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68)
- 2023(7084)
- 2022(5935)
- 2021(5788)
- 2020(4617)
- 2019(10104)
- 2018(10081)
- 2017(18483)
- 2016(9877)
- 2015(11186)
- 2014(10697)
- 2013(9982)
- 2012(9479)
- 2011(8212)
- 2010(8522)
- 2009(8000)
- 2008(8262)
- 2007(7777)
- 2006(6839)
- 2005(6207)
- 学科
- 管理(31837)
- 业(30995)
- 济(30151)
- 经济(30108)
- 企(29535)
- 企业(29535)
- 技术(14842)
- 银(14069)
- 银行(14058)
- 行(13129)
- 制(13124)
- 方法(12152)
- 技术管理(11451)
- 中国(11098)
- 理论(10035)
- 业经(9544)
- 融(8554)
- 金融(8553)
- 数学(8442)
- 数学方法(8240)
- 度(8085)
- 制度(8082)
- 财(7956)
- 业务(7860)
- 农(7833)
- 教育(7569)
- 学(6871)
- 教学(6716)
- 银行制(6711)
- 地方(6388)
- 机构
- 学院(128461)
- 大学(128279)
- 管理(48916)
- 济(47233)
- 经济(45941)
- 理学(40764)
- 研究(40702)
- 理学院(40287)
- 管理学(39509)
- 管理学院(39236)
- 中国(37475)
- 京(27551)
- 财(24128)
- 科学(23722)
- 江(22489)
- 中心(20497)
- 所(19371)
- 州(18713)
- 范(18358)
- 农(18320)
- 财经(18174)
- 师范(18169)
- 北京(17530)
- 银(17470)
- 研究所(17145)
- 银行(16803)
- 经(16376)
- 技术(16109)
- 行(15784)
- 业大(15546)
- 基金
- 项目(80500)
- 科学(63786)
- 研究(63231)
- 基金(55859)
- 家(47554)
- 国家(47029)
- 科学基金(41263)
- 社会(39334)
- 社会科(37133)
- 社会科学(37122)
- 省(33750)
- 教育(30964)
- 基金项目(29126)
- 划(27367)
- 编号(26197)
- 自然(25027)
- 自然科(24551)
- 自然科学(24547)
- 自然科学基金(24154)
- 创(23514)
- 成果(22517)
- 资助(21537)
- 创新(20694)
- 课题(19309)
- 重点(18212)
- 部(17141)
- 发(17007)
- 项目编号(16763)
- 年(16514)
- 大学(16040)
共检索到217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正聿
"育人为本"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根本使命,如何育人则是高等教育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首要问题。"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为高等教育践行"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承担"育人为本"的根本使命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基本途径。人类的历史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高等教育则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等教育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既是历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献君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到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这一论述十分深刻,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方桐清
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把"文化传承创新"界定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高职院校应针对现状增强文化自觉,发挥优势彰显特色,通过校园文化、教学组织、职业训练等软硬件建设积极担当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重视文化育人,在国际化进程中关注文化间性,以自身特色文化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文化传承创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石 师桂芳 韩立新
文化的传承创新,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文化育人的基本目标,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意义为出发点,着重论述了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对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探讨了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作用及路径,结合农业院校的实际,提出通过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大学文化氛围、培育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实现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来达到文化育人的理念。
关键词:
大学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育人模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四清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要求全党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始终重视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关键词:
红色基因 风险防控 防范化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翟博
育人为本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育人为本就是要以为每个学习者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学习者为教育主体,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潜能,为每个学习者乃至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提供条件,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人的能力、提升人的自由个性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育人为本教育思想有着深刻的内涵。其价值目标为人的全面发展和满足人的要求。育人为本教育思想要求在教育发展理念、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教育发展目标的确立、教育发展战略的制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选择等方面都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育人为本 教育思想 教育理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谢和平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大学办学的根本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新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施小光
2011年5月26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举办了"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座谈会,国内十余名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专家应邀出席。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从多个角度解读和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建校百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并就大学与文化的关系、现代大学制度、一流大学建设等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编辑部特将发言辑成,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杰
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承载体与创新抓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三全"育人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学生社团 校园文化 传承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凌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的改革和发展为主题,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对于推进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文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伟
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重要职能,校报作为党委的喉舌,应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清醒认识新媒体时代校报承担文化传承创新任务的紧迫性和独特优势。校报要在文化传承创新中有所作为,必须遵循"三贴近"原则,发挥校报文化育人功能;发挥校报文化策源地作用,提升校报文化品位;立足保守,凸显创新,树立校报文化性格;实施报网双轮驱动,扩大校报文化品牌影响力。
关键词:
校报 文化 传承 创新 担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光好
胡锦涛主席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百年大会的讲话首次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并作了精辟阐述。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视,是对大学职能认识的新丰富和新发展。高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智力支持和重要参与力量,通过其传统的三大功能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如何从文化传承创新的新视角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一、文化传承创新的内涵"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出现较早,由"人文化成"一词简化而来,基本上是指对人施以文治教化,把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岂之
要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论述,就需要重新审视和研究高等教育的使命,在理论上弄清文化传承创新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理清大学文化传承创新怎样构建等问题。作为世界上没有中断过的伟大民族文化,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史。从西周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到辛亥革命的推翻帝制走向共和,到新民主主义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彭斌 周吉林 高江勇
林业高校在传承创新生态文化方面具有三个特点和优势:林业高校的生态文化身份由大学和社会共同创造,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同性;林业高校以追求人和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的大学精神,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性;林业高校在生态研究方面具有学科、师资、设备等优势,具有传承创新文化的持续性。林业高校需要在提供思想和价值引领的同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传承创新生态文化。
关键词:
林业高校 生态文化 传承 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