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75)
- 2023(6702)
- 2022(5493)
- 2021(5236)
- 2020(4151)
- 2019(9645)
- 2018(9305)
- 2017(19470)
- 2016(10062)
- 2015(11155)
- 2014(11079)
- 2013(11320)
- 2012(10279)
- 2011(9093)
- 2010(9012)
- 2009(8496)
- 2008(8158)
- 2007(7562)
- 2006(6760)
- 2005(5955)
- 学科
- 济(50833)
- 经济(50790)
- 农(44612)
- 业(36415)
- 农业(29495)
- 管理(22000)
- 方法(18684)
- 数学(17298)
- 数学方法(17242)
- 企(15466)
- 企业(15466)
- 业经(14689)
- 财(13103)
- 中国(12556)
- 收入(11276)
- 地方(10644)
- 制(10391)
- 农业经济(9850)
- 村(8928)
- 农村(8923)
- 贸(8803)
- 贸易(8796)
- 发(8753)
- 易(8584)
- 融(7977)
- 金融(7977)
- 银(7859)
- 银行(7853)
- 体(7827)
- 行(7575)
- 机构
- 学院(145518)
- 大学(139626)
- 济(72989)
- 经济(71954)
- 管理(58226)
- 理学(50686)
- 理学院(50326)
- 管理学(49798)
- 管理学院(49557)
- 研究(48083)
- 农(42933)
- 中国(40622)
- 农业(32330)
- 财(31524)
- 京(27132)
- 业大(25924)
- 科学(25032)
- 财经(24994)
- 中心(23895)
- 所(23315)
- 经济学(23045)
- 经(22998)
- 江(21369)
- 经济学院(21120)
- 研究所(20582)
- 经济管理(19722)
- 农业大学(19593)
- 财经大学(18325)
- 发(16420)
- 州(16407)
- 基金
- 项目(95390)
- 科学(76828)
- 研究(74393)
- 基金(71727)
- 家(61069)
- 国家(60450)
- 科学基金(52771)
- 社会(51114)
- 社会科(48154)
- 社会科学(48142)
- 基金项目(38216)
- 省(37052)
- 教育(31720)
- 自然(30947)
- 编号(30856)
- 自然科(30248)
- 自然科学(30243)
- 自然科学基金(29741)
- 划(29306)
- 资助(27920)
- 农(26893)
- 成果(23774)
- 部(22787)
- 发(22300)
- 国家社会(22039)
- 制(20793)
- 重点(20648)
- 创(20194)
- 人文(20022)
- 性(19820)
共检索到219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梁海兵
基于工作技能异质性的议价视角和Burdett双保留工资理论,研究运用2016年兰州市923份调研数据,分析劳动市场中农民工能否通过在职搜寻促进其收入增长。结果发现:(1)相较于未在职搜寻的农民工,在职搜寻行为非显著性负向冲击在职搜寻的农民工的当前收入,但微弱正向显著影响其预期收入。这表明在职搜寻行为影响的是求职者的预期收入而非当前收入,这与Burdett双保留工资理论相一致。(2)农民工在职搜寻行为与议价行为的交互作用正向显著影响其当前收入。该结论为在职搜寻过程中农民工策略性地运用其技能进行议价可有效促进其收入增长。
关键词:
议价行为 技能资本 保留工资 劳动力市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海兵
中国经济发展迎来刘易斯拐点为劳动市场求职者工资增长提供了重要机遇。本研究从"技能资本—社会关系"替代视角,基于工资议价理论,借助"议价"干预途径,运用干预效应模型对兰州市923名农民工工资增长的议价效应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技能资本和社会关系作为分别表征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议价能力的指标正向显著影响农民工月工资水平;(2)技能资本和社会关系借助议价干预渠道在农民工工资增长作用之中并无相对重要性之分,而是倾向于一种替代关系;(3)技能资本和社会关系与农民工工资增长具有一定的时间关联特性,其中技能资本的平均工资增长效应与农民工年龄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30~45岁之间技能资本的增收效应达到峰值,而社会关系的平均工资增长效应与农民工年龄之间则表现正U型关系,30岁以下或45岁以上的农民工的社会关系增收效应相对较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乾
本文利用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行业内和行业间工作转换对农民工收入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人力资本、低就业层次和低收入是农民工转换工作的重要原因。年轻的、未婚的、进城年限短的、受教育程度低和未培训的、低收入的农民工倾向于行业内工作转换;高收入、自己找到工作的农民工更有可能进行行业间工作转换。行业内工作转换对低收入农民工的收入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高收入农民工的收入增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行业间工作转换对所有收入层次的农民工的收入增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行业内工作转换对收入增长产生正向影响的内在原因在于,企业年资的累积效应不明显,而在行业内持续从事性质一样的工作,由此累积的资历在农民工...
