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90)
2023(6916)
2022(4911)
2021(4068)
2020(2999)
2019(6471)
2018(6234)
2017(10781)
2016(5742)
2015(6011)
2014(5870)
2013(5726)
2012(5367)
2011(4946)
2010(4960)
2009(4270)
2008(4302)
2007(3839)
2006(3228)
2005(3021)
作者
(18107)
(15313)
(14908)
(14449)
(9729)
(7296)
(6936)
(5850)
(5716)
(5337)
(5256)
(5010)
(4948)
(4811)
(4734)
(4635)
(4547)
(4505)
(4481)
(4234)
(3745)
(3708)
(3594)
(3523)
(3481)
(3344)
(3311)
(3273)
(3097)
(3062)
学科
(27025)
经济(26991)
管理(19684)
(19282)
(16887)
企业(16887)
业经(11718)
方法(10444)
产业(8691)
数学(8505)
信息(8428)
数学方法(8406)
总论(8102)
信息产业(8039)
中国(6791)
(6214)
(6199)
(5756)
(5072)
银行(5058)
技术(4983)
(4882)
(4870)
金融(4870)
(4765)
(4389)
贸易(4385)
理论(4366)
(4338)
财务(4332)
机构
大学(89661)
学院(88213)
(35521)
经济(34875)
管理(34412)
理学(30282)
理学院(29930)
研究(29582)
管理学(29487)
管理学院(29293)
中国(21506)
科学(18550)
(18099)
(16614)
(15060)
(14433)
财经(13711)
研究所(13396)
中心(13322)
业大(13301)
(12629)
(12432)
农业(12009)
经济学(11598)
(11346)
师范(11170)
(11105)
北京(10711)
经济学院(10537)
财经大学(10528)
基金
项目(64633)
科学(52116)
基金(48880)
研究(45514)
(43641)
国家(43327)
科学基金(37621)
社会(31284)
社会科(29854)
社会科学(29848)
基金项目(25041)
(24661)
自然(23882)
自然科(23428)
自然科学(23421)
自然科学基金(23034)
(20885)
教育(20342)
资助(18724)
编号(16835)
重点(14547)
(14293)
国家社会(14157)
(13983)
成果(13685)
(13557)
创新(13339)
(12855)
(12681)
科研(12462)
期刊
(35341)
经济(35341)
研究(23448)
学报(16578)
中国(16332)
科学(14258)
管理(13894)
(13401)
(12935)
大学(12247)
学学(11505)
农业(8964)
教育(8536)
(7563)
金融(7563)
财经(6944)
技术(6631)
经济研究(6321)
业经(6048)
(6031)
图书(5829)
(4997)
科技(4782)
(4590)
问题(4497)
书馆(4296)
图书馆(4296)
技术经济(4241)
业大(4084)
(3938)
共检索到124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冯潇  李慧慧  
一个真正富有韧性的组织应该像高飞的雁群,个体灵活机动但整体目标统一,可以在面临任何突发情况时巧妙地改变队形,并最终安全越冬。商业世界本就伴随不确定性,即使是最顶尖的企业,也难保不会在什么时刻被甩下时代的快车。如今,以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VUCA)为代表的属性特征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注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田超杰  张会锋  
商业组织越来越重视品牌韧性问题,拥有强韧性品牌并成为百年老字号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利用基于整体论逻辑的组态分析理论,以54家老字号上市企业为样本探寻增强品牌韧性的路径。研究发现,实现高品牌韧性的组态主要有三种,其中以开放为导向的探索创新型组态、以价值观为导向的专业创新型组态覆盖较多案例,是主要路径;传统优势强大且保持开放的博物馆型组态对案例的覆盖度不高,但同样能够实现高品牌韧性。不同路径前因条件的组合方式存在差异,但基本模式均同时包括品牌条件和组织条件,均遵循冗余原则。尽管实现高品牌韧性的单一强必要条件并不存在,但原产地联结在所有高品牌韧性组态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了导致非高品牌韧性的四种组态,它们普遍存在价值观缺失或涣散的现象,尤以同时缺乏开放性却又试图创新的路径更具代表性。为增强品牌韧性,企业既要利用品牌价值观或组织开放性来调和传统与创新之间的矛盾,选择恰当的高品牌韧性组态,又要保持一定的冗余性,以打破路径依赖,适时进行路径调整。此外,企业还要重新认识品牌原产地的意义,巩固甚至重塑原产地联结,将之提升到策略管理层面;重新认识品牌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即价值观对品牌韧性的影响具有因果不对称性,尽管对价值观的坚守并不一定导致高品牌韧性,但却可以阻断非高品牌韧性或脆性的发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云乐鑫   董晓语   徐海卿   范雅楠  
在动荡且不确定的乌卡环境中,组织韧性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景芝酒业为例,剖析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组织韧性,从而有效应对危机。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在危机事件的预备、应对和恢复阶段,提高组织韧性的核心在于预期、防御和适应。为了充分发挥组织韧性,企业需要利用数字动态能力,通过数据收集、利用和整合在逆境中激发其内在潜力并发现机会,从而应对危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娟茹   任轩华   刘欣妍  
以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资源基础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探讨数字化战略导向对组织韧性的影响,并分析外部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和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数字化战略导向对前瞻性韧性有倒U型影响,对响应性韧性有正向影响;外部知识获取对前瞻性和响应性韧性有正向影响,且在数字化战略导向与前瞻性和响应性韧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吸收能力正向调节外部知识获取与前瞻性和响应性韧性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才  
