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20)
- 2023(16185)
- 2022(13405)
- 2021(12652)
- 2020(10245)
- 2019(23667)
- 2018(23677)
- 2017(44225)
- 2016(25172)
- 2015(28376)
- 2014(28911)
- 2013(27538)
- 2012(25060)
- 2011(22618)
- 2010(22758)
- 2009(20662)
- 2008(20149)
- 2007(17900)
- 2006(15869)
- 2005(14500)
- 学科
- 济(93796)
- 经济(93668)
- 管理(71395)
- 业(64240)
- 企(53839)
- 企业(53839)
- 方法(39188)
- 数学(33513)
- 数学方法(33077)
- 中国(30984)
- 农(25738)
- 财(24883)
- 教育(23442)
- 学(22420)
- 业经(22416)
- 地方(21539)
- 制(21030)
- 理论(18899)
- 农业(16968)
- 技术(15642)
- 务(15197)
- 和(15175)
- 环境(15166)
- 财务(15119)
- 财务管理(15089)
- 体(15088)
- 贸(14928)
- 贸易(14919)
- 银(14621)
- 银行(14581)
- 机构
- 大学(352966)
- 学院(346731)
- 管理(132013)
- 济(130395)
- 经济(127233)
- 研究(119342)
- 理学(114117)
- 理学院(112702)
- 管理学(110671)
- 管理学院(109999)
- 中国(83600)
- 京(76921)
- 科学(73716)
- 财(62258)
- 所(59540)
- 范(55056)
- 师范(54639)
- 研究所(54198)
- 中心(52572)
- 江(52352)
- 农(52045)
- 业大(49732)
- 财经(49325)
- 北京(49125)
- 师范大学(44766)
- 经(44731)
- 院(43522)
- 州(42089)
- 教育(41687)
- 农业(40471)
- 基金
- 项目(236464)
- 科学(187386)
- 研究(179342)
- 基金(168902)
- 家(146272)
- 国家(144956)
- 科学基金(124226)
- 社会(111501)
- 社会科(105363)
- 社会科学(105340)
- 省(93144)
- 基金项目(89298)
- 教育(87565)
- 划(79838)
- 自然(78872)
- 自然科(76961)
- 自然科学(76946)
- 自然科学基金(75542)
- 编号(75226)
- 资助(68048)
- 成果(63643)
- 课题(54221)
- 重点(54221)
- 部(53064)
- 发(51284)
- 创(49038)
- 项目编号(46178)
- 教育部(46049)
- 制(45756)
- 创新(45575)
- 期刊
- 济(145068)
- 经济(145068)
- 研究(111309)
- 中国(74882)
- 教育(66954)
- 学报(53729)
- 科学(49421)
- 管理(48504)
- 农(47902)
- 财(47106)
- 大学(41826)
- 学学(37793)
- 农业(33091)
- 技术(32689)
- 融(27827)
- 金融(27827)
- 财经(24015)
- 业经(23589)
- 经济研究(22245)
- 经(20434)
- 图书(19134)
- 问题(19046)
- 职业(16769)
- 业(16554)
- 理论(16370)
- 科技(16327)
- 版(15799)
- 技术经济(15187)
- 坛(15157)
- 论坛(15157)
共检索到517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袁本涛
"学科"和"研究领域"在本文中是一对并列的概念,"高等教育研究"究竟是一门学科还是一个"研究领域"的争论因其本身的特征而由来已久并将持续。根据对研究领域制度化和学科化的分析,本文认为三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完成的是社会建制和社会运作层面上的范式建构,观念层面的范式建构还远未完成。因此,高等教育研究依旧是一个"制度化"的研究领域,而不是一门"学科"。但"领域"和"学科"并无高低之分,只是在知识的"分化"和"整合"的进程中,各自在不同的层面上建构相应的范式而已。高等教育的基本内涵决定了高等教育研究的专门学者及其可能涉及范围的有限性、理论研究的实践导向性、学科化的有限性等特点,从而决定了高等教育研...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经历了从一般的高等教育研究到高等教育学理论构建的过程。在中国,高等教育学既是自成体系的学科,同时也是高度开放的研究领域。即使西方永远不出现"高等教育学"的提法,中国的"高等教育学"也可以理直气壮地称之为学科。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者应增强使命感,促使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更加理性和自觉,进而建立一个更为开放自主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逐步形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学科理论学派,或可称之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中国学派。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研究 学科 领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建华
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和追求,《高等教育研究》已由当初一本学校办的内部刊物发展成为如今一份全国性的学术期刊,乃至被誉为我国"高教研究的一面旗帜"。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大发展、大提高,高等教育研究和高等教育期刊也日益走向繁荣,作为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会刊,《高等教育研究》面临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在"三十而立"之后,做到"四十不惑"?值此《高等教育研究》创刊30周年之际,本刊编辑部邀请了部分国内外知名高等教育学者,共绘期刊未来发展蓝图。我们坚信,在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倾力支持下,《高等教育研究》一定会越办越好,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等教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高等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根本在于高等教育研究产出并形成丰富的科学知识体系。高等教育研究作为领域得到发展最早出现在美国大学,高等教育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使其成为各学科研究的重要主题。多种因素促成了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学科化,学科建设更加快了高等教育学的生长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学已有四十年发展历程。潘懋元先生领导的学科建设工作不只是对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科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全国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高等教育学科的地位和价值不在于其附属于什么学科门类,应用性与非应用性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统一是高等教育学科的主要特性,高等教育学的存续和繁荣,从根本上讲,取决于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和其自身的创新发展。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高等教育研究作为一个学科在中国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但在高等教育学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即高等教育研究究竟是一个研究领域,还是一个学科?论者各执己见,看法不一。在这一看似纯属理论的问题背后,其实有许多现实的问题,诸如高等教育研究的知识划界、学科标准、学科归属、学科地位、学科资源、学科认同以及人才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郭建如 阎凤桥
