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98)
- 2023(4481)
- 2022(3763)
- 2021(3739)
- 2020(2862)
- 2019(6706)
- 2018(6787)
- 2017(9869)
- 2016(6395)
- 2015(7147)
- 2014(7241)
- 2013(6039)
- 2012(5655)
- 2011(5312)
- 2010(5758)
- 2009(4739)
- 2008(4618)
- 2007(4237)
- 2006(3937)
- 2005(3764)
- 学科
- 教育(19281)
- 济(12532)
- 经济(12511)
- 中国(12283)
- 管理(9750)
- 业(9630)
- 企(7712)
- 企业(7712)
- 理论(7325)
- 学(6289)
- 教学(6140)
- 农(4915)
- 发(4558)
- 发展(4185)
- 展(4063)
- 研究(3784)
- 财(3718)
- 方法(3602)
- 思想(3586)
- 革(3567)
- 政治(3534)
- 技术(3503)
- 高等(3260)
- 改革(3237)
- 思想政治(3197)
- 政治教育(3197)
- 治教(3197)
- 业经(3162)
- 德育(3161)
- 农业(3022)
- 机构
- 大学(81546)
- 学院(75169)
- 研究(31857)
- 教育(27869)
- 范(22597)
- 师范(22521)
- 济(21353)
- 经济(20575)
- 管理(20322)
- 京(19516)
- 师范大学(18875)
- 科学(17636)
- 理学(16868)
- 中国(16819)
- 理学院(16476)
- 管理学(16006)
- 管理学院(15816)
- 所(15581)
- 研究所(14111)
- 北京(13556)
- 江(13443)
- 中心(12909)
- 职业(12522)
- 技术(12473)
- 院(11422)
- 财(11330)
- 教育学(10829)
- 州(10087)
- 研究院(9205)
- 农(8731)
- 基金
- 项目(45250)
- 研究(42224)
- 科学(36920)
- 基金(28927)
- 教育(28113)
- 家(25221)
- 国家(24372)
- 社会(23997)
- 社会科(22267)
- 社会科学(22257)
- 成果(20089)
- 编号(19981)
- 科学基金(19301)
- 省(18317)
- 划(18206)
- 课题(17540)
- 年(15486)
- 基金项目(13824)
- 规划(12856)
- 项目编号(12108)
- 性(12066)
- 部(12025)
- 重点(11897)
- 度(11390)
- 教育部(11121)
- 资助(11029)
- 发(11020)
- 研究成果(10652)
- 阶(10566)
- 段(10516)
共检索到132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沈文钦
1981年,美国学者布鲁斯·金博尔(Bruce KimBall)以博士论文《美国博雅教育概念的历史与类型学分析》(a Historical and typological analysis of ideas of liBeral education in america)获得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博士学位。1986年,这篇博士论文修改后以《雄辩家与哲学家:博雅教育观念》(orators&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竞 高振宇
哲学的变革及教育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奠定了教师即哲学家的理论基础。教师需自动自觉地做哲学,使自己由弱变强,成就具分析、规范和综合三种角色于一身的哲学家。而旨在发挥集体协作之效的共同体探究,可为学校内教师进行哲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教师 哲学家 分析 共同体探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程从柱 郭兴举
尼采的教育思想是其哲学思想重要构成部分,在不同的思想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教育思想意蕴。从"作为教育家的艺术家"到"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再到"作为教育家的查拉图斯特拉",尼采的教育思想在不断攀升。作为教育家的艺术家,用悲剧艺术的"酒神精神"教导人类实现自我解救与生命力量的丰盈;作为教育家的人生哲学家,叔本华用诚实、乐观和坚韧的精神品质教导人们要"成为自我",而查拉图斯特拉以生命的"权力意志"和"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智慧,培育超越于现实人类、具有超强意志力和价值创造力的"超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耿博雅 石中英
青少年怀疑精神的培育是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关键环节。本文批判性分析和借鉴笛卡尔、休谟、康德、皮尔士、胡塞尔、杜威、罗素和维特根斯坦等近现代哲学家关于怀疑的重要哲学论述,提出怀疑是一种人们以分析新旧认知之间的冲突为起点,并以真理为目标的追问行动;进而规范和论证该怀疑作为青少年怀疑精神培育内核的合理性,提出合理怀疑具有可感知性、意义性和科学性等特征。当代培育青少年合理怀疑精神应该重视以下几点:将培育合理怀疑精神纳入青少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根据各学龄段设定相应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理性对话和讨论等形式培育学生提出和解决合理怀疑的能力;教学评价上,允许学生突破标准答案的限制,鼓励提出有根据的批判性、突破性和创造性观点;发挥教师在培养合理怀疑精神方面的榜样示范作用,加强教师合理怀疑精神的培训工作。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铁芳
本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力求阐释《苏格拉底的申辩》所蕴含的教育哲学意蕴:苏格拉底从提出自己说真话的言说方式开始,引出公民德性是否可教的问题,再提出其辩证法教育的起点与核心即认识自己无知,并进一步阐释苏格拉底的知识观,即事关整全的知识观;接着提出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唤起人们的爱智的生活。以此为基础,苏格拉底进一步表明,其哲学教育的根本指向乃是城邦的福祉。整篇演说的核心就是苏格拉底为哲学生活与哲学教育而申辩。苏格拉底之死本身也成了苏格拉底哲学辩护的一部分。
