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26)
2023(6615)
2022(5502)
2021(5418)
2020(4515)
2019(10645)
2018(10445)
2017(20104)
2016(10448)
2015(12297)
2014(12248)
2013(12303)
2012(11963)
2011(10866)
2010(10620)
2009(10220)
2008(10486)
2007(9356)
2006(8529)
2005(8041)
作者
(30061)
(25209)
(24982)
(24249)
(16222)
(12002)
(11444)
(9821)
(9801)
(8933)
(8883)
(8457)
(8369)
(8259)
(7947)
(7823)
(7579)
(7284)
(7127)
(6762)
(6468)
(6207)
(5912)
(5761)
(5625)
(5615)
(5591)
(5431)
(5102)
(4968)
学科
(51209)
经济(51159)
管理(25672)
(24027)
方法(23923)
数学(22009)
数学方法(21829)
(19033)
银行(18888)
(18003)
企业(18003)
(17628)
中国(17137)
(16293)
(12897)
贸易(12884)
(12702)
(12392)
金融(12392)
(11096)
(10944)
(10006)
制度(10001)
业务(9469)
(8651)
银行制(8160)
地方(8075)
(7713)
业经(7707)
关系(7514)
机构
大学(157784)
学院(151547)
(77655)
经济(76467)
研究(59196)
中国(55132)
管理(54435)
理学(45485)
理学院(44980)
管理学(44336)
管理学院(44057)
(35800)
(34844)
科学(31508)
(29676)
财经(28374)
经济学(27226)
中心(27203)
研究所(26699)
(26176)
经济学院(24688)
(23994)
北京(22961)
(21937)
(21660)
财经大学(21428)
(20824)
银行(20741)
(19204)
农业(18911)
基金
项目(93739)
科学(74520)
基金(72459)
研究(68296)
(63412)
国家(63007)
科学基金(53188)
社会(47020)
社会科(44858)
社会科学(44852)
基金项目(36427)
自然(32099)
资助(31732)
自然科(31430)
自然科学(31422)
自然科学基金(30918)
教育(30908)
(30677)
(27348)
编号(24602)
(23415)
中国(22414)
国家社会(21736)
成果(21502)
重点(21415)
教育部(20635)
(20027)
人文(18813)
大学(18661)
(18507)
期刊
(81868)
经济(81868)
研究(55059)
中国(33464)
(30983)
金融(30983)
(27129)
学报(22985)
科学(22126)
(21748)
管理(21664)
大学(18170)
学学(17104)
财经(15755)
经济研究(14981)
(13746)
(13443)
农业(13435)
国际(13421)
教育(13097)
技术(11475)
问题(11454)
世界(11148)
业经(8820)
统计(8429)
技术经济(8157)
(8108)
理论(7855)
(6882)
实践(6607)
共检索到2533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孔艳杰  
截至2007年末,外资银行不仅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分行,还注册成立了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同时还有33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参股了25家中资商业银行。面对扑面而来的外资银行,中国的一些金融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提出了"贱卖论"、"威胁论"、"单边开放"的质疑。历史经验表明,外资对东道国银行业的威胁是有可能性的,如20世纪70年代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南美国家金融业的开放,引入了大量的外资金融机构入股甚至控股本国银行,最终以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以及影响深远的债务危机收场。但外资对东道国银行业的威胁没有必然性,如英国银行业开放度在50%左右,其稳定性非常好。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及一些国家银行业表现出脆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中国政府通过逐步深化银行业对外开放,稳步推进银行业改革,使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不断提升。尤其是2003年银监会成立七年多来,高度重视银行业对外开放,始终坚持改革与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Alicia Garcia-Herrero  Daniel Santabarbara  
实证数据表明,由于外国投资者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和系统效率都得到了改善。在各种外资参与方式中,包括拥有中资银行的小额股权(这与新兴市场的典型做法并不相同),战略投资者的效果看起来最为卓著。纯粹的财务投资人对银行业绩的影响微乎其微。同时研究还发现,私人投资者比公共投资者更有影响力,无论公共投资者是国际组织还是主权财富基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国红  王擎  
对银行业市场力与稳定性的关系研究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难题。本文基于"市场力状态依存"论的观点,尝试分存贷款市场分别考察中国银行业市场力与稳定性的关系。以1995-2012年在中国大陆境内运营的141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使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计算样本期间中国银行业存贷款市场的Boone指数,将其作为市场力指标;采用随机前沿方法计算中国银行业的"稳定非效率",将其作为银行业稳定性的逆向指标;最后以差分广义矩方法(GMM)估计了中国银行业存贷款市场上的市场力与"稳定非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中国银行业存贷款市场有着不同的市场力,其中贷款市场上的市场力高于存款市场上的市场力。(2)样本...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晓煜  