本文将北大教育管理研究30年划分为三个时期,叙述教育管理的学科化在这三个时期的发展情况,分析北大教育管理学科化过程中的制度与文化支撑条件,并探讨了学科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对教育管理学科化过程的回顾,一方面旨在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促进今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旨在与学术同行分享学科发展的体会。
关键词:
教育管理研究 学科制度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伟
作为开展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专门事业,教育在国家软实力传播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民间机构牵线搭桥、知识精英通力合作与高等院校创规定制,美国“二战”后成功地在日本高等教育领域实现了美国研究的制度化,从而助其初步实现建立全球文化霸权地位的目标。全球化时代的教育软实力传播需要以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为指引,既要发挥民间组织的主导作用,又要鼓励知识精英群体构建国际交流网络,同时还要以制度为手段,将国家间教育合作正式化与规范化。
关键词:
美国研究 教育软实力 教育交流 制度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董立平
学科与领域是高等教育研究科学化的两翼,二者融为一体,相互支撑。从高等教育研究的生命力、问题研究的综合性、学科构建的内在需要和院校研究范式的有效性四个方面来看,高等教育研究应立足领域,进行问题研究。从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化的历史必然性、对高等教育"非学科化"的误读和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中国背景三个方面来看,高等教育研究应走向学科。现在需要用合适的学科标准来判断和建构高等教育学科;高等教育研究要利用好领域研究与学科研究之两翼,在实践领域与学科理论中反复穿梭,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
学科 领域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昌贵 陈文汉
旨在加强香港与内地经贸合作的CEPA计划,将粤港澳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提升到制度化建设层面。CEPA签订后,粤港澳三地的经济合作将会越来越密切,它必然要求建立粤港澳高等教育制度化合作的机制。这一新机制一旦建立,将会极大地促进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姚荣
中国作为后发外生型发展中国家,国家工业化与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之间存在阶段性关联。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也先后经历了1952年院系调整、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21世纪现代大学体系建设三次重大历史性变革。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包括计划经济体制、集权管理模式与社会本位的文化模式。国家工业化驱动下的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呈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表现出强劲的"政经关联逻辑"。"国家的视角"促使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往往在短期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却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意外后果",甚至滋生了高等教育的系统性风险。亟待通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及公立高校法人治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纯
高等双元制课程模式的确立是德国高等教育职普融合探索的第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至今已有40余年的时间,从最初只在职业学院开展的"斯图加特模式"到遍及整个高等教育开设的课程模式,从最初的课程模式发展为独立的大学模式。本文以新制度主义理论视角通过对历史发展进程的梳理和分析得出顺应公众的集体期待和获得足够的社会合法性是教育组织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的结论。在我国着力发展应用型高校的背景下,从新制度主义理论出发,通过借鉴德国高等教育职普融合的新探索,思考政府、企业、学校及个人应如何承担好自身的角色和责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比较教育研究的学术规范化受比较教育研究的学术制度化的制约,学术制度化涉及的重要问题是比较教育研究的知识资源利用,因此学科内的知识资源利用是比较教育研究的学术实质规范的前提;之所以出现比较教育研究的学术不规范,是因为比较教育研究中主体性自我意识的失却,因此确定和认同比较教育研究的主体,是比较教育研究的学术规范化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比较教育 学术制度 学术规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荣安 苏洋 刘宝存
比较教育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研究领域,具有跨学科性。在200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朱利安、诺亚等人主张的实证主义方法,到乌申斯基、萨德勒等学者主张的相对主义方法,再到狄尔泰、康德尔等学者的历史功能主义方法和今天卡扎米亚斯、斯塔奈哈姆泽、施瑞尔等人对"语境和文化"的强调,比较教育已成为一个具有文化敏感性的学科,具有辩证的本质和独特的学科发展模式。在全球化的今天,比较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比较教育的研究必须以多种方式考虑语境的重要性。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建设也要扎根于本土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从而在世界多样性中形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付八军
建设高等教育学一级学科,实现高等教育学的"再学科化",关键在于完善我国现行的学科制度。将体育学、心理学两个一级学科从教育学学科门类中分离出来,再按照不同的教育活动领域设置相应的行业性学科,就可以实现高等教育学从二级学科发展到一级学科。从我国学科制度的变革趋势、矛盾冲突以及国(境)外学科设置制度的现状来看,以这种思路来实现"高等教育学"再学科化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学科制度 一级学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明忠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认识论中存在着“学科论”与“领域论”的学科属性之争,由此导致高等教育的学科化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两种研究方法。高等教育的学科化研究直指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而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则被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目前高等教育研究的主流范式。两种研究方法各有其效用,但缺陷和不足也十分明显。在“学科论”和“领域论”两种观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的情况下,如何厘清高等教育的学科化研究与多学科研究之间的关系是高等教育研究不断创新的关键所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