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6)
- 2023(15177)
- 2022(12542)
- 2021(11616)
- 2020(9597)
- 2019(22126)
- 2018(22372)
- 2017(42302)
- 2016(23666)
- 2015(26866)
- 2014(27392)
- 2013(26729)
- 2012(24620)
- 2011(22173)
- 2010(22086)
- 2009(20294)
- 2008(19849)
- 2007(17859)
- 2006(15894)
- 2005(13903)
- 学科
- 济(92358)
- 经济(92247)
- 管理(65266)
- 业(60430)
- 企(49011)
- 企业(49011)
- 方法(37597)
- 数学(31276)
- 数学方法(30922)
- 农(28812)
- 中国(28221)
- 地方(23917)
- 学(23235)
- 业经(23038)
- 财(22135)
- 农业(19212)
- 制(18922)
- 理论(17984)
- 和(15761)
- 教育(15537)
- 银(14631)
- 银行(14587)
- 环境(14550)
- 贸(14394)
- 贸易(14384)
- 融(14192)
- 金融(14183)
- 体(14164)
- 技术(14006)
- 行(13924)
- 机构
- 大学(333435)
- 学院(331697)
- 管理(126659)
- 济(123406)
- 经济(120340)
- 研究(113990)
- 理学(108095)
- 理学院(106774)
- 管理学(104780)
- 管理学院(104176)
- 中国(84459)
- 科学(73410)
- 京(72764)
- 财(58355)
- 所(58139)
- 农(57845)
- 江(55014)
- 研究所(53027)
- 中心(51626)
- 业大(51407)
- 范(48456)
- 师范(47964)
- 财经(45715)
- 北京(45350)
- 农业(45094)
- 州(42217)
- 院(41375)
- 经(41300)
- 师范大学(38534)
- 技术(37667)
- 基金
- 项目(224630)
- 科学(174962)
- 研究(166809)
- 基金(158682)
- 家(138260)
- 国家(137006)
- 科学基金(116567)
- 社会(101853)
- 社会科(96070)
- 社会科学(96040)
- 省(91325)
- 基金项目(84463)
- 教育(77117)
- 自然(75377)
- 划(75340)
- 自然科(73497)
- 自然科学(73477)
- 自然科学基金(72089)
- 编号(70143)
- 资助(64195)
- 成果(58387)
- 重点(50662)
- 课题(49621)
- 部(48444)
- 发(48310)
- 创(45914)
- 创新(42785)
- 科研(42403)
- 项目编号(42188)
- 大学(41126)
- 期刊
- 济(145038)
- 经济(145038)
- 研究(101252)
- 中国(72644)
- 学报(57566)
- 农(53915)
- 科学(50388)
- 教育(48287)
- 管理(46936)
- 财(44327)
- 大学(43021)
- 学学(39723)
- 农业(36876)
- 技术(30417)
- 融(29373)
- 金融(29373)
- 业经(24552)
- 财经(22763)
- 图书(22462)
- 经济研究(21057)
- 经(19363)
- 问题(19165)
- 业(18458)
- 版(16867)
- 科技(16344)
- 理论(16003)
- 书馆(15786)
- 图书馆(15786)
- 资源(15613)
- 现代(15365)
共检索到505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党中央在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上赋予江苏重大使命,明确了“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和“强富美高”的实践指引。江苏省要努力创造更多率先、示范的实践成果,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前进过程中的风险挑战,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聚力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率先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的省域样本。在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爱蓓研究员交流了江苏在率先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具体做法。本刊将陈爱蓓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关键词:
江苏省 共同富裕 社科院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一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围绕实现共同富裕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内涵之一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论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强调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规定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内容,创新性回答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有何重要地位”“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有哪些实践路径”等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之一,蕴含了丰富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政策价值,加速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与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上,时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光远教授探讨了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本刊将刘光远教授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白暴力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1])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指明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我们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短板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能否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关键。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信息革命、产业革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环境为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新的机遇,农业农村现代化内容的拓展、城乡二元结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又给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新的挑战。在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上,江苏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志明探讨了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指出:“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搭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创新。”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是党和国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顶层设计,是新时代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的需求,是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两个一百年”目标任务。江苏省社科院作为省委省政府直属的唯一专业社科研究机构的属性,决定其政治性、学术性、社会性特点,是江苏省系统化、组织化、制度化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新时代社科院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要求。在2021年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长安智库论坛暨第二十四届全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月清介绍了江苏省社科院实施社科创新工程的目标任务和举措。本刊将王院长的发言以访谈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依托大数据推动地方智库高质量发展必须运用各种规范化的研究方法与工具,对现实和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研究,通过政策创新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引导公共舆论,最终实现运筹谋划和献计献策的目的。