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48)
- 2023(5261)
- 2022(4638)
- 2021(4329)
- 2020(3771)
- 2019(8406)
- 2018(8331)
- 2017(15360)
- 2016(8739)
- 2015(10073)
- 2014(10016)
- 2013(9889)
- 2012(9440)
- 2011(8756)
- 2010(8964)
- 2009(8368)
- 2008(8293)
- 2007(7725)
- 2006(6942)
- 2005(6439)
- 学科
- 济(33651)
- 经济(33610)
- 管理(22936)
- 业(20690)
- 企(16489)
- 企业(16489)
- 方法(16288)
- 数学(13956)
- 数学方法(13671)
- 学(12050)
- 农(9826)
- 中国(8469)
- 财(6919)
- 业经(6751)
- 制(6476)
- 理论(6476)
- 农业(6363)
- 贸(5976)
- 贸易(5970)
- 易(5781)
- 地方(5630)
- 环境(5587)
- 和(5056)
- 银(5054)
- 银行(5010)
- 技术(4803)
- 行(4791)
- 教育(4750)
- 融(4747)
- 金融(4747)
- 机构
- 大学(136438)
- 学院(133068)
- 研究(52540)
- 济(46314)
- 经济(45077)
- 管理(45042)
- 中国(38488)
- 科学(38436)
- 理学(38386)
- 理学院(37825)
- 管理学(36665)
- 农(36551)
- 管理学院(36476)
- 京(32002)
- 所(30008)
- 农业(29896)
- 业大(28537)
- 研究所(27723)
- 中心(23534)
- 江(22006)
- 北京(20037)
- 财(19915)
- 农业大学(19795)
- 省(18997)
- 院(18608)
- 范(18190)
- 师范(17786)
- 室(17356)
- 科学院(17167)
- 技术(17145)
- 基金
- 项目(91624)
- 科学(69502)
- 基金(65561)
- 家(62143)
- 国家(61657)
- 研究(56926)
- 科学基金(49859)
- 自然(36578)
- 省(36321)
- 自然科(35727)
- 自然科学(35707)
- 自然科学基金(35083)
- 基金项目(34329)
- 社会(33481)
- 划(32402)
- 社会科(31604)
- 社会科学(31593)
- 资助(28218)
- 教育(26704)
- 重点(21912)
- 编号(21422)
- 计划(21391)
- 科技(19825)
- 部(19199)
- 发(19192)
- 科研(18370)
- 创(18300)
- 成果(17716)
- 创新(17249)
- 课题(16026)
共检索到205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又升 陈明亮 何圆球 巴瑞先 余延丰 乔艳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包膜尿素 (自制 )和尿素等肥料在灰潮土中对芹菜生长、氮吸收、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2种质地的灰潮土中施包膜尿素较尿素使芹菜增产 11.5 %~ 15 .2 % ,N吸收增加 5 .9%~9.5 % ,土壤氨挥发损失N减少 12 .2 %~ 14 .4 % ,淋失和反硝化N损失减少 2 5 .5 %~ 2 8.3% ,N素利用率提高2 0 .1%~ 2 7.9% ,土壤持留N量占施氮量的 32 .0 %~ 37.3% ;芹菜产品中NO3 - N含量降低 4 4 .2 %~ 6 0 .3% ,维生素C含量显著提高 ,品质明显得到改善。
关键词:
包膜尿素 芹菜 氮素利用率 氮平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英强 张水勤 李燕婷 赵秉强 袁亮
【目的】研究羧基与其他活性官能团组合的不同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在石灰性潮土中的转化特征,为高效氮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柠檬酸(羧基+羟基)、腐殖酸(羧基+酚羟基/羰基/醛基等)、聚谷氨酸(羧基+氨基)和聚丙烯酸(羧基)按照0.5%添加量加入熔融尿素中制得含柠檬酸尿素(CAU)、含腐殖酸尿素(HAU)、含聚谷氨酸尿素(PGAU)和含聚丙烯酸尿素(PAAU)4种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试验产品。