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7)
- 2023(1712)
- 2022(1528)
- 2021(1389)
- 2020(1321)
- 2019(2874)
- 2018(2940)
- 2017(6067)
- 2016(3345)
- 2015(3745)
- 2014(3742)
- 2013(3827)
- 2012(3829)
- 2011(3295)
- 2010(3316)
- 2009(3057)
- 2008(3229)
- 2007(2979)
- 2006(2633)
- 2005(2483)
- 学科
- 济(12650)
- 经济(12619)
- 管理(10313)
- 业(9929)
- 企(8706)
- 企业(8706)
- 财(6091)
- 方法(5943)
- 数学(4964)
- 数学方法(4909)
- 务(4260)
- 财务(4256)
- 财务管理(4241)
- 法(4192)
- 企业财务(4061)
- 融(3414)
- 金融(3414)
- 制(3211)
- 券(3193)
- 学(3174)
- 农(3084)
- 家(3020)
- 国家(2908)
- 银(2855)
- 银行(2849)
- 中国(2828)
- 债(2683)
- 行(2609)
- 业经(2530)
- 外债(2487)
- 机构
- 大学(49094)
- 学院(47396)
- 济(19210)
- 经济(18789)
- 管理(16984)
- 研究(16326)
- 中国(14618)
- 理学(14029)
- 理学院(13869)
- 管理学(13673)
- 管理学院(13577)
- 财(11987)
- 京(10447)
- 科学(9218)
- 所(9054)
- 财经(8866)
- 经(8084)
- 研究所(7800)
- 农(7774)
- 中心(7649)
- 江(7418)
- 北京(7100)
- 财经大学(6686)
- 业大(6312)
- 经济学(6064)
- 农业(5963)
- 州(5906)
- 院(5810)
- 范(5561)
- 师范(5477)
共检索到77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阎秋平
一、应收帐债概念当以信贷方式出售货物、出租财产、提供服务或贷出金钱时,卖方、出借人、贷款人及服务供应者均获得了宝贵的资产—债权。货物、贷款、服务的接受人所欠之债可由流通性票据所代表,或者是仅由发票或应付帐债余额反映的无形债务。无论形式怎样,它代表财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世君
破产重整制度的立法目的在于拯救企业,减少因破产清算对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因此,重整程序开始后担保债权将遭受重大限制而无法正常行使,以此来维护企业的财产作为其复兴的物质基础。对此,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国家立法都对担保债权人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保护,力图在保障重整制度发挥预期作用与保护担保债权人的利益之间进行平衡。我国破产法也明确规定重整期间,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享有的担保权暂停行使,但却未能提供完善的法律保护措施,应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以完善。
关键词:
破产重整 担保债权 法律保护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何艳春
可交换公司债券的持有人除可以向发行人(上市公司股东)请求还本付息外,也可以在一定期限内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将债券转换成发行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为控制违约风险,保障交易安全,保护债券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有关规则明确应将被用于交换的股票设定为本次发行的公司债券的担保物。但债权证券化和证券流动化过程中,先有担保安排、后有证券发行、再产生债权人(当事人)等特点,在担保权设立、实现等环节对传统担保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在初步分析代理质权、担保权信托、信托让与担保三种担保方式特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信托让与担保更契合可交换公司债券发行和交易的需求,并提出相关的立法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可交换债券 让与担保 发行制度 公司债券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名峰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动产的价值不断增加,动产成为现代信用交易中日益重要的担保资源。美国是世界上动产担保制度最为发达的国家,动产融资占小企业融资的70%,其发达的信用经济得益于以美国统一商法典所建构的动产担保交易体系。本文将我国与美国的动产担保法律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检讨我国动产担保法律制度的缺失,以期对于完善我国动产担保法律制度有所借鉴。
关键词:
动产担保 担保公示 登记制度 比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祥健
让与担保的法律构造如何,直接关系到让与担保的内外效力。因此,要对让与担保进行立法,不能不先对其法律构造进行辨析。我国立法界一方面已开始了让与担保的立法活动,另一方面却未对让与担保的法律构造进行有力的论证,以至在让与担保效力的认定上出现偏差,从而不利于规范让与担保的立法活动。我们认为,从让与担保设定目的和让与担保发展趋势看,应将让与担保定性为“担保物权法律构造”。基于此,对其效力的规定,应当有别于“所有权法律构造说”。
关键词:
让与担保 法律构造 对内效力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志超
保理融资业务以应收账款的转让为核心,此与担保性债权让与制度存在相同之处,本文以理论相对完善的德国让与担保制度为对照,主要分析了以下几个问题:保理商的法律地位、回购型保理合同的法律性质、保理融资合同中债权让与的独立性、对未来发生的应收账款债权的可转让性、对约定禁止转让的债权办理保理融资的效力等问题,以期对我国保理融资业务的发展、盘活社会资产有所益助。
