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35)
- 2023(5037)
- 2022(3973)
- 2021(3459)
- 2020(3005)
- 2019(6649)
- 2018(6150)
- 2017(11710)
- 2016(6212)
- 2015(6874)
- 2014(7071)
- 2013(6990)
- 2012(6231)
- 2011(5357)
- 2010(5538)
- 2009(5568)
- 2008(6068)
- 2007(5436)
- 2006(4870)
- 2005(4627)
- 学科
- 企(62886)
- 企业(62886)
- 业(54256)
- 管理(42563)
- 济(31627)
- 经济(31571)
- 财(17912)
- 业经(16998)
- 方法(16526)
- 务(16349)
- 财务(16347)
- 财务管理(16341)
- 贸(15772)
- 贸易(15766)
- 易(15547)
- 企业财务(15485)
- 技术(11753)
- 企业经济(11593)
- 经营(9620)
- 技术管理(9453)
- 划(9444)
- 策(9091)
- 理论(9066)
- 和(9027)
- 数学(8952)
- 数学方法(8918)
- 决策(8024)
- 制(7391)
- 计划(7317)
- 经济理论(7062)
- 机构
- 学院(99402)
- 大学(95304)
- 济(47923)
- 经济(47265)
- 管理(45393)
- 理学(38737)
- 理学院(38459)
- 管理学(38228)
- 管理学院(38025)
- 研究(25100)
- 财(23495)
- 中国(21945)
- 财经(18824)
- 京(18751)
- 经(16972)
- 江(15858)
- 商学(15522)
- 商学院(15380)
- 经济学(14662)
- 财经大学(13804)
- 经济学院(13390)
- 贸(12701)
- 州(12193)
- 经济管理(11778)
- 北京(11594)
- 科学(11552)
- 中心(11460)
- 所(11437)
- 工商(11185)
- 公司(10350)
- 基金
- 项目(58624)
- 科学(48504)
- 基金(45392)
- 研究(44701)
- 家(37750)
- 国家(37334)
- 科学基金(34495)
- 社会(31027)
- 社会科(29636)
- 社会科学(29627)
- 基金项目(23457)
- 省(22302)
- 自然(21811)
- 自然科(21412)
- 自然科学(21406)
- 自然科学基金(21119)
- 教育(19783)
- 资助(18304)
- 划(17586)
- 编号(17274)
- 业(16971)
- 企(14831)
- 创(14585)
- 企业(13998)
- 部(13439)
- 创新(13425)
- 国家社会(13161)
- 制(12979)
- 成果(12960)
- 人文(12769)
共检索到151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过去的一年对在华跨国企业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从年初华南地区工潮和劳动争议频发到下半年员工离职率上升、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几乎所有的美国商界巨头都难逃劳动力成本上升、合规要求增加和劳动力短缺的压力。很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10年春节过后,我国沿海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企业招工困难的情况。许多用工单位大幅度提高用工工资后,应征者依然寥寥无几,一些企业甚至出现了"无工可招、无人可用"的情况,这与2008年下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成仁 查勇 景春梅
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由过剩转变为短缺,这一转折点即"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的到来直接威胁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建议加大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力度;实施劳动力替代战略;完善用工制度,稳定员工队伍;强化资金支持,帮助我国中小企业顺利度过"刘易斯拐点"时期,成功实现转型升级。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刘易斯拐点 影响 对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衍
财政部2010年财政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是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支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此同时,今年东南沿海地区发生的"民工荒"现象也引发中国专家和学者对"刘易斯拐点"以及提高居民收入等问题的热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先文 黄正泉
我国以前所出现的"民工荒"是一种劳动力泡沫,农民工"回流"是劳动力泡沫破灭的表现。从发展动态来看,我国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数量相当可观。文章通过模型推算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还要往后推迟20多年。目前,劳动力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劳动力状况,采取动态的就业政策;根据"刘易斯拐点"在我国东中西部到来的时差,加大地区差别化政策力度,形成东西部产业级差梯度;实现产业结构有步骤的升级;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实质意义上的转移。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农村剩余劳动力 民工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超 王春杨
目前国内经济学界围绕"中国无限劳动力供给时代是否结束"展开了激烈争论,争论的实质主要体现在对"拐点"概念认识、证明及数据选择上的分歧。判断"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的关键在于考察"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和"城镇内部工资是否趋同"两大因素。沿着这一思路,我国呈现出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镇劳动力供给不足并存的特殊现象,这说明我国劳动力供给"刘易斯拐点"尚未到来,目前劳动力短缺现象主要是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作用的结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熊金武
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1915~1991年)因对发展经济学作出首创性贡献,而于1979年与芝加哥大学的T.W.舒尔茨共获第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于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一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力有限供给的假设,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型(也称两部门模型Dual-sector Model),用农村过剩人口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陷于低收入陷阱的原因,提出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吸收农村剩余人口作为走出陷阱、迈入现代化的出路。在他的二元经济模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由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的城市部门构成(见下图)。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继亮
