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04)
2023(9880)
2022(8924)
2021(8569)
2020(7225)
2019(16765)
2018(16886)
2017(32563)
2016(17890)
2015(20134)
2014(20134)
2013(19826)
2012(18142)
2011(16115)
2010(15815)
2009(14280)
2008(13536)
2007(11479)
2006(9836)
2005(8235)
作者
(50644)
(41744)
(41311)
(39364)
(26610)
(20130)
(18875)
(16559)
(15977)
(14857)
(14502)
(13912)
(13118)
(13049)
(12779)
(12683)
(12591)
(12314)
(11945)
(11754)
(10422)
(10057)
(10000)
(9467)
(9351)
(9254)
(9253)
(9143)
(8380)
(8356)
学科
(65804)
经济(65733)
管理(49000)
(45893)
(38252)
企业(38252)
方法(31629)
数学(27244)
数学方法(26928)
(18301)
(16356)
中国(16141)
(15837)
地方(15454)
业经(14929)
农业(12440)
理论(11919)
(11557)
环境(11232)
(11214)
贸易(11207)
(10825)
(10755)
技术(10636)
(10402)
财务(10342)
财务管理(10323)
企业财务(9702)
教育(9505)
(9459)
机构
大学(242961)
学院(241243)
管理(99528)
(88473)
理学(86968)
经济(86295)
理学院(85964)
管理学(84478)
管理学院(84055)
研究(78524)
中国(57319)
(53028)
科学(51911)
业大(39329)
(39027)
(38922)
(38875)
中心(36078)
研究所(36046)
(34026)
北京(33578)
(33086)
师范(32829)
财经(31883)
农业(30178)
(29688)
(28978)
(28354)
师范大学(26728)
技术(25702)
基金
项目(174795)
科学(136056)
研究(127715)
基金(125034)
(109195)
国家(108288)
科学基金(92731)
社会(77047)
社会科(72775)
社会科学(72755)
(68790)
基金项目(68410)
自然(62314)
自然科(60776)
自然科学(60762)
自然科学基金(59641)
(58014)
教育(57795)
编号(53453)
资助(50953)
成果(42192)
重点(38567)
(37319)
(36724)
(35967)
课题(35943)
科研(33723)
创新(33437)
项目编号(32561)
大学(32359)
期刊
(95114)
经济(95114)
研究(67953)
中国(42031)
学报(40154)
科学(37227)
(34330)
管理(33929)
大学(30185)
(28266)
学学(28235)
教育(27912)
农业(24237)
技术(20754)
(17205)
金融(17205)
业经(16959)
图书(15208)
财经(14080)
经济研究(13806)
科技(13270)
林业(13260)
问题(12883)
理论(12689)
资源(12641)
(12241)
实践(12021)
(12021)
(11806)
(11251)
共检索到339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H.奥里茨基  
由于在提罗尔(тироль)某些山区内进行造林以预防雪崩,1953年6月至11月在内奥特茨达尔(Внутр- енныйОтцтап)进行过小气候观测。本文叙述这些观测的结果。观测工作是在高1950公尺的西坡至西北坡地段内进行的。已确定林缘的位置对气候诸要素的影响程度,阐明了植被对气象诸要素水平分布情况的影响,并举出植物生理状态依天气条件而转移的实例。对一次典型观测(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进行的)作了分析。沿山坡的林班线(просека)的南北两端之间及林班线的中部都分布有土壤层,证明该土壤层的最上面一层(0.3—1.0厘米)内是存在着温度状态的显著对比的。例如,南部边缘1953年9月14日白天的温度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古琳  王成  王艳英  王晓磊  孙振凯  王茜  孙睿霖  
