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83)
2023(13174)
2022(10916)
2021(10141)
2020(8204)
2019(18607)
2018(18094)
2017(35566)
2016(19150)
2015(21379)
2014(21535)
2013(21244)
2012(20328)
2011(18596)
2010(19297)
2009(18378)
2008(17716)
2007(16120)
2006(14822)
2005(13993)
作者
(55570)
(45861)
(45542)
(43707)
(29512)
(21860)
(20976)
(17605)
(17563)
(16822)
(15695)
(15289)
(14821)
(14721)
(14454)
(14331)
(13466)
(13427)
(13236)
(13178)
(11725)
(11339)
(11082)
(10590)
(10496)
(10441)
(10410)
(10252)
(9336)
(9120)
学科
(85790)
经济(85703)
管理(54829)
(53565)
(41193)
企业(41193)
中国(32897)
(28696)
金融(28696)
方法(28464)
(28090)
银行(28074)
(27289)
数学(24973)
(24779)
数学方法(24703)
地方(23532)
(22881)
(21005)
业经(19008)
农业(16713)
(16364)
贸易(16344)
(15890)
(15211)
(13492)
财务(13452)
财务管理(13423)
(13412)
(12909)
机构
学院(276041)
大学(273198)
(120240)
经济(117513)
管理(100607)
研究(99974)
理学(83979)
中国(83850)
理学院(83001)
管理学(81788)
管理学院(81244)
(61568)
(59127)
科学(56769)
(50908)
财经(46944)
中心(46755)
研究所(45252)
(44037)
(43542)
(42478)
北京(38517)
经济学(37796)
(36998)
师范(36669)
(35836)
业大(35731)
(35666)
财经大学(34718)
农业(33965)
基金
项目(167930)
科学(132296)
研究(127832)
基金(120174)
(103231)
国家(102275)
科学基金(86845)
社会(81500)
社会科(77402)
社会科学(77386)
(65850)
基金项目(61852)
教育(58207)
(55417)
自然(52929)
编号(52350)
自然科(51640)
自然科学(51627)
自然科学基金(50694)
资助(50512)
成果(44827)
(41574)
重点(38041)
课题(37830)
(37726)
(34983)
(34899)
发展(34059)
(33517)
国家社会(33319)
期刊
(142561)
经济(142561)
研究(93924)
中国(61069)
(48308)
金融(48308)
(45772)
(42042)
管理(39252)
学报(37682)
科学(35832)
教育(32984)
大学(29295)
农业(27718)
学学(27509)
经济研究(23907)
业经(23768)
财经(23758)
技术(22792)
(20425)
问题(19036)
(16195)
国际(14964)
理论(14721)
(13634)
商业(13427)
实践(13116)
(13116)
技术经济(13098)
现代(13019)
共检索到450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丽巍  季晓旭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在宏观审慎的框架下,从宏观审慎监管的两个维度———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结合新加坡、日本、美国三国的住房金融体系发展的经验,分析我国构建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的必要性。在空间维度上,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隔离出易形成风险的贷款对象,分散住房金融市场的风险;在时间维度上,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作为不同于商业性住房金融机构的"非盈利性"机构,可以起到抑制商业性住房机构顺周期性的作用,有利于住房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针对我国政策性住房金融的特点及主要问题,文章提出应在宏观审慎框架下构建独立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并加强监管。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皓  
目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金融监管改革的一致主张。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原有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将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战略转型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在未来面临的主要课题。经过多轮改革,农村金融机构已经发展成为县域及乡镇机构网点分布最广、涉农信贷投放最多、农村普惠制金融服务和均等化建设贡献最大的一类机构群体。如何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稳健发展,加快适应宏观审慎管理要求,对增强县域经济活力、促进农村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了深入思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  
马勇博士的新著《金融稳定与宏观审慎:理论框架及在中国的应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重新审视了金融稳定和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并对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之间的关联机制和内在逻辑进行了结构性重建。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的实际特征,提出了有利于实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任代滨  张杨  尹琳  
本文基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以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政策内涵及评估目的为导向,在现有MPA考核广义信贷考核口径基础上,提出广义信贷的统计口径,并对广义信贷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赋权的方法加总广义信贷各子项,使广义信贷更好地服务于"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金融调控框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兆旭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要求中央银行必须在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进行权衡。本文借助Willem(2010)提出的信号模型,引入中央银行政策偏好,构建了一个包含货币稳定目标和金融稳定目标的央行损失函数,并对我国的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表明,如果中央银行在关注价格稳定的同时兼顾金融稳定目标,采取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则会明显减小损失函数。而中央银行如果要在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实现均衡,就必须在关注总量调控的同时,对关键环节和领域采取更为直接的差别化金融调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义举  冯乾  
