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15)
- 2023(16852)
- 2022(14202)
- 2021(13042)
- 2020(10750)
- 2019(24442)
- 2018(23962)
- 2017(45111)
- 2016(24709)
- 2015(27574)
- 2014(27203)
- 2013(26990)
- 2012(25346)
- 2011(22976)
- 2010(23493)
- 2009(22274)
- 2008(21101)
- 2007(19181)
- 2006(17339)
- 2005(16122)
- 学科
- 济(104751)
- 经济(104616)
- 业(73776)
- 管理(65895)
- 农(51794)
- 企(50016)
- 企业(50016)
- 方法(36181)
- 中国(35591)
- 农业(34705)
- 数学(31905)
- 数学方法(31421)
- 地方(29686)
- 融(28978)
- 金融(28971)
- 银(27842)
- 银行(27797)
- 业经(27789)
- 行(26933)
- 制(26673)
- 财(26428)
- 学(20990)
- 体(17891)
- 贸(17716)
- 贸易(17694)
- 发(17350)
- 易(17106)
- 环境(16096)
- 技术(15491)
- 务(15353)
- 机构
- 学院(347793)
- 大学(343535)
- 济(142763)
- 经济(139550)
- 研究(127286)
- 管理(125824)
- 理学(106805)
- 理学院(105472)
- 管理学(103356)
- 中国(102905)
- 管理学院(102722)
- 农(79379)
- 科学(78398)
- 京(74204)
- 财(67449)
- 所(66116)
- 农业(61255)
- 中心(60131)
- 研究所(59385)
- 业大(58170)
- 江(56143)
- 财经(51280)
- 北京(46760)
- 经(46332)
- 范(46264)
- 师范(45680)
- 院(45427)
- 州(44974)
- 省(43509)
- 经济学(43012)
- 基金
- 项目(228708)
- 科学(178980)
- 研究(167126)
- 基金(163882)
- 家(144313)
- 国家(142996)
- 科学基金(120856)
- 社会(105553)
- 社会科(99627)
- 社会科学(99603)
- 省(92661)
- 基金项目(85960)
- 自然(77249)
- 划(77102)
- 教育(75593)
- 自然科(75392)
- 自然科学(75373)
- 自然科学基金(73993)
- 编号(68467)
- 资助(66684)
- 成果(56187)
- 发(54690)
- 重点(52340)
- 部(49827)
- 课题(48974)
- 创(47937)
- 创新(44889)
- 制(44597)
- 科研(43647)
- 国家社会(43611)
- 期刊
- 济(172123)
- 经济(172123)
- 研究(106662)
- 中国(83834)
- 农(80986)
- 学报(59596)
- 科学(54456)
- 农业(54244)
- 财(51536)
- 融(48856)
- 金融(48856)
- 管理(46072)
- 大学(45696)
- 学学(43355)
- 教育(39087)
- 业经(32211)
- 技术(30145)
- 业(26710)
- 财经(25399)
- 经济研究(25031)
- 问题(23129)
- 经(21793)
- 版(19642)
- 世界(17666)
- 农村(16962)
- 村(16962)
- 业大(16919)
- 技术经济(16567)
- 科技(16486)
- 资源(15978)
共检索到555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曙光 王东宾
本文根据北京大学农村金融调研组在西北民族地区田野调查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西北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民生-生态-金融"三位一体的系统性框架,在政策建议中特别针对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的瓶颈制约提出了大型金融机构和微型金融机构的对接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祝英丽 李小建
利用ArcGIS提供的分析,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空间可达性。结果显示:县域金融网点布局具有行政科层组织结构特点,五家大型商业银行集中布局县城所在地;中国农业银行是农村主要的大型商业银行,但存在缩减网点趋势;农村信用社布局分散;邮政储蓄银行均位于各乡镇镇区。三者相比,农村信用社的空间可达性最高,邮政储蓄银行次之,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最低,此三类金融机构的空间覆盖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薄弱区。开展中国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发展农村保险业,将农户组织起来,在金融服务薄弱区设置农村信用社流动服务网点等措施可以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和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 金融机构 空间可达性 巩义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惠芳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农村经济获得飞跃式发展,农村金融在对信贷扶贫、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资金需求产生较大变化,加之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微型金融组织逐步建立起来。但在其运行中出现资金来源少、成本与信息资源不完善、缺少风险防控机制、缺少明确监管目标等问题。因此需要分析微型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创新性、针对性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机构 微型金融 机制创新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才云
农村微型金融机构在弥补正规金融支农不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面临一系列风险隐患,如何动态把握其金融风险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基于VaR模型,对2000~2010年我国各区域农村信用社99%置信区间下的VaR风险值进行定量评价,得出结论:从建立区域金融发展圈、构建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监测体系和实行区域间有差别的信贷政策三方面着手,控制我国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保障其稳健、有效运行。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希钦
以南疆三地州为例,分析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与创新中的抑制性问题,其影响因素为农村金融需求的长期低迷、农村金融供给的缺陷、政策支持层面上的制约以及金融生态环境的制约。因此,应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合理运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管理风险、强化政策协调配合和各有关部门联动机制等,以促进南疆三地州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
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金融 发展与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琦
