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5)
- 2023(8314)
- 2022(7151)
- 2021(6623)
- 2020(5603)
- 2019(12486)
- 2018(12442)
- 2017(23480)
- 2016(13390)
- 2015(15136)
- 2014(15240)
- 2013(14907)
- 2012(13983)
- 2011(12756)
- 2010(13226)
- 2009(13076)
- 2008(13466)
- 2007(12706)
- 2006(11611)
- 2005(11106)
- 学科
- 济(51689)
- 经济(51587)
- 管理(47785)
- 业(40557)
- 企(35473)
- 企业(35473)
- 方法(19744)
- 制(18311)
- 财(17585)
- 数学(16257)
- 数学方法(15971)
- 农(15602)
- 中国(14053)
- 学(13405)
- 业经(12848)
- 环境(12376)
- 体(12091)
- 银(11929)
- 银行(11911)
- 行(11359)
- 务(11090)
- 财务(11057)
- 财务管理(11025)
- 融(10978)
- 金融(10976)
- 企业财务(10489)
- 划(10234)
- 体制(10091)
- 理论(9255)
- 农业(9192)
- 机构
- 大学(199502)
- 学院(197296)
- 济(80114)
- 经济(78163)
- 管理(73633)
- 研究(68616)
- 理学(60812)
- 理学院(60157)
- 管理学(59096)
- 管理学院(58726)
- 中国(57135)
- 京(44046)
- 财(43768)
- 科学(40147)
- 所(35285)
- 江(34130)
- 农(33078)
- 财经(32814)
- 中心(32507)
- 研究所(30962)
- 经(29437)
- 北京(28687)
- 业大(28423)
- 州(26331)
- 院(25297)
- 范(24874)
- 农业(24822)
- 省(24701)
- 师范(24640)
- 经济学(24449)
- 基金
- 项目(120283)
- 科学(94619)
- 研究(88375)
- 基金(87801)
- 家(76636)
- 国家(75993)
- 科学基金(64882)
- 社会(56121)
- 社会科(53115)
- 社会科学(53096)
- 省(46021)
- 基金项目(45541)
- 自然(41787)
- 自然科(40713)
- 自然科学(40703)
- 教育(40469)
- 自然科学基金(40003)
- 划(38731)
- 资助(36691)
- 编号(35036)
- 成果(30308)
- 制(27666)
- 重点(27256)
- 部(26881)
- 课题(25129)
- 发(24611)
- 创(24222)
- 教育部(23194)
- 国家社会(23146)
- 性(23118)
共检索到328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永杰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力 蔡敏 廖建国
在深入实践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福建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分析非国有生态公益林收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关于福建省生态公益林收购的若干对策与建议,对今后生态公益林收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收购 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近年来,福建省财政部门积极探索支持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补偿机制,有力促进了全省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省级以上重点公益林补偿标准一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敏 罗泽真
我国森林法律法规只是明确了生态公益林为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公益林与商品林的划分,实际定格为林种划分,此种方法不够科学。生态公益林的界定除了应遵循主导功能原则外,还应注重可持续经营、适度规模和利益兼顾原则。当前,我国公益林的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过低,农民利益的保护严重不足。在进一步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前提下,我国可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公益林,分别采取社区共管、政府采购和设定林地地役权方式进行建设与管理。这样,既能加强对林农经济利益的保护,又能促进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傅晓华 易米平 赵运林
生态公益林是重要的战略性生态资源,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国有化经营是生态公益林的发展方向。基于公益林有效保护的需要,设计了生态公益林的委托代理经营模式。从委托代理模式中得出,作为代理者的经营户和作为委托者的政府之间在价值层面和经济利益方面不同。要协调它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委托代理利益模型以找到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关系的平衡点,是生态公益林委托代理经营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委托代理 生态补偿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石德金 余建辉 向建红