【目的】研究无锡市惠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游憩林内小气候及人体舒适度的时间变化规律,以期为惠山乃至江南地区游憩型城市森林的合理经营和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基础科学数据,也为当地市民选择合适的时间和衣着开展森林游憩活动提供参考。【方法】在惠山国家森林公园最高峰附近,选择20世纪80、90年代营造、位于山顶南坡的香樟林、湿地松林和山顶北坡的栓皮栎林3种典型人工游憩林为对象,以位于山脊的水泥道路为对照,于春、夏、秋、冬季晴好无风天气条件下,在5:00—19:00同步测定3个游憩林及对照点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在此基础上计算舒适度指数和衣着厚度指数,量化分析各游憩林及对照点的小气候、人体舒适度的季节变化、日内变化规律,比较不同游憩林的人体舒适度差异,并提出四季游览惠山的衣着建议。【结果】各林分温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空气相对湿度表现为夏、秋季大于春、冬季,风速表现为香樟林和湿地松林在夏季最大,栓皮栎林和道路在秋季最大;相同季节不同林分之间的舒适度指数差异不显著,各林分在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 4个季节白天观测时段内,各林分气温日变化均为单峰型,且峰值出现在11:00—15:00,谷值出现在5:00—7:00,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则与气温相反;风速的日变化趋势波动较大,峰值出现在5:00—9:00,谷值出现在13:00—15:00;在春、秋、冬季,各林分人体舒适度在11:00—15:00最高,而夏季这个时间段则最低; 3个游憩林在夏季能显著提高人体舒适度,但冬季与对照的差异不大;各林分气候达到"舒适"等级的时间为春季最长(11:00—17:00),秋季次之(11:00—15:00),夏季仅早上气候舒适(5:00—7:00),冬季气候均为"极不舒适";各林分的着衣厚度指数在夏季均为1,冬季均为7,春季香樟林为5,湿地松林和栓皮栎林为4,道路为3,秋季道路和栓皮栎林为4,香樟林和湿地松林为5。【结论】3个人工林林分在春季均发挥降温增湿效应,湿地松林在4个季节都具有降风作用;各林分在夏季调节小气候效应更明显,春季的人体舒适度最高,春、秋、冬季的11:00—15:00为白天气候的最舒适时段。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阎海平  周荣伍  郝明华  王平玺  
自80年代初以来,随着"urban forestry"的兴起,人们对城市树木及城市森林的认识发生了重大改变.这种转变可以从1991年9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十届世界林业大会"的议题中得到很好的说明,"第十届世界林业大会"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森林和树木的社会、文化和景观功能".在世界林业发展的总趋势推动下,在北京市西山地区建立国家森林公园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M.M.阿妥特尔  
由于要开发山区,雪崩现象的研究就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研究的目的是要预报雪崩。作者将雪崩分为两大类:即粉状雪的雪崩和硬塊雪("雪板")的雪崩。就其发生及发展(传布)条件来说,这两类雪崩有极大的区别。粉状雪的雪崩是直接在天气变化之后发生的。构成这类雪崩的雪,有干燥的、潮湿的或透湿的(мокрый)不同,雪崩的运动速度也就相应的或大或小(但速度总是相当大的);干雪的雪崩,有一半是呈密云状的雪粉在空中飞腾的;这类雪崩往往从雪堆的某一个角或某一狭窄部分的表面上开始的;雪崩行程最后一段的速度最大。硬塊雪的雪崩,可能在多变的天气稳定以后甚至经过好几个月才会发生;直至雪崩发生前的一瞬间为止,硬塊雪板对附近地区是一个经常的威胁。硬塊雪的雪崩可能从雪板的表面,也可能从较深的雪板层开始;雪崩的运动面很宽,运动速度不大,而且最大的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任启文  张岩  李联地  尤海舟  毕君  
依据组织热平衡原理,运用热扩散探针法,于2016年4月1日—2017年4月1日对冀北山地小五台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的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监测,并同步观测样地内森林梯度塔的分层环境因子,研究其树干液流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小时尺度上,在空气温湿度、水汽压亏缺及风速的分层因子中,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与T_(a8.2 m)、RH_(8.2 m)、VPD_(8.2 m)相关性最好,与S_(14 m)相关关系最为密切。在土壤温度分层因子中,与浅层土壤温度(T_(s5 cm)~T_(s10 cm))显著正相关,与中层以下土壤温度(T_(s20 cm)~T_(s80 cm))相关关系不显著;在土壤含水量分层因子中,与浅中层土壤含水量(SWC_(5 cm)~SWC_(40 cm))相关关系不显著,与深层土壤含水量(SWC_(80 cm))显著正相关。在3种辐射中与紫外辐射UVR的相关系数最大,UVR中与UVA的相关系数明显大于UVB。在所有因子中与SD相关系数最大,呈极显著正相关。(2)随着时间尺度的扩大,温度对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有从地上逐渐转移到地下的趋势;空气相对湿度对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的影响表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NR、TR、UVR、UVA、UVB、VPD、SD与落叶松液流速率的相关关系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3)考虑各环境因子对落叶松树干液流速率的综合影响,在小时尺度下影响最大的为SD和VPD_(8.2 m);在日尺度下影响最大的为UVR和SWC_(80 cm);在月尺度下影响最大的为T_(s20 cm),土壤因子的影响显著增加。3种尺度下的逐步回归方程,以月尺度下的决定系数最大,所需因子最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海轩  吴鞠  许丽娟  徐程扬  