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向“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主体。然而,通过在西北地区的实地调查发现,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无论在法人治理结构还是在行业管理体制及经营风险补偿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限制其健康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制度创新。基于此,本文提出创新思路:在法人治理结构上采取“动态”的股份合作制;在经营上实行合作金融与商业金融相结合的混合经营制;在行业管理上实行省级信用联社和县(市)级信用社的两级法人体制。并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对这一创新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延明 俱翠
推动金融机构下沉是欠发达地区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举措。在当前落实新发展理念、继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时期,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下沉体制机制,将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便利性和满意度。金融机构下沉存在问题近年来,金融机构下沉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分支机构权限不足、信贷供给覆盖面不足,中小机构公司治理欠佳,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可持续发展压力大等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建吉 刘岩 王艳华 苗长虹
基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登记系统的金融机构微观数据,综合运用NNI、Ripley's K函数和空间热点聚类等方法,研究1998、2008、2018年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空间格局、集聚特征及热点分区,采用泊松回归模型研究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空间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空间分布不均衡,金融机构总体和细分行业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2)空间集聚程度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先增强后减弱,金融机构的热点区主要集中在郑州—焦作—新乡和邯郸—邢台—安阳为核心的集聚区。(3)城乡居民储蓄是中原城市群金融机构集聚的核心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外交通联系、政府行为等因素的影响程度不断增强,人力资源、科技投入、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较弱。(4)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的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与其他城市群一致,作为高端服务业的金融业倾向于布局在高等级城市,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影响,其金融机构集聚的影响因素与其他城市群有较大差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喜 马晓青 史清华
文章使用2006年云南、宁夏近800个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不同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行为。在区分农户的名义需求和有效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发现信用社和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偏向富有农户,民间借贷者没有这种偏向,因而其服务的覆盖面远远超过正式机构。两者都重视农户的信誉状况,但信用记录没有实现共享。这些行为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各类金融机构之间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差别。
关键词:
农村金融 信贷配给 信誉 财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才云
由于自身经营体制中的不足,以及外在市场条件不确定性的存在,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难免面临一系列安全和风险隐患。文章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双重层面探寻当前我国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的生成机理,并逻辑演绎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这无疑对更好地保障农村微型金融机构稳健有效运行,发挥应有的可持续性扶贫功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农村微型金融机构 风险 生成机理 防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峰 翁文表 张婷婷 荷晓洁 陈刘敏
本文在总结金融扶贫相关理论和实践做法的基础上,对泰顺县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扶贫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具有显著的作用,并且是在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在样本期限内直接效应大于中介效应,但是随着贫困程度的不断减缓,中介效应对其影响的程度呈现波动式上升。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及泰顺县历年来金融扶贫实践,就更好发挥金融在脱贫攻坚最后冲刺阶段的支持作用提出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扶贫 金融发展 贫困减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蔚
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是大型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也是新的业务发展机遇。文章通过建立与小型农村金融机构联系机制增强支农力度在国外是行之有效的,国内的条件也已经具备。当前,有效建立联系机制需要政策促进,并选择适当模式。
关键词:
大型商业银行 小型农村金融机构 联系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陶诚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产权改革稳步推进,资本充足水平整体提高,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本充足性弱、内源性补充动力不足和外源性补充机制不完善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谢升峰
在世界范围内,微型金融是对贫困及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的金融制度安排形式,其发展目标有所谓"福利主义"与"制度主义"之分。我国早期设立的微型金融以缓贫为目标,现阶段的亮点是发展以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及互助资金组织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实证表明,我国新型微型农村金融在缓贫及对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支持方面,发展目标定位尚不清晰,覆盖面、盈利性及可持续性受到挑战。解决思路是重点提高缓贫及对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支持的覆盖面,增强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降低经营成本,调整监管指标,并加强监管与政策扶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