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8)
- 2023(11899)
- 2022(9976)
- 2021(9599)
- 2020(7831)
- 2019(17983)
- 2018(18199)
- 2017(31040)
- 2016(18964)
- 2015(21523)
- 2014(22043)
- 2013(20154)
- 2012(18996)
- 2011(17283)
- 2010(18261)
- 2009(16756)
- 2008(16982)
- 2007(15623)
- 2006(14408)
- 2005(13671)
- 学科
- 济(54338)
- 经济(54233)
- 管理(52486)
- 业(41885)
- 企(36762)
- 企业(36762)
- 教育(26579)
- 中国(24806)
- 制(21534)
- 财(19429)
- 理论(18433)
- 方法(17795)
- 农(16980)
- 学(15827)
- 教学(15476)
- 业经(14699)
- 体(14151)
- 数学(13788)
- 数学方法(13368)
- 银(12789)
- 银行(12763)
- 环境(12686)
- 行(12169)
- 融(11555)
- 金融(11552)
- 体制(11539)
- 地方(11461)
- 划(10924)
- 务(10867)
- 财务(10821)
- 机构
- 大学(255770)
- 学院(247823)
- 研究(91103)
- 济(85837)
- 经济(83021)
- 管理(81167)
- 理学(67093)
- 理学院(66133)
- 中国(65214)
- 管理学(64464)
- 管理学院(63962)
- 京(57814)
- 科学(53283)
- 财(48441)
- 范(46151)
- 所(46013)
- 师范(45789)
- 江(44693)
- 教育(43305)
- 中心(41321)
- 研究所(40678)
- 北京(38160)
- 农(37885)
- 师范大学(37047)
- 财经(35213)
- 州(34691)
- 技术(33779)
- 院(33059)
- 业大(32355)
- 经(31624)
- 基金
- 项目(149630)
- 研究(121703)
- 科学(117036)
- 基金(100513)
- 家(85798)
- 国家(84786)
- 社会(71524)
- 科学基金(71347)
- 教育(67555)
- 社会科(67061)
- 社会科学(67043)
- 省(61630)
- 编号(53982)
- 划(53199)
- 基金项目(50963)
- 成果(50165)
- 课题(43169)
- 自然(42518)
- 自然科(41438)
- 自然科学(41424)
- 资助(41173)
- 自然科学基金(40634)
- 年(36407)
- 重点(35898)
- 部(34949)
- 制(32905)
- 项目编号(32595)
- 性(32585)
- 发(32404)
- 规划(31931)
- 期刊
- 济(109946)
- 经济(109946)
- 研究(92349)
- 教育(80265)
- 中国(78785)
- 财(40952)
- 学报(38405)
- 农(35468)
- 管理(34077)
- 科学(32746)
- 大学(31918)
- 技术(28503)
- 学学(26751)
- 融(25474)
- 金融(25474)
- 农业(23291)
- 职业(21943)
- 财经(18432)
- 图书(16857)
- 经(16063)
- 业经(15569)
- 经济研究(15193)
- 坛(14798)
- 论坛(14798)
- 技术教育(14214)
- 职业技术(14214)
- 职业技术教育(14214)
- 问题(12979)
- 版(12833)
- 书馆(12739)
共检索到427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夯 魏民 李广平 秦春生
东北师范大学于2013年启动了全日制教育硕士生培养综合改革。改革以"创造的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教师成长规律和教师教育规律为遵循,以提升理论素养、发展关键能力为重点,以"三个贯通与一体化"为基础,通过创新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与教学、优化教育实践方式、构建协同培养机制等举措的实施,优化了培养过程与环节,提升了培养质量,探索出了大学与优质中学协同培养教育硕士生的新模式与新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晓威 曹雷 王兴铭 陈旭远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其培养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一环。东北师范大学为提升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开展了系列工作,提出了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主要思路和举措。通过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立,不断提升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
全日制教育硕士 实践能力 培养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饶从满 秦春生 高文财 刘国军
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进行硕士生培养改革的做法,即"以增强硕士生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进一步加强硕士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硕士生培养质量"为主旨,以"拓宽培养口径,扩大自主选择,加强实践教育,突出研究训练"为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举措包括: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增强培养的针对性;优化培养方式,提高培养效益;改革课程设置,提高课程学习的效用;调整学位论文评价取向,突出研究训练;加强教师教育,适应社会和硕士生的需求。同时说明了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培养质量 改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兰英 陈晖 陆祺
认为实践基地不稳定、优质实践基地匮乏、优秀教师指导缺位、实践管理机制不健全等,是导致全日制教育硕士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弱的主要原因。介绍了上海师范大学"量身定制"创建海内外联动实践基地大平台的做法,高标准选拔研究生分批次进入基地实践,强化中学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一对一"带教,聚焦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和教育科研开展"立体式"实践,以导师工作站为平台促进基地间的联动,建立健全过程性的教育实践质量保障机制,这种"五个一"模式下的浸润式实践,提升了全日制教育硕士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构筑了多方共赢的教育实践共同体。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敏