关键词:
保理融资 担保性债权让与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荣文
让与担保,是一种以所有权让渡为形式特征的担保形式。担保权与所有权的重合以及设定人对担保物的使用收益构成让与担保的两个鲜明的特征。以平衡当事人各方利益,实现社会正义为目的,合乎法理地对这两个特征进行阐释便成为众多让与担保法律构成理论的追求。在设计让与担保的法律构成及以此为支点构建让与担保的法律制度时,应顺应让与担保担保物权化的发展趋势,将其规定为一种独立的担保物权,并根据让与担保的自身特征,兼顾形式与目的,以维系各方权益为杠杆,制定出一套简明、适用、灵活、公平的法律规则。
关键词:
让与担保 法律构成 非典型担保 担保物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古小东
独立担保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担保方式的不足与缺陷,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独立担保借鉴了信用证的运作机制,即独立性原则和欺诈例外原则,在运作机制良好的情形下,其能够实现债权人、担保人和债务人的“三方共赢”。提高经济效率和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要求,也使得大多数国家都认可了独立担保在国际和国内经济贸易中的效力。我国对独立担保在国际和国内的法律效力均应予以承认,并加强研究和立法规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宿辉
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是我国建设市场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工程担保的规定不尽相同,导致工程担保法律性质不明,适用法律困难。本文从法律视角对投标担保进行分析,认为我国投标担保包括了保证、质押和保证金三种模式,其中保证担保应该是我国工程担保的主导模式。
关键词:
工程担保 投标担保 保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于萍
自2014年起,我国已开始试点将国债作为国债期货交易担保品,目前正在探索将期货交易担保品范围拓展至所有债券。由于国债是债券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品种,国债作为交易担保品的实践难以直接复制推广至所有债券,核心在于其他债券品种作为期货交易担保品的可行性以及相关制度安排。债券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其天然地具备成为担保品的资质,但信用债与利率债之间的差异决定了二者的担保资质不同,应当针对信用债的风险特性对其适用更为严格的准入筛选、风险管理与担保品处置机制。在我国信用债作为期货交易担保品的实践探索中,建议重点从完善上位法依据以及加强风险管理与担保品处置等角度入手,有针对性地解决信用债作为期货交易担保品面临的相关法律问题。
关键词:
信用债 利率债 担保品 强行平仓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素丽
我国法律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加以限制,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之一的土地承包收益权,其在被用来担保的时候也应该被限制。然而土地承包收益权可以视作农业经营主体的未来收益,应将其归属与"应收账款"。这样一来,土地承包收益权担保就可以以应收账款质权论处,具有法律效益。当下,我国很多地区都推出了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运用土地承包收益权来作为担保和抵押,这在法律层面存在一定风险,应遵从应收账款质权的有关法律要求,对其进行重新梳理。
关键词:
土地承包 收益权 融资担保 法律性质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范诚
长期以来,因贷款担保权益转让手续繁琐、可操作性较差等原因,市场趋于回避担保类贷款的转让交易,客观上限制了贷款转让交易的活跃度。《贷款转让交易主协议(2010年版)》本着稳妥务实、尊重合同自由的原则,允许当事人在遵守法律及合同规定的基础上,协商确定担保权益转让手续的合理措施,较好解决了担保权益转让的难题。最后,文章结合实务提示了办理贷款担保权益转让手续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贷款转让交易 担保权益转让 合同自由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博文
作为绿色证券体系中一种全新的金融衍生工具,绿色资产担保债券是基于可再生能源资产物权而产生,为节能减排、环保项目提供融资安排。投资主体可以享受比传统资产担保价值更优的权利。为保证绿色资产担保债券能够有效服务于绿色产业,在法律监管上应当解决绿色资产用于担保品而产生的物权法上的问题,明确发行担保债券的银行对可再生能源公司"替代权"的规制条款,制定保证资产担保债券"绿色化"的相关准则。本文通过比较信贷风险、传统的担保债券资产风险与绿色资产担保债券风险的异质性,明晰可再生能源融资中双重追索权的法律地位,以期完善我国绿色金融的法律监管体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何艳春
融资融券交易的法律构造十分复杂,客户因买卖证券而借贷(融资融券),因借贷而担保,因担保而信托。针对融资融券交易的特点和需求,设计高效、便捷的、符合融资融券交易运行规律的担保制度,对于确保融资融券交易健康、稳定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以法制创新适应市场创新,规定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规则,奠定了证券用交易制度的法律基础,确认了信托让与担保这一非典型的担保制度。本文分析了在融资融券交易中引入信托让与担保制度的必要性,并对担保方式确立、授信账户设置、信托行为主体的合法性等问题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
融资融券 信托责任 让与担保 交易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