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74)
2023(12358)
2022(10242)
2021(9379)
2020(7563)
2019(16939)
2018(16810)
2017(31005)
2016(17302)
2015(19676)
2014(20115)
2013(19491)
2012(18856)
2011(17201)
2010(17608)
2009(16111)
2008(15979)
2007(14925)
2006(13619)
2005(12428)
作者
(52971)
(44067)
(43916)
(41526)
(28089)
(21139)
(20066)
(17278)
(16939)
(16070)
(15178)
(15001)
(14382)
(14304)
(14154)
(13644)
(12955)
(12846)
(12693)
(12667)
(11431)
(11029)
(10869)
(10211)
(10132)
(10040)
(9932)
(9815)
(9215)
(9045)
学科
(77191)
经济(77109)
管理(43536)
(39103)
(28590)
企业(28590)
地方(28363)
中国(26613)
(23672)
方法(22712)
数学(18739)
数学方法(18461)
业经(18054)
(17869)
农业(16410)
地方经济(15802)
(14996)
(14872)
(13830)
金融(13822)
(13701)
银行(13671)
(13555)
(13288)
环境(12997)
理论(12668)
(12450)
贸易(12434)
(11864)
(11842)
机构
学院(245513)
大学(241687)
研究(95727)
(95457)
经济(92996)
管理(83131)
中国(72970)
理学(68394)
理学院(67407)
管理学(65912)
管理学院(65465)
科学(60895)
(55410)
(50567)
(47309)
(45549)
研究所(45500)
中心(43438)
(42043)
(37653)
师范(37188)
业大(37002)
农业(36727)
北京(35849)
(35339)
(33820)
财经(33515)
(33379)
技术(31300)
(30071)
基金
项目(156436)
科学(120991)
研究(116891)
基金(106851)
(94852)
国家(93983)
科学基金(77770)
社会(70840)
社会科(66763)
社会科学(66751)
(64667)
基金项目(55533)
(54226)
教育(53630)
编号(49015)
自然(48279)
自然科(47009)
自然科学(46994)
自然科学基金(46063)
资助(43307)
成果(41499)
(40859)
课题(37218)
重点(36948)
(32677)
发展(32644)
(32127)
(32057)
创新(30100)
(30091)
期刊
(123686)
经济(123686)
研究(79149)
中国(66561)
(45321)
学报(42283)
教育(40148)
科学(37846)
(34510)
管理(33618)
大学(31321)
农业(30931)
学学(29009)
(25905)
金融(25905)
技术(24433)
业经(21310)
经济研究(19182)
财经(16598)
(16315)
问题(15787)
图书(14927)
(14540)
资源(13053)
(12763)
论坛(12763)
(12419)
职业(12415)
科技(12216)
(11894)
共检索到410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黎明  
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这预示着主体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即将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本文在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框架和区域主体功能区划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建设重点,最终得出主体功能区建设有利于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结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琦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能源生产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2008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约为26亿吨标准煤,原煤产量27.93亿吨、原油1.9亿吨、天然气760.8亿立方米。电力装机实现跨越式发展,连续几年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象枢  
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本文论述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性、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涵和建设的主要任务 ,并从选择发展模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指出了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万劲波  叶文虎  
地方政府在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主要角色。本文在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般内涵进行回顾和评价的基础上,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评估方法,论述了地方政府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思路。本文认为,公共政策过程优化与政府自身建设是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主要手段,知识管理和信息披露有助于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并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以"问题—对策—响应"为基础,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形成、运作及优化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我国的城镇化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正式进入了"深度城镇化"阶段,未来五至十年是我国城镇化能否避开先行国家城市化弯路、超越"中等收入陷阱"、落实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关键阶段,也是治理前一阶段"广度、速度城镇化"所带来的各种"城市病"最有效的时期。着眼于使我国城镇转向"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的若干"新常态"下深度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耿艳辉  闵庆文  吕爱锋  成升魁  
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正逐步得到重视,相关的研究也备受关注。本文以泾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分别不同生态功能区对基于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土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供指导。本文首先将流域分为六个生态功能区,即东部山地水源涵养区(Ⅰ区)、西部山地水源涵养区(Ⅱ区)、北部丘陵沟壑水土保持区(Ⅲ区)、南部山地丘陵沟壑水土保持区(Ⅳ区)、塬地(阶地、平原)、农田保护区(Ⅴ区)、中部过渡区(Ⅵ区)。然后,确定了由两个系统即社会经济子系统和水土资源与生态环境子系统、8个综合性指标组成的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从生态环境现状(林草覆盖率和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学丽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结合,克服了"四大板块"在区域划分上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优化了国土开发格局,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今后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在实践操作上解决机构建设、法律保障、生态补偿、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使主体功能区建设更加完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海燕  王乃斌  张唤海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人文与自然资源的配置与区域分异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以及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本文从湖北地区的自然地理要素与资源的区域分异着手,分析了湖北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空间配置特点,建立了人口、资源与环境配置的空间模式。在此基础建立了湖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区域概念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荣成,张英  
东北经济区综合运输通道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必然产物 ,各级地方政府与东北亚各国未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热切愿望与建设交通设施的追求必然对社会生态系统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 ,因此 ,东北区综合运输通道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将是我们的长期研究课题。本文在综合分析东北经济区运输通道发展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 ,对东北经济区综合运输通道对社会生态系统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作了战略性与历史性的评价。进而从区域经济联系与国际合作开发的角度 ,探讨其未来发展格局及其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最后 ,提出了综合运输通道可持续发展所需注意的若干问题和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淑艳  谢高地  鲁春霞  肖玉  盖力强  张昌顺  
区域的系统性天然决定了其拥有居住容载、就业支持、经济发展、资源供给与生态维衡等多功能。本文基于多功能性视角,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融合自上而下的决策树技术和自下而上的指标升级技术,构建了区域功能评价框架与算法,开发了区域功能的分级与分类的判别标准。以全国2329个县域单元为基本评价单元,完成了对全国及其十大区域的功能实证评价。结果表明,在国家综合层面上,中国的空间多功能性的发展目前较为均衡,并具有潜在的巨大提升空间。十大区域的功能呈现多样性,不同功能特征的区域应采取适宜的发展模式,如均衡多功能的协同发展模式、兼顾约束功能的协调发展模式、主导功能导向的倾斜发展模式。更小尺度上,中国区域空间功能的分...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温宗国  王承波  张坤民  
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财富存量的决定性因素。它涉及教育、培训、科技、扶贫、就业与劳动力转移、体制改革和国际合作等众多领域 ,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可持续性。本文从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 ,阐述了人力资源理论研究的进展 ,分析了中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现状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