对我国生态公益林投融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接着对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公益林投融资体制的政策环境进行分析,并在最后提出了建立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公益林投融资体制应注意的工作。
关键词:
市场经济 生态公益林 投融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钦 林雅秋 黄志榕 杨秀云 黄李煌 谢锦华
文章论述了公益林生态服务市场补偿政策的理论依据,认为政府政策创新是公益林生态服务市场补偿的基础,政府应制订公益林生态服务交易制度,明确规定公益林生态服务的权利和义务;并且提出政府要规定企业二氧化碳的排放标准和公益林水文生态服务补偿主体,制订自然保护区配额交易政策等。
关键词:
公益林 市场 补偿 政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细平 郑四渭 姬亚岚 陈永富
该文在对已有的商品性林地资源价值和公益性林地资源价值评估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机会成本理论、抽样和判别分析理论及收益还原理论 ,建立一种适用于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投资评价的林地资源价值评估模型 .并利用青海省 5个地区的 6个县 1998年固定样地的林地资源实际调查数据 ,对该模型进行验证 .验证结果与其他研究成果对比说明 :该模型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森林资源调查资料 ,方便地得出县以上单位的生态公益林林地经济价值数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霞 李兰英 吴英俊 郑文达 黄文义
根据对浙江省临安市和遂昌县6村168个样本户问卷调研结果,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及因子分析法对生态公益林建设进行社会影响评价。结果表明:生态公益林社会影响因子有社会文明、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样本农户对生态公益林社会影响评分的均值为3.133,说明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浙江省产了正面的社会影响,但不显著。最后,根据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评分结果,给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惠恭
介绍了山西省重点公益林的基本情况,指出当前山西省最关键的工作是大力抓好重点公益林的保护管理。认为不同权属的重点公益林应分类指导与管理,国有林场重点公益林要坚持远山建站设卡、近山承包管护;集体所有的重点公益林要坚持以家庭托管制和承包管护责任制为主、建站管护为辅;私人所有和其他所有制形式的重点公益林管护要坚持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
关键词:
山西 重点公益林 对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钟全林 曹建华 王红英
论文采用成本法、意愿调查法、森林环境效果评价法及木材需求曲线修正法等方法对井冈山林区生态公益林价值进行核算,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经计算,成本法(社会贴现率以10%计算)、意愿调查法、森林环境效果评价法及木材需求曲线修正法的计算结果比例为0.4592∶0.2185∶1.7106∶1。分析认为,以木材需求曲线修正法得出的每年森林资源价值平均为1302元hm2较为合理可作为区域内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值成本法计算的年成本值597.9元hm2可作为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最低限值意愿调查法计算的每年支付意愿值284.5元hm2可作为当地受益群众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费用。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价值核算 木材需求曲线修正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超 郗希 郭沛
目前针对火灾、泥石流等突发性事件引起的生态公益林的毁坏,许多省份给予每亩500—700元的定额赔偿金,并且保险定价有一定的随意性。由于林改后对生态公益林的补贴一般每亩只有10—20元,相对于保险赔偿金则过低,如此便产生了生态公益林保险的变相融资道德风险倾向,即:林农很可能为套取保险资金而消极防御火灾,甚至故意纵火。运用林农效用函数,通过确定性等价收入等理论定出生态公益林的保险价格,设计出一套实物支付与分期付款相结合的保险方案,有效地规避了此类道德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保险 道德风险 确定性等价收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舒慧
补偿是生态公益林外部性内部化的核心问题。从生态公益林的经济学属性出发,阐述了生态公益林产生的外部性及其公共物品的属性,并对生态公益林对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负外部效应及补偿问题,做了重点的讨论。提出生态公益林的补偿不应局限于单纯的经济补偿,应该为利益受损的群体提供更多的经济机会和发展空间,引导地区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
关键词:
生态公益林 外部性 公共物品 补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钦 魏远竹
首先,运用福利经济学理论论证了公益林生态补偿能够促进公益林保护从“非帕累托改进”转化为“帕累托改进”;其次,运用产权理论论证了我国公益林产权残缺、界定困难、得不到有效保护,政府应当在明晰公益林生态产权的基础上,制定公益林生态补偿制度,促进产权收益实现;最后,应用公平理论论证了我国公益林保护存在不公平现象,必须建立公益林保护费用公平分担机制,促使受益者对受损者进行补偿。
关键词:
公益林 生态补偿 福利经济学 产权 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