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29)
2023(12205)
2022(10102)
2021(9224)
2020(7443)
2019(16520)
2018(16369)
2017(29929)
2016(15907)
2015(17546)
2014(16949)
2013(16691)
2012(15858)
2011(14540)
2010(14722)
2009(13212)
2008(12802)
2007(11559)
2006(10487)
2005(9559)
作者
(45311)
(38025)
(37488)
(35201)
(24123)
(18166)
(16901)
(14547)
(14338)
(13502)
(12853)
(12789)
(12327)
(12032)
(11664)
(11345)
(11158)
(10973)
(10872)
(10849)
(9661)
(9357)
(8980)
(8858)
(8482)
(8449)
(8348)
(8253)
(7700)
(7527)
学科
(69602)
经济(69551)
(47862)
管理(47823)
(38446)
企业(38446)
地方(24790)
技术(23546)
中国(23406)
(20852)
方法(19779)
业经(18569)
数学(15741)
数学方法(15579)
技术管理(15420)
农业(14950)
地方经济(13776)
(13667)
(12059)
环境(11902)
(11870)
银行(11848)
(11841)
金融(11839)
(11727)
(11698)
(11669)
贸易(11653)
(11567)
(11405)
机构
学院(221070)
大学(218391)
(89302)
经济(87229)
管理(84730)
研究(80727)
理学(71421)
理学院(70499)
管理学(69480)
管理学院(69019)
中国(60800)
科学(49516)
(48200)
(40325)
(38461)
中心(37250)
(36700)
研究所(36348)
(35055)
(33859)
师范(33567)
北京(30701)
业大(30482)
(29838)
(29823)
财经(29417)
师范大学(26901)
农业(26864)
技术(26555)
(26500)
基金
项目(146957)
科学(117235)
研究(113606)
基金(102824)
(89034)
国家(88196)
科学基金(76241)
社会(71771)
社会科(68062)
社会科学(68050)
(61306)
基金项目(55218)
教育(50812)
(50420)
编号(47250)
自然(46319)
自然科(45247)
自然科学(45240)
自然科学基金(44429)
(38780)
资助(38677)
成果(38222)
(36870)
课题(33618)
创新(33502)
重点(33346)
发展(31533)
(30979)
(30772)
国家社会(29387)
期刊
(109883)
经济(109883)
研究(69419)
中国(55662)
管理(34648)
教育(33599)
(33180)
科学(31252)
学报(30054)
(28443)
技术(24033)
农业(23217)
大学(22846)
(22103)
金融(22103)
学学(20686)
业经(19874)
经济研究(16704)
图书(15500)
科技(15030)
问题(13745)
财经(13732)
(13328)
(13234)
论坛(13234)
技术经济(13220)
(12075)
资源(11498)
(11157)
书馆(10841)
共检索到356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玲玲  李睿  李婧  
文章主要对期刊被专利共同引用而形成期刊—专利引用网进行分析,探索支撑技术创新的基础学科知识。通过采集D01F技术领域专利数据,提取被专利引用的期刊信息,基于共被引与社会网络结构原理,按时间段构建期刊—专利引用网,并对其进行分析。基于整体网内部的相对距离,分析时间线上网络内部凝聚子群的聚类现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发现技术创新底层的重要基础学科知识,并概括期刊所表征的基础学科知识对技术创新的贡献特征。
[期刊] 数字图书馆论坛  [作者] 隗玲  许海云  刘春江  李婧  方曙  
本文梳理基于专利文献进行技术领域主题发现的研究方法发展进程,提出一套高效获取专利技术主题词、生成战略坐标图的研究流程,并以基因工程疫苗技术为例,对我国基因工程疫苗技术主题分布及发展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本文构建的共词分析流程和方法,利用专利共词聚类和战略坐标图能较好地识别技术主题及其发展现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升权  
近年来,一些国际机构和国家在低碳技术领域对专利制度予以了创新探索,建立并运行了低碳技术专利申请与授权的快速通道、低碳技术专利信息分享机制、低碳技术专利发展基金制度。而除这些已有创新外,专利制度还可以围绕低碳技术专利的保护期、低碳技术专利投资制度体系以及低碳技术专利质量监控制度予以创新,以使其能更好地激励和保障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广泛应用,满足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桂龙  黄妍  
以生物技术领域专利为例,采用共性技术专利作为因变量,构建Logit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产学研合作对共性技术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学研合作对共性技术专利的研发供给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产学研合作共性技术研发明显优于企业单独研发形式。应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积极作用,实现产业共性技术突破,提升产业竞争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玲玲  张宇娥  杜丽  凌世婷  林青  余梦霞  
