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23)
- 2023(13584)
- 2022(11789)
- 2021(10975)
- 2020(9272)
- 2019(21205)
- 2018(20879)
- 2017(39901)
- 2016(22208)
- 2015(24762)
- 2014(24548)
- 2013(24146)
- 2012(22001)
- 2011(19906)
- 2010(19675)
- 2009(17804)
- 2008(17334)
- 2007(14982)
- 2006(12942)
- 2005(11009)
- 学科
- 济(82914)
- 经济(82819)
- 管理(60620)
- 业(58051)
- 企(47362)
- 企业(47362)
- 方法(40614)
- 数学(35298)
- 数学方法(34896)
- 农(23028)
- 中国(22373)
- 学(21487)
- 财(20255)
- 业经(18701)
- 地方(16169)
- 贸(15914)
- 贸易(15909)
- 农业(15807)
- 易(15427)
- 理论(14440)
- 技术(13793)
- 环境(13657)
- 和(13602)
- 制(13358)
- 务(12919)
- 财务(12858)
- 财务管理(12838)
- 企业财务(12173)
- 教育(12029)
- 划(11720)
- 机构
- 大学(316975)
- 学院(313166)
- 管理(122983)
- 济(117639)
- 经济(115127)
- 理学(108221)
- 理学院(106950)
- 研究(106891)
- 管理学(104823)
- 管理学院(104292)
- 中国(75074)
- 科学(72119)
- 京(67494)
- 农(60740)
- 所(55263)
- 业大(54702)
- 研究所(51465)
- 财(51061)
- 农业(48423)
- 中心(47069)
- 江(44167)
- 财经(42280)
- 范(42126)
- 北京(41933)
- 师范(41584)
- 经(38624)
- 院(38494)
- 州(35791)
- 经济学(34755)
- 技术(33984)
- 基金
- 项目(226530)
- 科学(176300)
- 基金(163718)
- 研究(157965)
- 家(146346)
- 国家(145148)
- 科学基金(122754)
- 社会(97855)
- 社会科(92623)
- 社会科学(92598)
- 省(89128)
- 基金项目(88138)
- 自然(83538)
- 自然科(81601)
- 自然科学(81571)
- 自然科学基金(80103)
- 划(76294)
- 教育(72910)
- 资助(66908)
- 编号(63280)
- 重点(51153)
- 成果(50265)
- 部(48962)
- 发(47638)
- 创(47273)
- 科研(44408)
- 创新(44080)
- 计划(44002)
- 课题(43713)
- 大学(41551)
- 期刊
- 济(121100)
- 经济(121100)
- 研究(86359)
- 学报(61073)
- 中国(55885)
- 农(54043)
- 科学(52633)
- 大学(44542)
- 管理(42354)
- 学学(42065)
- 农业(37647)
- 财(36324)
- 教育(35304)
- 技术(24851)
- 融(21217)
- 金融(21217)
- 业经(20412)
- 财经(19627)
- 经济研究(19543)
- 业(19341)
- 科技(17473)
- 业大(16990)
- 图书(16990)
- 版(16687)
- 经(16687)
- 问题(16053)
- 理论(14684)
- 技术经济(14510)
- 资源(14272)
- 农业大学(13685)
共检索到436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贞
本文基于35所研究生院高校1906名理工科博士生的调查数据,结合对35名博士的访谈,分析了理工科博士生就业偏好的总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理工科博士生的就业偏好总体呈多元化趋势,个体呈动态变化特征;七成博士生期望在北上广深及东部城市工作,就业选择最看重行业前景、职业发展空间和薪酬福利;性别、读博动机、学术发表情况、期望工作城市、父亲职业等因素对理工科博士生的就业偏好有显著影响;婚姻状况、导师及指导情况、母亲职业等因素则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贞
通过对35所研究生院高校1906名理工科博士生进行调查及分析,对入学动机的类型、特征及其对学术表现、就业偏好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入学动机可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和混合动机,并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性别及入学方式在入学动机方面的差异性极显著;出于内部动机的博士生学术热情、能力及抱负最高,出于外部动机的博士生求学期间压力和焦虑程度最高;偏好在高校就业的人中以出于内部动机的博士生占比最高,偏好在企业就业的人中以出于外部动机的博士生占比最高。最后,针对入学动机的特征及影响,在博士生招生遴选及培养教育两个方面提出了应对举措。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汪小会 王莉
以法国里昂国立应用科学院为例,研究法国理工科博士生资助体系现状,指出其博士生资助具有制度规范化、来源多样化、方式合同化、奖学金国家化和力度标准化等特点。针对我国博士生奖助体系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博士生资助体系应借鉴法国理工科博士生资助体系的经验,强化博士生资助的工资性质,拓展资助来源渠道,加大资助力度。
关键词:
法国 博士生 资助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世奎 沈文钦
实证分析表明,身份特征对博士生的就业偏好存在显著影响。相比较而言,男性、"985工程"高校和科研单位博士生最想到高等学校就业的比例较低;博士生父亲的学历越高,最想到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就业的比例越低,而最想到京津沪地区就业的比例越高;学源地就业仍然是毕业生的主要选择。
关键词:
博士生 身份特征 就业偏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闵韡 李永刚
对35所高校1746名理工科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导师为院士、长江学者等的博士生在科研产出上具有较大优势,导师为长江学者等的博士生还在科研支持、师生关系和学业压力方面表现出优势。来自导师的直接指导对指导效果影响显著,导师学术身份越高,博士生能够得到的直接指导越少。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与指导效果关系不大,但博士生感到自己的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过多时会对指导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在遴选导师过程中,除严格坚持学术标准外,还应适当考虑导师的指导能力、指导条件和指导热情等因素。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晓阳 甄鹏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检索分析平台,采用发表论文数、论文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H指数四个指标,对中美两国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000年以后毕业的理工科博士的科研绩效进行横纵向对比分析,发现中国理工科博士科研绩效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美国同期博士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关键词:
