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84)
- 2023(14889)
- 2022(12831)
- 2021(11874)
- 2020(9545)
- 2019(22037)
- 2018(22044)
- 2017(41797)
- 2016(22667)
- 2015(25480)
- 2014(25666)
- 2013(25596)
- 2012(23885)
- 2011(21811)
- 2010(22100)
- 2009(20308)
- 2008(19675)
- 2007(17679)
- 2006(15882)
- 2005(13858)
- 学科
- 济(98431)
- 经济(98235)
- 业(63175)
- 管理(61383)
- 企(48778)
- 企业(48778)
- 方法(39188)
- 农(36096)
- 数学(32181)
- 数学方法(31845)
- 中国(29873)
- 地方(26348)
- 业经(25591)
- 农业(24083)
- 财(21813)
- 学(21089)
- 制(18042)
- 理论(16789)
- 和(16700)
- 贸(16003)
- 贸易(15989)
- 发(15686)
- 银(15438)
- 银行(15394)
- 易(15375)
- 环境(15253)
- 融(14893)
- 金融(14891)
- 行(14843)
- 技术(14649)
- 机构
- 大学(327552)
- 学院(327094)
- 济(128704)
- 管理(128694)
- 经济(125641)
- 研究(114208)
- 理学(110776)
- 理学院(109424)
- 管理学(107597)
- 管理学院(106998)
- 中国(84549)
- 京(71151)
- 科学(70635)
- 财(58233)
- 所(57680)
- 农(57296)
- 研究所(52275)
- 中心(51302)
- 业大(49169)
- 江(49069)
- 范(47168)
- 师范(46799)
- 财经(45879)
- 北京(45509)
- 农业(43402)
- 经(41611)
- 院(41052)
- 州(40375)
- 师范大学(37827)
- 经济学(37328)
- 基金
- 项目(219849)
- 科学(172583)
- 研究(164135)
- 基金(157457)
- 家(136193)
- 国家(134887)
- 科学基金(115448)
- 社会(104075)
- 社会科(97559)
- 社会科学(97531)
- 省(86685)
- 基金项目(84102)
- 教育(74429)
- 自然(73058)
- 划(72521)
- 自然科(71308)
- 自然科学(71294)
- 自然科学基金(70006)
- 编号(68452)
- 资助(63665)
- 成果(56526)
- 发(50470)
- 重点(48739)
- 部(47957)
- 课题(47422)
- 创(45142)
- 创新(41877)
- 国家社会(41600)
- 科研(41275)
- 项目编号(41147)
- 期刊
- 济(153790)
- 经济(153790)
- 研究(100963)
- 中国(69111)
- 农(57469)
- 学报(51788)
- 科学(49254)
- 管理(47258)
- 财(41948)
- 教育(41790)
- 大学(39715)
- 农业(38957)
- 学学(37112)
- 融(30459)
- 金融(30459)
- 业经(28024)
- 技术(27657)
- 经济研究(22729)
- 财经(22064)
- 问题(19796)
- 图书(18811)
- 经(18800)
- 业(17776)
- 科技(16636)
- 版(16137)
- 理论(15963)
- 技术经济(15531)
- 现代(15101)
- 商业(14908)
- 实践(14616)
共检索到496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华智亚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前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小外孙儿也要去。今儿搭棚,明儿挂彩,羊肉饺子往上摆,不吃不吃吃二百。"这首有着众多异文的童谣流传于中国各地,其中洋溢的浓浓乐趣曾经荡漾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头,其所描述的图景至今依然能引发一部分人的幸福回忆。对曾经生活于
关键词:
姻亲关系 乡土社会 村落社区 华北乡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皛
在乡村社会发展进程中,集道德原则和权利保障为一体的教师尊严逐渐消解在乡村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6所乡村学校的调查和访谈发现,乡村教师尊严失落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文化、教育、人口的结构性困局。城乡差距在社会结构变迁中加深,唯金钱论的价值取向威胁着乡村社会为师者尊的传统,对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师道尊严构成剧烈冲击。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引发留守儿童教学管理难度加大,乡村教师肩负沉重但又琐碎的教育责任担当,却没有与之匹配的权利保障。市场化、城镇化加速了农村人口流动,但乡村女教师要扎根乡土,将不得不面对婚恋的困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失落。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为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变革提供了契机,可立足教师个体的现实境况通过权利保障、关系调整、乡村教育本土化来维护乡村社会的师道尊严。
关键词:
