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16)
2023(4425)
2022(3510)
2021(3748)
2020(2714)
2019(6421)
2018(6667)
2017(10027)
2016(7040)
2015(8091)
2014(8388)
2013(7244)
2012(7040)
2011(6376)
2010(6819)
2009(6000)
2008(6160)
2007(5772)
2006(5241)
2005(4928)
作者
(17296)
(14313)
(14183)
(13775)
(9161)
(6934)
(6739)
(5713)
(5614)
(5471)
(5006)
(4745)
(4644)
(4633)
(4601)
(4536)
(4514)
(4362)
(4301)
(4229)
(3981)
(3625)
(3545)
(3503)
(3370)
(3287)
(3245)
(3146)
(3058)
(3010)
学科
教育(20138)
(13619)
经济(13591)
管理(12776)
中国(12082)
理论(9540)
教学(9046)
(8843)
(7572)
企业(7572)
(7347)
学法(4935)
教学法(4935)
方法(4828)
(4681)
(4631)
发展(4177)
研究(4133)
(4096)
学理(4070)
学理论(4070)
(4054)
思想(3854)
学校(3824)
政治(3782)
(3722)
(3657)
技术(3569)
高等(3547)
思想政治(3483)
机构
大学(88840)
学院(83513)
研究(33530)
教育(29446)
(23864)
师范(23709)
(21984)
管理(21207)
科学(20306)
(19833)
中国(19649)
师范大学(19614)
经济(18791)
理学(17051)
(16959)
理学院(16662)
(16270)
技术(16240)
管理学(15926)
职业(15810)
管理学院(15735)
北京(15246)
研究所(15190)
中心(14637)
(12892)
(12187)
(11602)
(11372)
教育学(11248)
职业技术(10976)
基金
项目(47292)
研究(43338)
科学(36994)
教育(30293)
基金(28015)
(23645)
国家(23221)
社会(22005)
成果(21777)
编号(21650)
社会科(20273)
社会科学(20269)
(20206)
(19283)
课题(19274)
科学基金(18374)
(17169)
规划(13160)
基金项目(13135)
项目编号(12834)
重点(12568)
(12115)
(12114)
(11956)
研究成果(11869)
资助(11687)
教育部(10887)
(10884)
(10871)
(10785)
期刊
教育(53432)
研究(37404)
中国(33230)
(27125)
经济(27125)
职业(13921)
技术(13819)
学报(13081)
大学(11355)
(10835)
科学(10788)
(9574)
技术教育(9322)
职业技术(9322)
职业技术教育(9322)
管理(9019)
学学(8516)
农业(7521)
图书(7118)
(6842)
论坛(6842)
高等(6472)
(6043)
(5631)
金融(5631)
成人(5584)
成人教育(5584)
高等教育(5524)
书馆(5336)
图书馆(5336)
共检索到151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江南  
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传统和校训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虽然在表述上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从实质上讲,主要是围绕学校的发展能否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否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能否满足学生和家长的求学愿望来设计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有年  
办学理念是地方院校每一位校长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北京农学院根据现代高校发展的趋势,认为办学理念有利于大学确认自己的"身份",有利于大学确定自己的目标;大学发展的基本理念包括校长治校、专家治教、教授治学、教师治课、学生治心;将办学理念与实际紧密结合,取得了特色立校、科教兴村、官产学研推五位一体、三开办学等办学经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彦修  
进入新世纪,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社会贡献率的巨大需求,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要,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给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等学校必须明确使命,把握规律,创新理念,在深层次上推进改革与发展,坚持以发展为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肖纯凌  
新时期,新阶段,高等教育的竞争日益激烈,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社会贡献率的需求日益增长,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日益增强。按照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实际,高等学校必须明确使命,把握规律,把当前高等教育“管理、质量、特色”这一主题理念切实融入到办学实践中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小秋  
"订单式"培养是指人才需求方(通常是企、事业单位)与人才提供方(主要是学校)经过协商,由人才提供方根据人才需求方提出的所需人才的数量、知识水平、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才需求方提供相应数量与质量人力资源的合约式教育方式。事实证明,实施"订单式"培养,可以重构课程体系,获取企业兼职教师和设备资源支持,能够实现教学活动的"工学交替",使毕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正伟  薛玉琴  
马相伯是中国近代教育救国论先驱。他倡行的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教育救国思想,既吸收了教会大学一些人文主义教育传统,又秉承了儒家人文教育精神,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中,马相伯的教育救国思想与实践不仅积极回应了启蒙与救亡的时代主题,而且为中国近代大学史提供了一个利用教会教育资源自主创办现代大学的成功范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陆继锋  陈炳霞  吴明海  
宗群是延安民族学院和中央民族学院的参与创办者和主要办学负责人。在长期的民族教育实践中,宗群不断总结民族院校办学经验,探寻民族教育发展规律,形成了其办学理念,对于当下民族院校发展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而言,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值得研究和借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铭之  
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实施实务与博雅并重的全人教育愿景,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过程,"职场伦理"为特色的通识教育,强调跨学科整合的三创学程,双主体的校企合作机制。其启示意义在于:精致化与特色化是应用科技大学发展的关键要素;兼顾专业性与通识性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跨学科合作能力是技术创新人才的核心素质;校企利益共同体是实现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有效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廖志平  
教育的本真在于立德树人,养成教育是一种培"根"的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和严谨做人处事风格的教育。要采取规范、纠正、陶冶等教育方式,通过思想养成、规范养成、适时养成、空间养成、示范养成、实践养成、自我养成等路径,帮助大学生创造幸福人生,养成幸福人格,实现人生目标。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钱玲  
西部州长大学作为美国远程教育领域具有特色的虚拟大学,因其办学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创办9年来一直受到美国远程教育领域的关注。本文在简要介绍其办学动因和发展现状后,分析其办学的特色,以期对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有所借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陆一  
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不是单纯外来的、被给定的概念,而是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名实互动逐渐明晰而生成的。从语义场的命名分析和中国大学十余年来教育实践两方面着手,交叉印证,可以锚定相近概念的确切内涵,并揭示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博雅教育之间的决定性差异。通识教育作为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得到更精确刻画后,还要注意在国际对话和翻译中的跨文化不可移植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顾艺  
现代化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中单一、枯燥的讲解,更多的是运用教育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使教学更为轻松、简单、高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全面地接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性和创造性。文章对教育技术和其发展形势进行了概述,并对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许瑜函  朱虹  杨向东  
认知访谈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一种用言语报告或提问的方式来揭示个体问题解决内部过程的方法。该方法以心理学研究中编码特定性原则和记忆痕迹多成分理论为基础,按照个体问题解决认知模型中的编码与理解问题、提取相关信息、判断与决策、反应过程等一系列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提问或引导。认知访谈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学生是如何解决问题并生成最终答案,检验调查问卷或考试题目是否真正测到所欲测量的属性,判断研究材料、教案设计、课堂提问等是否引发了学生预期的认知活动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调查、测试以及教育研究的质量,也为改进教师的日常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江南  
围绕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的总体趋势,结合西安工业大学的发展历史,论述了地方高校必须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认真履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正确处理大学内涵建设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并以西安工业大学为例,从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剖析了办学理念,对其内涵发展的途径进行了探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