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66)
2023(5151)
2022(4372)
2021(4628)
2020(3770)
2019(9103)
2018(9438)
2017(16574)
2016(10231)
2015(11963)
2014(12266)
2013(11011)
2012(10032)
2011(9194)
2010(9863)
2009(8734)
2008(8718)
2007(8072)
2006(7187)
2005(6551)
作者
(26601)
(22007)
(21768)
(21071)
(13992)
(10640)
(10112)
(8600)
(8547)
(8104)
(7731)
(7216)
(7042)
(6922)
(6907)
(6710)
(6707)
(6698)
(6421)
(6292)
(5748)
(5503)
(5472)
(5137)
(5094)
(4984)
(4912)
(4859)
(4479)
(4402)
学科
(32748)
经济(32713)
管理(22608)
教育(19944)
(19478)
方法(18549)
(16911)
企业(16911)
数学(16610)
数学方法(16025)
中国(14399)
理论(11437)
(9462)
教学(9270)
(8017)
(6568)
业经(6021)
技术(5800)
(5754)
(5559)
贸易(5553)
(5463)
(5404)
学法(4876)
教学法(4876)
发展(4858)
(4829)
(4757)
(4735)
农业(4717)
机构
大学(137782)
学院(133287)
研究(45717)
管理(45464)
(42065)
经济(40760)
理学(39106)
理学院(38580)
管理学(37197)
管理学院(36946)
(31449)
教育(30418)
中国(28916)
(28552)
科学(28506)
师范(28387)
师范大学(23255)
(22968)
(21769)
研究所(20830)
北京(20817)
中心(20215)
技术(20111)
(19598)
(18197)
业大(18062)
职业(17657)
(17425)
(16413)
财经(15426)
基金
项目(83272)
科学(66478)
研究(66223)
基金(56220)
(48164)
国家(47637)
教育(40712)
科学基金(40445)
社会(37617)
社会科(35275)
社会科学(35266)
(34433)
(31058)
编号(30395)
基金项目(27901)
成果(27495)
自然(26110)
自然科(25582)
自然科学(25578)
自然科学基金(25079)
资助(24989)
课题(24436)
(20709)
重点(20295)
(19714)
项目编号(18395)
规划(18382)
(17896)
教育部(17619)
(16969)
期刊
教育(52689)
研究(47774)
(46374)
经济(46374)
中国(36892)
学报(19309)
技术(18369)
科学(17898)
管理(17441)
(16448)
大学(16138)
(15243)
职业(13452)
学学(13428)
农业(11373)
技术教育(8787)
职业技术(8787)
职业技术教育(8787)
(8555)
金融(8555)
统计(8544)
财经(7678)
(7647)
论坛(7647)
(7485)
图书(7344)
业经(7235)
经济研究(7128)
决策(6970)
(6887)
共检索到209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D.本纳  李其龙  
模仿和建构是教育过程的两种不同描述模式。本文通过分析弗里茨.奥泽的漫笔《道德的路途上》中的奥地利女作家道德社会化过程的各个阶段,指出:模仿与建构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同时存在;模仿与建构更是道德学习的两种技术;道德教育过程要在模仿与建构之间和之外进行诠释;发展道德判断力和行为能力是道德教育和教养的核心。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克里斯托弗·乌尔夫  赵雅量  
本文从文化的演示性路径出发,对教育活动中的仪式进行了探讨,重点报告了"柏林仪式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重点讨论了仪式对教育和社会化过程的推动作用、仪式的模仿学习过程、仪式的跨文化学习功能以及仪式研究的方法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教育与需求──现代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上)顾明远一、教育的供与求矛盾教育的供与求的矛盾是战后教育发展中的最突出的矛盾,也是诸多矛盾的集中表现。供与求的矛盾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上,二是质量上。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七十年代以来问题不是有所缓解...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教育与需求──现代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下)顾明远二、科技发展与陈旧的教育体制、内容的矛盾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最大的变革就是生产工艺的变化。新的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使生产不断变革,造成产业结构的变化,行业的变化和工人的全面流动。这就对教育无论从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石伟平  
试析当前英国教育改革中的矛盾石伟平英国当前的这次教育改革,争议很大,国内外对此评价不一。这次改革中确有不少矛盾之处令人费解。改革政策上的混乱出现在包括1988年教育改革法在内的一系列官方文件之中。本文试图通过政策研究来揭示这些矛盾之处,并试图从意识形...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蔡怡  
本文试剖析电大开放教育试点中的若干矛盾,并提出一些调适对策。开放教育所面临的几对矛盾是:规模扩张与力量短缺之矛盾;经济效益与教育规律之矛盾;入学开放与教学过程管理之矛盾;现代化设施与使用质量之矛盾;评价效度与社会认同之矛盾。其中,规模扩张与力量短缺是试点过程中的一对主要矛盾,文章给予了重点剖析。在提出的调适对策中,本文概括了目前开放教育试点中应予以重视的工作:课程资源建设;配套的教师、技术和管理队伍建设;现代化设施的总体规划和建设;从规模效应中寻求资源配置的策略;开放教育的分步实施策略;分析利用多种开放手段策略。提出应加快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探索不同学科远程教学规律;培训师生应用信息技术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启亮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着工作和学习的矛盾,缓解工学矛盾无疑是教育应该考虑的问题,不能让工学矛盾影响教育质量。现实中出现了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缓解工学矛盾的现象,影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其实是教育自身出了问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缺乏刚性的规范和标准,缺乏严肃管理。工学矛盾和教育质量是两类问题而不是两难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华敏  夏立军  
