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69)
- 2023(12010)
- 2022(10702)
- 2021(10045)
- 2020(8523)
- 2019(19544)
- 2018(19485)
- 2017(37640)
- 2016(20518)
- 2015(23172)
- 2014(23244)
- 2013(23043)
- 2012(21130)
- 2011(19130)
- 2010(18962)
- 2009(17324)
- 2008(17093)
- 2007(14994)
- 2006(13106)
- 2005(11257)
- 学科
- 济(82311)
- 经济(82214)
- 管理(60900)
- 业(57100)
- 企(48583)
- 企业(48583)
- 方法(41225)
- 数学(35579)
- 数学方法(35088)
- 财(20865)
- 农(20803)
- 中国(20165)
- 学(18726)
- 业经(17881)
- 地方(15981)
- 理论(14807)
- 贸(14346)
- 贸易(14340)
- 农业(14022)
- 易(13853)
- 制(13635)
- 和(13587)
- 务(13380)
- 财务(13311)
- 财务管理(13286)
- 环境(13055)
- 技术(12964)
- 企业财务(12625)
- 划(11897)
- 银(11357)
- 机构
- 大学(296383)
- 学院(292714)
- 管理(119477)
- 济(112894)
- 经济(110347)
- 理学(104382)
- 理学院(103236)
- 管理学(101315)
- 管理学院(100811)
- 研究(95096)
- 中国(69409)
- 京(63092)
- 科学(60962)
- 财(51019)
- 所(47715)
- 农(45765)
- 业大(44603)
- 研究所(43710)
- 中心(43184)
- 财经(41764)
- 江(41024)
- 北京(39860)
- 范(39666)
- 师范(39307)
- 经(37977)
- 农业(35935)
- 院(34569)
- 州(33824)
- 经济学(33008)
- 师范大学(31949)
- 基金
- 项目(204012)
- 科学(160000)
- 基金(147831)
- 研究(147319)
- 家(128566)
- 国家(127470)
- 科学基金(109918)
- 社会(91742)
- 社会科(86921)
- 社会科学(86898)
- 省(79654)
- 基金项目(79052)
- 自然(73025)
- 自然科(71353)
- 自然科学(71338)
- 自然科学基金(70009)
- 教育(67982)
- 划(66896)
- 资助(61615)
- 编号(60192)
- 成果(48056)
- 部(44836)
- 重点(44835)
- 发(41958)
- 创(41796)
- 课题(40934)
- 科研(39077)
- 创新(38889)
- 教育部(38393)
- 大学(38146)
- 期刊
- 济(121854)
- 经济(121854)
- 研究(85093)
- 中国(52641)
- 学报(47761)
- 科学(43579)
- 管理(42964)
- 农(40392)
- 财(37481)
- 大学(36084)
- 教育(34068)
- 学学(33700)
- 农业(28657)
- 技术(25702)
- 融(21415)
- 金融(21415)
- 业经(20044)
- 经济研究(19498)
- 财经(19460)
- 图书(17107)
- 经(16542)
- 问题(14990)
- 业(14844)
- 理论(14775)
- 技术经济(14674)
- 科技(14573)
- 实践(13590)
- 践(13590)
- 商业(13520)
- 版(13512)
共检索到417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苏萍 武文静 马姗子
聚焦国内在线评论呈现出的极度正向偏移分布的偏差现象,探讨在线评论中的中国消费者主动评价偏差产生的机制。研究发现,单凭基于解释水平的认知差异研究难以体现出目前被广泛运用的"好评返现"等激励消费者发布在线评论的方式的实践价值,同时仅依据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动机研究又不足以说明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对产品评价的动态变化。在结合解释水平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消费者主动评价偏差的形成机制,即认知差异机制和动机机制,同时可以构建消费者自主评价偏差的整合模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韩正彪 张炜 戚景琳
本综述旨在揭示国外关于用户在线信息搜索中认知偏差的研究现状,以帮助其他学者对该领域有更加全面的认识。遵循系统综述思想,纳入来自8个学术数据库的104篇文献,分析出版趋势、理论基础、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 4个维度。近年来,对用户在线信息搜索中认知偏差的研究逐渐增多,反映了学者们对该领域的日益关注。这些研究的基础理论主要来自心理学和传播学。相关研究主要关注认知偏差的类型、成因、认知偏差对信息搜索的影响和纠偏策略4个研究子主题。此外,我们观察到研究趋势表明实验法是当前研究中采用最频繁的研究方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献士 陈礼丹
鉴于个体消费行为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制定合适的干预策略十分关键。研究发现,干预策略对环境行为会造成溢出效应。对此,文章梳理了国外文献中环境行为溢出产生的背景,解析了正负溢出效应的发生机理,并结合研究的局限性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从而为我国环境行为领域的学者和策略制定者提供了借鉴和指导思路。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许永洪 朱建平
在经济处于景气阶段的时候,现实中大多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数值依然落在不景气区域内,这就产生了指数偏差。本文从乘数效应和消费棘轮效应两个角度证明了消费者信心指数偏差的来源,并对密歇根大学消费信心指数数据进行了实证,发现该指数绝大多数年份处于不景气区间,与美国过去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水平不符,存在指数偏差。为了调整指数的偏差,本文提出了缩放、平移和缩放-平移三个指数偏差修正模型,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发现,提出的三个模型均较好的修正了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偏差,三个指数修正模型可在实践中推广使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聪 顾芹 周言
自我一致理论对企业影响消费者行为有着重要意义,而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自我一致认知结果,却鲜少关注认知过程。本研究采用2×2组间设计,检测消费者自我一致认知过程中巴纳姆效应的存在,以及自我尊崇、品牌个性和消费者品牌渗入程度对巴纳姆效应出现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费者自我一致认知过程中存在巴纳姆效应。
关键词:
自我一致理论 巴纳姆效应 认知心理学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靖 陈明亮