设置不施肥处理(CK)及施用普通尿素(U)、CAU、HAU、PGAU和PAAU处理,采用土壤培养方法研究不同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对土壤中酰胺态氮、NH_4~+-N、NO_3~--N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并结合普通尿素和不同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从化学结构上揭示不同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对尿素转化的影响机制。【结果】(1)与U处理相比,在6 h—2 d内4种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均能延缓尿素在土壤中的水解,HAU和PGAU处理效果较好、其土壤尿素态氮残留量平均提高22.3%和23.7%。(2)与U处理铵态氮峰值(第2天)相比,HAU处理铵态氮含量峰值推迟至第3天,在6 h—2 d内,HAU处理铵态氮含量平均降低16.9%,HAU处理在培养后期(3—14 d)可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平均提高3.2%。(3)与U处理相比,4种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在培养后期显著提高土壤NO_3~--N含量,并以HAU处理最高,平均提高17.4 mg·kg~(-1)。(4)与U处理相比,培养前期(1—2 d),4种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均抑制了土壤脲酶活性,其中HAU处理抑制效果最强、脲酶活性较U处理降低30.9%,但却提高了培养后期(2—14 d)土壤脲酶活性。【结论】含羧基有机酸改性尿素可通过抑制培养前期脲酶活性延缓尿素在土壤中的水解与转化,延缓培养中期NH_4~+-N向NO_3~--N转化,提高培养后期土壤NO_3~--N含量,减少氮损失。以上结果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羧基及其他活性官能团可以与尿素发生反应。其中羧基与多种活性官能团(酚羟基/醛基/羰基)同时存在时与尿素的反应程度最深,对尿素的缓释效果最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玉玲 张玉龙 党秀丽 虞娜 岡本昌広
【目的】研究包膜尿素(LP30)氮素的溶出特性。【方法】采用土壤、纯水两种培养方式,在4种温度(10、15、20、25℃)条件下对不同培养时期氮素溶出率进行测定,利用具体的方法——The number of days transformed to standard temperature(DTS),对自然温度条件下氮素的溶出率进行预测。【结果】培养试验表明,土壤和纯水两种培养方式对包膜尿素氮素溶出率的影响很小,不同温度对氮素溶出率的影响显著。分析表明,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可很好地描述包膜尿素氮素的溶出过程。氮素溶出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10~25℃内,每升高5℃,速率常数约提高1倍左右。包膜尿...
关键词:
包膜尿素 氮素溶出特性 DTS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镇邪 陈平平 屠乃美 王璞
以郑单958玉米为材料,连续2年比较了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对夏玉米碳氮代谢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提高叶片与茎鞘总糖含量,12叶展前以普通尿素处理效果较好,吐丝后以包膜尿素处理效果较好;施氮显著提高叶片与茎鞘全氮含量,以包膜尿素处理效果较好;施氮降低茎鞘C/N,降幅以包膜尿素处理较大;施氮使氮收获指数下降,包膜尿素处理降幅较普通尿素处理大;叶片与茎鞘碳转运发生于乳熟至成熟期,而叶片与茎鞘氮转运分别主要发生于乳熟至成熟期和吐丝至乳熟期,碳、氮转运量一般以包膜尿素处理较大,包膜尿素能改善夏玉米碳氮代谢状况。
关键词:
夏玉米 包膜尿素 普通尿素 碳氮代谢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丽英 张彦才 王凯辉 李若楠 李巧云 陈丽莉 翟彩霞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施用包膜控释尿素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0%普通尿素+35%控释期90 d包膜尿素+35%控释期120 d包膜尿素配合施用(F1)冬小麦籽粒产量最高,氮肥利用率也达到最高,比40%尿素底施+60%尿素拔节期追施(F2)增产5.36%~7.16%,氮肥利用率也提高了13.03%~16.73%。在0~40 cm土层中,30%控释期30 d包膜尿素+35%控释期90 d包膜尿素+35%控释期120 d包膜尿素一次性底施(F3)土壤残留氮最高,土壤表观损失最少。
关键词:
包膜控释尿素 冬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马泉 贾文欣 陈立 李春燕 丁锦峰 朱敏 郭文善 朱新开
