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26)
- 2023(16562)
- 2022(13726)
- 2021(12473)
- 2020(10788)
- 2019(24400)
- 2018(24015)
- 2017(46696)
- 2016(24749)
- 2015(27558)
- 2014(26910)
- 2013(26553)
- 2012(24251)
- 2011(21586)
- 2010(21803)
- 2009(20388)
- 2008(19984)
- 2007(17695)
- 2006(15803)
- 2005(14429)
- 学科
- 济(125611)
- 经济(125489)
- 业(93402)
- 企(84816)
- 企业(84816)
- 管理(84763)
- 方法(51683)
- 数学(42641)
- 数学方法(41989)
- 财(34845)
- 业经(33949)
- 农(30892)
- 中国(25936)
- 地方(23696)
- 务(23694)
- 财务(23639)
- 财务管理(23606)
- 企业财务(22379)
- 税(22096)
- 农业(22026)
- 学(20929)
- 制(20633)
- 税收(20624)
- 收(20445)
- 技术(19999)
- 和(19646)
- 理论(19250)
- 策(18136)
- 划(17528)
- 贸(17205)
- 机构
- 学院(356719)
- 大学(351048)
- 济(157237)
- 经济(154473)
- 管理(141938)
- 理学(122213)
- 理学院(121018)
- 管理学(118893)
- 管理学院(118251)
- 研究(116159)
- 中国(91242)
- 财(75307)
- 京(72726)
- 科学(69592)
- 财经(58939)
- 所(58068)
- 农(57158)
- 江(54602)
- 经(53487)
- 中心(53131)
- 研究所(52228)
- 业大(50276)
- 经济学(48645)
- 北京(45274)
- 农业(44857)
- 经济学院(43618)
- 财经大学(43383)
- 院(42150)
- 州(42109)
- 范(40604)
- 基金
- 项目(235231)
- 科学(187709)
- 基金(174182)
- 研究(169613)
- 家(152002)
- 国家(150763)
- 科学基金(131600)
- 社会(110552)
- 社会科(105070)
- 社会科学(105043)
- 省(91616)
- 基金项目(91164)
- 自然(85906)
- 自然科(84057)
- 自然科学(84034)
- 自然科学基金(82557)
- 教育(76787)
- 划(76226)
- 资助(71973)
- 编号(67346)
- 重点(53074)
- 成果(52738)
- 部(51544)
- 创(51336)
- 发(50938)
- 创新(47462)
- 国家社会(46744)
- 业(45728)
- 科研(45336)
- 课题(45106)
- 期刊
- 济(178014)
- 经济(178014)
- 研究(107646)
- 中国(63759)
- 财(61527)
- 管理(59016)
- 农(51285)
- 学报(50919)
- 科学(49574)
- 大学(39590)
- 学学(38079)
- 农业(35142)
- 技术(34906)
- 融(30001)
- 金融(30001)
- 财经(29927)
- 经济研究(29836)
- 业经(28185)
- 教育(27560)
- 经(25890)
- 问题(22390)
- 业(21335)
- 技术经济(21301)
- 统计(19485)
- 务(18139)
- 策(17877)
- 世界(17171)
- 贸(17119)
- 现代(17055)
- 财会(16837)
共检索到535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海燕 庄序莹
外商投资企业的蓬勃发展助推了中国经济增长,其贡献不容置疑,但外资企业的逃避税现象也愈演愈烈,给中国财政收入和经济可持续性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准确把握在华外资企业逃避税的规模是对外企逃避税问题进行研究和治理的基础。本文利用全国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进行实证分析,从地上经济和地下经济两个角度对中国外资企业逃避税规模进行宏观测算,总结出逃避税规模的区域特征、逃避税总额及"两税合并"政策对外企所得税额逃避的影响等,为中国税务部门制定反避税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和建议。
关键词:
外资企业 逃避税 面板数据 规模测算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敬雯 毛程连
本文通过对企业逃避税行为的一般均衡模型的构建,求解出最优均衡解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逃避税行为的因素。基于中国数据,对外资企业逃避税行为的社会福利效应进行经验实证,通过内外资企业逃避税因素的弹性比较,指出可通过提高稽查率,控制税率的方式有效地降低外资企业逃避税行为的社会福利损失,处罚率的提高对抑制外资企业逃避税行为作用不明显。
关键词:
外资企业 逃避税 社会福利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庄序莹 姚新超
近年来,中国官方公布的外资企业逃避税现象严重,税务机关查处重大案件数量和查补税款数量也呈不断扩大趋势。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税务部门对在华外资企业共实施税务稽查1.8万户,其中问题企业为1.25万户,比例高达69%,若按100%的稽查率进行推断,在华外资企业逃避税行为带来的年税收流失额可达1726亿元。2010年中国税务部门因加强反避税工作而增加的税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敬雯
通过修改Virmani的企业间接税逃避税模型和Yaniv的企业直接税逃避税模型,考察在华外资企业的逃避税差异,发现相对较低的逃避税成本导致外资企业逃避税现象严重,而追求即期利润最大化的单一经营目标导致外资企业的最优隐瞒率高于内资企业,则是外资企业逃避税行为普遍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一味地降低税率不是阻止逃避税行为的可靠途径,只有加强税收稽查与处罚,提高外资企业的逃避税成本,改善企业的纳税意识才是防范税款流失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企业逃避税模型 外资企业 间接税 直接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毛程连 吉黎
本文使用2005~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2008年两税合并政策对在中国的外资企业逃避税的影响。我们发现,两税合并使外资企业面临的实际税率提高,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相比,资产报酬率显著降低,出现了更多的企业逃避税现象。研究还发现,盈利越多的外资企业逃避税越多,规模越大的外资企业,逃避税越少。外商独资企业比其他形式的外资企业逃避税现象更严重,西部地区的外资企业逃避税更多。这说明实际税率提高刺激了外资企业的逃避税行为。
关键词:
逃避税 两税合并 企业所得税 外资企业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娅莉 Beixin Lin 廖伟民
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商业模式的演变和跨国企业全球价值链的整合,给中国基于传统经济模式建立的税制体系带来了严峻挑战。由于税制不完善、税收征管手段落后、税收监管不力等原因,中国成为数字经济背景下跨国企业逃避税的重灾区,一些跨国企业利用中国与其他国家税制之间的差异和全球一体化的经营模式逃避在中国的纳税义务,这些行为严重侵蚀了中国税基,损害了税收公平原则和中国税收主权。以所得税和增值税为例,分析数字经济背景下跨国企业在中国的逃避税现状、途径,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有效应对跨国企业逃避税行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跨国企业 逃避税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齐援军