乡村教师 尊严 日常生活 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文力 朱喜钢
乡村绅士化是传统村落实现复兴的重要方式和过程,而游客、新村民等绅士群体的介入常导致地方主体趋于式微。选取成都竹艺村为实证案例,聚焦乡村旅游社区中的原住居民这一脆弱群体,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质性方法,基于日常生活理论的微观视角探讨绅士化对居民认知、行为和情感的影响,并延伸对其地方认同及地方身份建构的讨论。研究发现:绅士化重构了乡村空间形态和功能意义,原住居民为获取更高的旅游收益,选择接纳绅士群体对于地方空间的价值认知,而对旅游资源的争夺使邻里关系由亲密转为竞争;乡村空间功能的居游交织要求原住居民进行身份转换,其日常生活围绕旅游业而展开,生计行为具有明显的服务业特征;绅士介入和地景变迁拆解了社区关系,造成地方记忆的集体失忆和原住居民的失所体验;原住居民的地方认同及地方身份建构与其日常生活互为反馈,共同实践缺失、经济收入和社会阶层分化导致社区认同消解,而个体尺度的收入增长和对于地方的价值认知有利于其积极身份的建构。基于此,提出了提升居民地方身份认同、打造多元共治的乡村旅游社区的相关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海燕
作为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和基本要求,乡村文化的振兴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功能主义的文化论出发,作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的乡村文化,其振兴离不开文化的主体。以乡村文化振兴的村落实践为例,将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分为内生动力与外在激活力,指出在当前的乡村文化实践中,农村村民作为文化的内生动力,会出现"熟悉的陌生人"和"选择性漠视"等认知困境,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社会力量作为乡村文化的外在激活力,亦面临文化认知、实施过程和体制机制矛盾等实践难题。乡村文化的振兴需以外激内,以政策供给破解内生动力的生成困局,以政策、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消解实践难题,为内生动力提供可持续的发展保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健文 苏攀予 谢涤湘 郭焕宇
近年来,广州城市更新致力实现“老城区,新活力”的发展目标,深入认识旧城社区活力特征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基础。依托哲学社会学领域、历史研究领域及建成环境领域的经典理论回顾,通过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进行近15年来“日常生活空间”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阐述与城市更新实践结合的新指向,并结合“社区街市”概念从多元服务价值、典型功能要素及建成环境量化三方面,梳理提出“社区街市日常生活空间”的研究述评与展望。
关键词:
日常生活空间 社区街市 国内外研究 述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凤娥
从逆境中发现意义是中国儒家应对思想的一种,也是国外应对研究的一个领域。研究者从两个方面考察了从逆境中发现意义的研究进展:一是从逆境中发现意义的测量;二是从逆境中发现意义与健康和人格的关系。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结合中国文化特点开展应用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娜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2年的基线调查数据,运用多层回归模型,通过分析社会照料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照料获得的影响,探讨家庭照料与社会照料的关系。回归估计结果显示,个人层次上的年龄、居住状况、失能情况和社区层次上的老龄补贴、经济状况对农村老年人获得家庭照料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代表社会照料的变量在统计上均不显著。回归估计结果说明,社会照料并不能对缺位的家庭照料起到补充作用,更不会起到替代作用,两者呈现一种非此即彼的"无关系"。文章的政策启示是,打破家庭照料与社会照料的壁垒,构建一个"流动"的老年照料体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温丙存
行政调解在当前乡村实践中,所调处纠纷的数量整体趋增,类型日益多样,且由新型城镇化引致的纠纷开始凸显;党政领导包保、司法所参与、村干部帮衬的责任机制逐渐形成;以行政权力为内核的行政权威是其内在的合法性基础,信访维稳是其外在制度性压力,恢复人际关系、重建乡村秩序则是其潜在功能。行政调解的乡村实践逻辑表明,每一起纠纷的行政调解就是由乡村干部、纠纷当事人等共同完成的一项权益性成就,而随着行政调解在时空向度上的持续延伸,农民的日常生活、乡镇政权的行政权威、乡村的社会秩序也得以共同再生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尚意 柴彦威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琳琳 韩毅 李鹏
