于人的成长、基于人的价值发现的一条独特路径。范式的形成和转换都离不开哲学,旅游学者应该上升至哲学世界观来思考旅游问题,探索旅游学科的范式。只有当旅游学科建立在哲学基础上,只有当旅游学科回到旅游本质、本源的探讨而不是把目光主要聚焦于一般性的特征研究,只有当旅游学科的所有概念回到本质而被厘清的时候,只有当旅游学科有自己的学科范式的时候,旅游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才得以成立。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许宗元  
从人生哲学、政治哲学、教育哲学三大方面探讨旅游哲学。旅游哲学之内涵见诸情性观、价值观、生死观、苦乐观、天人观、人际观、政治观、修身观、静思观、义利观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钟维荣  
法治与德治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相对独立,但二者又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缺一不可。它们具有一致性和同一性的辩证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使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实施治国的方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屈小爽  王科  
正确认识旅游人地关系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哲学与艺术的角度,用"诗意地栖居"阐释旅游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问题,分析旅游人地关系中人的角色、地的地位和人地生态伦理关系。针对哲学中的三大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应该怎么样",从旅游本质的角度阐释了旅游是一种诗意地栖居;从旅游动机和寻求更好生活方式的角度阐释了人为什么旅游;从树立人地和谐理念、优化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宜游、宜养"城市、打造乡土景观机理之美等多角度阐释了旅游发展中如何营造诗意的栖居环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斌  
《旅游哲学引论》以其创新性填补了国内旅游哲学的学术空白。该书本着反思和批判的研究态度,以旅游概念作为逻辑起点,试图由此建立旅游哲学的体系。文章认为,由于作者未能坚持反思的批判的研究思路,在构建旅游哲学时出现很多问题。文章对该书的逻辑起点、论证思路的逻辑走向以及旅游哲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和评论,指出以旅游概念为逻辑起点,要坚持对其进行前提追问、反思和清理,才能在此上逐步构建起以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为主体的旅游哲学体系。这种建立在哲学逻辑之上的研究体系,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旅游哲学体系。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戴维·阿斯平  朱迪思·查普曼  杜永新  
一、引言当前,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太过关注经济、人员配置、课程传递与评估等现实问题,以至于无暇顾及其它。因此,更深层次的问题被搁置一旁便不足为奇,这类深层问题要么等待千载难逢的审慎思考机会的出现,要么被委托给有时间处理此类问题的"专家"或"学者",以便撇开那些"现实"问题。教育哲学问题尤其如此。在本文中,我们希望阐明的是,哲学问题是终身教育理念的一部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建绍  
在讨论哲学与会计这个话题时,可能会让我们这些经常和数字、账目、凭证打交道的会计人员感到困惑。在我们看来,哲学家是一个人坐在书院里,或者在远离尘世的某个优雅之地,桌上放着一杯香茗,眼睛注视着深邃的星空,思考着人生、宇宙、起源和未来等形而上的重大问题。而会计人员则是忙忙碌碌地制作凭证和分录,认真细致地计算数字,工作要求特别仔细。这两种人之间的差异如此巨大,他们能有什么联系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学书  
人类在长期与自然的斗争中滋生起来的对自然的征服感和优越感以及在私有制条件下滋生起来的自我中心主义和实用利己主义 ,是产生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生态问题启示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实践活动的正负效应 ,应当不断完善和发展人自身的本质力量 ,应当建立起一种双向的、新型的主客体实践关系 ,才能最终避免生态问题的产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组织"旅游与哲学"这一专栏的初衷在于:一方面,中国当下旅游研究在走向"科学"的同时也开始走向固化和枯燥,无法凸显旅游学术研究的张力,无法创造深度探讨的空间,因而担心中国旅游研究的学术思想日趋细碎和枯竭;另一方面,如果能为国内一部分执着于思考旅游研究中的哲学问题的学者提供一个平台,将对打破上述隐隐出现的困局具有重要作用。我跟《旅游学刊》编辑部沟通了这些想法,编辑部非常支持,提出可以组织几篇主题相对集中的稿件,作为专栏刊发,以推动旅游学术思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彦君  孙佼佼  
科学与哲学,是人类知识史当中两个涉及本体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从历史上看,人类知识的积累过程经历了哲学与科学的同源分流过程,最终在当今的知识界形成了知识来源的两种不同路径:哲学路径和科学路径。旅游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也同样面临着其知识获得途径的选择和利用问题。对此,文章讨论了旅游研究中的"哲学路径"和"科学路径",梳理了这两个路径对旅游知识贡献的意义和价值。文章的观点建立在东西方哲学传统有所不同这一基点上,进而指出由此带来的东西方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趋向及其在旅游研究中的意义。文章认为,西方哲学主流中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海伦  
旅游审美观照是连接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并实现旅游审美活动的关键环节,是旅游主体对旅游客体的独特的观审角度与方式。旅游审美观照对于旅游主体获得旅游审美感受,实现旅游审美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旅游审美观照与旅游凝视存在交集,即专注而投入的视觉凝视,责任和义务的暂时搁置。但另一方面,旅游审美观照具有旅游凝视所没有的主客互融共通的优势,而这恰恰是获得旅游审美意境的重要方式。旅游审美观照具有置身性、知觉性、体验性、非功利性的审美特征,旅游审美观照所追求的是审美精神的自由与超越。当人们置身于新异性的旅游审美场景中,在非功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