为探究评价树脂包膜尿素(PCU)养分释放性能的适宜方法,在肥包埋置法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失重法和凯氏定氮法两种测定PCU田间氮素释放动态方法的准确性和简便性,并采用Richards模型进行拟合,比较两种方法在不同条件下的氮素养分释放特征参数差异。结果表明,失重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的PCU氮素释放动态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慢—快—缓的“S”型,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均可以表征PCU氮素释放动态,失重法步骤简便、可操作性强,凯氏定氮法则更为精确。Richards模型参数表明,相比于基施,PCU在返青期追施的氮素释放平均速率、最大速率均增大,释放有效期缩短,且最大释放速率出现的时间提前;在氮素释放渐释期、快释期和缓释期,于返青期追施PCU均表现出释放速率增大,释放期缩短的趋势。Richards模型能很好地拟合PCU的田间氮素释放动态,对分析其氮素释放特征和促进肥料氮素供应和作物生长养分需求匹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洪涛 于洋 曹敏建 虞娜 张玉玲 汪景宽 张玉龙
研究土壤水分对自行研制的包膜尿素(BG、BF)氮素溶出特性的影响。采用室内恒温土壤培养方式,探讨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10%、40%、80%和100%条件下包膜尿素氮素溶出特性。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40%以下时,BG和BF在各培养时期内的氮素溶出率都比较低,在培养第42天氮素溶出率仅为66.3%和68.4%,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时,溶出率均达到了80%以上;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40%、80%和100%条件下,氮素溶出50%所需要的天数,BG型包膜尿素比BF型延长了4.6d、0.2d和0.9d;氮素溶出特性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N1=N0[1-exp(-kt)]描述,k...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吕木 胡良卫 刁欢 凌俊
为了测定体外培养条件下瘤胃微生物的赖氨酸消化率及赖氨酸降解过程中谷氨酸脱氢酶(GDH)、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和尿素氮(UN)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经瘤胃瘘管取成年山羊瘤胃液混匀后分装至12个血清瓶中,每瓶40 mL,同时每瓶加入淀粉20 mg;血清瓶随机均分为2组,其中一组每瓶再注入8 mL0.25 mmol/L的L-赖氨酸作为赖氨酸组,另一组每瓶再注入等体积的去离子水作为对照,一并放入39℃培养箱培养16 h,并于培养的0,8和16 h取培养液测定GDH、γ-GT、GOT、GPT、UN和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底物中添加赖氨酸时,培养液中UN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俊香 徐秋明 倪小会 曹兵
采用基质盆栽试验研究了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对甜瓜产量、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包膜尿素一次性接触施肥于幼苗根部。结果表明:包膜尿素处理的甜瓜产量显著(P<0.01)高于常规施氮处理,增产19.2%~19.4%;相比常规施氮,施用包膜尿素显著降低了果实硝酸盐含量(P<0.05);常规施氮处理的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在追肥前后出现较大波动,而包膜尿素处理在甜瓜生长期间均比较稳定;甜瓜植株氮素吸收曲线与包膜尿素氮素释放规律吻合;施用包膜尿素较常规施氮提高氮肥利用率1.1~20.6个百分点。综上所述,施用包膜尿素能实现增产、提高氮肥利用率以及改善品质的目的,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新型肥料。
关键词:
甜瓜 包膜尿素 产量 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严艳鸽 张水勤 李燕婷 赵秉强 袁亮
