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23)
2023(9170)
2022(8300)
2021(7956)
2020(6656)
2019(15648)
2018(15713)
2017(30326)
2016(16535)
2015(18654)
2014(18739)
2013(18517)
2012(16815)
2011(15090)
2010(14812)
2009(13389)
2008(12849)
2007(10960)
2006(9459)
2005(7998)
作者
(47336)
(39056)
(38732)
(36894)
(24951)
(18718)
(17576)
(15563)
(14873)
(13901)
(13533)
(12960)
(12229)
(12221)
(12044)
(11802)
(11774)
(11680)
(11084)
(11060)
(9705)
(9510)
(9351)
(8855)
(8677)
(8658)
(8643)
(8628)
(7783)
(7734)
学科
(63372)
经济(63303)
管理(46488)
(44865)
(36967)
企业(36967)
方法(31227)
数学(27062)
数学方法(26753)
(17266)
中国(16019)
(15486)
(14805)
业经(13879)
地方(13868)
农业(11943)
理论(11096)
(11047)
(10958)
贸易(10953)
(10594)
(10460)
技术(10194)
环境(10007)
(9753)
财务(9692)
财务管理(9678)
企业财务(9169)
教育(9103)
(8934)
机构
大学(232473)
学院(229446)
管理(95662)
(87121)
经济(85113)
理学(83996)
理学院(83066)
管理学(81599)
管理学院(81190)
研究(74835)
中国(53301)
(49489)
科学(48212)
(38325)
(37088)
业大(35437)
(35327)
研究所(34233)
中心(33589)
财经(31552)
(31339)
北京(31181)
(31104)
师范(30847)
(28768)
农业(27676)
(27461)
(26141)
师范大学(25180)
经济学(24994)
基金
项目(165242)
科学(129588)
研究(120631)
基金(119815)
(104206)
国家(103334)
科学基金(88969)
社会(74158)
社会科(70163)
社会科学(70143)
基金项目(64813)
(64146)
自然(59354)
自然科(57932)
自然科学(57921)
自然科学基金(56854)
教育(54985)
(54348)
编号(49744)
资助(49204)
成果(40086)
重点(36390)
(36183)
(34506)
(34112)
课题(33494)
创新(31749)
科研(31698)
项目编号(30942)
教育部(30897)
期刊
(91689)
经济(91689)
研究(66044)
中国(38888)
学报(37088)
科学(34539)
管理(33731)
(31649)
大学(27753)
(26965)
学学(25973)
教育(25708)
农业(22665)
技术(19511)
(15906)
金融(15906)
业经(15151)
财经(14321)
经济研究(14104)
图书(13956)
理论(12243)
问题(12078)
(12011)
科技(11983)
实践(11527)
(11527)
(11129)
技术经济(10760)
情报(10695)
现代(10596)
共检索到319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沈毅俊  潘申彪  
区别于以往对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的研究,文章采用泰尔指数对传统的“东、中、西”部FDI区域分布划分方法进行了考察,认为近20年来我国FDI区域分布变化不适合于用这种方法来划分,进而提出了“中心-外围”的划分方法和“中心—外围”结构迁移的命题,并对形成中心外围FDI区域分布格局及其迁移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柳思维  朱艳春  唐红涛  
我国城市发展的实践揭示,绝大多数城市的行政中心所在区域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商业中心;行政中心迁移往往带来迁入地零售商业的爆发式增长,行政中心区位和迁移与城市商圈空间分布之间有着显著关联。文章通过动态模糊算法仿真分析发现:行政中心对其空间所在区域的商圈发展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行政中心空间区位迁移与城市商圈空间结构演化存在显著的空间耦合互动,即迁入区域的商圈发展将显著加速,特别是区域内新商圈成形将明显加速,对迁出区域商圈的影响则相对不明显;城市商圈空间分布发展显著变化。最后,以长沙市的经验数据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沈续雷  
本文主要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近年来上海市外人口入迁及市内人口迁移规模增长,市外人口入迁、市内人口迁移的空间模式特征及其对上海人口再分布变动的影响,发现上海市内、外人口迁移,促进了上海人口再分布的郊区化发展与均衡化变动,对上海城市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功能重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都心部高密度人口仍按"摊大饼"方式外迁扩散、郊区有些区县因人口净迁出而形成一定相对"过疏化"趋势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的考察分析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启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董小平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阻力,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自上而下的变革机制、传统学校角色的根深蒂固及学校变革能力的缺乏。要走出课程改革的困境,需要把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课程变革模式相结合,实施转型的学校领导,发展变革性质的教师文化,超越学校范围的课程变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中  徐蓓  
中国内部区域发展情景上的异质性特征,使其在碳减排和绿色治理领域面临着极为复杂的挑战。为全面评估不同区域情景下的碳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通过界定"碳压力"概念,对省域层面的碳压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重心变化趋势进行了综合研判。结果显示,中国整体上处于严重"碳超载"状态,且空间分布具有显著不均衡性,并表现出一定的地理集聚特征;同时碳压力重心在经济重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持续保持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在对上述观察结果系统慎思的基础上,借助"碳锁定"和"产业碳锁定"的理论解释框架,从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两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筱  
