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59)
- 2023(8440)
- 2022(6962)
- 2021(6356)
- 2020(5208)
- 2019(11586)
- 2018(11280)
- 2017(21630)
- 2016(11679)
- 2015(12932)
- 2014(13180)
- 2013(13209)
- 2012(12612)
- 2011(11322)
- 2010(11782)
- 2009(10863)
- 2008(11269)
- 2007(9983)
- 2006(9060)
- 2005(8541)
- 学科
- 济(52881)
- 经济(52828)
- 业(36709)
- 管理(35340)
- 企(26195)
- 企业(26195)
- 财(24562)
- 中国(21680)
- 农(19450)
- 地方(18828)
- 方法(16581)
- 数学(14352)
- 数学方法(14244)
- 银(13639)
- 银行(13631)
- 制(13452)
- 行(13006)
- 业经(12667)
- 财政(12653)
- 融(12143)
- 金融(12143)
- 贸(11820)
- 贸易(11809)
- 易(11445)
- 务(11036)
- 财务(11021)
- 财务管理(10972)
- 农业(10970)
- 险(10944)
- 保险(10853)
- 机构
- 学院(164440)
- 大学(160424)
- 济(72126)
- 经济(70598)
- 管理(60788)
- 研究(58826)
- 中国(51199)
- 理学(49931)
- 理学院(49379)
- 管理学(48742)
- 管理学院(48430)
- 财(43915)
- 京(35005)
- 科学(33542)
- 所(30295)
- 财经(29880)
- 中心(27412)
- 农(26915)
- 经(26879)
- 江(26772)
- 研究所(26421)
- 北京(23320)
- 经济学(22055)
- 财经大学(21665)
- 州(21637)
- 范(21141)
- 院(21016)
- 师范(20955)
- 业大(20742)
- 农业(20664)
- 基金
- 项目(97532)
- 科学(76547)
- 研究(74739)
- 基金(69131)
- 家(58578)
- 国家(58019)
- 科学基金(49862)
- 社会(48029)
- 社会科(45558)
- 社会科学(45548)
- 省(39040)
- 基金项目(35439)
- 教育(32833)
- 划(31783)
- 编号(30655)
- 自然(29814)
- 资助(29232)
- 自然科(29087)
- 自然科学(29082)
- 自然科学基金(28540)
- 发(26659)
- 成果(25637)
- 发展(22062)
- 课题(22042)
- 重点(21930)
- 展(21703)
- 部(21288)
- 创(19964)
- 性(19937)
- 国家社会(19546)
共检索到280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2011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理财产品的发展是银行从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的重要实践,当前更是面临多种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需要在平衡风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近两年银行理财产品的爆发式增长,既是银行转型的需要,也是由市场供需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形成的。从银行转型的需求来看,银行理财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晴
在放松存款利率管制的过程中,商业银行竞争将更趋白热化。个人理财产品满足了储户要求高回报的要求。但是,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过度将储蓄存款转换成理财产品将增加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关键词:
理财产品 利率市场化 系统性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项后军 闫玉
理财产品市场持续发展,已对我国金融特别是银行方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中。然而,针对这两者对银行经营特别是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研究还十分缺乏。有鉴于此,本文利用2005-2015年100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进行研究表明:(1)理财产品的利益搜寻效应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负向影响,增强了货币政策立场造成的影响;(2)利率市场化推进将通过促进银行竞争、赋予银行更多风险承担机会方式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正向影响,且增强了货币政策立场造成的影响;(3)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削弱理财产品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而货币政策立场收紧则强化了理财产品的影响,而这三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对银行风险承担有着正向的影响。
关键词:
理财产品 利率市场化 银行风险承担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娄飞鹏
2021年9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明确"结合国家养老或金融领域改革试点区域,选择‘四地四家机构’进行试点,即工银理财在武汉和成都、建信理财和招银理财在深圳、光大理财在青岛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2021年12月6日,经过近三个月的筹备,四家理财公司各自的首只理财产品开始发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苏薪茗
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共有49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存续理财产品7.42万只,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05万亿元,相比2012年底的7.1万元,在过去四年里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持续保持了高速增长。仅2016年一年理财产品为居民创造的投资收益就超过9700亿元,为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刚
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行的今天,银行理财业务有望成为商业银行探索利率市场化经营模式的契机和平台。本文通过分析认为理财产品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利率市场体系,加快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也提高了银行面对市场化时的经营决策和风险管理能力。
关键词:
理财产品 利率市场化 风险控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鹍 陈健
自2004年初银行理财产品初露锋芒,至今银行理财产品的样式种类、发行款数与资金规模都已急剧膨胀。金融危机爆发后,尽管面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境内外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动荡不安的局面,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仍然创下历史新高。据《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运行分析评价报告》统计,2008年各主要商业银行累计发售7799期理财产品,新募集资金约合人民币29255亿元。同期保险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公募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新募集资金分别约为10243亿元、5637亿元、1827亿元和226亿元。银行理财产品位居理财市场的第一位,规模超过其他类别理财产品的总和,成为推动国内理财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2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燕 张冬妮
本文旨在通过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介绍,阐明该类产品的产生背景以及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中国的商业银行发展结构性外汇理财产品思路。
关键词:
结构性 外汇理财产品 银行 风险 收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苏薪茗
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共有49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存续理财产品7.42万只,理财产品存续余额29.05万亿元,相比2012年底的7.1万元,在过去四年里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持续保持了高速增长。仅2016年一年理财产品为居民创造的投资收益就超过9700亿元,为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珺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2007年,伴随着沪深股指屡创新高,各种理财产品也层出不穷。尽管银行理财在多年前已经开展,但大多是中小商业银行在积极推进这项业务,进入2007年,以工行、建行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银行全面进军理财产品领域,银行理财业务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各种资金向银行理财产品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云翔
本文针对现有金融产品市场中理财类产品定价风险性考虑不足的问题展开探讨。研究以理论分析为推手,通过自主论证的方式,提出一种具有随机性风险的金融理财产品定价方案。随后,将此方案具体应用到实证对象企业,通过对其已有理财产品定价分析,确定了隐藏的风险,并提出了对应的整改策略。由此,为金融理财行业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
随机性 金融理财产品 定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谐怡 包长河
近年来,在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传统理财产品监管逐步加强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始推出以企业所拥有的特定资产或特定资产收益权作为基础资产,产品结束时通过其出让企业回购,或第三方机构收购上述特定资产或特定资产收益权,实现投资退出的新型理财产品,即资产收益权类理财产品。由于该产品允许基础资产与抵质押物、基础资产收益与还款来源、产品期限与资产期限错配,在客户准入、基础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金储一秀 袁亚凯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金融业与世界金融关系的拉近,越来越多的新兴金融衍生品进入中国。国内的商业银行早已不满足于仅仅经营资产与负债业务获取收益,理财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成为了商业银行新的目标,通过理财产品的发售,商业银行能够有效的规避风险,提升收益。但是,就理财产品市场的现状来看,即使是相对比较规范的大型商业银行,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对理财产品的不当处理既给投资者造成了损失又影响了银行的声誉,严重影响了理财产品市场在国内的发展。本文就当前理财市场现状、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作了一系列的分析,并就下一步如何改进和完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国内理财市场更好更快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少广
在股市低迷、黄金动荡、存款负利率的大背景下,相对稳健的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我国居民最重要的投资渠道。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已从2004年的14家银行,发展到如今的121家银行,理财产品也从几百种迅速增长为超过2万种。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之所以异常火爆,一是因为有远高于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二是出于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但当前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突出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