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7)
2023(9745)
2022(7648)
2021(7221)
2020(5875)
2019(13331)
2018(13231)
2017(25882)
2016(14425)
2015(16208)
2014(16366)
2013(15664)
2012(14851)
2011(13196)
2010(13787)
2009(12953)
2008(13474)
2007(12579)
2006(11473)
2005(10920)
作者
(41221)
(34216)
(34209)
(32750)
(22455)
(16459)
(15554)
(13163)
(13143)
(12733)
(11698)
(11536)
(11088)
(11036)
(10979)
(10597)
(10316)
(10094)
(10068)
(10040)
(8706)
(8441)
(8362)
(7930)
(7911)
(7778)
(7724)
(7637)
(7038)
(6834)
学科
(59602)
经济(59517)
(47090)
管理(45219)
(41149)
企业(41149)
方法(19512)
(19264)
(18093)
中国(17843)
业经(16938)
数学(16180)
数学方法(15883)
(15112)
地方(13809)
(12936)
农业(12725)
(11880)
财务(11842)
财务管理(11821)
企业财务(11356)
(10737)
(10614)
银行(10601)
(10583)
(10155)
(9906)
金融(9906)
(9883)
贸易(9875)
机构
学院(206071)
大学(205181)
(84851)
经济(82852)
管理(77593)
研究(72834)
理学(64857)
理学院(64111)
管理学(62961)
管理学院(62544)
中国(58284)
(45339)
(43776)
科学(41864)
(36688)
(34131)
中心(33977)
财经(33018)
研究所(32413)
(32408)
(29841)
北京(29481)
(28530)
师范(28296)
(27344)
业大(26847)
(26324)
农业(25056)
经济学(25029)
财经大学(24153)
基金
项目(124126)
科学(98162)
研究(94161)
基金(89237)
(76512)
国家(75774)
科学基金(65164)
社会(59428)
社会科(56159)
社会科学(56143)
(47038)
基金项目(45770)
教育(43467)
自然(41034)
(40402)
自然科(40116)
自然科学(40108)
编号(39660)
自然科学基金(39442)
资助(37055)
成果(34524)
课题(28016)
重点(27911)
(27809)
(27319)
(25063)
(24992)
项目编号(24046)
教育部(24007)
国家社会(23776)
期刊
(105576)
经济(105576)
研究(66978)
中国(46713)
(35493)
管理(32482)
(31747)
学报(28148)
科学(27767)
(26988)
金融(26988)
教育(26631)
大学(22276)
农业(21308)
学学(20656)
技术(17605)
业经(17057)
财经(17055)
经济研究(15769)
(14643)
问题(13858)
(11753)
(11518)
国际(10974)
现代(10967)
世界(10678)
图书(10410)
理论(9926)
(9865)
论坛(9865)
共检索到336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静梅  吴风云  
本文对德国电信的国有股减持进行了案例分析,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德国电信冒巨大风险通过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制度背景是什么?(2)低迷的德国证券市场给国有股减持造成了什么样的障碍?(3)德国电信采取了什么样的策略将规模庞大的股票销售给了厌恶风险的德国投资者?(4)国有股减持的中长期效果是什么?研究的基本结论为,德国政府在投资者信心再造、证券市场制度重构、鼓励银行的参与和支持等方面取得的成功是关键因素。我国国有股减持也有着与德国电信相似的困难,因此研究也得出了一些对我国国有股减持有意义的启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洪登永  
德国东部国有企业的民营化转换及其启示洪登永在所有实行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国家之中,原东德无疑是一个例外。两德统一使原东德的计划经济几乎在一夜之间转变为市场经济,原东德地区数以万计的大小国营企业一下子被推向市场竞争。由于生产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劳动生产率...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仲兵  
国有股减持中的一个会计悖论是作为代理人的政府希望会计信息真实但安排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以“域”概念为分析思路,从政治域、交易域、管理域与会计域四者关系的角度提出会计域规则的建立必须在前三者互动基础上进行。当前提高诸域内规则的透明度是现阶段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整体制度安排的首要标准,也是实现信息真实的前提条件。简要提出实现高透明度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小波  王浣尘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建长  
国有股减持之症结在于如何一视同仁地保护上市公司现有一切股东的利益 ,减持价格高低居其次 ;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之关键是减持对象应为流通股股东 ,允许其以所持股市值参与减持 ,减持价格由原流通股东自由竞价形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纪显举  
