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8)
- 2023(11213)
- 2022(9518)
- 2021(8919)
- 2020(7652)
- 2019(17894)
- 2018(17601)
- 2017(34908)
- 2016(18577)
- 2015(20930)
- 2014(20496)
- 2013(19946)
- 2012(17977)
- 2011(15935)
- 2010(15803)
- 2009(14249)
- 2008(13677)
- 2007(11453)
- 2006(9615)
- 2005(8074)
- 学科
- 济(81850)
- 经济(81773)
- 管理(56103)
- 业(54998)
- 方法(48323)
- 企(47097)
- 企业(47097)
- 数学(44747)
- 数学方法(44124)
- 财(22047)
- 农(18778)
- 中国(17299)
- 业经(15729)
- 务(15377)
- 财务(15325)
- 财务管理(15297)
- 企业财务(14671)
- 贸(14097)
- 贸易(14090)
- 易(13622)
- 制(12870)
- 地方(12576)
- 理论(12494)
- 农业(11977)
- 技术(11870)
- 融(11579)
- 金融(11578)
- 银(10886)
- 银行(10881)
- 学(10806)
- 机构
- 学院(255128)
- 大学(254806)
- 济(111951)
- 经济(110066)
- 管理(108057)
- 理学(95677)
- 理学院(94875)
- 管理学(93133)
- 管理学院(92681)
- 研究(73071)
- 中国(58172)
- 财(51087)
- 京(49613)
- 财经(42693)
- 科学(40808)
- 经(39351)
- 中心(36549)
- 经济学(36415)
- 业大(34753)
- 江(34458)
- 经济学院(33396)
- 农(33395)
- 所(33336)
- 财经大学(32732)
- 研究所(30311)
- 北京(30037)
- 商学(29898)
- 商学院(29629)
- 经济管理(29027)
- 范(28642)
- 基金
- 项目(181216)
- 科学(146407)
- 基金(137190)
- 研究(131154)
- 家(117859)
- 国家(116988)
- 科学基金(104316)
- 社会(86797)
- 社会科(82779)
- 社会科学(82759)
- 基金项目(72257)
- 省(68997)
- 自然(68628)
- 自然科(67217)
- 自然科学(67206)
- 自然科学基金(66050)
- 教育(62857)
- 划(58205)
- 资助(58109)
- 编号(51722)
- 部(41854)
- 重点(40001)
- 成果(39235)
- 创(38844)
- 教育部(37416)
- 国家社会(36921)
- 发(36903)
- 人文(36267)
- 创新(36231)
- 科研(35379)
- 期刊
- 济(102563)
- 经济(102563)
- 研究(67560)
- 财(40154)
- 管理(38772)
- 中国(38692)
- 学报(32725)
- 科学(32149)
- 农(27617)
- 大学(26878)
- 融(26736)
- 金融(26736)
- 学学(25690)
- 技术(24474)
- 教育(21548)
- 财经(21297)
- 农业(18997)
- 经济研究(18289)
- 经(18118)
- 业经(16333)
- 统计(15744)
- 理论(14453)
- 策(14379)
- 问题(13649)
- 实践(13162)
- 践(13162)
- 技术经济(13080)
- 决策(12946)
- 商业(12167)
- 财会(11466)
共检索到346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阙澄宇 李金凯
文章在构建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差、利差对在岸股票市场影响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NARDL模型研究了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差、利差对中国股票市场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程度及非对称传递效应。研究发现: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差的存在显著提高了境内股票收益率,而利差的影响在样本期内不显著,故离岸市场的发展主要通过汇率渠道对中国股票市场产生影响;在长期,无论正向累积还是负向累积,在岸与离岸汇差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系数均为0. 255,不存在非对称性,但在短期,当离岸汇率高于在岸汇率时,汇差对股市的影响程度大于在岸汇率高于离岸汇率时汇差的影响程度,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在岸与离岸汇差冲击对资本流动、资本流动冲击对股票收益率不同提前期的时变脉冲响应函数值均基本为正,说明了在岸与离岸汇差主要通过资本流动渠道对股市产生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阙澄宇 马斌
本文采用VAR-GJR-MGARCH-BEKK模型,实证检验了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远期汇率、即期与远期汇率间的均值溢出效应、波动溢出效应和非对称效应。结果表明:(1)无论是在岸与离岸即期汇率、远期汇率,还是即期汇率之间、远期汇率之间,以及即期与远期汇率之间,其波动均表现出一定的非对称效应;(2)在岸与离岸市场上不同交易期限合约汇率之间也表现出一定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且除在岸即期汇率对离岸即期汇率的均值溢出效应大于后者对前者的溢出效应外,其他各交易期限汇率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均表现为离岸汇率大于在岸汇率;(3)综合考察在岸与离岸汇率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和非对称效应,发现离岸汇率波动对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龚秀国 许雯
