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53)
2023(7355)
2022(6300)
2021(5825)
2020(4891)
2019(10655)
2018(10471)
2017(19729)
2016(10786)
2015(11649)
2014(11579)
2013(11376)
2012(10613)
2011(9645)
2010(9777)
2009(9115)
2008(9182)
2007(8055)
2006(7364)
2005(6954)
作者
(30123)
(25488)
(25126)
(24334)
(16263)
(12200)
(11445)
(9749)
(9487)
(9073)
(8757)
(8609)
(8368)
(8153)
(8056)
(7979)
(7451)
(7424)
(7398)
(7261)
(6308)
(6166)
(5952)
(5845)
(5736)
(5677)
(5501)
(5416)
(5057)
(4944)
学科
(41215)
经济(41132)
管理(36126)
(29968)
(25759)
企业(25759)
(14555)
(14288)
方法(13130)
中国(12237)
数学(11137)
数学方法(10950)
(10468)
业经(10050)
地方(9812)
(9415)
(8428)
财务(8408)
财务管理(8380)
(8276)
(8236)
银行(8218)
体制(8109)
企业财务(7964)
(7926)
金融(7923)
(7879)
环境(7286)
(7203)
(7014)
机构
大学(149770)
学院(147877)
(62046)
经济(60498)
研究(55497)
管理(54222)
理学(45591)
理学院(44914)
管理学(44228)
管理学院(43916)
中国(42455)
(33067)
(32889)
科学(31650)
(27576)
中心(24933)
财经(24588)
研究所(24394)
(24386)
(22158)
(22060)
(21055)
北京(20769)
(19975)
师范(19798)
业大(19601)
经济学(19251)
(18669)
财经大学(18098)
(17368)
基金
项目(97473)
科学(78043)
基金(72336)
研究(71730)
(63445)
国家(62992)
科学基金(54338)
社会(47266)
社会科(44898)
社会科学(44890)
基金项目(38239)
(36794)
自然(34561)
自然科(33782)
自然科学(33772)
自然科学基金(33145)
教育(32674)
(32257)
资助(28478)
编号(27824)
(24064)
成果(23641)
重点(22489)
(22198)
(20753)
(20610)
课题(20394)
国家社会(20334)
创新(19479)
教育部(19173)
期刊
(74149)
经济(74149)
研究(50176)
中国(36170)
(27939)
管理(23407)
学报(21473)
科学(21004)
(20536)
大学(16941)
教育(16347)
(16039)
金融(16039)
学学(15810)
农业(13343)
财经(12837)
技术(12372)
经济研究(11505)
(11007)
业经(10385)
问题(9754)
(7777)
(7756)
现代(7499)
国际(7244)
(6933)
会计(6914)
(6906)
财会(6836)
科技(6821)
共检索到240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祁帆  贾克敬  常笑  
针对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本文从统筹协调人与自然、经济政治生态、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政府与市场等关系出发,提出三条控制线划定与管理,在底线约束、统一管理、统筹衔接、严格管控、协同治理5个方面的功能趋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祁帆  谢海霞  王冠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下简称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工作,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受到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仍存在统筹协调不够、空间交叉重叠等问题。2018年随着自然资源部的组建,中央进一步明确将三条控制线的划定和管理,作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要内容。如何落实中央要求,以国土空间规划为载体,统筹划定并严格管理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年国  王娜  殷健  
国务院机构改革前,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分别由国家不同部委主导划定,存在划定过程统筹协同不够、划定结果交叉重叠、实施管理困难等问题。国务院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部负责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要求在资源环境城镇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自上而下逐级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本文总结了沈阳作为试点城市,在三条控制线划定中的矛盾冲突表现与成因,构建三条控制线与生态、农业、城镇三大空间关系,建立管控体系与调整规则,并阐释在市级权限范围内的调整优化做法。研究发现:三条控制线存在空间交叉重叠、功能难以区分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基本农田承担了限制城市空间蔓延的使命,指标不允许跨行政区调整导致部分基本农田不得不安排到城镇内部;由于概念界定不同导致部分城市公园被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内的部分耕地被先期划为永久基本农田。提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三条控制线优化建议:一是突出既是政策线又是技术线的特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划定;二是国家自上而下对基本农田调整政策和制度进行创新;三是建立事权分级管理机制,合理预留地方事权弹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胡利哲  张杨  宋家宁  
"三线"划定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础,也是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进入"后半程"时期,"三线"划定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建军  周小天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特大城市为中心、以一定空间联系为标准划分的都市圈成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形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抓手,也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为适应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更加准确地划定都市圈,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现有都市圈划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等新方法、新理念,运用交通路网、手机信令、企业总部分支、区域投入产出和生态环境等数据,以广州市为例进行试划,进而尝试建立一套面向规划、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划分方法,为我国其他城市都市圈的划定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慧  