德国在现代教育方面堪称一流,其道德教育也被赋予了深厚的传统和底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中德两国道德教育的性质有本质区别,但借鉴德国先进的道德教育方式与实践经验,对我国德育模式的建构及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具有积极的启迪意义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理宣  林海亮  
大学化教师教育模式表现为教师教育学院的机构设置和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运行模式。这种模式无法满足未来教师对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双重需要,因此,当前的教师教育模式改革要解决以教师职业活动为基础来设置教师教育专业、建构合理的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问题,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核心,真正既彻底改变传统教师教育模式,又克服当前教师教育大学化改革可能产生的弊端。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华  李一凡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的规模化利用与开发,存在着土地集中经营决策披露信息不畅、土地承包流转与土地承包不合理、土地集中利用中存在消减农业用地和影响生态保护现象,以及缺乏相关的退出机制等问题,影响着农业产业体系的完善和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通过转变乡镇基层政府职能,加强土地规模化经营制度建设,对农民主体进行赋能,强化农业经营企业社会责任,完善农村自治组织建设等措施,推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左连村  徐久香  
随着社会的发展,模仿消费在引导人们消费行为和消费价值观念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一种广泛认可的社会消费模式。模仿消费具有普遍性、从众性、跟随性、多样性等特点,并受群体、个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它对促进消费的扩展与创新,推动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但模仿消费行为兼有积极面和消极面,对其必须加以积极引导。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成诗怡  
后殖民背景中,奈保尔笔下的模仿不再只是一种殖民策略,其中更蕴含着对强势文化的背离倾向。在追寻自我身份的过程中,模仿与背离构成了一对矛盾,最终在对立和博弈中指向个体的独立与自由。《模仿者》中的辛格一直为文化上的"无家可归"感所困扰,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错位造成了他文化身份的模糊以及自我认知的障碍。文章以小说的故事时间为序,分析辛格对其文化身份的追寻之路,从自觉模仿到拒绝模仿,最终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感。辛格的转变反映了奈保尔笔下的模仿不再只是一种殖民策略,更蕴含着对强势文化的背离。这种背离展现了作者对殖民地人民文化身份的思考,具有文化寻根的意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站在人本的角度,道德、生活、幸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道德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是道德的结果。生活论视域中的道德教育,当以引导人的幸福生活建构为根本,建构一种基于物质生活又超越物质生活的精神生活、意义生活和道德生活。为此,道德教育必须使学生认识幸福、体验幸福和创造幸福,培养他们追求幸福、体验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道德教育建构人的幸福生活,既是道德教育的本质所在,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道德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成人"。回归生活的德育要回归于人自身,而生活则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人之特殊生命活动。德育所回归的人是在生活实践中与他人、他物发生相互关系和作用的人,不是静止、孤立的实体。生活是人自己建构起来的,生活建构的结果,外在表现为生活方式,内在表现为人之品性。人就是他自己生活建构的结果,由是,生活论德育不是将人之至善追求诉诸孤立的人性改造,而是奠基于现实生活的改变。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就是引导生活的建构,它所指向的是更有利于人之生成和发展的好生活。道德教育要帮助学习者学会关注、反思、改变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建构的品质和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亚鹏  李继利  刘志远  宋欣泽  
神经法学是认知神经科学与法学联姻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技术手段研究法律相关的心理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脑科学与法学的结合,必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人类道德与不道德、守法与违法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神经法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理解违法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及其防御途径,而且对道德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因此,未来的道德教育应该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神经法学的相关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