基于修正的抛补利率平价模型,构建TVP-SV-VAR模型分析北向资金流动、人民币远期汇差、中美利差和中港利差对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即期汇差的时变影响。结果表明:北向资金、人民币远期汇差以及中美、中港利差均对人民币即期汇差的短期影响最明显,中长期影响程度减弱;北向资金净流入增加、中美利差走阔和中港利差收窄会扩大人民币即期汇差;人民币远期汇差对人民币即期汇差的正向和负向影响交替发生。鉴于此,中国央行应当持续关注北向资金流向和流量、加强外汇市场沟通以及统筹和推动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良性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安佳 逄金玉 王振山 张继华
本文探讨在资本账户逐步开放条件下,影响资本跨境流动的主要因素。本文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香港银行同业人民币拆息利率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以及香港人民币存量为分析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分析法,对香港人民币存量与人民币离岸在岸利差与汇差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MB存量与离岸在岸利差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两岸即期汇差与人民币存量保持着长期均衡关系,但不存在相互引导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黎桥
本文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即期和远期汇率之间的价格联动关系。研究发现:香港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与境内外即期汇率以及境内远期汇率存在较强的双向联动反应。因此,在当前人民币贬值预期强烈的背景下,为了维持人民币在岸与离岸汇率稳定,政府应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扩张举措的同时,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完善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打通在岸与离岸人民币价格联动阻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君默 郑开焰 赵茜
立足于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的实际情况,利用国家统计局网站、香港财资市场公会的月度数据,运用多维动态VAR模型,并借助于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量化分解技术,旨在探究人民币离岸汇率、在岸汇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方向、力度及时滞。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人民币离岸与在岸汇率的传递效应都是不完全的,汇率的波动不会给国内物价带来风险。本研究结论为我国货币当局在稳定物价水平的前提下,进一步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扩大资本账户开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远远 赵啟麟
本文运用扩展的GARCH模型对两地人民币汇差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地汇差受汇率预期、两地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差异、两地利差、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和鼓励人民币回流政策影响显著。本文建议加强央行与公众政策沟通,稳定市场预期,逐步丰富在岸市场外汇交易参与者类型,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黎桥
本文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即期和远期汇率之间的价格联动关系。研究发现:香港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与境内外即期汇率以及境内远期汇率存在较强的双向联动反应。因此,在当前人民币贬值预期强烈的背景下,为了维持人民币在岸与离岸汇率稳定,政府应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扩张举措的同时,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完善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打通在岸与离岸人民币价格联动阻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田乐蒙 刘雨绮
从汇差波动的角度出发,探究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在岸人民币市场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协调发展程度及其潜在风险因素;运用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汇差序列建立GARCH模型,推算得出了近五年来汇差序列的隐含波动率,借以观测其波动特征。研究发现,在大多数时间内,汇差序列呈现稳定波动的特征,但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等极端情况下,汇差序列则会表现出异常波动,造成在岸市场和离岸市场汇率失衡,给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带来不利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远远 赵啟麟
本文运用扩展的GARCH模型对两地人民币汇差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地汇差受汇率预期、两地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差异、两地利差、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和鼓励人民币回流政策影响显著。本文建议加强央行与公众政策沟通,稳定市场预期,逐步丰富在岸市场外汇交易参与者类型,继续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汤家奇 严志勇 江国良 戴锐豪 王雪茹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慎扎实推进,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逐渐成为常态,市场风险传递较以往也愈发迅速。构建MODWT-DGCt-MSV模型,测量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在不同频次交易下形成多个尺度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比在岸更强,在岸人民币汇率长期尺度与离岸人民币汇率中期、长期的动态相关性较强;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波动存在明显的集聚效应,各尺度之间大多存在波动传递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离岸人民币市场更多地作为波动溢出的源头;在岸人民币汇率在美联储加息时对离岸的波动溢出效应较非加息周期有所增强。