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以下简称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旨在处理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的空间格局关系,推动经济和环境可持续与均衡发展,是美丽中国建设最根本的制度保障。但由于当前三条控制线的功能定位、目标导向、划定期限各有不同,且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三条控制线之间缺乏衔接,空间重叠问题突出。如何协调三条控制线,并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是当前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亟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年底,要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三条控制线划定和落地,协调解决矛盾冲突,纳入全国统一、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形成一张底图,实现部门信息共享,实行严格管控;到2035年,通过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严守三条控制线,引导形成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这无疑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一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顾正江  闵程程  刁彩虹  林俊强  
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不断侵蚀城市生态本底。为解决此问题,"生态控制线"应运而生。本研究认为,城市的城镇化水平差异会导致其划定生态控制线的模式有所不同。研究选取广东省珠海市与云浮市作为研究案例,比较二者的生态基底和生态控制线划定方法,总结这两种划定模式:一是坚持生态优先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协调落实相关规划为主识别生态要素管理边界,以生态控制线被动限制城镇发展边界;二是以生态建设为动力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强化生态保护的完整性为目标识别生态要素管理边界,以生态控制线主动引导城镇空间有序拓展。这两种模式能为我国生态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松睿  许懿  
自引入城镇开发边界概念以来,规划界围绕开发边界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实践,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转型进程中,为更好地引导城镇开发边界划定,通过回溯城镇开发边界的概念缘起以及相关理论,在价值层面探究城镇开发边界的本质,并以此为视角,解读当前《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中城镇开发边界的具体划定原则和划定流程,提出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应具有双重内涵——基于区域生态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原则,体现“终极蓝图式”思想的理想型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基于城市发展现状,体现“分期引导”和“结构控制”的现实型城镇开发边界,以期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转型背景下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建言献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候勃  岳文泽  马仁锋  王腾飞  贾艺璇  
通过梳理国内外海陆统筹实践进程和政策演变,界定海陆统筹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探讨海陆统筹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并进一步提出海陆统筹的优化路径。研究表明:(1)海陆统筹是一种“流”空间理论思维下面向全域全要素的开发保护战略,通过统一筹划海陆两大系统的资源要素配置、产业联动、生境共治、空间互联和制度互嵌,促进沿海地区协同高效发展,提升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品质。(2)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海陆统筹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包括:海陆空间边界不明晰、海陆经济系统不协调、海陆资源开发与生境保护不统一和海陆空间规划体系不兼容。(3)针对现状问题与挑战,基于空间、经济、生态和管治四个维度,构建全域全要素、分级、分功能的统筹优化路径,以期为沿海地区的海陆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修颉  林坚  楚建群  赵晔  
研究目的:剖析陆海空间规划之间的冲突表现及原因,探索国土空间规划中可实践的陆海统筹规划方法。研究方法:ArcGIS分析法、专家调查法和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中国陆海空间规划冲突是不同逻辑起点和规划管理体系下央地政府博弈能力不同的结果;(2)陆海空间规划冲突具体表现在陆海的规划管理边界、国土空间分类、开发保护战略、空间规划安排4个方面;(3)研究制定了统筹边界划定、统筹空间分类、统筹用途调整和统筹管控规则"四步走"的陆海统筹方法。研究结论:"四步走"的陆海统筹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陆海冲突问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坚   张瑜  
研究目的:分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国土空间体系表述的形成脉络及内在逻辑,并从国土空间体系构建视角探讨国土空间治理的未来趋向。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具有“区域”和“要素”双重特性,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旨在解决传统国土空间治理的“区域”“要素”缺乏统筹问题。从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到国土空间体系的演变,实质上是不断推进迈向高质量发展、强化“区域—要素”统筹的国土空间治理。在构建国土空间体系的指引下,国土空间治理既要聚焦国土空间的高质量发展,绘就国土空间协调发展蓝图,又要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做好国土空间治理的“区域—要素”统筹。研究结论:面向国土空间体系构建,国土空间治理未来应做好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的“区域—要素”统筹治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俊刚  李佳  陈天平  
本文以海南省坚持陆海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例,探索采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健全生态保护红线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等手段,巩固和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的有效途径,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徐明尧  罗海明  刘小庆  陶修华  
本文从现行林地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了当前“多规合一”背景下确定林地保有量及空间布局的主要制约因素,并结合江苏省南京市的实践,建立了“明确统一底图底数—优先规划保留林地—统筹规划占用林地—新增规划补充林地—综合平衡规划目标”的技术路线,探讨了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视角下的林地保有量及空间布局的规划编制方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国华  欧心泉  
2019年5月23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建设进入新时代。从过去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到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围绕规划的变与不变,我们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改造方式在不断深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