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61)
2023(13296)
2022(11136)
2021(10834)
2020(9426)
2019(21823)
2018(21805)
2017(41709)
2016(23063)
2015(26681)
2014(27076)
2013(26447)
2012(24342)
2011(21558)
2010(21787)
2009(20208)
2008(20549)
2007(18287)
2006(15504)
2005(13654)
作者
(66920)
(55931)
(55829)
(53416)
(35552)
(27104)
(25687)
(22210)
(21077)
(20149)
(19113)
(18845)
(17863)
(17710)
(17548)
(17526)
(17404)
(16739)
(16117)
(16026)
(14052)
(13853)
(13799)
(12789)
(12681)
(12598)
(12546)
(12440)
(11462)
(11298)
学科
(92094)
经济(91983)
管理(68876)
(65339)
(55161)
企业(55161)
方法(48026)
数学(42281)
数学方法(41503)
(34797)
(25218)
中国(24213)
(20109)
业经(19247)
(18748)
财务(18680)
财务管理(18618)
(18548)
地方(17709)
企业财务(17606)
理论(17175)
(16400)
贸易(16392)
农业(16227)
(15906)
(14617)
财政(14017)
(13768)
银行(13727)
技术(13473)
机构
大学(328895)
学院(328509)
(127758)
管理(125928)
经济(124923)
理学(108916)
理学院(107732)
研究(105484)
管理学(105406)
管理学院(104812)
中国(79467)
(69024)
科学(67615)
(66399)
(56869)
(54219)
业大(51110)
(49815)
中心(49760)
财经(49651)
研究所(49115)
农业(45139)
(44869)
北京(43034)
(42304)
师范(41798)
(39373)
经济学(38959)
(37596)
技术(36771)
基金
项目(219403)
科学(170836)
基金(157589)
研究(156591)
(138265)
国家(137124)
科学基金(117021)
社会(96646)
社会科(91483)
社会科学(91454)
(86828)
基金项目(82883)
自然(77859)
自然科(76111)
自然科学(76089)
教育(74837)
自然科学基金(74669)
(73330)
资助(66688)
编号(64339)
成果(52702)
重点(49814)
(48499)
(45743)
(45271)
课题(44511)
科研(42974)
创新(42352)
大学(41414)
教育部(41386)
期刊
(136368)
经济(136368)
研究(92294)
中国(63520)
(57451)
学报(55460)
(50697)
科学(48160)
管理(45725)
大学(41893)
学学(39442)
教育(37398)
农业(34364)
技术(31800)
(25903)
金融(25903)
财经(24970)
经济研究(22256)
业经(22006)
(21369)
(19172)
统计(18366)
问题(18053)
(17458)
技术经济(16713)
(16398)
财会(15883)
图书(15788)
决策(15038)
理论(14709)
共检索到479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童光辉  付敏杰  
在新中国财税史上,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财政",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的"公共财政",再到现阶段一再强调的"现代财政",每一个被官方的政策话语体系所采纳并作为标识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方向的核心概念,都是实践催生的产物,代表了一种特定的财政运行模式。尽管不同财政运行模式的特征鲜明,但它们对于现代化目标的追求却是一以贯之的。因此,当我们站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来审视和勾勒新时期财税体制改革方向之时,"现代财政"的核心要义至少有二:一是法治,以一元化的法律规则体系来支撑多元化的权力格局;二是合作,围绕政府职能范围与治理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着力解决财政汲取能力和供给能力的现代化问题,从而实现政府与社会...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高培勇  
中国的财税体制改革从主要着眼于为整体改革"铺路搭桥"、以"放权让利"为主调的改革,到走上制度创新之路、旨在建立新型财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1994年的财税改革;从主要覆盖体制内的政府收支和以税制为代表的财政收入一翼,到体制内外政府收支并举、财政收支两翼联动;从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及其机制为主旨的"税费改革"以及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的改革,到作为一个整体的财税改革与发展目标的确立;从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到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公共财政体系,经历了既彼此独立又互为关联的四个阶段。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旭东  封晓媛  
针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资金流失严重和管理绩效偏低,本文将审计机关对此所采取的措施模拟划分为五种审计模式。基于一定假设条件,构建不同审计模式下审计贡献的数学模型,模拟比较不同审计模式下审计贡献的实现途径和优越性,研究分析财政专项资金有关特性对实现审计贡献的影响,进而引申出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如何选择和实施审计模式、优化审计贡献的有关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聂倩  匡小平  
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资源有偿利用的重要政策工具,选择合适的生态补偿模式对于我国的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而我国生态补偿模式过多依赖政府主导,生态补偿的市场化交易模式发展缓慢。为提升生态补偿效率,我国的生态补偿应在优化政府补偿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市场交易机制的激活来促进市场补偿模式的发展,实现生态补偿的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孙培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山东省博兴县财政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推动各项财政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撑,先后被授予“全国财政系统法治财政建设示范点建设单位”“山东省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勇毅前行,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在基层财政落地生根。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庄佳强  陈志勇  