【目的】选择与林内小气候舒适度相关的城市森林冠层结构指数,为进一步优化城市森林结构、改善城市森林热环境提供参考。【方法】以与城市森林降温效应相关度较高的一维度冠层结构指标(包括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冠层厚度、枝下高、冠高比和冠层通透度)为基础,从林内外空气流动和能量交换的角度,构建多维度城市森林冠层结构指数,通过相关分析筛选对小气候舒适度解释度较高的城市森林冠层结构指数。【结果】一维度冠层结构指标与林内舒适度(S)、舒适度相对变化(Sd)呈弱度相关关系,对S的解释力为0~30. 5%,对Sd的解释力为0~53. 5%;多维度冠层结构指数对S和Sd的解释程度明显提升,对S的解释力为0~37. 5%,对Sd的解释力为30. 9%~55. 1%;热垂直扩散结构指数和热水平扩散结构指数的协同作用对S的解释程度相对较高(43. 5%);垂直冠层指数和树冠垂直均匀指数的协同作用对Sd的解释程度最高(63. 9%)。【结论】城市森林舒适度和舒适度相对变化受多个冠层结构指标和指数共同影响,所构建的多维度冠层结构指数(包括热垂直扩散结构指数、热水平扩散结构指数、综合热扩散结构指数、垂直冠层指数、树冠均匀指数、树冠垂直均匀指数和冠层综合指数)与林内小气候舒适度及其相对变化相关性较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云蕾  曾馥平  宋同清  彭晚霞  卢凌霄  俞孜  刘艳  
根据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自动观测气象站连续气象观测资料,以农田气象资料为对照,初步分析了次生林小气候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对小气候存在明显影响。林内太阳辐射、平均气温和风速相对林外均明显偏低,而相对湿度林内显著大于林外。林内同林外比,太阳辐射年平均降低40.6%,气温偏低0.3℃-5.3℃,相对湿度偏高0.9%-11.4%;风速平均降低0.57 m/s。林内各气象因子变化幅度均明显小于林外,次生林对各气象因子影响明显。各气象因子之间相关性显著,林内外温度相关性最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寿波  范兴海  傅懋毅  傅金和  
在安徽省黄山市,于夏季对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同步进行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相对光强、气温和土温、温度日较差、风速均随茶园内的植被覆盖度增大而减少,空气湿度则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增大。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的相对光强分别是41%,63%和100%,日平均气温分别是25.0、26.4和27.2℃,0cm地温日较差分别是6.4、10.5和19.7℃,200cm高处平均风速分别是0.3、0.4和0.6m·s-1。空气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杉大一茶间作园比纯茶园分别增加6%和4hpa,板栗一茶间作园比纯茶园分别增加4%和2hpa。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兴海  黄寿波  
综述了我国自 1990年以来农林系统小气候研究概况及进展。农林系统的小气候特征是 :(1)热量平衡的各分量白天为正值 ,夜间为负值。热量平衡的各分量中 ,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值最大 ,湍流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均较小。(2 )在农林系统中 ,随着植物覆盖度的增加 ,其净辐射、光照强度、温度日较差和风速随之减小 ,但空气湿度增加。 (3)在农林系统中 ,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 ,土温变化的振幅按几何级数减小 ,位相按等差级数落后。土温梯度变化特点与土温变化相似。了解农林系统小气候特征有助于合理选择植物覆盖度、树木高度和树冠结构 ,保持组合的动态平衡 ,提高综合经济生态效益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承标  梁宏温  温远光  何立友  
对广西北热带山口林场2 种林龄窿缘桉防护林内及空旷地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定位对比观测。结果表明: 15 年生和45 年生窿缘桉林内的平均太阳辐射日总量分别为246 ×103 k J·m - 2 和202 ×103 k J·m - 2 , 分别比空旷地(543 ×103 k J·m - 2)减少547 % 和628 % ; 平均气温分别低02 ℃和07 ℃; 0 ~20 cm 土层的平均温度分别低13 ℃和18 ℃; 平均空气相对湿度高1 % 和3 % ; 45 年生林内的平均风速降低824 % 。表1 参9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爱军  乔旭  陈兴武  雷钧杰  赵奇  张宏芝  王美  张金汕  赛力汗·赛  薛丽华  