指出早期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化的工作、学习信息查寻行为方面,而日常生活信息查寻行为由于其随机性与高度环境依赖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日常生活信息查寻行为的概念界定、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理论成果与研究框架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梳理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凝练出日常生活信息查寻行为研究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以期能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信息查寻 日常生活信息查寻 信息行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良华
传统教师培训的失能、教育实验的名不副实以及教育经验总结的大而化之,使叙事研究成为改变教师日常生活方式的一个期待。叙事研究的基本方式包括教学叙事、生活叙事以及与之相关的教育自传。
关键词:
叙事研究 教学叙事 生活叙事 教育自传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汉林
历史教学要有趣味和意义,必须发现三种人:创造历史的人,记载历史的人,解读历史的人。发现创造历史的人,就是要发现历史人物活动的目的,发现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发现记载历史的人,从记载者获知信息的途径、所处的情境与期望三方面入手。发现解读历史的人,是指学生在解读历史的过程中发现自我的立足点、所持前提与预设、所处时代与环境等,以便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关键词:
历史理解 创造历史 记载历史 解读历史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金筱萍 陈珉希
乡村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伟大目标的重大战略部署。乡村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乡村文明价值的发现与重构对于激发乡村振兴主体的内生动力、促进乡村多维度协同发展、奠定乡村产业发展基础具有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乡村文明的价值和作用,并从主体唤醒、资源拓展、顶层设计、力量整合、机制创新和环境优化六个方面实现乡村文明的价值重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明 重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印子
本文从家庭发展的视角解释内生型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的动力机制,呈现以小规模农业经营为主体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内生型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的运行,主要依靠乡村社会内部资源来实现土地、劳动力与农业机械技术的有效结合,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在家庭经营的范围内,农民乐于在乡村社会内投资农业机械的基本动力在于获得发展性家庭收益。在以家庭为本位的农民理性的驱动下,这种农业机械上的经营性投资呈现极强的保守性面向,使得内生型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在供给侧上具备一系列乡土特征。同时,为了获得更多市场机会和家庭发展能力,农民在农业收入并未显著增加的情况下也会选择接受农业机械化服务的成本。这为内生型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的维系提供了旺盛的社会需求。内生型农业机械化服务市场案例揭示了社会快速变迁中富有社会活力的小农韧性,凸显乡村社会家庭再生产中具有新时代意涵的农民理性。未来的“三农”政策需要更多考虑小规模农业的现代化,充分重视乡村社会内部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进步的社会基础因素。只有不断发挥农民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在乡村社会内部的有机衔接,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谢妮
通过把微观的学校日常生活场景和宏观的社会结构联结起来分析的方式,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盛行于小学日常生活中约束身体的规矩及规矩的意涵;规矩如何渗透在活动、时间与空间中对身体进行规训;学校日常生活中的规矩与社会结构之关系及身体规训的社会控制意义。发现学校教育的实质是通过身体规训来达到“教育人”的目的,小学教育对社会控制的最大贡献就在于通过身体控制把个体初步整合进社会结构中。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学校日常生活 规矩 身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村集体“三资”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与对策
深圳市城中村流动摊贩的生存韧性和社会空间建构——基于日常生活实践视角
儿童如何融入社会?——托班日常生活与群体秩序的民族志研究
乡村社会日常人际传播及其社会功能
阶级话语与日常生活:集体化时代干群身份及其关系的历史建构——以山西平遥双口村为例
“发现乡村教师,助力乡村教育”研讨会暨《乡村教师口述史系列》丛书发布会举行
日常生活信息查询中人际关系的利用特征研究——以重庆大学生为例
社会资本视角下农民日常生活信息搜寻行为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失配及其“适老化”路径——基于老龄人日常生活方式的研究
重新书写近代中国的大变革——读《梦醒子:一位华北乡村士子的人生(1857—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