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66)
2023(3632)
2022(2729)
2021(2829)
2020(2063)
2019(4934)
2018(5028)
2017(7418)
2016(5338)
2015(6209)
2014(6476)
2013(5490)
2012(5159)
2011(4813)
2010(5155)
2009(4198)
2008(4067)
2007(4206)
2006(3869)
2005(3287)
作者
(11559)
(9450)
(9420)
(9141)
(6036)
(4515)
(4511)
(3889)
(3687)
(3507)
(3250)
(3172)
(3091)
(3045)
(3025)
(2989)
(2967)
(2826)
(2781)
(2698)
(2684)
(2441)
(2439)
(2349)
(2258)
(2229)
(2181)
(2050)
(1992)
(1965)
学科
教育(19600)
中国(11814)
(9145)
经济(9142)
管理(7431)
理论(6557)
教学(6503)
(4795)
(4647)
(4430)
发展(4270)
地方(4246)
(4148)
学校(3928)
思想(3806)
政治(3735)
思想政治(3540)
政治教育(3540)
治教(3540)
(3526)
研究(3505)
德育(3490)
高等(3487)
(3472)
改革(3340)
学法(3161)
教学法(3161)
业经(2889)
农业(2865)
技术(2849)
机构
大学(60088)
学院(55734)
教育(27210)
研究(24936)
(20002)
师范(19941)
师范大学(16501)
(15697)
科学(13776)
职业(13609)
管理(12666)
技术(12337)
中国(12311)
(12235)
(11909)
(11674)
经济(11503)
北京(11165)
研究所(10611)
中心(10398)
教育学(10391)
理学(9684)
(9442)
理学院(9417)
职业技术(9345)
(9067)
管理学(9009)
管理学院(8866)
技术学院(8183)
(7645)
基金
研究(33396)
项目(31330)
科学(25353)
教育(24873)
成果(17867)
编号(17519)
社会(16802)
课题(16735)
基金(16418)
社会科(15384)
社会科学(15382)
(14931)
(14774)
(14421)
(13014)
国家(12677)
规划(11386)
(10528)
项目编号(10042)
研究成果(9897)
科学基金(9771)
年度(9464)
(9382)
重点(8959)
(8773)
(8660)
(8637)
阶段(8615)
(8588)
(8584)
期刊
教育(49584)
研究(30197)
中国(28423)
(18673)
经济(18673)
职业(12737)
技术(10633)
技术教育(8316)
职业技术(8316)
职业技术教育(8316)
(6609)
高等(6595)
大学(6346)
学报(6228)
(5944)
论坛(5944)
(5791)
高等教育(5766)
图书(5732)
成人(5269)
成人教育(5269)
科学(5144)
管理(4980)
(4837)
农业(4804)
书馆(4580)
图书馆(4580)
发展(4170)
(4170)
职教(4124)
共检索到110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国瑞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阶段,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已进入了从学术话语、局部政策全面上升为国家意志、国家战略的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也已进入了从搭建框架向整体施工转变的新阶段。在新起点上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以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基础,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重点,把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全面提高与重点建设、国际化引领与信息化驱动、推进实践创新与夯实理论支撑等有效地统一起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玉波  
在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中,建设教育强国已经从教育的价值愿景上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因素。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迫切需要系统理解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的主要特征,积极应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问题挑战,努力践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初心使命,特别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调整布局结构、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等六个方面重点发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德祥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立足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探寻并抓住其根本和永恒性主题,解决相应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理性选择。动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条件,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深度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承诺,统筹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抉择,系统加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保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纪宝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文科)高等教育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认真回顾总结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梳理其中独特的"中国经验",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文科人才培养、繁荣学术事业具有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建华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德祥   王晓玲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是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和科技创新模式变革的必然要求。基于已有研究界定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概念内涵,进而从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大学发展、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论述产学研深度融合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关系。最后从文化、制度、组织三个层面提出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钟登华  
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召开了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这是全国高等教育战线的一件大事。这次大会开得很顺利、很圆满、很成功,是一次高举旗帜、牢记嘱托的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也是一次凝聚共识、开拓创新的大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成立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学术社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竣  薛二勇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美国联邦教育部、世界银行、中国教育部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在重点研究比较分析了八国集团(G8)、澳大利亚、欧盟和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基本指标后发现,高等教育强国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65%以上;高等教育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在1%以上;留学生占本国高等教育学生规模的比例在3%以上;适龄(25-64岁年龄段)人口中的30%以上接受过高等教育;普通高校全职教师的65%以上拥有博士学位。根据这些基本特征,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描绘了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线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潘黎  刘元芳  霍尔斯特·赫磊  
本文对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分层分类情况和历程做以介绍,概括了德国高等教育机构分层和分类的若干特点,并提出了对中国的一些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翁铁慧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紧盯发展战略,服务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为"中国梦想"增强支撑,为"中国教育"增强引领,为"中国贡献"增强驱动。当前,"双一流"建设正处于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要找准发展定位,抓住关键环节,聚焦根本、夯实基础,聚焦特色、分类发展,聚焦内生、增强动力,精准推进实施。要建设政府、学校、教师、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加快构建法治化、科学化的现代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切实激发高校办学活力,着力提升人才队伍能级,加快"双一流"高质量建设步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献君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首先面临着教育创新理念创新的问题。教育理念包括国家教育理念、学校教育理念、个体教育理念等诸多方面。笔者着重从教育理念的科学内涵,高等学校教育理念创新的路径、机制和规律,高等学校核心理念及其建构等方面,探讨高等学校应如何创新教育理念以适应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绪红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国家目标,在高等教育领域,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就成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高等教育的新的目标要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已成为综合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卢晓中  
蒋南翔同志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创新者之一。他立足实际,结合清华大学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倡导结合其他国家的经验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办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流大学之路。在其高等教育思想中体现出来的坚持党的领导与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高度统一、心怀“国之大者”培养人才与培养心怀“国之大者”人才的高度统一、尊重高等教育规律与开拓创新的高度统一,这“三个高度统一”是弥足珍贵的思想遗产,其时代意义对于当前我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顾永安  
<正>研究型、应用型、职业型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三大类型。研究型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相对较长,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发展体系;职业型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新的类型教育,有了比较明确的政策导向与发展定位。应用型高等教育受应用型高等教育评价体系缺失等影响,存在办学定位不准、定位定力缺乏、盲目往高攀升、与职业型高等教育边界模糊不清等问题。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定位成为理论与实践领域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导。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应用型高等教育要对标高质量发展,锚定“办好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定位,将“应用型”类型定位与特质全方位、有机融入到办学治校、大学职能的各个体系中,构建包含思政工作、学科、专业、教学、教材、管理、质量保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应用研究为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融人才培养、继续教育、科学研究、智库咨询、创新创业、资源共享于一体的社会服务体系,构建具有新时代特征、区域行业特点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体系,构建突出区域性面向、在地国际化特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体系。落实这些发展定位,
关键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韩映雄  石梅  
孔子学院这一海外办学形式能够扩大我国高等教育的开放程度,并进而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起到促进作用。我国应进一步充实孔子学院的办学内涵,从利益关系人的角度出发完善办学中的合作机制,加强并提升孔子学院对我国高等教育扩大开放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