关键词:
小波分析 波动溢出 资本流动 宏观审慎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玲玲 孙婧 刘菖山
本文采用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分析人民币汇率报价形成的微观机理,进而检验人民币离岸、在岸市场间的信息溢出效应以及人民币在岸市场对离岸市场产生信息溢出的微观渠道。结果表明:第一,离岸、在岸人民币汇率存在双向关联,但前者的信息溢出能力相对更强;第二,公开信息是在岸市场影响离岸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在岸市场私有信息需通过公开化来影响离岸人民币报价;第三,在岸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不健全阻碍了信息外向溢出,这可能是导致人民币在岸市场在信息溢出方面不占优势的微观原因之一。为此,应当完善境内外汇市场微观结构,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进而增强在岸市场的信息溢出能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阙澄宇 马斌
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9月的月度数据,估计了离岸与在岸人民币汇差、利差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我国外汇储备和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离岸与在岸即期汇差的扩大在推动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加的同时,会引发短期资本流入;在岸与离岸利差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加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并推动短期资本流出;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加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并可能促使短期资本流入。三个因素当中,在岸与离岸利差变动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贡献率最大,而人民币升值预期对短期资本流动的解释能力最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阙澄宇 马斌
本文选取2013年7月22日至2016年8月31日的日度数据,并依据在岸市场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的日期为临界点,将样本划分为两个阶段,实证研究了不同交易期限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利率间的均值溢出效应、波动溢出效应和非对称效应,以及两个市场间溢出效应的时变性。结果显示:近年来,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快速发展,在岸与离岸利率间已表现出一定的均值溢出效应、波动溢出效应和非对称效应;存款利率上限取消以后,在岸与离岸利率间的溢出效应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两个市场利率的联动性显著增强,但是在岸市场依然是人民币利率的"定价中心"。基于以上结论,笔者认为人民币持有主体和政策制定者在决策时,不仅要合理考虑不同交易期限在岸与离岸...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徐文舸
文章从外汇市场的内外生冲击和交易者风险偏好的角度,实证研究了离岸和在岸的人民币远期市场的价格信息传导机制。结果表明:远期市场间的价格信息传导机制确实存在,主要表现为离岸市场对在岸市场的价格信息传导,且两个离岸市场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同时,这一传导机制易受内外生冲击的影响,即市场内部因素的变化会改变价格信息传导的方向和作用,而外生冲击的影响则视其对市场波动的大小而定;另外,不同的风险偏好对于这一机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波动溢出效应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如何影响出口价格汇率传递?——基于时变参数模型的经验证据
QFII、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的动态关系——基于TVP-SV-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汇改后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间非对称动态相关性分析
人民币汇率传递、消费物价变动与经济增长——基于门限自回归模型的经验证据
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大单交易与股票价格:来自我国沪市的经验证据
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水平传递效应的非对称性研究
股票价格具有货币政策指示器功能吗——来自中国1997~2006年的经验证据
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股票价格效应研究
基于MGARCH-BEKK模型的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动态关联性研究——来自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成立后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