当前,地方智库在数据建设方面普遍落后于时代要求。作为现代化的智库除了在科研组织方式、建设理念、战略规划等方面要体现现代化以外,关键还是在研究方法上要实现现代化。由此,作为专门的政策研究和方案设计机构的地方智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方法与工具,对具体问题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从而得出客观公正的结论,并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行动方案,为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在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上,时任贵州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吴大华研究员探讨了大数据赋能智库现代化建设贵州的实践探索。本刊将吴大华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赖德胜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3)。这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新的路径,也为教育强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把“蛋糕”做得更大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这要求有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做基础,人均收入要达到较高水平,实现更加富裕。通俗地说,就是要把“蛋糕”做得更大。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共同富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晓雪 孙迎光
劳动正义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深刻阐释劳动正义的内涵,把握劳动正义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探索以劳动正义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途径,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价值支撑与实践遵循。从主体维度、实践维度和历史维度三个层面对劳动正义的要义特征进行阐释,指出劳动正义以人民至上为价值旨向,以共建共享为根本原则,以渐进发展为基本方法。劳动正义契合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核,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基石、实践保障和内在动力,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新征程上,要以彰显人民中心地位凝聚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以建构和谐劳动关系夯实共同富裕的实践根基,以辩证扬弃资本逻辑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质进展。
关键词:
劳动正义 共同富裕 人民至上 资本逻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坤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深刻的文明史变革意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之下,文明的本质和内核不是宗教文化等社会意识要素,而是物质生产和财富创造,由此确立了“富裕”作为文明标尺这一“经济事实”,从“匮乏”走向“富裕”是文明演进的核心线索。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开辟的文明的“近经济”阐释的理论空间中,“文明社会”史与私有制历史同期、“富裕”与“贫困”并存成了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经济悖论,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则把这一经济悖论推向了极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制度基础和制度优势之下,不仅体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体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协调,破解了文明的经济悖论,实现了对整个人类文明史的伟大变革,由此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文明形态 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省域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省域层面的落实和体现,是立足省域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治理实践。某种意义上说,省域治理现代化的水平一定程度上表征着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程度。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维护国家制度和法治统一的前提下,省域可以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试验田和先行者,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积累经验、先行先试,为整体国家治理作出局部贡献,发挥示范作用。在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上,浙江省社科院智库建设和舆情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唐明良提出了省域现代治理先行示范区的理论建议。本刊将唐明良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于海峰 葛立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税收在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二十大以后,税收还要进一步加大调节力度,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关键词:
税收调节 共同富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儒 何莉
教育与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高度相关。迈向新发展阶段,教育强国建设通过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促进教育均等化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有效途径显著助力实现以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和渐进富裕为内涵的共同富裕。研究发现,不断提高教育强国建设助推共同富裕效能,必须有效消解城乡劳动要素水平和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教育实践的全面性和资源分配的均等性不足,以及教育益贫式增长效应有待增强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由此,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坚持教育事业人民主体性原则;强化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公平制度;深化教育结对帮扶机制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最终完胜教育强国建设,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儒 何莉
教育与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高度相关的。迈向新发展阶段,教育强国建设通过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促进教育均等化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有效途径显著助力实现以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和渐进富裕为内涵的共同富裕。研究发现,不断提高教育强国建设助推共同富裕效能,必须有效消解城乡劳动要素水平和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教育实践的全面性和资源分配的均等性不足,以及教育益贫式增长效应有待增强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由此,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坚持教育事业人民主体性原则;强化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公平制度;深化教育结对帮扶机制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最终完胜教育强国建设,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上,海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省社科院院长王惠平探讨了在自贸港背景下海南建设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本刊将王惠平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