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92)
- 2023(4481)
- 2022(3530)
- 2021(3545)
- 2020(2688)
- 2019(6068)
- 2018(5881)
- 2017(9202)
- 2016(6264)
- 2015(7039)
- 2014(7381)
- 2013(6364)
- 2012(6007)
- 2011(5764)
- 2010(5904)
- 2009(5061)
- 2008(4872)
- 2007(4516)
- 2006(4097)
- 2005(3910)
- 学科
- 济(20347)
- 经济(20341)
- 教育(19110)
- 中国(11893)
- 学(10531)
- 地方(8489)
- 管理(8422)
- 理论(7695)
- 教学(6700)
- 地方经济(6155)
- 方法(5446)
- 发(5101)
- 研究(4636)
- 数学(4592)
- 业(4588)
- 数学方法(4488)
- 发展(4384)
- 展(4262)
- 经济学(3855)
- 农(3831)
- 思想(3697)
- 政治(3575)
- 革(3498)
- 改革(3341)
- 学法(3325)
- 教学法(3325)
- 高等(3316)
- 和(3238)
- 技术(3234)
- 学校(3185)
- 机构
- 大学(85221)
- 学院(78247)
- 研究(34047)
- 教育(28252)
- 范(24106)
- 师范(23999)
- 济(22907)
- 经济(22111)
- 科学(21032)
- 管理(20909)
- 京(20220)
- 师范大学(20189)
- 理学(17666)
- 理学院(17236)
- 中国(17136)
- 所(17084)
- 管理学(16725)
- 管理学院(16531)
- 研究所(15813)
- 江(13716)
- 北京(13698)
- 中心(13442)
- 技术(13052)
- 职业(12477)
- 院(12439)
- 教育学(10750)
- 州(10708)
- 研究院(9960)
- 财(9878)
- 农(9826)
- 基金
- 项目(50822)
- 研究(44870)
- 科学(41570)
- 基金(32317)
- 教育(29336)
- 家(27693)
- 国家(27335)
- 社会(25618)
- 社会科(23912)
- 社会科学(23909)
- 科学基金(22216)
- 省(21862)
- 编号(21124)
- 划(20790)
- 成果(20342)
- 课题(18458)
- 基金项目(16101)
- 年(15760)
- 规划(13862)
- 重点(13724)
- 发(13279)
- 部(12632)
- 项目编号(12393)
- 资助(12173)
- 自然(12084)
- 自然科(11744)
- 自然科学(11740)
- 自然科学基金(11497)
- 性(11491)
- 度(11344)
共检索到1290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高等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根本在于高等教育研究产出并形成丰富的科学知识体系。高等教育研究作为领域得到发展最早出现在美国大学,高等教育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使其成为各学科研究的重要主题。多种因素促成了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学科化,学科建设更加快了高等教育学的生长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已有四十年发展历程。潘懋元先生领导的学科建设工作不只是对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科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全国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高等教育学科的地位和价值不在于其附属于什么学科门类,应用性与非应用性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统一是高等教育学科的主要特性,高等教育学的存续和繁荣,从根本上讲,取决于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和其自身的创新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经历了从一般的高等教育研究到高等教育学理论构建的过程。在中国,高等教育学既是自成体系的学科,同时也是高度开放的研究领域。即使西方永远不出现"高等教育学"的提法,中国的"高等教育学"也可以理直气壮地称之为学科。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应增强使命感,促使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更加理性和自觉,进而建立一个更为开放自主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逐步形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科理论学派,或可称之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学派。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研究 学科 领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大光 李君筱
高等教育学是我国独有的学科,作为学科建制在我国已有40年的学科史。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和内涵式发展亟需高等教育学的理论支持。基于高等教育学走向“成熟”的视角来看,高等教育学还是一门“不成熟”的学科。高等教育学“成熟”的特征包括能够解释实践中的高等教育现象,指导高等教育改革和引领高等教育未来。影响高等教育学“不成熟”有内外部原因,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命运与其成熟度紧密相关。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实践 自主知识体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袁本涛
"学科"和"研究领域"在本文中是一对并列的概念,"高等教育研究"究竟是一门学科还是一个"研究领域"的争论因其本身的特征而由来已久并将持续。根据对研究领域制度化和学科化的分析,本文认为三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完成的是社会建制和社会运作层面上的范式建构,观念层面的范式建构还远未完成。因此,高等教育研究依旧是一个"制度化"的研究领域,而不是一门"学科"。但"领域"和"学科"并无高低之分,只是在知识的"分化"和"整合"的进程中,各自在不同的层面上建构相应的范式而已。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决定了高等教育研究的专门学者及其可能涉及范围的有限性、理论研究的实践导向性、学科化的有限性等特点,从而决定了高等教育研...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兴德
有关高等教育学身份属性的争论由来已久,潘懋元主张的"学科论"和阿特巴赫主张的"领域论"最具代表性。学科分类既是知识生产的客观需求,也是学者主动建构的结果,更深受文化传统和科学管理体制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受强制性学科专业目录影响,走的是学科化发展道路。美国学科专业目录的市场化和指导性特征,以及二战后跨学科研究兴起导致其高等教育研究的领域化生存状态。此外,"学科论"与"领域论"的争论还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学者面对西方学术霸权时的身份焦虑。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既要树立学科自信和文化自信,丰富和完善理论体系,更要增强现实解释力以及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适切性。
