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15)
- 2023(7251)
- 2022(5703)
- 2021(5480)
- 2020(4366)
- 2019(9736)
- 2018(9943)
- 2017(17365)
- 2016(9673)
- 2015(11007)
- 2014(11220)
- 2013(10324)
- 2012(9819)
- 2011(8866)
- 2010(9058)
- 2009(8451)
- 2008(8427)
- 2007(7861)
- 2006(7020)
- 2005(6391)
- 学科
- 济(31585)
- 经济(31523)
- 管理(28535)
- 业(24279)
- 企(20226)
- 企业(20226)
- 中国(11756)
- 方法(11101)
- 农(11021)
- 学(10596)
- 理论(10175)
- 业经(9039)
- 制(8962)
- 数学(8055)
- 数学方法(7832)
- 财(7731)
- 教育(7607)
- 教学(7581)
- 农业(7531)
- 体(7357)
- 技术(6994)
- 和(6893)
- 地方(6355)
- 银(6216)
- 银行(6197)
- 贸(6024)
- 贸易(6017)
- 行(5969)
- 融(5864)
- 金融(5857)
- 机构
- 大学(137683)
- 学院(136059)
- 管理(49285)
- 研究(47601)
- 济(45580)
- 经济(44148)
- 理学(41120)
- 理学院(40592)
- 管理学(39597)
- 管理学院(39338)
- 中国(35735)
- 科学(30894)
- 京(30878)
- 所(24337)
- 农(24182)
- 江(23081)
- 中心(22699)
- 财(22453)
- 研究所(22032)
- 范(21313)
- 师范(21009)
- 业大(20541)
- 北京(19439)
- 技术(19152)
- 农业(18962)
- 州(18460)
- 院(17285)
- 财经(16952)
- 师范大学(16757)
- 省(15768)
- 基金
- 项目(88881)
- 科学(69037)
- 研究(66639)
- 基金(61865)
- 家(54770)
- 国家(54285)
- 科学基金(45878)
- 社会(39822)
- 社会科(37374)
- 社会科学(37364)
- 省(35463)
- 教育(32147)
- 基金项目(31917)
- 划(29932)
- 编号(29232)
- 自然(29131)
- 自然科(28520)
- 自然科学(28508)
- 自然科学基金(27978)
- 成果(26091)
- 资助(24626)
- 课题(20521)
- 重点(19987)
- 创(18670)
- 项目编号(18555)
- 部(18487)
- 发(18192)
- 创新(17384)
- 年(17182)
- 大学(16427)
共检索到219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秦丹 李远航
知识共享是在线实践共同体中个体间交互的主要载体,也是知识在其中循环流动和创新升华的驱动系统。以在线实践共同体中知识共享为主体,利用系统文献综述方法对国内外共146篇文献进行梳理和系统研究,发现:(1)在线实践共同体中的知识共享研究呈现四个阶段发展历程,集中在商业与消费、教育与学习、知识与技术以及医疗四个领域,并形成了“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理论基础—建立理论模型—实证检验模型”的主流研究范式;(2)基于技术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的三大研究视角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驱动力量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伟
教师共同体的本质是促进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却不容乐观,存在着共享意识薄弱、共享层次低端、共享机制匮乏、共享生态缺失等困境,究其根源,主要是由管理本位知识观的盛行、客观主义知识观的泛滥、霸权主义知识观的作祟、普遍主义知识观的弥漫等造成的。为此,要突破困境,就应实现从管理本位走向专业合作、从客观主义走向生成建构、从霸权主义走向和谐共生、从公共知识走向个体知识。
关键词:
教师共同体 知识观 知识共享 建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雪飞 骆徽
知识共享既是教师专业共同体发展的外在要求,也是教师个体必备的内在质素,但是脱离了一定质与量的社会互动作为其基础,脱离了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知识共享是难以达成的。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和认知三个维度促发教师的知识共享机会、意愿和能力,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知识共享包括对于知识创新至关重要的隐性知识共享。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伟平
基于相关文献的回顾提炼,构建面子意识—知识共享行为的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协作—学习共同体间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1.共同体契合的情感维度对面子意识、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影响。2.共同体契合的行为维度对竞争型面子意识与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影响,对羞耻型面子意识影响不显著。3.竞争型面子意识正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羞耻型面子意识负向影响知识共享行为。基于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可行建议。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方云端
当今社会知识已然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最重要的因素。在向知识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通过网络学习共同体实施隐性知识管理是促进社会性知识建构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学习共同体的构成和隐性知识的价值为基础,通过对网络学习共同体内隐性知识共享障碍展开深入分析,提出了有利于隐性知识共享的相关对策,以期能更好地促进网络学习共同体内隐性知识的建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杨卉 王陆 张敏霞