理工科 博士 科研绩效 科学计量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魏立才
本文以"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为例,对海外青年理工科人才回国流向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海外青年理工科人才回国流向呈现地区间分布差距较大以及大学间分布趋于集中的特点;海外青年理工科人才回国流向的影响因素呈现多样性特征,主要包括大学层次、工资水平、城市级别、作为衡量制度效率的城市市场化程度、人均科研经费支出等因素;若干显著影响人才流向的因素与学术研究本身密切相关,对人才流动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闵韡
对全国35所高校研究生院理工科博士生的科研支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支持情况整体良好,但在学术交流机会、管理认同和整体科研支持满意度上依然有待提升。博士生的主观感受相对于客观指标,对科研支持满意度更具有预测作用。所在学校为"985工程"高校,导师为院士、长江学者等,以及培养方式为硕博连读的博士生,在科研支持的获得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应尊重博士生的实际需求和意愿,为其科研活动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支持,同时应充分发挥导师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招生方式上,尽管硕博连读表
关键词:
理工科博士 科研支持 招生方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杜学敏 李林英
使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考察19位优秀博士生产出创新成果的经历,发现个人特质与人际环境对创新能力产生影响。促进创新的个人特质包括浓厚的好奇心、雄厚的心理资本、良好的专注力、经验的开放性和利他精神;促进创新的人际环境包括导师高要求、高支持、榜样示范和良好的团队氛围、团队支持。在个人特质与人际环境相互影响过程中产生的个人努力和学术情绪是影响创新的重要因素,个人努力和学术情绪相互影响,其良性互动能够促进科研创新。
关键词:
个人特质 人际环境 创新能力 博士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汪栋 曾燕萍
随着我国博士生培养规模持续扩大,博士生整体就业率呈现波动型下滑趋势。本文选取社会经济、教育发展和个体特征等指标,基于2004-2010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上述因素对我国博士生就业状况的影响情况,并据此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提出促进博士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发现:博士毕业生规模、硕士生就业状况、GDP增长率、城市化水平和博士生政治面貌皆对其就业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而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对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在就业过程中,女博士并未由于性别因素而表现出相对劣势,其就业状况反而优于同期男博士的平均水平。
关键词:
博士生 就业率 影响因素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永刚
认为博士生学术交往包括博士生与导师的学术交往、博士生与院系其他教师的学术交往、校内博士生同辈的学术交往和校外学术同行的交往四种类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博士生的学术交往网络比较局限、学术交往活跃度较弱,整体上呈现出组织内学术交往活跃,组织外学术交往缺乏的特点。在学术交往对博士生科研能力的影响方面,学术交往主要对博士生内隐性的科学思维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博士生科研产出不具有显著影响。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同行学术交往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此外,相较于师生之间的学术交往,同辈学术交往对博士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更大的影响,但对原创性能力和研究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略弱。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永霞 梁金辉
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衡量高校理工类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基于构建的知识技能、胜任力、自我管理能力、职业规划能力、领导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理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六因素评价模型,对全国七个地区的20所高校2 804名理工科本科毕业生进行整体分层抽样调查显示:理工科大学生的硬就业能力不足,不同类型高校就业能力发展差异突出,就业能力群际差异显著。因此,须将提高教学质量置于高校发展改革首位,依据就业能力发展特征,加强实习、实训、实践环节;探索满足差异化需求的教育模式,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合理匹配;促进就业硬能力与软能力协同发展,探寻就业能力培养的最佳平衡点。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雪梅 王秉中 甘国龙
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调研访谈、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基于博士生学术成果质量的视角,结合高校博士生培养现状,建立了一套博士生导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桂平 岳秋冉
科研压力是影响博士研究生创造力的重要情境因素之一。本研究基于权变理论视角,探讨了挑战性科研压力和阻断性科研压力对理工科博士研究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结论发现:挑战性科研压力对博士研究生创造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阻断性科研压力对博士研究生创造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阻断性科研压力和仁慈型导师的交互项对博士研究生创造力回归结果显著;阻断性科研压力和创新自我效能的交互项对博士研究生创造力回归结果显著。最后,对本文分析出的结论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出管理对策。
关键词:
科研压力 博士研究生 创造力 仁慈型导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于万锁
以"以写促学"理论为指导,使用访谈和问卷调查了山西省3所理工类院校280名理工科博士生、6名教学管理人员与英语教师,了解他们对理工科博士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看法。发现存在"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培养思路、授课班级、授课内容与方法"等四类突出问题,提出了以英语科技论文写作为突破口带动其他学术英语交流能力全面提高等四条针对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