从课程体系、实践基地、双导师制、建设绩效等方面介绍了曲阜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经验和做法,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全日制教育硕士 专业学位 实践能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聂文斐 杨吉 宁更新 姚若河
针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具体对象,以华南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提出了以实践为主线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三段式的培养方案及相应的培养机制,以期创建富有特色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宋平 杨连茂 甄良 丁雪梅
根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以及全日制工程硕士生源结构的特点,论述了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分别从校企、导师以及研究生多个层面,阐述利用校内实践基地、校企联合培养基地、依托科研合作平台等手段,探索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举措。
关键词:
全日制工程硕士 实践能力 研究生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史耀媛 卢朝阳
从奖助体系、专业设置、精品课程、教学实践基地、学位论文要求等方面,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的实践和特色进行了分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文伟 周庆 孙丽媛
在界定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了当前全目制高等教育学硕士生培养面临的困境,通过分析引发困境的两因素——学科改造因素和研究生教育结构失衡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全日制研究生 高等教育学 培养 困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麟
我国全日制法律硕士生培养模式存在现实培养质量与培养目标设置之间的差距及社会认同感与共同体同质性特征的缺失等问题。学徒制培养模式涵盖实践性、技能性以及真实的办案环境等本质特征,比较符合法律硕士生教育目标的要求,并有助于法律硕士生归属感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构。学徒制对于革新法律硕士生培养方式,实现法律硕士生的培养目的具有启示作用。
关键词:
法律硕士 培养模式 学徒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宋平 甄良 丁雪梅
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两年制硕士生培养工作的实践,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强化教育过程管理等方面,探讨了保证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举措。
关键词:
硕士生 两年制 改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施莉
认为教学实践能力作为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硕士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其专业发展特点及发展前景所倚。指出作为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育实习。目前教育实习存在着时间不够充足、实习期间缺乏指导、实习鉴定考核粗略笼统、反馈沟通表达不畅等问题。认为摆脱路径依赖,改变对实习的态度;建立长效畅通的沟通反馈机制;突出反思和分享的考核评价制度等是真正发挥教育实习在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中重要作用的有效途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阎凤桥 李欣 杨钋 范皑皑
基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4年开展的"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的硕士研究生数据,使用描述统计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从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导师指导和实习这三个方面,对专业学位硕士生与学术学位硕士生之间以及专业学位硕士生内部的差异进行了量化分析。分析表明,专业硕士生初步发展出与学术硕士生不同的培养模式,且内部差异较大。研究发现:专业硕士生对实践课程设置的评价高于学术硕士生;专业硕士生的校外实践导师制度得到了落实,质量有待提升;与学术硕士生相比,专业硕士生的实习比例更高、时间更长、学校参与的程度更高,且实习与专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徐军海 江莹
通过对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的背景与目标辨识,在讨论传统培养环境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模式,分析了政府、大学和企业在培养模式中的角色定位和运作方式,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肖念 关少化
认为培养方案实质上是课程方案,因而培养方案的修订应遵循课程编制的逻辑顺序:在把握学校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思想的大前提下,在剖析国内外相关学校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分析已有培养方案的优势与不足,研究学生、学科及社会的现实与需要,按照课程理论的要求形成培养方案文本。同时,在培养方案修订中,还必须给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学科的发展留出空间。
关键词:
培养方案 研究生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