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66)
- 2023(11016)
- 2022(9519)
- 2021(8744)
- 2020(7525)
- 2019(16612)
- 2018(16728)
- 2017(31914)
- 2016(17357)
- 2015(19488)
- 2014(18956)
- 2013(17972)
- 2012(15888)
- 2011(14208)
- 2010(14611)
- 2009(14005)
- 2008(13353)
- 2007(11741)
- 2006(10205)
- 2005(9127)
- 学科
- 济(64487)
- 经济(64388)
- 管理(53595)
- 业(48076)
- 企(41158)
- 企业(41158)
- 方法(30594)
- 数学(27118)
- 数学方法(26536)
- 财(18070)
- 农(17948)
- 制(17063)
- 中国(17032)
- 业经(15510)
- 学(12256)
- 理论(12237)
- 贸(11623)
- 贸易(11614)
- 体(11565)
- 农业(11404)
- 易(11311)
- 务(11167)
- 财务(11119)
- 财务管理(11090)
- 银(10658)
- 银行(10632)
- 技术(10568)
- 环境(10559)
- 企业财务(10436)
- 划(10434)
- 机构
- 学院(239243)
- 大学(236525)
- 济(94009)
- 管理(92360)
- 经济(91968)
- 理学(80353)
- 理学院(79480)
- 管理学(77616)
- 管理学院(77192)
- 研究(75891)
- 中国(56989)
- 京(48614)
- 科学(46523)
- 财(45451)
- 农(39238)
- 所(37759)
- 江(36257)
- 业大(36231)
- 财经(35551)
- 中心(34929)
- 研究所(34089)
- 经(32153)
- 农业(30743)
- 范(30080)
- 北京(29821)
- 师范(29733)
- 经济学(28573)
- 州(28415)
- 院(27387)
- 技术(26685)
- 基金
- 项目(163144)
- 科学(129401)
- 研究(118999)
- 基金(118272)
- 家(103047)
- 国家(102208)
- 科学基金(88680)
- 社会(76009)
- 社会科(72099)
- 社会科学(72080)
- 省(65905)
- 基金项目(62028)
- 自然(57697)
- 教育(57207)
- 自然科(56447)
- 自然科学(56436)
- 自然科学基金(55413)
- 划(54717)
- 编号(48808)
- 资助(48589)
- 成果(39095)
- 重点(37184)
- 部(35654)
- 创(35130)
- 课题(34307)
- 发(34296)
- 制(34066)
- 创新(32746)
- 国家社会(31214)
- 科研(31117)
- 期刊
- 济(103295)
- 经济(103295)
- 研究(67938)
- 中国(49982)
- 学报(36886)
- 农(36410)
- 财(36041)
- 管理(35403)
- 科学(34558)
- 教育(29773)
- 大学(28759)
- 学学(27170)
- 农业(24548)
- 技术(22469)
- 融(20162)
- 金融(20162)
- 业经(18322)
- 财经(17458)
- 经济研究(17037)
- 经(14972)
- 问题(12727)
- 业(12703)
- 统计(12425)
- 策(11902)
- 版(11742)
- 科技(11616)
- 技术经济(11382)
- 商业(10923)
- 现代(10332)
- 决策(10224)
共检索到349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一 前言 在生育分析中,生育模型的研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正确的生育模型,可以揭示不同人口群体的生育特点,从而可以了解各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对生育率的作用;一个好的生育模型也可以告诉我们现实的生育率是通过什么途径(婚姻状态的变化、延长胎次间隔)实现的,从而也可为人口预测、人口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为了建立一个较为理想(即既能揭示人口生育规律,又简便易用)的生育模型,人口学家们作了许多努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华民
在中国,预测未来人口多数采用由宋健、于景元(1985)等从Lotka模型和Leslie模型发展出的总和生育率控制模型。这个方程是反映生育过程的一个宏观模型,可以对中国人口的发展过程给出许多有价值的结论。其特点是把总和生育率作为控制变量,从而达到对不同生育进行仿真测算。但若要考察妇女在生育每一胎次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就必须将人口生育过程做更细致的描述。 胎次生育分析早在40年代就被一些人口学者所重视。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统计数据,以后几十年很少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二力,陈建利
根据中国计划生育和避孕方式选择的特点,本文在胎次持续时间生育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避孕因素,建立了考虑避孕因素的胎次持续时间生育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模拟避孕因素对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的影响及出生数的预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佳音 孙骁
文章使用2000~2010年人口普查的北京市及其各区县数据,将生育率组合模型及灰色模型,应用于北京市分年龄别生育率预测当中。从总体趋势以及生育率随年龄分布情况进行了拟合及预测,为北京市及其各区县生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朱建平 欧阳汉 杨阳
本文继承两区域人口发展模型的人口学仿真思想,鉴于当前计划生育政策宽松性的讨论和各胎次出生性别比的差异,将依赖于妇女生理和社会习俗的相对固定因素和依赖于未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动因素分离开来,建立了多胎次两区域人口发模型,为不同计划生育政策下的人口结构预测提供了一种方法。首先,从人口学意义和历史数据同时说明了本文定义的标准条件生育模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其次利用调研的结果,确定参数。最后,通过本模型系统对几种计划生育政策下的人口结构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放开二胎政策,甚至完全放开计划生育政策对乡镇地区的影响很小,仅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邹平