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目的是共享和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本文构建了促进教师隐性的实践性知识共享的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为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提供基础支持。本文最后以远程认知学徒制研修活动为例说明了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在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中的运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萍
实践共同体比学习型组织更能促进教师的自主学习。一个优秀的共同体应当是一个有能力促成成员广泛合作的共同体。从构建实践共同体情境学习平台入手,弥补当下教师培训脱离教学实践情境的缺陷。"实践共同体"倡导为"学习而设计"的理念,关注学习活动设计和管理,并以共同体之间交流互动和知识共享为基础,突出学习者的积极性、参与性和自主性,进而形成学习者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甚至是创造性学习的良性氛围。与教学团队、项目团队和教学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宋萍萍
当前学界关于教师实践共同体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存在诸多争论。本研究从教师在实践共同体中的互动关系、共同体中的冲突与异质性意见、教师个体与学校领导者在实践共同体中的角色以及实践共同体对教师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对实践共同体内涵与理念中的模糊与争议之处进行了审视与反思。事实上,在实践共同体这一理念之下,蕴含着多元复杂的实践形态。为更好地发挥实践共同体的作用,未来研究需要加强对实践共同体内部教师互动合作过程的考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乔雪峰 黎万红
课程资源关乎教师共同体的持续发展,影响到教师教学的成效。本研究从实践共同体视角切入,剖析校本教研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探讨在实践中教师课程意识的转变。研究所见,校本教研中教师群体按照工具性合作的模式协作开发课程实施资源。共同体注重通用性成果产出,按照社会再生产的模式加以推广。教师操作性技能取得迅速提升的同时,其专业视野和判断则受到一定限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丽萍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借助PBL课程改革项目,以温格的实践共同体理论为框架,构建教师实践共同体。实践证明:PBL课程改革为构建教师实践共同体提供平台;其构建过程有传承教师实践知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学学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作用。
关键词:
实践共同体 PBL教学 教师实践性知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翔 马吟秋 李旋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网络学习共同体中成员进行知识分享的行为动机,并重点探索成员的理性动机和情感动机,对成员自身加入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介入影响以及对网络学习共同体知识贡献行为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笔者发现成员预期相关回报和知识利用行为以及成员的情绪与成员的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参与度和投入度显著正相关,而这些因素又显著影响成员的知识分享行为。
关键词:
知识分享 网络学习共同体 社会因素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菅光宾 詹青龙
本研究基于学习目标分类学、创造性思维等理论,形成一个综合的知识创新分析类目,然后以某师范大学分别为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为例,对其在线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创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适当引导是在线学习共同体知识创新的重要保障;学习者的广泛参与、持续关注,特别是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持续关注,对提高在线学习共同体知识创新程度效果明显;不同学历层次在线学习共同体在知识创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梦云 刘彩萍
为了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切实贯彻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构建"人人、时时、事事学习"的在线学习共同体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在线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探讨依托社交网路构建在线学习共同体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交网络如何才能更好地构建在线学习共同体的三点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鹏 张佩佩 王钊 严明
个人知识吸收能力是知识创造和转移的基础,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载体和环境,其研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实践共同体是知识创造的引擎。在本文中我们分析了知识转换模型、个人知识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实践共同体的个人知识吸收能力研究模型,并分析了其中的认知情感、知识流程、环境场和绩效评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