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13)
- 2023(13032)
- 2022(10744)
- 2021(9988)
- 2020(8400)
- 2019(18858)
- 2018(18460)
- 2017(35839)
- 2016(19254)
- 2015(21570)
- 2014(21406)
- 2013(21173)
- 2012(19627)
- 2011(17651)
- 2010(17914)
- 2009(17311)
- 2008(17517)
- 2007(15810)
- 2006(14286)
- 2005(13476)
- 学科
- 业(87260)
- 济(86436)
- 经济(86301)
- 企(79826)
- 企业(79826)
- 管理(77616)
- 方法(34726)
- 财(31931)
- 业经(29647)
- 农(28812)
- 数学(26592)
- 数学方法(26366)
- 中国(24791)
- 制(23776)
- 务(22058)
- 财务(22030)
- 财务管理(22002)
- 企业财务(20850)
- 农业(19725)
- 策(19620)
- 技术(17890)
- 贸(17778)
- 贸易(17767)
- 易(17422)
- 体(17223)
- 划(16688)
- 和(15484)
- 银(14945)
- 银行(14940)
- 体制(14927)
- 机构
- 学院(282542)
- 大学(277935)
- 济(132044)
- 经济(129767)
- 管理(114513)
- 理学(97223)
- 理学院(96345)
- 管理学(95403)
- 管理学院(94840)
- 研究(94065)
- 中国(78309)
- 财(65965)
- 京(57991)
- 财经(50682)
- 科学(48980)
- 经(46131)
- 所(45686)
- 江(43639)
- 中心(42483)
- 农(40910)
- 经济学(40822)
- 研究所(40256)
- 财经大学(37301)
- 北京(37158)
- 经济学院(36650)
- 业大(34034)
- 院(33651)
- 州(33510)
- 商学(32903)
- 商学院(32585)
- 基金
- 项目(173873)
- 科学(141230)
- 研究(134494)
- 基金(130425)
- 家(110291)
- 国家(109289)
- 科学基金(96534)
- 社会(90234)
- 社会科(85733)
- 社会科学(85716)
- 基金项目(67364)
- 省(65298)
- 教育(60707)
- 自然(58820)
- 自然科(57498)
- 自然科学(57484)
- 自然科学基金(56584)
- 划(54063)
- 资助(53549)
- 编号(53358)
- 成果(44025)
- 部(41068)
- 制(39721)
- 创(39242)
- 重点(38446)
- 国家社会(38112)
- 发(37540)
- 业(37369)
- 课题(36870)
- 教育部(36418)
- 期刊
- 济(155440)
- 经济(155440)
- 研究(92375)
- 中国(58684)
- 财(55094)
- 管理(49576)
- 农(39993)
- 科学(35092)
- 融(32604)
- 金融(32604)
- 学报(31631)
- 农业(27301)
- 财经(26657)
- 大学(26466)
- 教育(25825)
- 技术(25622)
- 业经(25577)
- 经济研究(25133)
- 学学(25024)
- 经(23063)
- 问题(19853)
- 贸(18335)
- 世界(16922)
- 业(16665)
- 技术经济(16408)
- 国际(16349)
- 现代(14705)
- 财会(13981)
- 经济管理(13078)
- 会计(12967)
共检索到445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昌黎
伴随中国经济新一轮高速增长,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再次出现了迅速发展的新局面。以此为契机,日本在华制造业企业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当地经营和发展战略都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动向,给我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继续重视和大力引进日本制造业直接投资。
关键词:
日本 在华制造业企业 新动向 对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廖晓燕
文章在分析近几年制造业FDI的新动向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我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提出了通过建立跨国联盟发展高科技产业,利用制造业FDI对传统制造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完善利用制造业FDI的各项政策,切实提高我国国内相关企业的自身竞争力,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地结合起来等利用制造业FDI调整和优化我国制造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FDI 跨国公司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迟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孙理军 陈劲 王恒彦
当前,中国低技术制造业面临一系列挑战,其发展策略要由追赶型向竞争性和协调型调整,企业要采取平衡全球化和本地化发展战略、从事商业模式创新、加快信息化进程、选择适宜的技术创新战略等对策。
关键词:
低技术制造业 企业 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学敏 王亚飞
随着价值链分工的深入,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分工地位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文章通过认识产品内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所处的价值链分工地位,借鉴国内外企业价值链升级的理论与实践,深入探讨了我国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升级多元化路径,并提出企业层面、产业集群层面和国家层面的"三位一体"的升级对策。
关键词:
产品内价值链分工 升级 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服部健治
自1979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 开放政策到1999年间,从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累计来看,投资项目数为18,645件、合同金额为347.1亿美元,都继香港、美国、台湾之后位居第四位,执行金额(实际到位资金额)为245.0亿美元,位居香港、美国之后排名第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侯仕军
中国市场新形势对在华跨国企业利用母国优势的有效性提出严峻考验。它们开始反思母国优势在华遭遇的"价值陷阱",回应市场新形势和新诉求,并优化和协调在华资源配置以本土化地创造新增竞争优势。为此,跨国企业在华不仅通过实行"两条腿"走路、实施"大脑"工程、扩张市场范围、创新组织管理、促进人员本土化优化资源配置,而且还通过驱动产业整合、完善分销渠道、强化知识产权、聚焦降低成本、管理社会责任加强资源协调。