关键词: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申辩》 哲学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韦永琼
在洛克看来,人的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就属于宏观性的政治设计规划之下的。虽然家庭教育是私人家庭内部的事,但就政府-国家的视角来看,没有好的家庭教育则未来一国公民的良好素养是无从谈起的。从洛克这里出发来探讨教育在什么意义上是属于政治哲学视野范围内的,或者,教育在洛克这里是如何隶属于他的政治设计方案之中的?这是一个此前的洛克研究未曾详细论及的主题。在此基础之上,文中分析了洛克政治哲学中的家庭教育"三权分立"问题。
关键词:
洛克 政治哲学 家庭教育 三权分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焘
新年有新希望,新年盼新气象。2008年将是我国非凡的一年,既有北京奥运会,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年。对于企业来说,在大事多、新事多、急事多、难事多的情势下,如何使工作繁而不乱,急而有序,实而有效,重要的是需讲求科学的思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在我国教育学界影响较大,为有效融合作者意图、文本意图、读者意图三重视界,其前提应该厘清大学治理、高等学问、自治与问责等核心概念,界定认识论哲学与政治论哲学的内涵,处理好学术自治与大学治理的关系,增强辩证思维能力,进而才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高等教育哲学,完善现代大学治理制度和体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范云霞
考察21世纪英语国家的教育哲学研究可以从组织视角着手。英语国家主要的五个教育哲学组织包括国际教育哲学家网、美国教育哲学学会、英国教育哲学学会、澳大利亚教育哲学学会以及加拿大教育哲学学会。这五个教育哲学组织虽然近十年来在组织结构与宗旨上并无太大变动,但是在研究主题、内容与方法上却呈现出新趋势。教育哲学的学科身份引发了学界持久的争论。其中,以"赫斯特—卡尔"之辩为缘起,形成了理论哲学路向、实践哲学路向和"温和二元路向"这三种路向。总体而言,英语国家教育哲学研究凸显了关注教育实践、强调跨学科研究与价值理念多元化的特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后哲学时代的教育哲学及其任务项贤明1981年法国《世界报》曾经宣布:“一个幽灵,后现代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如今,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已成为二十世纪末西方的重要文化思潮,在哲学、文化和艺术领域都有深刻的影响。要迎接新世纪的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教育哲学的教学和研究,近年来引起学界的关注。从历史上看,20世纪以来教育哲学家们就有关教育哲学的研究方法提出过不同的观点,如历史法、比较法、批判法、抽象法以及一些更加专门的现象学方法、解释学方法、概念分析方法、话语分析方法等。在这些观点之外,本文基于对教育哲学的学科视野和研究对象的认识,提出教育哲学研究的一种核心方法——论辩,并简要地探索了其哲学的源泉与实践中应用的程序或要求。
关键词:
教育哲学 论辩 研究方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吉万
人生苦短,转眼我已到了"五十而知天命"之年。年轻时,"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似乎没有不明白的事。而经历了岁月的磨砺,事业的快速发展,似乎又感觉,世事懂得太少,学习就成了我忙中偷闲的最大爱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宝庆 靳玉乐
道家哲学是一种以“道”为本体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课程改革的现代意义在于:“精神”为课程改革的价值诉求,“布白”是课程设计的应然向度,“体悟”为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无为”是课程管理的理想境界。从道家哲学探讨课程改革问题有助于深化关于课程本质、课程设计等方面的认识,并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于述胜 向辉
能够全面展现儒家教育思想要义的,不是《学记》,而是《大学》与《中庸》。以《学记》为中国第一本教育专著,来自于中国现代教育学的"知识—技术"视野。儒家教育哲学之根本在于教化。"意义"与"感通",是构成这一教化哲学的两个基本方面。"意义"为其学术宗旨,"感应"为其意义生成机制,"感通"乃"感应"之充分而顺畅实现。"意义"与"感通"会归于内尽其性、外与物谐的中和之境。在字面上,"感(应)通"虽可理解为互动互通、相互作用乃至于"刺激—反应"等,但后者并不足以尽其神韵。"感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以"气"(从而也是以"情")为根基的一体联动。它体现了儒学的独特教化精神:讲究情理,强调从情感的投入入手,让...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胡显章
蒋南翔是一位善于灵活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杰出教育家。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他主张教学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和中心任务;注重教育对国家建设的社会作用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的本体功能之间的统一;在领导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蒋南翔的教育思想和哲学思维对促进清华大学的建设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极强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蒋南翔 马克思主义 清华大学 教育哲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