随着三资企业的增多及投产盈利,我国的涉外税收金额也逐步增加,截至到1990年底,总共实现涉外税收130亿元.其中1988年为24.1亿元,1989年为35亿元,1990年为49.1亿元.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念庆 温勇
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国际经济合作不断扩大,发达国家的一些大企业由于资本积累,不仅在国内形成垄断企业,而且不断对海外进行直接投资,跨国公司、联属企业得到空前发展。它们促进了贸易、技术交流,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跨国公司、联属企业在内部贸易中的转移定价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逃税问题,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关联企业,又称联属企业(associated enterprise)在《联合国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范本》(1980)的第9条中将其解释为:“一、当(一)缔约国一方企业直接或间接参与缔约国另一方企业的管理、控制或资本,或者(二)同一人直...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辉 朱洪泽
企业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税收负担的轻重直接关系到实得利益的多寡,税收筹划必然成为企业理财工作的重点,但同时避税行为也会相伴而生。这两种极易混淆的活动对宏观经济产生截然相反的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薛漫天
依据中国工业行业层面数据,使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方法,评估2008年以来中国发布的反避税法规对于外资企业避税行为的遏制作用。研究发现:2008年两税合一改革明显增强了外资企业的避税动机,同期生效的各项反避税法规没有能够完全遏制其避税行为。具体而言,税制改革前享受优惠税率的外资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各种避税手段降低税前利润;随着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逐步退出,外资企业的避税动机也逐步增强。2016、2017年生效的反避税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资企业利用资本弱化和知识产权交易避税的行为。同期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中美贸易摩擦不影响上述结论。在新发展格局下,在华外资企业的利润将更多地来源于中国本地市场,完善避税法规体系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关键词:
反避税法规 外资企业 税基侵蚀 资本弱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迟冬梅 路军伟
运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1~2018年数据,构建跨层次模型实证检验企业资金需求结构与企业避税创新效应的关系,以及宏观经济波动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企业的长期资金需求与避税的创新效应正相关,而流动资金需求与避税的创新效应负相关;经济下行期企业长期资金需求与避税创新效应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而经济上行期企业流动资金需求与企业避税创新效应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进一步分组分析表明:国有力量较弱、融资约束较强和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其资金需求结构与避税创新效应的上述关系更加显著,对于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更加敏感。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真 王增娟
利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05—2010年大型连锁超市的相关数据,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大型连锁超市的规模经济性从内资和外资的视角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内资大型连锁超市的经营规模对企业产出确有正面的影响,但尚不未存在规模经济。尽管在华外资大型连锁超市的经营亦非典型的规模经济,但其投入—产出弹性系数却远高于内资企业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规模不经济是效率低下的表现,而提升规模收益水平则是我国大型连锁超市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
连锁超市 规模经济 零售业 零售战略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吕炜 陈海宇
腐败对企业逃避税行为有重要影响。理论分析发现,较高的腐败程度会增加企业逃税行为的边际收益,降低企业纳税遵从度,并利用2003~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证实了这一理论假说。实证结果发现,腐败与企业逃避税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进一步,分组检验腐败对企业逃避税行为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只在地税局征管、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小、企业所有制类型为私营的情形下显著,呈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特征。研究结论表明,腐败并不是在所有情形下都会对企业逃避税行为影响显著,其对于企业逃避税行为的影响是有条件的。
关键词:
腐败 企业逃避税 税收执法 财政压力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吕炜 陈海宇
腐败对企业逃避税行为有重要影响。理论分析发现,较高的腐败程度会增加企业逃税行为的边际收益,降低企业纳税遵从度,并利用2003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证实了这一理论假说。实证结果发现,腐败与企业逃避税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进一步,分组检验腐败对企业逃避税行为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只在地税局征管、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较小、企业所有制类型为私营的情形下显著,呈现出较强的差异化特征。研究结论表明,腐败并不是在所有情形下都会对企业逃避税行为影响显著,其对于企业逃避税行为的影响是有条件的。
关键词:
腐败 企业逃避税 税收执法 财政压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建军
地下金融是指货币金融当局以及统计核算部门未观测到的金融活动及其相关的金融组织、市场等金融要素与运行机制。地下金融的隐蔽性决定了测度它的规模必须从多个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比较。地下金融对宏观经济影响主要是对经济均衡、增长速度和经济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