【目的】糖类物质具有调控氮素转化和作物生长的作用,目前尚不明确不同聚合度糖类物质与尿素反应对尿素氮肥利用、作物生长的影响及机理。通过将不同聚合度葡萄糖(葡聚糖)与15N尿素熔融制备葡聚糖改性尿素,分析葡聚糖改性尿素的结构变化与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关系,以期为葡聚糖在提高尿素氮肥利用效率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5N示踪技术,供试作物为冬小麦(济麦22),将葡萄糖(单体)、麦芽糖(2聚)、低聚麦芽糖(≈5聚)和聚葡萄糖(≈20聚)按1%添加量加入到熔融15N尿素(丰度为10.19%)中,制得葡聚糖改性尿素(葡萄糖、麦芽糖、低聚麦芽糖、聚葡萄糖改性尿素分别由GU、MU、OU和PU表示),以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和普通尿素(U)为供试肥料,运用田间土柱栽培试验研究葡聚糖改性尿素对小麦生长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变换(FTIR)光谱和13C核磁共振(13C NMR)波谱特征探究葡萄糖聚合度及其改性尿素的结构变化,并揭示其与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的关系。【结果】(1)与U相比,葡聚糖改性尿素的FTIR谱图在3 343和1 601 cm-1处的伯酰胺振动强度减弱,13C NMR波谱在158—171 ppm处检测到一个新的化学位移峰,是葡聚糖的醛基与尿素的胺基发生席夫碱反应,生成含C=N物质的标志。(2)与U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GU、MU、OU、PU)增加了小麦产量,分别较U提高了1.9%、9.2%、10.3%和12.3%,主要通过增加小麦穗数和穗粒数实现增产。(3)与U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的小麦籽粒总氮吸收量和肥料氮吸收量分别提高了8.7%—20.0%和6.1%—13.9%;MU、OU和PU处理的氮素吸收量均高于GU。(4)与U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的15N利用率提高了2.0—6.1个百分点,肥料氮残留率提高了1.3—4.9个百分点,肥料氮损失率显著降低6.9—7.4个百分点。(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葡萄糖聚合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席夫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利用一元二次方程可显著拟合席夫碱含量与小麦产量和15N利用率的关系,葡萄糖聚合度5—8时,小麦产量和肥料氮利用率最高。【结论】与普通尿素相比,不同聚合度葡萄糖改性尿素可以增加小麦产量,促进氮素的吸收利用,提高肥料氮残留量,减少尿素氮肥损失。一定范围内,随着葡聚糖聚合度的增加,小麦产量和肥料氮吸收量逐渐增加,土壤中肥料氮残留量逐渐降低。葡萄糖聚合度为5—8,其对尿素改性增效的效果最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海涛 李彦 刘兆辉 沈玉文 江丽华 谭德水 宋效宗 刘苹
【目的】了解水性树脂包膜尿素氮素释放特征及其与冬小麦氮素吸收特性在时空上的匹配性,为其在冬小麦一次性施肥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研究水性树脂包膜尿素外膜表面形貌特征、氮素在静水与麦田中的释放特征、氮素释放与冬小麦氮素吸收的相关关系,不同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的时间动态以及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有效氮累积量与冬小麦吸收量的匹配关系。【结果】水性树脂包膜尿素涂膜外观完整、致密,无明显孔隙。C型水性树脂包膜尿素,在水中的累积释放曲线呈"S"型,释放期约为45 d;在麦田中的累积释放曲线呈拉长"S"型,释放期约为180 d。水性树脂包膜尿素在土壤中的氮素累积释放量与冬小麦氮素累积吸收量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水性树脂包膜尿素在田间的氮素释放峰有两个,分别在苗期和拔节期,分别占全年氮素释放量的30.83%和23.53%。从氮素吸收与氮素释放在生育期匹配性来看,孕穗期之前,两者呈"错峰"关系,氮素释放峰在前,氮素吸收峰在后。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水性树脂包膜尿素处理不同土层在关键生育期土壤硝、铵态氮含量和有效氮累积量显著增加,0—30 cm土层在冬小麦返青、孕穗、灌浆期,30—60 cm土层在冬小麦孕穗、扬花、灌浆期,60—90 cm土层在冬小麦返青、扬花、灌浆期。【结论】水性树脂包膜尿素,缓释性满足缓释肥国家标准;在静水和麦田中的氮素释放特征相似,但在麦田中的释放期更长;其在麦田中的氮素释放规律与冬小麦氮素吸收规律基本一致,只是在孕穗期之前释放峰对应的生育时期,较吸收峰提前了一个生育时期;水性树脂包膜尿素较普通尿素更能提高不同土层在冬小麦关键生育时期的氮素供应能力,实现氮素供应与冬小麦根系吸收在空间上的匹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毋永龙 杜建军 王益权 田吉林 诸海焘
