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73)
- 2023(10330)
- 2022(8420)
- 2021(7458)
- 2020(6311)
- 2019(13790)
- 2018(13741)
- 2017(26951)
- 2016(13849)
- 2015(15329)
- 2014(15227)
- 2013(15541)
- 2012(14349)
- 2011(13013)
- 2010(13600)
- 2009(13174)
- 2008(13007)
- 2007(12089)
- 2006(11270)
- 2005(10329)
- 学科
- 济(91582)
- 经济(91493)
- 业(79572)
- 企(63190)
- 企业(63190)
- 管理(53476)
- 农(44569)
- 业经(30065)
- 农业(29775)
- 方法(29121)
- 财(21680)
- 数学(21615)
- 数学方法(21533)
- 地方(20075)
- 中国(17792)
- 务(16007)
- 财务(16000)
- 财务管理(15988)
- 制(15589)
- 技术(15330)
- 策(15099)
- 企业财务(15086)
- 体(13678)
- 和(12963)
- 划(12791)
- 贸(12153)
- 贸易(12144)
- 地方经济(11894)
- 易(11716)
- 理论(11349)
- 机构
- 学院(219113)
- 大学(208646)
- 济(111344)
- 经济(109709)
- 管理(90547)
- 理学(77568)
- 理学院(76945)
- 管理学(76243)
- 管理学院(75847)
- 研究(70486)
- 中国(58271)
- 农(47040)
- 财(46796)
- 京(41488)
- 科学(37398)
- 财经(36923)
- 农业(35239)
- 江(34933)
- 所(34870)
- 经济学(34014)
- 经(33269)
- 业大(32765)
- 中心(32703)
- 研究所(30852)
- 经济学院(30431)
- 经济管理(28384)
- 州(26627)
- 财经大学(26267)
- 商学(25661)
- 北京(25600)
- 基金
- 项目(134519)
- 科学(108632)
- 研究(102988)
- 基金(99669)
- 家(83787)
- 国家(82876)
- 科学基金(73873)
- 社会(71695)
- 社会科(67703)
- 社会科学(67685)
- 省(54601)
- 基金项目(53053)
- 自然(43920)
- 教育(43413)
- 自然科(42944)
- 自然科学(42935)
- 自然科学基金(42237)
- 划(41715)
- 编号(41378)
- 资助(38974)
- 业(33681)
- 发(31761)
- 成果(31256)
- 创(31020)
- 部(30199)
- 国家社会(30121)
- 重点(28907)
- 制(28221)
- 创新(28133)
- 农(27802)
- 期刊
- 济(142712)
- 经济(142712)
- 研究(66120)
- 农(51367)
- 中国(41181)
- 财(38207)
- 管理(37711)
- 农业(34349)
- 业经(28307)
- 科学(27789)
- 学报(25342)
- 融(23473)
- 金融(23473)
- 技术(21657)
- 经济研究(21489)
- 大学(21467)
- 学学(21171)
- 财经(19551)
- 问题(18569)
- 业(17540)
- 经(17110)
- 技术经济(15953)
- 世界(15400)
- 农村(14106)
- 村(14106)
- 农业经济(13842)
- 经济问题(13045)
- 商业(12291)
- 现代(11855)
- 贸(11656)
共检索到342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籍育贤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鼓舞下,举国上下掀起了加快经济发展、加快改革开放的热潮。在这个浪潮中,工业和第三产业热气尤高。相比之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则显得相对不足。主要原因是,在农业取得连年丰收的大好形势下,有些同志产生了一种错觉,觉得农业和农村经济已非“燃眉之急”,认为农业发展慢,靠农业难以使经济翻番、上新台阶。其实,正是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目前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也正是这些重要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汤永安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全国各地出现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雄心勃勃,采取各种措施,力争我国经济在新一轮加速发展阶段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大好形势。文章提出,再上新台阶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启动战略。作者根据特区以及沿海开放城市创办经济开发区的经验,提出了为适应经济发展日益国际化、市场化的走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建立等因素,一个地区(单位)经济上新台阶的启动战略,即是要全方位地对外开放,多形式地进行开发,创造性地深化改革。
[期刊] 预测
[作者]
徐连仲
80年代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81~1990年10年间,国民生产总值(GNP)年均增长9%,使得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1978年底)确定的到本世纪末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于1988年实现了第一个翻番,提前两年完成了80年代的奋斗目标,国民经济上丁一个新台阶。在80年代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基础上,90年代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在几年中再上一个台阶,这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江
农业科研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登上新台阶作贡献刘江农业部部长一、农业科研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大变革时期,国与国之间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日趋激烈。在世界格局的大变动中,我国能否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赢得主动地位;能否顺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祥荣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跃上新台阶杜祥荣一、淄博农业已基本具备了向农业现代化迈进的条件山东省淄博市是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近来年全市整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9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1亿元,第一、二、三次产业比重分别达到10.1%、...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卢良恕
保证农业上新台阶的战略措施卢良恕(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与农业科技的进步休戚相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农业生产水平的逐步提高,这种依靠程度愈加紧密。我国农业要上新台阶、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从目前我国研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统筹城乡发展出发,基于两个趋向的重大判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进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阶段: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开始建立;粮食连续三年增产,粮食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主要农产品质量全面提高;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建国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性任务,"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应坚持创新驱动与依法治理协同,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引导结合,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战略,为"四化同步"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1.做好顶层设计,扩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点范围。加强对地方农业可持续发展各项试点工作监督指导,做好试点先行与示范推广统筹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继德 阎海旺
为解决人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粮食产量连年徘徊不前及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山西省从1990年开始,实施了20年的农业综合开发运动。20年来,山西农业综合开发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和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与此同时,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各项实用技术的普及。
关键词:
农业综合开发 成就 山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邹侃
大力发展果业促进山区农村经济上台阶赣州地区农业银行邹侃一、果业发展概况赣南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贫困面较大的地区,具有发展果业的自然资源优势。为此,中共赣州地委、行署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兴果富民”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把发展果业作为振兴赣南农村经济,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道玉
农业地区再上新台阶的战略对策王道玉一、坚持增产与增收相结合,由单纯粮食生产向加工增值延伸,提高经济效益,激发农民发展粮棉生产的积极性。长期以来,农业地区产业结构单一,造成农业增产不增收,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每况愈下。尽管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了农业内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艾云航
本文在介绍了十年农业综合开发取得的成就及经验后,提出了农业综合开发再上新台阶的目标任务和实现目标的相应的政策措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韩长赋
(2018年8月)农业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和重要利益交汇点。自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国与非洲各国携手推进农业合作,迄今已走过12个年头。在中非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支持和领导推动下,各方落实习近平主席打造中非休戚与共命运共同体的指示
[期刊] 预测
[作者]
王潼
1 上“新台阶”的数量刻画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讲话中提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应相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上新台阶”、“翻一番”、“翻两番”等都是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形象化描述。对这些形象化目标应予以具体的数量刻画,说明其涵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全面刻画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GNP。“翻一番”意味着目标期GNP是基期的两倍,“翻两番”意味着目标期GNP是基期的四倍,而且,目标期GNP和基期GNP是在不变价意义下进行比较的。从数量上刻画“上新台阶”的标志,可选用GNP“翻半番”,即目标期(不变价)GNP是基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