经济增速换挡的驱动力之一来自供给侧"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判断"刘易斯拐点"非常重要。笔者通过显示数据观察发现:即使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依然处于二元经济阶段,"刘易斯拐点"却已发生。从资本劳动匹配的视角计算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地区的产业转移与劳动力之间的协调性,论证"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结果发现:并非中国所有区域都进入"刘易斯拐点",其中东部地区"刘易斯拐点"出现,资本深化加剧,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同步;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加速,"刘易斯拐点"也已出现;东北地区"刘易斯拐点"尚未出现,劳动力净流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刘易斯拐点"出现的原因不同,前者是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和化解产能过剩,后者则是加速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三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繁荣曾一度得益于庞大的人口红利优势,经过30多年的经济奇迹后,中国的人口红利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和更加理性与客观的认识。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广东省的省会和核心城市,人口红利问题更加值得研究、试验与借鉴创新。本文结合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形势,分析广州人口红利、刘易斯拐点与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建立促进经济长期有效理性增长的一个综合框架。
关键词:
人口红利 刘易斯拐点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洪勇
中国经济由二元模式向一元模式转变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刘易斯拐点问题。文章对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异象给出了一个理论说明,解释了"民工荒"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并存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的人力资本差异。本文还指出中国三十多年来之所以能通过高投资驱动经济增长主要是得益于充裕的人口红利,近几年,"民工荒"使得从表面上看人口红利行将消失,但是实际上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是潜在的巨额人口红利,应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将潜在人口红利转化为现实人口红利的措施,并指出短期内在无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条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汤希 任志江
对刘易斯模型理解上的偏差,是造成21世纪以来因两次"民工荒"所引发学术界关于我国"刘易斯拐点"是否出现的众多争议的主要原因。出现"刘易斯拐点"主要有两个标志: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下降,二是农业工资水平显著上升。近年来的经验数据充分表明:我国确已进入这一拐点,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越过"刘易斯第一拐点",不仅意味着我国已从"第一次人口红利"阶段向"第二次人口红利"阶段转型升级,同时也由此为我们带来诸多重要的结论和启示。"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主要是由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对称造成的。在我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炜 王柯敬
目前,关于我国"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到来的问题,理论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对"刘易斯拐点"的判断标准并不统一。经过分析,文章认为以工资水平和人口红利作为判断劳动力稀缺指标并不恰当。遵照二元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选用劳动者报酬变化速度和社会总产出变化速度之间的关系作为判断"刘易斯拐点"的标准更为准确。经过测算,我国的"刘易斯第一拐点"将在2015年出现。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二元经济 劳动报酬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熊金武
威廉.阿瑟.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19151991年)因对发展经济学作出首创性贡献,而于1979年与芝加哥大学的T.W.舒尔茨共获第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于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一改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力有限供给的假设,提出了二元经济模型(也称两部门模型Dual-sector Model),用农村过剩人口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长期陷于低收入陷阱的原因,提出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吸收农村剩余人口作为走出陷阱、迈入现代化的出路。在他的二元经济模型中,发展中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沈于 朱少非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中国已出现刘易斯拐点。经验研究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伴随产业结构升级。对此,一个经典的解释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攀升,产业间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从而诱发产业升级。在当代背景下,产业升级涉及产业链的不同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相互协调与配合,绝非单一企业所能完成。基于此,本文建构了一个带中间品的两商品模型,引入了上下游厂商之间的"协调"这一因素,在一个更加贴近现实的背景下,说明了劳动力成本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动态关系,并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刘易斯拐点 劳动力供求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远风
中国现代部门的工资决定已经摆脱了传统部门保留工资的约束。依据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但中国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并存的二元经济格局依然存在,刘易斯拐点之后,城市对农村劳动力过度吸纳导致的农村空心化成为二元经济的最主要表征。治理农村空心化就是逐步消除经济二元性,应剥离土地的社会功能,使农业转变成利润导向性产业,使再生产性资本能够在农业或农村寻找到足够的经济机会,改造传统农业,引入农业新技术和新的生产要素,培育农村经济组织,丰富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内涵,使农业劳动力配置摆脱耕作经验的硬约束,从而打破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