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人类社会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植入数字化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的战略选择,会重塑企业竞争力和市场竞争格局。本文以动态能力为基础,将组织韧性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中介机制,引入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优势重构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条件。通过对全国425份制造型企业调研数据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对组织韧性、企业竞争优势重构均具有正向影响;(2)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和组织韧性、企业竞争优势重构之间关系;(3)组织韧性正向作用于企业竞争优势重构的同时,不仅中介了数字化转型和企业竞争优势重构之间关系,而且还中介了数字化转型和环境动态性对企业竞争优势重构的共同作用。尝试使用最低样本量和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来进行检验,结论仍然稳健。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中国本土情境下组织韧性研究成果,揭示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竞争优势重构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对从动态能力视角来理解数字化转型如何引领企业竞争优势重构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周冬  汤敏  
组织韧性因其赋予组织适应环境冲击并从中恢复的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具备稳定性和灵活性两大核心属性。本文在新冠疫情与企业数字化双重背景下,采用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8—2021年的数据,考察数字化投资对组织韧性的影响,分别检验了数字化投资对企业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化投资对企业稳定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化投资强度越大的企业在疫情下遭受的损失越小;(2)数字化投资对企业灵活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化投资强度越大的企业越能更快地从疫情中恢复过来。研究结论在理论层面回答了数字化投资和组织韧性之间的关系,为企业的数字化投资决策和韧性能力建设提供了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杜家廷   何金凤   顾谦农  
增强发展韧性是我国制造业抵御外部不确定性冲击、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的必然要求。基于2010-2022年我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动态门槛效应模型、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和差分GMM模型,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发展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考察期内我国制造业发展韧性存在差距,但整体上呈现缩小趋势;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发展韧性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且存在动态门槛效应;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发展韧性的影响存在企业、行业和区域异质性。从作用机制来看,技术创新具有中介效应,融资约束和外源融资发挥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此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还存在显著的行业与地区同群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永霞  孙新波  张明超  张媛  马慧敏  
高度动态变化的复杂环境迫使企业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潮流,借助数据资源形成并不断提升组织韧性,然而现有研究中对于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韧性形成机理缺乏深入探讨。引入数据赋能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对韩都衣舍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挖掘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韧性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韧性形成整体上遵循“内外部情境刺激—数据资源行动—数据能力激活—韧性构建/提升”的过程,随着企业发展阶段的变化,企业可利用的数据从企业数据依次拓展至行业数据、生态数据。研究结果打开了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实现韧性的过程“黑箱”,对于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组织韧性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辽辽   张亚莉   杨朝君  
研究从双元学习视角出发,将组织韧性作为短期生存目标,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长期发展目标,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转型经济企业的双重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数字化转型企业的管理层中收集有效问卷314份,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ping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双元学习在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探索式学习和组织韧性在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绩效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但利用式学习对组织韧性无显著促进作用。稳健性检验依旧证实上述结论。拓展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探索式学习有助于促进经济绩效,利用式学习则有助于促进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国红   岳翔宇   黄昊  
