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66)
- 2023(13417)
- 2022(11567)
- 2021(11138)
- 2020(8969)
- 2019(20676)
- 2018(20466)
- 2017(38486)
- 2016(21154)
- 2015(23703)
- 2014(23595)
- 2013(22786)
- 2012(20739)
- 2011(18577)
- 2010(18522)
- 2009(16647)
- 2008(15932)
- 2007(13955)
- 2006(12124)
- 2005(10498)
- 学科
- 济(76601)
- 经济(76519)
- 管理(63017)
- 业(59678)
- 企(50998)
- 企业(50998)
- 方法(34489)
- 数学(29228)
- 数学方法(28842)
- 中国(22850)
- 农(21611)
- 业经(19250)
- 技术(19177)
- 财(18573)
- 地方(17280)
- 学(16969)
- 理论(15775)
- 教育(15149)
- 农业(14814)
- 制(13811)
- 和(13132)
- 贸(13125)
- 贸易(13114)
- 技术管理(13071)
- 易(12709)
- 环境(12369)
- 划(11828)
- 银(11709)
- 务(11690)
- 银行(11673)
- 机构
- 大学(288513)
- 学院(284745)
- 管理(115572)
- 济(107154)
- 经济(104621)
- 理学(100722)
- 理学院(99566)
- 管理学(97823)
- 管理学院(97284)
- 研究(92890)
- 中国(66724)
- 京(61512)
- 科学(58400)
- 财(48191)
- 所(44937)
- 农(42144)
- 业大(41985)
- 中心(41824)
- 江(41788)
- 研究所(41165)
- 范(40992)
- 师范(40675)
- 北京(38844)
- 财经(38751)
- 经(35241)
- 院(34490)
- 州(34199)
- 师范大学(32842)
- 农业(32683)
- 技术(31648)
- 基金
- 项目(200420)
- 科学(158360)
- 研究(151800)
- 基金(142920)
- 家(123390)
- 国家(122252)
- 科学基金(105733)
- 社会(93739)
- 社会科(88662)
- 社会科学(88638)
- 省(80281)
- 基金项目(76683)
- 教育(71262)
- 自然(67912)
- 划(67475)
- 自然科(66361)
- 自然科学(66347)
- 自然科学基金(65134)
- 编号(63061)
- 资助(56775)
- 成果(51846)
- 创(45877)
- 重点(44678)
- 课题(44403)
- 部(43697)
- 发(42882)
- 创新(41929)
- 项目编号(39409)
- 大学(38962)
- 教育部(37835)
- 期刊
- 济(116538)
- 经济(116538)
- 研究(86893)
- 中国(59311)
- 教育(47598)
- 管理(43613)
- 学报(43528)
- 科学(40574)
- 农(38465)
- 财(35371)
- 大学(34168)
- 学学(30643)
- 农业(27101)
- 技术(26472)
- 融(21597)
- 金融(21597)
- 业经(20080)
- 财经(18120)
- 经济研究(17886)
- 图书(17677)
- 科技(16701)
- 经(15450)
- 问题(14832)
- 业(14158)
- 技术经济(14005)
- 理论(13936)
- 实践(12961)
- 践(12961)
- 现代(12712)
- 版(12568)
共检索到416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伊文婷
提升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度,是培育并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前提。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培育并坚定大学生"三个自信"的有效路径。利用新媒体优势创新思想引领渠道培育大学生"三个自信",则是应对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大学生 “三个自信”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晓君 郭振宇 高旭阔 李仙娥 郑成华
现代书院具有独特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和育人氛围,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现代书院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开展静心修学、诚意正心、至善明德、弘毅励志、慎思明辨、践履笃行的育人工作,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引导大学生追寻、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车宗凯
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百年征程起点上交出的成绩单、发出的宣言书,深刻彰显百年大党的清醒和成熟,深刻显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以及重大成就,是坚定历史自信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以其科学性、理论性、开放性、实践性深刻指引着百年党史的历史走向,是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中构筑起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为坚定历史自信提供了坚强的精神支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的经验所在,是“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根本所在,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规律的核心所在,是我们坚定历史自信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兰海涛 王琼
劳动可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具有综合育人价值。推动高校劳动教育开展,要深刻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内容与重要意义;完善高校劳动教育管理制度,加强劳动教育的科学化管理;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考核制度;不断拓展劳动教育平台;积极促进高校与家庭、社会的密切合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杰华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已经成为构建和谐校园与维护学生权利的重点。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在人员素质、社会环境、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面临许多挑战,因此,本文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和柔性管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管教统一的原则,并在此原则下探究我国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
管教统一 教育管理 创新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康震
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创新,坚持师古而不泥古的原则,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立足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根本目的在于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田永静 颜吾佴
·将开展红色精神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特点相结合。加强大学生红色精神教育,必须根据其自身成长特点和现实需求,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追求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把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和塑造坚强的意志品格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实现和为社会创造价值联系起来,把自我成长成才与服务祖国、服务人民联系起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卫萌
精神是行动的先导,有了创新精神才可能有创新行动;精神转化为行动的现实就是人们的创新过程或能力;创新精神的大小、强弱决定着创新的力度与结果。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动力、品质和思维等方面培育其创新精神。
关键词:
创新动机 创新品质 创新思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淑慧
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既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按照由文化认知到文化认同,最终达到文化自信的逻辑,强化高校在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实施中的主体地位,选择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晓琴
"四个自信"是"三个自信"的继承与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之核和理想之基。本文从中国梦视域出发考察了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问题,探究以"四个自信"培养推进中国梦教育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
中国梦 大学生 “四个自信” 现实困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达凤全
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达凤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条判断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标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开创了现代化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烨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一直深入探索的问题。从已有的相关研究看,目前尚缺乏具有代表性、建设性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将以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话题进行探讨。本文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环境和创新能力缺失表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角度提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路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查少刚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岩
高度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备条件。乡村振兴背景下坚定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实现动力和持守定力,是乡村文化繁盛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条件,也是乡村振兴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乡村发展的应然选择。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与协调推进,美丽乡村实践推进,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客观依据和重要条件。遵循文化自信生成规律,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是,推动实现传统乡土文化的"两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全方位打造文化自信的良好生态,以更强的实力和更好的发展筑实文化自信的根基,厚植文化自信的底气。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文化自信 逻辑起点 依存条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