关键词:
跨国企业 资源配置 资源协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彦彦 李雪松
本文基于微观企业的涉房决策,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考虑了内生性选择和异质性的基础上,基于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运用反事实分析方法,考察了涉房决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作用和异质性效应。估计结果表明,涉房决策抑制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平均处理效应为1个百分点,市场竞争程度和税收激励也是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涉房决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抑制效应在房价上涨较快地区更加明显;涉房决策对研发依赖度不同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抑制效应存在差异,对研发依赖度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抑制效应更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对企业涉房决策和企业创新行为的理解,对于建立创新型国家具有政策参考意义。
关键词:
涉房决策 研发投入强度 反事实分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彦彦 李雪松
本文基于微观企业的涉房决策,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考虑了内生性选择和异质性的基础上,基于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运用反事实分析方法,考察了涉房决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作用和异质性效应。估计结果表明,涉房决策抑制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平均处理效应为1个百分点,市场竞争程度和税收激励也是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涉房决策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抑制效应在房价上涨较快地区更加明显;涉房决策对研发依赖度不同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抑制效应存在差异,对研发依赖度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抑制效应更大。本文的
关键词:
涉房决策 研发投入强度 反事实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史瑞祯 桑百川
自美国政府提出制造业回流战略以来,国际投资开启了新一轮全球布局,美国在华制造业投资也显现出了新特征和新走向。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美国对华制造业投资整体上缓慢回温,但仍受其政策因素及经济波动不确定性的影响,投资增速乏力,低端制造撤资转移和中高端制造撤资回流的动力较大,从而对中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与企业经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基于此,本文认为中国要保持定力、顺势而为,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应对未来变局,优化外资营商环境,加大制造业创新力度,在与美国竞争合作中巩固全球制造中心地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承云
通过对在华投资的中小企业访谈调研,特别是重点调研了制造业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东京都大田区,得出研究结果: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对华投资动机可以归纳为(1)跟进客户投资型,(2)边际产品转移、上下游产品分工型,(3)在华开发、生产优先型,(4)总部功能转移型,(5)市场指向型,(6)产品质量保证型。同时,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在区位选择上和著名大型跨国公司集中在京、沪、粤、津等大城市有所不同,多选择在交通便捷、劳动力相对便宜的上述大城市的周边及中小城市。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蒋晓枫 戴昌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迟
"十一五"期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具有十大成长特征:东部地区一直占有优势、民营企业成长性较强、重化工分布特征明显、入围企业规模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增加,研发密度较低、经济效率持续上扬、经营的动态特性尚不稳定、并购活动比较频繁、国际化平持续增长但不稳定、主业方向比较集中。"十二五"时期中国制造业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继续努力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即:实现长期稳健发展、增强战略管理能力、优化供应链管理、切实开展产业融合、有效实施产融结合、积极拓展新兴产业。
关键词:
制造业 制造业企业500强 转型升级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志鹏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是一种产业利用贸易和投资等形式在空间上实现移动的现象。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依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展望未来,通过"走出去"实现对外产业转移又是实现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自主性提升的重要途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注意过度对外产业转移带来的种种风险。深入研究当前产业对外投资的特征和节奏,对于把握中国产业对外转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尹铁岩 何明钰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切入点,针对我国制造业存在的产能过剩、库存冗余、供给质量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基于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CPFR)模型,采取信息系统技术、库存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的手段,优化供应链企业生产结构,以信息流带动商流、物流效率的整体提升,从而促进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