为揭示果麦间作系统内小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利用KS4000手持气象站和SUNSCAN冠层分析系统,对环塔里木盆地枣麦、杏麦和核麦间作系统中小气候因子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果麦间作系统对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量和散射辐射量均有一定的减弱作用。果麦间作系统小麦冠层风速、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均明显降低,相对湿度明显增大,在枣麦、杏麦和核麦间作系统中具有相同的趋势。可见果麦间作栽培模式是一项改善田间小气候,有效防治环塔里木盆地一带常出现的干热风、浮尘和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的重要措施,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生态保障。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海轩  卢泽洋  金桂香  孙广鹏  吴鞠  许丽娟  徐程扬  
通过城市森林冠层结构对空气温湿度、风速的作用规律分析冠层结构对林内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LAI)、冠高比(RCT)、冠层通透度(PC)与林内舒适度显著相关; LAI对空气温度(T)有显著影响,RCT和PC对空气温度(T)有极显著影响,LAI和RCT、PC和RCT对T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T随LAI的增加而降低,随RCT和PC的增加而升高; LAI和RCT对空气相对湿度(RH)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RH随着LAI的增大而增加,随RCT的增加而降低; LAI和RCT对林内风速(v)有极显著的影响,并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v随着LAI和RCT的增加而降低.冠层结构对森林舒适度的影响主要来自林分的降温效应,而降温效应受LAI、RCT和PC的影响;冠层结构调节舒适度的湿度效应来自LAI和RCT;冠层结构调节舒适度的风速效应受LAI和RCT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士玲  杨保国  郑路  雷丽群  庞圣江  张培  李华  韦菊玲  
通过对比分析马尾松林外内小气候特征,为其生态效应研究提供依据。利用马尾松人工林内外两个相同的地面气象站气象资料,分析比较两站点的气温、湿度等小气候因子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林内外气温、土壤温度、空气湿度的差值均为白天大于夜晚,马尾松林白天具有更好的降温和增湿作用;2)马尾松林内年均气温和土壤温度分别比林外空旷地低1.1℃、2.8℃,年均空气相对湿度比空旷地高4.7%,林内高湿日数多于林外空旷地,而低湿日数少于空旷地;3)林内外月均气温、空气湿度差值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4)林内外土壤温度季节变化规律一致: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与日变化相似,土壤温度越向下振幅越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尚伟  尹伟伦  夏新莉  刘晓东  陈森锟  
对复合农林系统内的杨树进行4种不同强度的修枝处理,分别为修掉树冠高度的1/6、2/6、3/6、4/6,以CK(不修枝)为对照,对复合农林系统内的小气候和林下作物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修枝能有效增加林下光合有效辐射39.7%~98.9%,随之引起其他气候因子变动,包括增高林下气温及叶温、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并减少浅层土壤的含水量。修枝强度越大,这种增温和减湿的作用越明显。就林下玉米生长情况而言,修枝能有效增加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并显著促进玉米植株增高、增粗、增重,且越到后期修枝对玉米生长的促进作用越明显。修枝能有效增加林下玉米产量,并主要通过增加玉米穗数增产。说明修枝在保证林冠功能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С.П.赫洛莫夫  
很早以前所提出的气候定义,大多数是各自强调非原则性的分歧,这些分歧曾使许多气候学者不了解他们在研究什么,于是便有人误认为气候学的发展决定于气候定义的确立。事实上,气候定义的确立虽然有困难并且得不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