本文以破产风险Z值来代表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状况,基于宏观审慎评估视角实证分析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宏观审慎评估会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因而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显著抑制金融风险;由于存在显著非对称性,宏观审慎评估的效应差异显著存在,对于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规模较小的银行,宏观审慎评估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丁德圣  
本文从发展金融学角度出发,以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为视角,提出要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对待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研究,同时要抓住契机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审慎监管模式。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许非  
近期,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引起监管机构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产生与发展的政策背景、市场环境及其引发的宏微观经济效应,认为在全球推行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背景下,银行应将有限的额度资源,用于开展具有真实交易背景、质量较高、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英楠  刘家锐  张智威  龚雅玲  
在房价分化的背景下,我国政策当局注重"因城施策",积极使用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干预房价波动。为评估该政策对不同房价增长率城市的影响效果,本文使用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集,基于动态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首付比下限、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两项政策工具联合作用的效果。经验结果表明:首付比下限、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两者的联合作用均能显著抑制房价增长,其中首付比下限对低房价增速城市的影响更大,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两者的联合作用对高房价增速城市的影响更明显;两项政策工具的联合作用对房价的干预效果并未强于单项政策,意味着工具搭配可能没有明显的协同促进作用;收紧和放松首付比下限对房价的干预强度存在非对称性。本文的政策含义可能为,在"因城施策"调控住房市场时,政策当局应关注不同城市对于政策工具的反应特征及工具间的搭配协调问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柯孔林  宋悦  
本文以中国53个城市2009~2018年数据为样本,将股票市场对房价波动反应因素纳入边际期望损失模型,测度我国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经济增长压力对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调控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紧缩的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存在明显滞后效应。当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和经济增长压力时,地方政府缺乏调控土地价格和住房价格的激励,这会削弱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效果,上述作用效果在一线和二线城市更为显著。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相关部门应进一步丰富住房金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将房价增速纳入中央对地方政府考核体系,从供需两端合力防范房地产市场系统性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迪  张楚然  侯成琪  
本文通过建立包含异质性家庭、异质性厂商和金融机构的DSGE模型,分析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研究不同政策的选择和协调问题。研究发现,首先,由于政策的作用范围不同,不同政策会对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产生不同影响。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住房需求和信贷供给,但也会抑制消费需求和产出;而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逆周期LTV政策和逆周期资本充足率政策在应对房价波动导致的金融稳定问题时更加有的放矢。其次,外生冲击的来源会影响政策的选择和协调——当经济波动来源于需求冲击时,固定LTV政策搭配逆周期资本充足率的宏观审慎政策、不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表现最优;当经济波动来源于供给冲击时,固定LTV政策搭配逆周期资本充足率的宏观审慎政策、对预期房价作出反应的货币政策表现最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匡可可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认识到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及其协调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异同的基础上,研究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下如何优化货币政策体系,提出将金融稳定纳入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将金融状况指数纳入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并通过监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构建适合宏观审慎政策要求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对宏观经济进行动态调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新彬  
随着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和宏观审慎政策实践的不断深入,治理框架的构建日益成为实施宏观审慎政策的中心环节和关键要素。近年来,与国际进程相适应,人民银行会同各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在治理框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国际通行做法相比,我国尚不具备直接采用国际模式的条件和基础。如何构建我国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庞念伟  
本文运用符号约束识别的SVAR模型,利用1999-2014年经济金融季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三次产业对比来看,第二产业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反应最强,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这意味着仅靠货币政策难以实现提升第三产业比重的宏观调控目标;从产业内部来看,货币政策冲击并没有提升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产业内部的比重,这表明货币政策对第二、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作用有限。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在当前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实施的背景下,要进一步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动态调整等货币政策工具,对信贷资源配置加以引导,发挥货币政策"定向调控"功能,同时要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