在室内模拟4种不同的土壤环境因素(含水量、温度、质地、微生物),研究其对3种复合改性矿物包膜尿素(M、L、H)氮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质地和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5%~100%时,对3种复合改性矿物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土壤质地和水分条件不是影响复合改性矿物包膜尿素氮素释放的主要因素。但土壤温度和土壤微生物对3种复合改性矿物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影响显著,培养温度由25℃升高到35℃,其氮素累积释放率分别增加27.65%,10.16%和20.32%;与不灭菌处理相比,土壤灭菌时其氮素累积释放率分别降低43.28%,45.16%和28.27%。说明在适合的水分和温度条件下,土...
关键词:
复合改性矿物包膜尿素 土壤条件 氮素释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署娟 刘强 宋海星 荣湘民 彭建伟 王小娟
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纳米膨润土包膜尿素对小白菜产量、养分累积量、氮肥利用率、叶片叶绿素含量及部分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膨润土包膜尿素可极显著的提高小白菜的产量,并可提高N、P、K养分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与施用纯尿素处理相比,施用15%纳米膨润土包膜尿素,减氮肥用量10%和20%的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7.9%、8.3%;施用20%纳米膨润土包膜尿素,减氮肥用量10%和20%的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6%、12.6%;所有氮肥处理的小白菜的叶绿素含量均比不施氮肥处理高,且达到极显著水平,施用纳米膨润土包膜尿素处理比纯尿素处理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与施用纯尿素相比,施用纳米膨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旭东 孙浒 董树亭 赵斌 刘鹏 张吉旺
【目的】随着缓/控释肥的推广和农业劳动力越来越紧缺,简化施肥技术成为未来的一种施肥趋势。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季雨热同期,基施包膜尿素容易使养分前期释放过快后期养分缺失,无法满足玉米后期生长需求。通过研究包膜尿素施用时期来探究适合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种植的施肥方式,简化施肥生产同时保证玉米产量,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方法】供试夏玉米品种选用登海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5个试验处理为不施氮处理(CK)、一次施尿素处理(JN)、拔节-大喇叭口期分次施尿素处理(SN)、基施包膜尿素处理(BR)和拔节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曹善郅 周家树 张少博 姚易寒 刘娟 李永夫
【目的】探索生物质炭基尿素和普通尿素的施用对毛竹 Phyllostachys edulis 林土壤氧化亚氮 (N_2O) 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为研发减缓土壤 N_2O 排放的施肥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在杭州市临安区青山镇亚热带典型毛竹林样地布置野外控制试验。试验设 5 个处理:对照 (不施肥)、低水平尿素(100 kg·hm~(-2))、高水平尿素 (300 kg·hm~(-2))、低水平炭基尿素 (100 kg·hm~(-2)) 和高水平炭基尿素 (300 kg·hm~(-2))。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毛竹林土壤 N_2O 排放速率,分析在上述施肥处理下土壤 N_2O 通量、温度、含水量、氮素形态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低水平尿素和高水平尿素处理使毛竹林土壤 N_2O 的年累积排放通量增加了17.3% 和 36.0%,而低水平炭基尿素和高水平炭基尿素处理分别使其降低了 3.1% 和 16.9%。尿素和炭基尿素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铵态氮 (NH_4~+ -N) 和硝态氮 (NO_3~– -N) 质量分数 (P
关键词:
毛竹林 氧化亚氮 炭基尿素 氮组分 施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