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53)
2023(16244)
2022(13644)
2021(12810)
2020(10662)
2019(24566)
2018(24145)
2017(47600)
2016(25636)
2015(28923)
2014(28758)
2013(27961)
2012(25137)
2011(22219)
2010(21827)
2009(19748)
2008(19097)
2007(16441)
2006(14296)
2005(12335)
作者
(70652)
(58729)
(58162)
(55524)
(37363)
(28096)
(26672)
(23162)
(22296)
(20645)
(19923)
(19715)
(18338)
(18255)
(18149)
(17871)
(17566)
(17528)
(16835)
(16657)
(14314)
(14289)
(14262)
(13398)
(13046)
(13022)
(12853)
(12806)
(11637)
(11558)
学科
(99947)
经济(99840)
管理(77193)
(76078)
(64727)
企业(64727)
方法(48313)
数学(41994)
数学方法(41431)
(29451)
(27581)
中国(26420)
业经(23744)
(20191)
财务(20109)
财务管理(20075)
(19955)
地方(19479)
企业财务(19157)
农业(18666)
(18163)
理论(17314)
(17067)
贸易(17058)
(16585)
技术(16564)
(16175)
环境(14972)
(14131)
(13951)
机构
大学(355204)
学院(354184)
管理(144954)
(139236)
经济(136318)
理学(127042)
理学院(125766)
管理学(123466)
管理学院(122844)
研究(110702)
中国(81594)
(73757)
科学(68414)
(65372)
财经(53373)
(53218)
(52700)
业大(52151)
中心(50772)
(49301)
(48751)
研究所(48664)
(45850)
北京(45790)
师范(45410)
经济学(41853)
农业(41107)
(40766)
(40527)
财经大学(40180)
基金
项目(250310)
科学(198091)
研究(184043)
基金(182842)
(158511)
国家(157183)
科学基金(136885)
社会(116346)
社会科(110290)
社会科学(110262)
基金项目(97624)
(97203)
自然(89470)
自然科(87450)
自然科学(87432)
自然科学基金(85847)
教育(85389)
(81782)
编号(75567)
资助(74677)
成果(60307)
(55547)
重点(55529)
(52375)
(52307)
课题(50799)
创新(48735)
教育部(48352)
科研(48016)
国家社会(47870)
期刊
(144533)
经济(144533)
研究(101355)
中国(59846)
学报(54336)
管理(52360)
(50389)
科学(49982)
(47691)
大学(42179)
学学(39706)
教育(39030)
农业(33207)
技术(31327)
(27066)
金融(27066)
财经(25301)
业经(25035)
经济研究(23468)
(21530)
问题(19370)
图书(17824)
科技(16788)
(16743)
理论(16532)
技术经济(16422)
(16259)
现代(15779)
商业(15614)
实践(15143)
共检索到495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以及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进入我国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众多知名跨国公司在华的子公司都纷纷通过外方增资扩股、收购中方股份、重组合资企业或直接投资等方式实现了控股和独资。本文应用理论模型分析了东道国吸收能力对FDI选择投资方式的影响,并且利用1996~2006年中国省际层面的相关数据,就吸收能力对FDI投资方式的决策作了初步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东道国吸收能力对FDI独资选择有显著的正面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康青松  
本文基于吸收能力和进入方式的交互模型,对跨国公司的知识转移、网络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实证分析结果得出:知识转移并非对子公司的绩效产生直接的影响,而是通过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对绩效产生影响,吸收能力还对子公司的绩效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商务网络和政府网络对子公司的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进入方式调节子公司的政府网络和绩效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秦凤鸣  张中楠  
通过对1996—2005年我国分省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吸收能力增强是FDI在华独资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以人力资本为衡量标准的吸收能力的提高推动了FDI在华独资的倾向。在其他影响FDI在华独资化的因素中,市场规模、市场化程度对独资倾向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这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化程度持续提高,外国投资者更加倾向于独资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迪云  何文靓  
新国际分工背景下,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已成为知识溢出的有效载体。本文旨在通过引入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来探寻跨国公司知识溢出质量特性作用于本土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微观机理。以苏州地区制造业集群企业为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知识溢出质量特性和本土集群企业吸收能力均对本土集群企业的国际化成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吸收能力对跨国公司的知识溢出与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之间则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为此,要调整政府利用外商投资的政策取向,提高集群企业的吸收能力,以增强跨国公司知识溢出效应及其对本土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文瑛  
1997年之后,在中国建立的外商企业除了那些境外自然人投资的以外,多数是跨国公司的企业。因此,1997年之后外商在华投资的情况,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情况。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践来看,跨国公司逐渐加强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值得注意的是,其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正在发生变迁,更多的公司采取独资方式或追加已有投资从而提高股权比例。现在独资公司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一种主导形式。跨国公司为什么采取这种模式、对我国的影响如何、我国企业和政府如何应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中外经济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展开研究,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独资化产生的深层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秦剑  