关键词:
学科 领域 高等教育 文化差异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小强
学科的两重建制决定了学科的两重评判标准,今天"学科"与"领域"的不断靠拢说明了传统的学科评判标准已经过时失效。走出高等教育学"学科"与"领域"的争论,需要我们超越传统学科评判标准和具体学科的立场,站在科学整体转型的高度来重新认识学科和学科的评判标准。学科仍然是人类认识的重要工具,坚持学科取向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理性、现实选择。
关键词:
学科 领域 学科评判标准 高等教育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梁燕玲
后现代视阈中的高等教育学科是一个开放的发展领域,其开放发展通过问题的开放和研究的开放得以实现,根本在于人的开放。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应在坚持问题研究和多范式实践的同时,促进研究者以及研究文化的开放,努力拓展自身的开放性。
关键词:
后现代 高等教育学 学科 开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晓中
高等教育学兼具经验科学与规范科学两种学科的性质与特点。高等教育学运用多学科观点和方法开展研究,但并不意味着该学科就拥有了多学科属性。过分强调多学科性,会使高等教育学失去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的基础。在学科建设中,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借鉴移植另一学科方法不可避免,但要体现出自身的独特性。高等教育学科的表达方式需要拥有原创于本学科且具有学理性、专业性的适切的新术语。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学科性质 方法 术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郭卉
学科不仅是一种知识理论体系,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建制。我国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建制发展迅速,但其学科定位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从"学科逻辑"和"社会需求逻辑"两方面分析发现,当今的高等教育学已经突破了教育学的学科框架,不是隶属于教育学的一个研究领域,而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因此,将高等教育学列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已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学学科知识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学需发展成为独立于教育学的一级学科。
关键词:
学科分类 高等教育学 学科性质 学科定位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高等教育研究作为一个学科在中国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但在高等教育学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即高等教育研究究竟是一个研究领域,还是一个学科?论者各执己见,看法不一。在这一看似纯属理论的问题背后,其实有许多现实的问题,诸如高等教育研究的知识划界、学科标准、学科归属、学科地位、学科资源、学科认同以及人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金辉
本文从高等教育研究范式性的基本理论以及以高等教育学为主干的学科群建设、高等教育学学科的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学学科持续发展所需的社会条件等三个方面对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分析。指出应从全局上把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走向 :在加强理论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建设和发展高等教育学学科 ;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为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提供高素质人才 ;让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走向世界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学科建设 高等教育研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应强
过去三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界整体上是在经典学科框架下建设和发展高等教育学的,这种学科建设取向对促进高等教育学发展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也带来了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上的问题。超越"学科论"与"研究领域论"之争,建设作为现代学科的高等教育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学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学科分类 经典学科 现代学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汤晓蒙 刘晖
高等教育学科在30年的发展中,其方法论经历了由"单学科"研究到"多学科"研究,再到"跨学科"研究的发展路径。单学科研究因其对自身学科的固守而走入困境,不得不转向多学科研究;多学科研究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促进了学科发展,但因其研究视角的分散和割裂使其难以胜任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方法论的重任;跨学科研究作为当今其他学科广泛运用的研究范式,成为现代学科发展的基本路径。高等教育研究应尽快实现由多学科研究向跨学科研究的转向,并以此方法论推动学科建设发生根本性突破。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多学科 跨学科 方法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记
在"双一流"建设展开之时,在高等法学教育恢复重建40年之际,我国法学专业就业率问题应重新审视。我国高等法学教育除了为法律职业输入人才外,还承担为现代社会培养合格公民的功能。高等法学教育就业率应区分首次就业率和二次就业率,如果统计法学专业的二次就业率,既往评价便存在偏颇。高等法学教育亟待实现规范化,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要分两次进行,要做好学位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紧密衔接,最终使法学专业就业率处于国家的适度调控之中。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邵波
从库恩所谓的“完全哲学意义范式”关照我国高等教育学研究的转变轨迹,可以将之分为“工作范式”、“学科范式”、“实践范式”、“批判范式”。进入21世纪后,随着研究视域更加复杂化,研究者研究旨趣的多元化和研究方法的多学科化和体系化,高等教育学研究逐渐向“整合范式”转化。
关键词:
范式 高等教育学范式 嬗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