关键词:
农民工 工作转换 收入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伍振军 崔传义
本文基于对2007年从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回流到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城镇工作的3026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改进后的明瑟尔收入模型,估计出农民工在城市打工与返乡发展两种情况下的人力资本收益率。证明了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人力资本收益率要低于其返乡之后的收益率;验证了农民工在城市打工时,人力资本从深度与广度上都被低估,而返乡之后,人力资本能够得到相应报偿,从而收入获得增长的设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晓兰
本文利用2008年实施的中国住户收入调查数据的城市移民数据分析了农民工工作转换、城市流动及其收入增长。研究发现,有工作转换经历的农民工总体中38%为当地工作转换者,62%为迁移型工作转换者。决定二者收入增长的因素存在差异:受教育程度对当地工作转换者更重要,教育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其获取高收入增长;而具有经验和专有人力资本积累的农民工通过迁移型工作转换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增长。简单的变换城市变量无法准确衡量其对流动就业农民工的收入增长效应。区分不同方向的城市流动后发现,农民工在转换工作时从西部城市、中部城市流动到东部城市均可显著提升其收入增长情况;反方向的流动则不利于其收入增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长流 高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增长在导致中国快速减贫的同时,也带来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以及农民工人力资本弱质性等问题。作为经济增长推力之一的农民工,在经济高增长进程中长期处于机会不平等和就业低赋权约束的社会环境中,导致其就业低水平陷阱及其人力资本的相对贬值。基于包容性增长这一视角,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提升取决于两方面:获取社会资源的平等权利制度建设和机制设计,以及通过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增强其参与经济发展和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能力。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机会平等 就业赋权 人力资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工的收入也发生了相应地变化。文章将供给侧改革对农民工收入增长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15年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VAR模型和Logit模型着重分析了农民工收入的充足性和稳定性,从农民家庭现状、个人特征、收入状况等方面着手,研究农民工收入的增长情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正月
农民工工资近几年来出现了逐步上升的趋势,这是对农民工工资原来行政强制性的生存工资的校正。多方面的数据表明,目前农民工工资的现状是:基数低,工资水平不高,扣除物价上涨的影响因素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尤其是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占比严重偏低。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要从国民收入两次分配的格局入手,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要向劳动者倾斜,确保劳动收入的最大化,促使农民工工资持续稳定的合理增长。
关键词:
农民工工资 劳动收入 国民收入分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贵富
本文构筑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模型分析显示,农民工增加会提高非农业部门GDP增长、扩大城镇技术劳动力与非技术劳动力部门间收入差距。采用1993—2007年29个省份的省际动态面板数据,利用GMM模型对农民工增加与城镇技术劳动力与非技术劳动力部门间收入差距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显示,农民工的增加会提高全国非农业部门GDP增长、会扩大全国城镇单位技术劳动力行业与非技术劳动力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农民工的增加对非农业部门GDP增长与城镇平均劳动报酬差距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思齐 廖俊平 任荣荣 曹洋
中国城市住房市场中存在明显的分割,"城中村"等居住环境恶劣的"非正式"住房容纳了大量农民工。通过构建一个农民工住房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本文发现,针对农民工的单纯住房数量的供给在低端产业占主导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但在高技能产业比重逐渐增加时其效果逐渐衰减。相反地,改善农民工居住环境的政策能够使住房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具有可持续性。同时,这类改良政策能够减少潜在的社会冲突所导致的社会资源非生产性损耗,使得分给城市原有居民的"蛋糕"份额也会变大,因此有希望成为一个可以自发实现的内生政策变迁过程,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实现城乡融合和社会和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晓军
中国以农民工形式发生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贡献。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城乡三部门经济下新的劳动力配置效应模型,实证分析1985~2009年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和成果分享。结果表明,农民工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对经济成果分享程度偏低,二者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农民工对经济增长贡献主要依赖于农民工数量增加,而对其自身劳动生产率依赖较小;农民工对经济成果分享总体呈现下降态势。
关键词:
农民工 经济增长 贡献 成果分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芳芝 李超
文章阐述了两种测算农民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方法:直接测算法和间接测算法。直接测算法依据的是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研究如何设计一种合理的测算农民工数量的方法;间接测算法依据的是C-D生产函数,通过对生产函数变形找到一种合适的模型,最后计算出农民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关键词:
农民工 经济增长 C-D生产函数 贡献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佟大建 应瑞瑶
提高农民工的收入并不断缩小其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差距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流动人口问卷(C)和户籍人口问卷(D)数据,从农民工收入增长及与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缩小的视角探究了居住证的共同富裕效应。研究发现,(1)持有居住证可显著提高农民工的收入并缩小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工资差距,即居住证具有显著的共同富裕效应,上述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2)进一步研究表明,职业地位提升、社会资本积累、身份认同提高是居住证提高农民工收入和缩小与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的作用机制。(3)异质性分析发现,居住证对跨省流动、受教育水平低、有劳动合同、新一代农民工收入增长和与城镇职工工资差距缩小的作用更强。综上,本文认为应破除居住证的申领门槛并提高持证者的权益,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坚实基础。
关键词:
居住证 农民工 工资差距 共同富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至发
本文利用浙江省2020份问卷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半对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工资收入增长预期目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未来5~10年农民工工资收入增长预期目标值为8.35万元,相对于目前年工资收入期望增长1.31倍,在户籍地、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群组差异。农民工工资收入增长预期目标受到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受教育程度、目前年工资收入、职业层级、就业企业性质和家庭人口数的影响。性别、婚姻状况和就业企业性质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增长预期目标具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职业层级和家庭人口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年龄和目前年工资收入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关键词:
农民工 工资收入增长 预期目标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国景 陈永福 杨春华
伴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分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民工群体内部的异质性不断加大。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聚焦于收入增长和户口所在地的户籍属性对进城农民工家庭营养消费的影响,并探讨收入增长与营养消费关系的户籍地差异。结果表明:收入增长和户籍地差异对进城农民工家庭营养消费有显著影响;农民工家庭能量、蛋白质和脂肪需求的收入弹性为分别为0.593、0.610和0.533;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户籍地差异使本地农民工家庭的人均每天能量、蛋白质和脂肪消费比外地农民工家庭分别高19.24%、18.41%和1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