[目的/意义]从科学技术研究内容出发,探讨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两方的协同方向与协同特征,为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未来协同发展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首先,调查领域研究发展体系,构建领域中间分类轴以联结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内容。其次,通过文献内容聚类挖掘基础研究方向与技术创新方向,以定量评价方法将基础研究方向与技术创新方向判定为热点方向、快速发展、缓慢发展3种发展状态。最后,基于发展状态,总结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协同特征,并应用于新型电子元器件领域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实现了内容挖掘及定量评价相结合研究方法下的新型电子元器件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协同方向分析,在更细粒度研究方向层面清晰地展示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之间可能的协同状态,并基于其协同特征为该领域协同方向发展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义。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姜军  武兰芬  
[目的/意义]了解和规划人力资源布局,是发挥人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引擎作用的前提。研究云计算技术领域的人才分布,为我国云计算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技术发明人申请的专利数据为基础,构建云计算技术领域人才分布研究的框架,对全球云计算技术领域的人才区域分布、机构分布、创新效率、重要发明人及其专利申请趋势和技术领域进行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我国虽然在云计算技术领域的人力资本数量仅次于美国,但在云计算技术领域的人才储备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表现为缺乏强有力的技术竞争实体,发明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武庆圆  杨智杰  张雪雯  朱侯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数据为例,将专利被引用频次、同族数量作为衡量专利原始效用的主要指标,并通过两步骤的高效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获得专利权人的高效用合作项集,以发现高价值的技术创新合作团队。实证表明,将专利价值的评价模型与高效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相结合,能够极大提升技术创新合作团队发现的召回率。此外,与传统关联规则挖掘方法相比,基于高效用关联规则获得的高价值团队在分布数量、分布类型等方面呈现明显优势。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继平  丁堃  潘云涛  袁军鹏  
文章从技术知识分解和技术知识的再认识出发,描述了专利知识群的形成,并构建了专利知识群强度和专利知识群聚集度指标,以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中H04L领域"数字信息的传输"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H04L领域"数字信息的传输"中强度为66的知识群聚集度最高为0.993,主要是数据通信网络系统方面的研究,起着区别于其他技术领域的作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菲菲   董家鑫   薛蕊   雷晓  
[目的/意义]技术守门人是影响新技术信息传播的关键角色,有效识别守门人有利于更好地扶持领域内技术创新主体。[方法/过程]文章以技术守门人的定义为基础并结合科学—技术互动关联理论,选取区块链技术领域为研究对象,构建学者合作网络与引用网络,在原有技术守门人识别方法的基础上,筛选对知识流动有促进作用的守门人。[结果/结论]实验结果显示,运用该方法筛选出的守门人在知识流动过程中具有控制和促进作用,与传统守门人相比,该方法识别出的守门人对领域发展的贡献与促进作用更为突出,对专业领域的发展更具影响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锦来   赵晨   林晨   贺俊  
传统观点认为政府推动科技创新难以持续,然而这一观点与中国诸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经验事实相悖。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基于战略导向视角,构建科技战略导向驱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创新的过程机制,并利用过程追踪法剖析移动通信这一典型案例。研究发现:战略匹配、政策驱动和系统演化3个必要构件及其关系构成科技战略导向与持续创新之间的因果链条。政府需要依据机会窗口、系统基础的变化选择规范型战略导向、聚合型战略导向与前瞻型战略导向3种战略导向形式,以实现战略与环境的匹配。科技战略导向最终以新型举国体制为载体,分别起到破解外部路径依赖、构建内部路径优势、破解内部路径惯性的作用,以驱动科技创新系统实现“框架雏形—共同价值—自组织演化”的阶段性发展,进而推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持续创新。本研究回应了文献对新型举国体制认识不足的同时,对于中国关键核心领域的创新赶超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雪  张志强  陈秀娟  郭辰  