突破性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盈利和增长的关键性力量。本文考察了吸收能力和知识转移对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的成功驱动机制。利用中国13个省165家在华跨国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填写的调查问卷,采用因子分析、路径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吸收能力有助于跨国公司在华知识转移的开展,吸收能力和知识转移同时促进了突破性过程创新,而吸收能力也有助于突破性产品创新绩效的提升。最后,本文还发现过程创新对跨国公司在华的突破性产品创新绩效也具有正向驱动效应。研究结果不但为在华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的突破性创新过程提供了实践指导,也为识别和培育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突破性创新产品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徐磊  刘怡  
本文通过构建古诺模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吸收能力与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当东道国内资企业吸收能力低于门槛值时,技术溢出率会随着内资企业吸收能力的提升而递增,内资企业愿意支付更多费用获取技术溢出,而跨国公司降低为预防技术溢出而支付的费用;当东道国内资企业的吸收能力高于门槛值时,此时内资企业具有相对较高的技术水平,技术溢出率主要取决于内资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两者之间的权衡。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鱼金涛  
现在已无人怀疑跨国公司是在国际上转移资本、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产品等经营资源的主要媒介,也无人否认跨国公司经营资源的转移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各项经营资源之中,技术的地位和作用也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引进先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殷华方  
在华跨国公司的独资化倾向有可能被扭转吗?这是一个被学术界忽略的问题。笔者从产业结构视角出发,分析了产业结构因素对跨国公司独资化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外资产业政策、资金密集度、营销强度和跨国公司的独资化倾向正相关;一个产业的竞争强度和跨国公司的独资化倾向负相关。在此基础上,只有提高一个产业的竞争强度,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在华跨国公司的独资化倾向。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俊  
近年来,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呈现出日益显著的独资化倾向。本文在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跨国公司母国与我国的文化差异对其进入模式的影响。在对两者关系提出理论假设后,以2004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销售收入排名前500名的企业为样本,以文化距离和心理距离为解释变量,建立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跨国公司母国与我国的文化距离越大,其在华投资越倾向于合资经营,而跨国公司母国与我国的心理距离越大,其在华投资越倾向于独资经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文武  
通过考察20多年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的结构变动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其“独资化”倾向日益明显。本文对此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视角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这一变动趋势的一些看法和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璨  
纵观1986年以来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方式的变动趋势,可以清晰地看出,其独资化倾向日益明显。独资化对技术溢出效应将产生加快对我国技术输出、增加在我国R&D机构的建立与投资、优化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示范和模仿更加显著、加速我国人力资本开发等正面的影响,也将产生直接引进技术减少、引发技术安全与技术依赖、削弱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加剧人才流失等负面的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进猛  沈志渔  
在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中,有一半以上的外资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2008年80%以上的外资以独资进入中国,跨国公司在华独资化越来越明显。外资进入方式只是实现其长期利润最大化的手段,但是独资化改善了外资企业绩效吗?通过对2003~2007年苏州地区4026家制造业外资企业层面数据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合资企业绩效要好于独资企业,说明现阶段独资化并没有改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绩效。不过,相对于合资企业来说,随着经营时间的延长,独资企业的绩效得到明显改善。同时,规模越大的独资企业绩效明显好于同等规模的合资企业,也好于规模较小的独资企业。可见,时间效应和规模效应是影响独资企业绩效的重要变量。这对跨国公司进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京勋  李龙振  
母公司知识对跨国公司的海外扩张来说至关重要。基于企业知识观,文章以131家在华韩资企业为对象考察了母公司知识对海外子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母公司知识对海外子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当海外子公司的吸收能力和与母公司之间的相互信任越高时,会进一步增加母公司知识对子公司绩效的影响。这说明,海外子公司的自身学习能力和相互信任,对母公司知识的利用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群  胡江凤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实施本土化战略。文章首先基于"经典国家文化模型",分别从四个维度分析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接着探讨了中西文化差异给跨国公司在华经营带来的有利影响和不利作用,提出通过实施本土化战略来实现跨文化管理的方案。然后,分别从企业文化、人力资源、产品服务、营销管理以及其他活动的本土化过程中,分析这些活动是如何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从而促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和发展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