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进行城镇化建设的"卖地融资""举债融资"和"合作融资"三种融资模式的梳理,从来源、性质、结构、不确定性程度多个方面比较了上述模式的财政风险差异及其量化效应。研究发现,三类融资模式隐含不同的财政风险,并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而三者的交叉地带又增加了中短期内财政风险集聚的可能。结合现代财政制度的构建,从财政体制改革和融资模式完善两个层面提出以预算管理控制显性风险、以制度优化来化解潜在风险等对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庄佳强  陈志勇  
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进行城镇化建设的"卖地融资""举债融资"和"合作融资"三种融资模式的梳理,从来源、性质、结构、不确定性程度多个方面比较了上述模式的财政风险差异及其量化效应。研究发现,三类融资模式隐含不同的财政风险,并且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而三者的交叉地带又增加了中短期内财政风险集聚的可能。结合现代财政制度的构建,从财政体制改革和融资模式完善两个层面提出以预算管理控制显性风险、以制度优化来化解潜在风险等对策。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杰茹  
国内理论界普遍认同地方债务内生于财政分权体制,主流观点是收支不平衡引致地方政府支出规模的扩张;反对派支持"利维坦假说",认为分权可以限制地方政府支出的过度扩大。但分权究竟如何具体作用于地方债务,仍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建立了财政分权与地方债务关联的理论框架,从支出、收入和纵向财政不平衡三个角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分权效应不能一概而论,提高收入分权,降低支出分权,缓解纵向财政不均衡,将有助于减少地方债务。构建现代政府间关系,"五五分成"后亟需增加中央一般性转移支付,严格政府支出管理;同时适度放松收入管理,赋予地方政府有限的税收立法权,构建地方税体系至关重要。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海舰   唐跃桓  
中国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且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为构建数据财政提供了良好基础。数据财政是一种政府通过公共数据运营和数据税征收获得收入,并用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民共享数字红利的财政体制。建设数据财政能够更好适应数字经济时代下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收支平衡、数据开发利用和收入分配调节等的需求。数据财政由收入和支出两部分组成,收入侧包括公共数据运营收入和数据税。其中,公共数据运营收入主要包括国有企业利润上缴以及数据使用费和收入分成。数据税的备择集合主要包括数据增值税、数据交易税、数据资产税、数据服务税、数据跨境服务税。数据财政被用于维持数据财政运营、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以及其他财政支出等方面。测算发现,全国数据财政的潜在收入规模2025年将达1.27万亿元,占当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49%;2035年将达8.06万亿元,占当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2.85%,有望接力土地财政,成为财政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应逐步推进数据财政建设,率先开展公共数据运营,再开展数据税征收工作,但要考虑不同层级间、同一层级政府内部的数据权利配置情况。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炜  
从支出角度研究政府间财政关系,其实质是政府间事权的确定与划分问题。这一问题因经济体制、发展水平、政治制度以及历史文化的差异而具有内涵上的复杂性,并通过支出总量与结构的多样化表现出来。本文尝试从多样化的比较中归纳与上述因素相关联的一般规律,有利于深化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解。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炜  
三、转轨进程中的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建国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财政分权,第一次是1958-1961年的权力下放,第二次是1970-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权力下放,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来以“放权让利”为核心的财政分权。前两次财政分权都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第三次分权则意味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在我国经济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安排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改革启动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财政基本秉承了以“放权”——下放财政的财权与事权,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阮梓坪  陈学进  
本文从公共财政框架角度分析了会计管理面临转型的问题,探讨了建立适合公共财政要求的会计管理新模式。认为新型会计管理模式应是一个以各类组织单位为管理对象,以法制约束为基础、以政府行政管理为主、行业自律为辅,借助社会中介监督力量,多种管理形式并存的会计管理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曲昭仲  孙泽生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源于对政府职能的准确定位,这种定位要求财政科技投入能最大效率地供给地方公共物品和促进地方发展,这就要求对财政科技投入模式进行区分和界定,从而制定最优的投入模式来矫正科技作为公共物品以及由于市场不完善而导致的市场失灵。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黄徐会  
中国财政部于2015年明确提出在PPP项目的前期论证中,加入对财政承受能力的论证。英国有丰富PPP经验及完备的项目数据库,故本文以英国为对象,研究其PPP项目中隐含的对财政承受力考量。文章以英国每年承担的PPP债务规模反映财政承受力,借助实证,建立宏观经济指标、PPP合同资本价值二者与PPP债务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以实证结果为基础,对确保中国在财政承受力范围内开展PPP项目提出一些思考,旨在促使该模式真正发挥减轻政府债务,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国清  沈葳  
将“publicfinance”定义为“收入、支出或其活动”失之过窄 ;将其定义为“政府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失之过宽 ,从而就公共财政内涵及其特征作了辨析。公共财政不是和国家财政并列的财政模式 ,而是国家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模式。把国有资本财政放在公共财政之外 ,是需要重新研究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