文章使用中国银行业2005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第三季度的季度数据,建立银行体系稳定性指数进行实证研究并发现:外资银行对中国银行体系稳定性影响随着外资银行业务份额占比的上升呈现"U"型关系,即当外资银行贷款占比小于2.3%时,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随着外资银行贷款占比上升而下降;当外资银行贷款占比大于2.3%时,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随着外资银行贷款占比上升而上升。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胜华  
研究银行业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当前中国银行业开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接着,从有效维护金融安全、促进民族金融业的发展等战略高度深入探讨了关于银行业是否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全面开放的内涵、开放后的外资银行的国民待遇、监管机构的审慎监管、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等重大问题。文章认为,在对外开放进程中,一是要加强对外资银行母国和母行的风险研究;二是要严格外国银行的监管,平衡外国银行分行与外资法人机构的发展;三是要提高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四是合理引导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梅  
银行业对外开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对外开放既是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中国银行业改革和提高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力量。为全面履行中国加入WTO的承诺,依法对外开放和监管,促进中国银行业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在5年过渡期结束之际,中国政府在广泛调研、征求并吸收各方合理意见的基础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并将其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原  马志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连军  
本文利用我国120家商业银行2003—2015年度面板数据,分析了银行去杠杆化的时间、主要方式及对其经营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我国银行业有49%的银行在3年内完成去杠杆调整,去杠杆最大幅度的中位数为5年。第二,去杠杆进程降低了银行信贷供给速度,提高了债务融资成本与资产收益率。对比产权来看,资本补充能力强的国有控股银行去杠杆幅度更大,而中小银行去杠杆化的方式与渠道都比较有限。第三,长期来看,去杠杆进程降低了银行破产概率,提高了银行稳定性,但短期内动态面板估计表明,银行去杠杆会显著降低下一期的经营稳定性,相反的,利用留存收益、发行次级债务等主动式去杠杆则会降低信贷风险,提高银行稳定性。模型调节效应表明,外部货币政策与银行自身流动性状况都弱化了去杠杆对其经营稳定性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孔艳杰  
截至2007年末,外资银行不仅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分行,还注册成立了外资独资和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同时还有33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参股了25家中资商业银行。面对扑面而来的外资银行,中国的一些金融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提出了"贱卖论"、"威胁论"和"单边开放"的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的判断和评价凸显其重要性。本文对2003~2007年这一时期的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度进行测算,结论是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属于中等水平;本文还从实际对外开放趋势的角度进行分析,结论是中国银行业的实际对外开放度远比定量测度的要高。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及一些国家银行业表现出脆弱性的状况下,中国银行业应汲取其他国家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桂军  孙玉琴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逐步走上对外开放的进程中充满了争论,争论的核心在于开放中如何处理中体和西体之间的关系。回顾160多年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折衷思维定式,其基本思想可归结为“学习西方必须兼顾中国传统”。在人们的政治偏好呈均匀分布时,该思维定式是一个定位在侯泰林直线中点的折衷政策。在实际中,这一思维定式具有使决策者能获得最大多数人支持和抑制竞争政策获取多数人支持的效应。虽然该思维定式对中国的对外开放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其重要性仅仅表现在它是一个优化的政治妥协方案,而不在于对开放实践的指导意义。对外开放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具体化的过程,如果使这一过程受制于“...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宗良  李艳成  
在今年4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决定在扩大开放方面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公布了11项将在今年落地的金融开放措施,其中有4项涉及银行业开放。启动新一轮银行业对外开放正当其时扩大对外开放是提升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银行业竞争和结构优化的必要和迫切之举。引入外国资本、扩大外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曾令美  
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后中国银行业控制力究竟是不是被削弱了?本文通过选取19个银行业控制力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予以定量评估。结果显示:近几年来中国银行业控制力逐步增强,其中,本国银行业竞争实力提升和对外资银行监管力度加强是主要贡献因素,而外资银行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其控制力总体趋于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