研究以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在异质环境视角下,数字化转型对组织韧性的影响及异质性特征,并对企业创新能力在其中的中介传导机制、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机制以及两者兼具的有调节的中介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1)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组织韧性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维度均有着显著正向影响。(2)企业创新在数字化转型与组织韧性的影响效应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环境不确定性能够调节数字化转型与组织韧性稳定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基准效应。(4)环境不确定性可以调节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即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越强,数字化转型越能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同时,环境不确定性还能调节组织韧性稳定性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即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越强,企业创新越能促进组织韧性稳定性的提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国红   林欢   黄昊  
资源编排理论为探索数字化背景下中小企业组织韧性培育提供了新思路。聚焦资源编排对中小企业组织韧性的影响,揭示两者间的作用机理与边界条件,以334家中小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源构建、资源协调对中小企业组织韧性具有正向影响;数字运营能力、数字协同能力中介资源编排与组织韧性的关系,而数字感知能力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未得到证实;变革型领导正向调节数字运营能力、数字协同能力对组织韧性的影响。结论可打开数字化视角下组织韧性培育过程的“黑箱”,为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实施资源编排行为以强化组织韧性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惠平   姚艳虹   昝傲  
新时代背景下,数字平台内多元主体间价值共创是中小制造企业实现流程数字化的有效手段。引入数字化战略更新(环境适配性学习、数字技术嵌入)和数字平台韧性(数字平台连通韧性、数字平台恢复反弹韧性),深入探索数字平台内价值共创对中小制造企业流程数字化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搜集247份中小制造企业样本数据对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价值共创对中小制造企业流程数字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适配性学习、数字技术嵌入在价值共创与中小制造企业流程数字化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存在“价值共创—环境适配性学习—数字技术嵌入—流程数字化”的链式中介路径;数字平台连通韧性强化环境适配性学习、数字技术嵌入的中介作用,数字平台恢复反弹韧性强化数字技术嵌入的中介作用。结论不仅能够拓展价值共创赋能中小制造企业流程数字化的理论研究,而且可以为新质生产力培育背景下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周晓雪  崔淼  
在企业外部环境日益动荡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从外部环境挑战中调整并恢复,成为当前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尽管学者们已经关注到数字韧性的新兴概念,但是对于企业数字韧性的形成过程及塑造机理尚缺乏相关解释。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构建了数字化战略更新驱动企业数字韧性形成的过程模型。研究发现:(1)企业数字韧性的塑造经历了数字化业务提升、数字化组织赋能和数字化危机响应的发展阶段,在各阶段中呈现出不同的数字韧性表现;(2)数字化战略更新在企业数字韧性的塑造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主要包含环境适配性学习和数字技术嵌入两种更新活动;(3)在塑造企业数字韧性时,需要将外部环境挑战、数字化战略更新活动以及数字韧性表现进行匹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旭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首位,党委全面领导是核心,能力提升是关键,风清气正用人环境是保障。高校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班子能力建设和文化建设,从严管理监督,锻造坚强有力的新时代高校领导班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苗  张冰超  
基于赋能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本文利用192份企业有效问卷,采用层次回归分析、PLS结构方程模型和PROCESS程序,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了组织韧性在企业数字化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环境动荡性的两阶段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韧性在企业数字化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环境动荡性正向调节组织韧性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在动荡环境下,企业将数字化视为提升组织动态能力的跳板,赋能组织架构,适应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重塑企业的管理运营模式,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