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0)
- 2023(11536)
- 2022(9550)
- 2021(8778)
- 2020(7009)
- 2019(15840)
- 2018(15488)
- 2017(28787)
- 2016(15018)
- 2015(17182)
- 2014(16879)
- 2013(17015)
- 2012(16628)
- 2011(15649)
- 2010(15859)
- 2009(14637)
- 2008(14253)
- 2007(12558)
- 2006(11639)
- 2005(11192)
- 学科
- 济(90340)
- 经济(90263)
- 管理(35279)
- 业(33220)
- 中国(27939)
- 方法(27278)
- 地方(25175)
- 数学(23903)
- 数学方法(23785)
- 企(23346)
- 企业(23346)
- 农(20481)
- 贸(18126)
- 贸易(18111)
- 易(17567)
- 业经(17390)
- 融(15733)
- 金融(15733)
- 地方经济(15710)
- 学(15078)
- 银(14408)
- 银行(14399)
- 行(14186)
- 制(14096)
- 农业(13876)
- 发(13634)
- 财(13406)
- 环境(13006)
- 和(10626)
- 关系(10420)
- 机构
- 大学(227441)
- 学院(227112)
- 济(114153)
- 经济(112200)
- 研究(93800)
- 管理(78752)
- 中国(73332)
- 理学(65618)
- 理学院(64733)
- 管理学(63927)
- 管理学院(63479)
- 科学(51355)
- 京(50551)
- 财(49044)
- 所(47971)
- 研究所(43097)
- 中心(40206)
- 财经(38066)
- 经济学(37742)
- 农(34947)
- 经(34746)
- 江(33778)
- 北京(33749)
- 经济学院(33713)
- 院(33349)
- 范(31489)
- 师范(31233)
- 科学院(28767)
- 财经大学(28120)
- 业大(27646)
- 基金
- 项目(140005)
- 科学(110825)
- 研究(106073)
- 基金(102370)
- 家(89145)
- 国家(88450)
- 科学基金(74229)
- 社会(71231)
- 社会科(67799)
- 社会科学(67788)
- 基金项目(52158)
- 省(51649)
- 教育(47059)
- 划(44218)
- 自然(43047)
- 资助(42714)
- 自然科(42043)
- 自然科学(42030)
- 自然科学基金(41297)
- 编号(40634)
- 发(37379)
- 成果(34169)
- 重点(32466)
- 部(32378)
- 发展(31234)
- 国家社会(31203)
- 展(30758)
- 课题(29963)
- 中国(29695)
- 创(28427)
- 期刊
- 济(139349)
- 经济(139349)
- 研究(81550)
- 中国(52230)
- 财(34271)
- 农(34008)
- 管理(32329)
- 科学(31423)
- 学报(31252)
- 融(28054)
- 金融(28054)
- 大学(24403)
- 经济研究(24397)
- 教育(24111)
- 农业(23902)
- 学学(22881)
- 财经(20145)
- 业经(19989)
- 技术(19286)
- 国际(18480)
- 贸(18430)
- 问题(18375)
- 经(17733)
- 世界(16573)
- 业(13391)
- 技术经济(12704)
- 经济问题(11213)
- 统计(10944)
- 商业(10514)
- 现代(10374)
共检索到378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清华大学“宏观经济”课题组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抓住了“刺激内需”这一宏观调控的主题,实施了以“政府主导型”投资为主要标征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配套的金融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从1999年第四季度起,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出现重要转机,突出表现在,内需回暖、出口强劲反弹、引进外资得到恢复性增长,并且,结构调整的步伐有所加快,就业有所扩大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了8%这一相当高的增长率,标志着连续三年贯彻落实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取得了实质性成效,政策目标基本实现。2000年中国经济的全面回升,也有国际经济环境相对改善等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金融危机一波未平,主权债务危机又来袭,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区域一体化的逐步抬头,世界经济前景难以乐观。中国尽管成功地避开了金融危机,但是中国过去三十年经济持续增长严重依赖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发展中积累的一些问题开始凸显:产业低端化、环境压力大、通货膨胀、贫富差距拉大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型升级。为此,《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编辑部邀请了相关专家,就这个问题谈谈他们的想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江苏省社科院课题组 刘志彪 吴先满 陈柳
"稳物价、调结构、保增长"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江苏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呈现五个方面特点:一是受海外流动性泛滥的冲击;二是财政和投资政策总体上仍然会保持积极的态势;三是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到历史高位,即使不出现新一轮紧缩周期也会使货币政策走向稳健;四是严重影响经济运行稳定性的通胀压力,可能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五是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2011年国家经济政策的主题是"反滞涨",采取"紧货币"、"宽财政"的政策组合,财政政策在"保增长"、"调结构"中将发挥出更为积极的作用。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与政策趋势下,江苏经济可能会出现七个方面的问题与矛盾。为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本报告提出"十二...