生育率是影响人口发展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制订人口政策时,都把调节生育率作为生育政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控制人口急剧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在不同时期,对生育率中构成的胎次率能动地进行不同的控制。实践已证明,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这种作法使得中国计划生育工作在短时期里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慰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复杂,经济文化在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这种差异导致了生育水平在不同地区间的差异。 年龄别生育率提供了一种模式,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生育水平及其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状况,可以为进一步分析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对生育的影响提供充分的依据。本文想就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将全国28个省市(台湾、西藏资料暂缺)的生育模式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对其进行分类,给予一个初步的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子慧
中国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获得的妇女总和生育率和胎次率资料,不仅反映出我国妇女生育水平变化的历史过程,同时也反映了我国计划生育的巨大成就。本文拟就此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一、总和生育率的变化情况 总和生育率在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中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总和生育率水平的高低,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条件、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力为
a岁育龄妇女在T年的年龄别生育率ASFR_(T,a),这个指标的人口学定义是简单明了的。即 ASFRT_(T,a),=a岁妇女在T年间生育的活产子女数/a岁妇女在T年的平均人数在实际计算中经常使用的是一些近似公式,即用T年初a岁妇女人数与T年末a岁妇女的算术平均值或几何平均值或直接用T年年中人数来代替上面定义式中的妇女年平均人数。但是,如果我们在一次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中得到的是T年年中的按龄妇女人数和这些妇女在T-1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广州 胡耀岭
本文以时期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为基础,提出真实队列年龄别生育率估算方法,并通过1950~1981年全国妇女分孩次年龄别生育率数据验证其可行性和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可用该估算方法研究递进生育模式及其相关问题,尤其是在调整生育政策的时间窗口,估算生育一孩的育龄妇女规模和结构,以及符合生育政策但尚未生育二孩的育龄妇女规模和结构,为政府制定生育政策和人口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彭希哲
我国的人口控制在过去四十年间,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在七十年代以前一直保持在6的水平,到80年代已降到2.4左右。但是这种生育率的转变在空间与时间上并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本文讨论了人口分析技术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年龄别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间接估计方法,并以人口普查数据为例展示年龄别生育率与总和生育率间接估计方法的建模过程与实施步骤,同时指出今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涂平
生育胎次间隔分布是决定妇女终身生育率的极为重要的因素。胎次间隔的长短对婴幼儿死亡率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由初婚至生第一胎、由生第一胎至生第二胎和由生第二胎至生第三胎的间隔状况(以下简称第一、第二和第三胎次间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小林
人口预测模型的建构应充分考虑人口预测的数量与结构特征。文章用生命表拟合、布拉斯模型logit变换、总和生育率法等技术,构建基于年龄移算法的多要素人口预测模型。先以1990—2000年分年龄性别人口、育龄妇女生育率、分年龄性别死亡率基础数据预测2010年人口趋势,用以验证logit函数中a、b参数值,再预测我国2010—2020年人口发展趋势。此模型避免了六普详细数据的难以获得,同时参数值的设定具有可验证性,在短期的人口预测中较为精准。
关键词:
人口预测 年龄移算 logit变换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邹奕巧 杜群 葛宏立
许多生长模型含有年龄因子。由于一方面年龄测定困难,另一方面在异龄林中林木的年龄意义不大,导致以年龄为自变量的生长模型在应用中遇到困难。针对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中具有大量重复观测样木数据,但无年龄数据的实际情况,探讨将有年龄模型应用于无年龄情况,为将已有的有年龄生长模型用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的更新和预测做准备。用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的9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解析木数据建立有年龄的胸径生长模型,然后用丽水市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中重复观测的马尾松固定样木数据进行无年龄情况应用研究。分单点估计和双点估计2种方式进行了试验,单点估计是用前期数据估计理论年龄然后估计后期胸径,双点估计是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