在线消费是当今互联网时代日益普遍的消费形式。与传统线下消费相比,在线消费环境更简单,消费者心理却更复杂,适合借助神经科学工具打开消费者大脑中的"黑箱",解释消费者行为。然而,消费者神经科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视角目前并未普及,且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传统线下消费,对在线消费者行为关注较少。鉴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消费者神经科学的概念内涵与发展历程,分析了神经科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主要优势,并介绍了EEG/ERPs、fMRI、眼球追踪技术三种在在线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应用较为普遍的神经科学工具。随后,本文介绍了用于刻画在线消费者行为模式的AISAS模型,该模型将在线消费者行为划分为五个阶段,本文以此为框架梳理了上述三种神经科学工具在在线消费者行为各个阶段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本研究总结了不同工具在在线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适用范围,并结合在线消费的特点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推进在线消费者行为研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靖 陈明亮
在线消费是当今互联网时代日益普遍的消费形式。与传统线下消费相比,在线消费环境更简单,消费者心理却更复杂,适合借助神经科学工具打开消费者大脑中的"黑箱",解释消费者行为。然而,消费者神经科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视角目前并未普及,且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传统线下消费,对在线消费者行为关注较少。鉴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消费者神经科学的概念内涵与发展历程,分析了神经科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消费者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主要优势,并介绍了EEG/ERPs、fMRI、眼球追踪技术三种在在线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应用较为普遍的神经科学工具。随后,本文介绍了用于刻画在线消费者行为模式的AISAS模型,该模型将在线消费者行为划分为五个阶段,本文以此为框架梳理了上述三种神经科学工具在在线消费者行为各个阶段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本研究总结了不同工具在在线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适用范围,并结合在线消费的特点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推进在线消费者行为研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冀宁 干甜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发现,投资者往往是有限理性的,其自身所具有的种种认知偏差对其投资决策行为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对国外关于投资者认知偏差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类,对认知偏差及其对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以及企业管理者所具有的过度自信和过度乐观的偏差及对企业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均进行了详尽的梳理。
关键词:
行为金融 认知偏差 投资行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阮燕雅
本文验证了对于阻碍消费者在线信任的形成而言,负面在线评论中的服务水平评论的作用显著大于产品质量评论。并通过调节变量进一步验证了除对于熟悉卖家负面产品质量评论和负面服务水平评论的影响效果无显著差异外,对于不熟悉的卖家、搜索型产品和体验型产品,负面服务水平评论较之于负面产品质量评论都具有更强的负面影响作用。但是,当卖家熟悉程度和产品类型两个调节变量共同作用时,卖家熟悉程度的调节力度更强,这主要体现为负面产品质量评论和服务水平评论的影响作用是否呈现显著差异均取决于消费者对卖家的熟悉程度而非产品类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雨洁 廖成林 李忆
构建理论模型,探讨了消费者的偏好、评价动机和文化因素对在线评论偏差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了纠正偏差的条件。研究发现:消费者的选择偏好、主动评价偏差以及评价行为的趋同性会导致在线评论的均值出现偏差,不能反映商品的真实质量。为了纠正偏差,让消费者购后主动撰写评论,并纠正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可以使在线评论的均值反映商品的真实质量。
关键词:
消费者行为偏好 在线评论 偏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晗蔚 王方华 厉杰
数字效应研究显示人们往往将大的数字与大的数量联系起来,因此,数量信息所使用的单位会对消费者的感知、偏好以及选择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有关数字效应的典型研究成果的回顾,梳理和总结了数字效应对消费者行为各方面的影响,分析了数字效应产生的原因,并讨论了影响数字效应强弱的情境因素与个人因素,最后就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进一步讨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莹玮 吴海波 李锐
在线评论会因传播者意愿和接收者感知的不同而产生偏误,使其无法客观地表述产品质量及引导消费。通过对现有关于在线评论偏误的重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阐明了在线评论偏误的类型、原因及影响,探讨了正确理解在线评论偏误对营销者的管理启示,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在线评论 偏误效应 消费者决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叶德珠
消费者存在"短视"认知偏差,表现出过度消费倾向。流动性约束和"支付的痛苦"可以作为消费者防止过度消费的两个自我保护措施。信用卡类产品使消费者可以即期消费、延期支付,破坏了消费者自我保护措施的效力,使得过度消费更经常地实现,导致消费者的福利损失。政府需要进行适当的干预,强制规定信用卡发卡、服务收费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最低标准,教育消费者,从而为消费者提供降低认知偏差、锁定消费路径的技术补充,防止消费者信用破产和预防金融风险。
关键词:
短视 双曲线贴现 锁定 信用卡 政府干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梦根 尹德才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任何微小偏差都可能对经济决策产生巨大影响。CPI偏差一般被定义为CPI与生活费用指数之间的差异,CPI偏差问题历来受到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从来源上看,CPI偏差大致涉及六种类型:商品替代偏差、零售店替代偏差、质量变化偏差、新产品偏差、公式偏差和权重偏差。从测度方法上看,CPI偏差主要有直接测度和间接测度两种思路。CPI偏差理论和测度方法研究将为中国提高CPI数据质量和加强价格统计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马椿荣
消费者价值的相关理论研究是营销管理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核心课题。国内外学者们主要从消费者价值的定义、构成维度、影响因素以及结果变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对消费者价值在国内外营销管理领域的发展轨迹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动态进行展望,以期能够为市场营销和消费者行为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