关键词:
扩内需 城乡一体化 稳外需 提高出口水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任碧云 王智茂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进程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日益凸现。这些矛盾主要表现为:产能过剩与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流动性过剩和对外贸易顺差的不断加剧以及经济增长和失业率居高不下并存。这些矛盾的存在,集中体现了转型时期中国经济运行的特殊复杂性。这些矛盾并存所产生的影响,充分显示了解决问题的紧迫性。我们应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汇率政策和外贸政策的相互配合使用,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有序进行。
关键词:
产能过剩 流动性过剩 政策协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范厚明 蒋晓丹
目前,我国在东海、南海海岛纠纷不断,美国控制着全球海洋运输通道,其"再平衡"战略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尽管国家已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但其建设是长期过程。新形势下,中国不仅要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还应实施西向战略,通过新疆向中亚发展,构建与新疆沿边各国及其延伸国的良好政治经济关系,扩大在这些国家的直接投资。在新疆建立大型能源资源储备基地,调整其产业结构与布局并适时设立自由贸易区,加强西部地区的维稳、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君 张慧楠
研究目标: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测度不同区域能源消费的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异质性。研究方法:使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测度区域间的空间相关性,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测度区域间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中国能源消费呈现北方"高-高"集聚,南方"低-低"集聚的分布特征。创新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抑制效应北方要高于南方;产业协调发展对能源消费影响处于上升区间,影响较大的区域是西南和西北地区,影响较小的区域是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城乡协调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拉动效应南方要高于北方;绿色发展的调整空间西部和北方地区要大于东南沿海地区;开放发展对能源消费的刺激作用东南沿海地区要高于东北和西北地区;共享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拉动效应西部地区要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研究创新: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能源消费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价值: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目标、资源禀赋水平、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国际国内分工的不同,决定了采取差异化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方能达到预期效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谢地 谢斯儒
1.夯实中国梦的微观经济基础。实现中国经济的伟大复兴,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而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在微观。这就需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有利于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氛围,并提供相关激励与约束统一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框架,使企业对中国经济新的发展理念、秩序及规则等有充分的认知,并能够采取正确的行动。各种所有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洪崎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主体,应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质要求,充分发挥自身在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促使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形成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动共赢的良好局面。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业稳健发展的基础与最终目的经济增长决定金融发展,金融发展不能脱离实体经济。经济增长是指实体经济的发展,如实际财富的增加、生产技术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德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保平 李培伟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时代紧迫性和历史必然性。而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先进生产力即数字经济赋能。因此,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为提高中国经济发展质量需要实现以下六个方面的路径转型:一是经济发展动力要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数字化创新和协同创新转型,通过构建新型创新主体格局和数字新技术供给体系,支撑协同创新机制赋能高质量发展。二是经济发展模式要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原则,同时将实现人的现代化作为最终目标。三是产业发展形态要由产业分立向产业融合转型,重构产业发展逻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四是经济发展战略要由赶超型发展战略向高质量发展战略转型,开拓战略思路、战略措施和战略目标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新境界。五是宏观调控体系要由短期宏观调控向长期宏观调控转型,形成以数字新技术为支撑、以间接引导为调控原则、以供给管理为主要调控方式的长期宏观调控体系。六是基础设施建设要由传统基础设施向数字基础设施转型,构建以政府顶层设计为引领、市场需求为应用导向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焦小平
东南亚金融危机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由一个国家开始迅速演变为一场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的金融风波,是有其广泛的国际经济背景的。如果在探讨和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时,不首先对其国际经济背景进行深刻的分析,那么我们就很难对这一问题作出客观全面的反省。第二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安同良 魏婕
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经济革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一切经济社会活动,同时正在引发以复杂经济学为主导的新一轮经济学范式的崛起。近年来中国新经济蓬勃发展,正引领着全球科技变革与产业发展,更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重构。在研究新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演变的基础上,本文借鉴科学哲学家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硬核,运用复杂经济学框架及吸收各类经济学说的有用成分,试图构建具有“硬核—保护带—启发性思路”完整架构、面向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济学。本文认为,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内嵌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与理论变迁的动态演化过程,是以信息网络空间与复杂经济视域等视角为底层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构筑与繁荣为本质的经济学范式。本文为“中国经济学走向何处”及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探索了可能的路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晓灵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自身结构调整、经济周期波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的迭加。中国经济要走出困境,应立足于自身问题,将重点放在"调结构、扩内需、促改革"上。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结构调整 经济周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正波 高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