通过论文及专利的交叉引用分析探讨合成生物学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关联,为提高该领域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建议,为科技资源整合策略提供支持。本研究以论文、专利分别作为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替代指标,以Web of Science和美国专利商标局中收录的近十年合成生物学领域共9033篇论文、5233件专利为研究对象,从引文整体分布情况、科学及技术关联度、引文时滞、循环周期四个角度对专利及论文引文进行分析,从主题分布情况对论文—专利混合共被引情况进行分析,力求多角度综合分析合成生物学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之间关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际上合成生物学领域97%左右的技术创新引用了基础研究的理论成果,但仅有4%的基础研究引用了技术创新成果;科学关联度总体波动不大,而技术关联度尚未形成稳定的趋势,美国的科学关联度及技术关联度均优于其他国家,而我国较为落后;专利文献更倾向引用时滞小于15年的专利、小于13年的论文,论文文献更倾向引用时滞小于6年的专利、小于6年的论文;专利的技术循环周期为13.92年、科学循环周期为12.28年,论文的科学循环周期为6.99年、技术循环周期为10.85年;合成生物学领域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有相同的发展趋势,如均关注基因与基因组的合成、基因编辑等方面的研究,但基础研究关注范围更多、领域更广。因此未来需加强将技术创新成果运用到基础研究中,促进新的技术创新成果产出;加快基础研究及先前技术创新成果向技术创新的转化速度;引用新颖性更强的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成果,促进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颖  张立立  钱越  
技术创新管理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环境中愈发重要,作为一个多学科领域,目前其研究主题多,期刊、学者、机构的排名变化快,研究热点也不明朗。为此,论文首先结合引文分析法和期刊的出版年龄、期刊自引和出版频率,确定期刊综合得分及顶级期刊,进而分析领域现状;然后根据每位学者的发文数量、署名顺序和所发期刊得分,计算国内外学者和机构的贡献指数并对比分布特点;最后分析国内外研究热点及其区别,并确定国内外每个热点子领域的领先学者和机构。研究对比了国内外的相关排名和研究热点,为我国学者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宫旭红  齐丹丹  
本文借助CSCD数据库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跨国文献引用技术知识扩散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国际文献引用发生的技术知识扩散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其总效应与国际贸易和国际人力资本流动相当,显著高于FDI,但低于国际专利申请;比较其不同作用机制得出,国际文献引用技术知识扩散对中国技术创新的直接促进效应和人力资本增值效应显著高于R&D效率提升效应;较之企业,公共研发机构利用国际文献引用技术知识扩散的创新效果更为显著。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温芳芳  
以太阳能汽车技术领域为例,从德温特数据库中下载专利文献的专利权人与分类号信息作为样本,构建2-模异质多重共现网络,将两类特征项及其3种共现关系在同一图谱中进行集中展示,从中寻找该技术领域的主要研发力量和热门技术主题,并对二者之间的交叉关联进行量化分析。证实了多重共现分析能够克服一重共现分析揭示维度单一的不足,尤其适合于潜在关系的发掘。研究发现,在太阳能汽车领域日本的技术优势非常明显,日本企业继续保持全球领先水平。中国的整体技术实力居于世界前列,但中国企业个体的技术力量却相对单薄,在市场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地位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巧梅   董珏   肖兰   于夏薇   潘卫  
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重要科技创新基地。上海交通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新时期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将“专利信息服务链”与“技术创新链”深入融合,基于多年持续递进的服务实践,凝练形成基于需求迭代服务、“三位一体”多元团队、服务制度建设、“双发展”长效机制四个“碱基对”作用下的面向国家重点实验室转型升级的高校专利信息“双螺旋”服务模式,以期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面向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同类创新主体开展专业化、特色化、持续性的专利信息服务并拓展深化发展路径提供有益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