国有股减持应兼顾国有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 ;减持应兼顾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和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需要 ,实现最优兼顾 ,才能形成“多赢”格局。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内接式组合模式”与“并列式组合模式”。本文还提出 ,为使国有股减持顺利进行 ,应注意保持证券市场的适度活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瀚升  
国务院关于《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引发了证券市场的大幅下滑,也引起了人们对该项经济政策的不同的评价和争论。 这充分说明它是有着全局影响力的重要政策。因此,必须从战略全局的角度加以认识。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万立明  
本文分析认为韩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民营化大致经历了大型商业银行的民营化、专业银行的民营化、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先国有化后民营化以及借助外资力量进行民营化几个阶段。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深化;政府需要积极参与和引导;产权私有化不等于经营自主化;借助外资加速民营化的进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彭晓峰  孙海容  
日本国有企业民营化问题及启示彭晓峰孙海容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对其国有企业成功地实施了民营化,成果为世人瞩目。日本国有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政企不分、资产负债率过高、人事负担较重以及经营缺乏效率等,与中国国有企业相类似。因此,研究剖析日本国企民营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常根发  郑毅成  
一、前言 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颁发的《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最终出台了,此举对市场的影响利弊如何在当时是众说纷纭,然而国有股减持办法一出台,深沪两市就表现出反对态度,沪市从2245点转身下行,一气跌了近800点,超过30%。仅仅实施4个月,付出了1.8万亿元总市值和5000亿元流通市值的蒸发的代价,政府不得不暂停减持,救市而来。 二、减持失败原因分析 本次减持事在必行,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总结减持失败的原因,概括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 1、主观色彩太浓。国有股减持是一项牵涉整个股份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广子  刘力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民营化数据,考察了原国有控股股东在民营化后上市公司中持股行为的决定因素。本文发现,民营企业获取政治联系的动机是原国有控股股东在民营化后的上市公司中持有股份的重要原因。政治联系对于民营企业的价值越大,原国有控股股东在民营化后的公司中持有股份的可能性越高,持股比例也会越高,同时在上市公司股东中,越是处于相对重要的地位。进一步的证据表明,当原国有控股股东在民营化后的上市公司中持有股份时,上市公司民营化后贷款占比下降幅度显著降低,说明这种政治联系为上市公司带来了价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胜利  
国有股一股独大与不能流通是历史造成的。当国有股的减持通过A股市场进行时,减持与全流通才变成同一个问题。反思国有股减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股票市场不能仅为国企服务,股票市场应回归其最基本功能;不能再固守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老路;重新提振机构投资者的信心;适当改变中国证监会的地位;应当停止上市公司国有股向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管理者高层转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现祥  
在国有股减持过程中 ,国有股以什么样的速度减持才是最优的呢 ?围绕这个问题 ,本文构造了一个动态模型 ,证明了 ,当国有股总要以一定规模存在时 ,国有股的最优减持路径有两条 :等额减持和递减减持 ;最优路径的选择取决于国有股的减持规模、持续的时间以及对证券市场的冲击。具体而言 ,当国有股所有要减持的规模较大、对证券市场的冲击较大而且持续的时间又较短时 ,国有股等额减持是最优的 ;反之 ,国有股递减减持是最优的。另外本文还发现 ,国有股无论是沿着哪条最优路径减持 ,最优减持量都随着冲击的增加而下降 ,而且当冲击增加到一定程度后 ,国有股会最优地终止减持。这为我国暂停执行国有股减持“暂行办法”提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咸月  欧阳令南  
本文认为国内证券市场已经很理性了 ,停止国有股减持并不能使其因此获得生机。相反 ,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有股减持 ,它们之间的相容性主要取决于对证券市场的尊重程度。从两者关系看 ,国有股接受证券市场的价格选择 ,并重点培育企业债券市场可能是“多赢”的选择。从尊重证券市场的角度看 ,除了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市场关系以外 ,同时还应该解决好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1)借鉴“累进所得税制”办法解决股票发行中的非公平问题 ;(2 )增强投资人 (如基金投资公司等 )对出资人的盈利责任问题 ;(3)建立经理人才市场以满足国有股减持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需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