秦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对秦汉人口问题加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秦汉社会特有的本质,审视中国历史人口发展的基本线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秦汉人口分布与迁徙作一初步讨论。 一 中国自西汉始,才有具体户口统计数字。《汉书·地理志》载:“迄至孝平”,“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汉极盛矣。”这是第一次史籍明载的全国户口统计数字。秦统一以前全国户口统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中  徐蓓  
中国内部区域发展情景上的异质性特征,使其在碳减排和绿色治理领域面临着极为复杂的挑战。为全面评估不同区域情景下的碳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通过界定"碳压力"概念,对省域层面的碳压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重心变化趋势进行了综合研判。结果显示,中国整体上处于严重"碳超载"状态,且空间分布具有显著不均衡性,并表现出一定的地理集聚特征;同时碳压力重心在经济重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持续保持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在对上述观察结果系统慎思的基础上,借助"碳锁定"和"产业碳锁定"的理论解释框架,从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两类典型区域出发,分别提出不同锁定情景下的绿色治理思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玉强  和留宪  马耀光  李宝琪  李嘉楠  昝伯阳  
【目的】研究渭河中下游铬(Ⅵ)的分布及迁移转化规律。【方法】以铬(Ⅵ)含量为测定指标,采用三点三线法,于2011-03采集渭河中下游陕西段13个水文监测站附近的水样,研究渭河河水中铬(Ⅵ)含量的分布规律;此外,采集了陕西段主要城市排污口污水及代表性断面的底泥,研究污染源及泥沙吸附作用对渭河中下游河水中铬(Ⅵ)含量的影响,并采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模拟了渭河中下游铬(Ⅵ)的沿程迁移规律,对水流自净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从上游至下游,渭河中下游陕西段河水中铬(Ⅵ)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西安段代表断面河水中铬(Ⅵ)含量达到最大,为0.113mg/L;对渭河中下游陕西段各主要城市排污口污水中铬(...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何雄浪  吴欢  
经济活动聚集带来的技术溢出正外部性和环境污染负外部性会对经济主体的空间选择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产业空间分布的均衡结构。引入技术溢出和环境污染的本地与跨界效应,对克鲁格曼的"中心—外围模型"进行"原汁原味"地发展,不仅可以验证其结论,而且也可以得到新的研究结论:本地技术溢出效应的增强或跨界技术溢出效应的减弱会强化产业集聚力,本地环境污染效应的增强或跨界环境污染效应的减弱会强化产业分散力;"技术溢出向心力"与"环境污染离心力"的综合作用影响产业空间分布的均衡结构,当"技术溢出向心力"大于"环境污染离心力"时,"对称结构"稳定的贸易自由度范围缩小,而"中心—外围结构"稳定的贸易自由度范围会扩大,反之则反是;不仅"原始中心—外围模型"中的"黑洞状态"("中心—外围结构"是唯一的稳定均衡结构)是一种常态,而且在一定的初始条件下"对称结构"也可能成为唯一的稳定均衡结构。因此,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是可能的,应通过促进区域间的技术溢出、加强地区间的环境污染治理合作等路径,积极探索区域一体化的新机制,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沈益民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加速了中国人口的迁移流动。人口迁移作为人口变动的三个重要过程之一,愈来愈被中国人口学界和社会各界所重视。1987年国家统计局进行的1%人口抽样调查中包括人口迁移的项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又被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艳   曹露   边佳胤   陈炜   冷泽权   赵西增   高运  
微塑料作为一类新兴污染物,已被证实,浓度过高会危害海洋生物的健康,而舟山团鸡山岛垃圾填埋场是一个潜在的微塑料的污染源,若管理不善导致微塑料泄露,可能会对舟山网箱养殖的发展及海水环境造成极大威胁。基于此,本文通过建立模型,研究当团鸡山微塑料泄露后,微塑料的迁移特性及分布规律,同时分析可能对舟山渔业带来的影响。研究表明,微塑料的迁移将受到季节性洋流和季风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季节分布规律和迁移特性。其浓度分布除大量聚集在释放点附近外,还会聚集在舟山岛与宁波之间的深水航道中,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深水航道中的微塑料占比分别为38%、36%、44%和42%。在冬季,大概2%的微塑料会进入到象山湾,对象山湾的网箱养殖带来一定影响。此外,本文探讨了微塑料的分布与海洋锋面的关系,研究表明,锋面会阻止微塑料向外扩散而聚集在近海。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近海微塑料污染,同时为微塑料污染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夏侯佐英  朱弘  金桂宏  王佳佳  范晓月  周洁昕  张明如  何云核  
为探究国家Ⅱ级野生保护植物蛛网萼Platycrater arguta的地理分布格局,了解它在气候变化下地理迁移的趋势,运用DIVA-GIS软件及其整合的BIOCLIM和DOMAIN模型,结合经过筛选的80个精确分布点信息,对其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2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均表明:当下蛛网萼的潜在分布区集中在中国浙赣闽交界处和日本四国岛,且未来气候下蛛网萼的最适生活区有明显的缩小,低度适生区整体向西偏移,并有向高海拔迁移的趋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检验表明:2种模型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值)均达到0.9以上,说明模型预测结果可信。对19个气候变量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95%以上,其中年降水量(BIO12),最湿季降水量(BIO16)和最暖季降水量(BIO18)载荷值较高,是影响蛛网萼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表明水分是影响蛛网萼分布的主要因素。建议基于其预测的分布区域开展相应的调查与保护工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车哲九  
朝鲜民族是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土著民族之一,源于朝鲜半岛。从19世纪中叶开始,朝鲜半岛的朝鲜人陆续向中国、原苏联、日本等周边国家大量迁移,逐渐成为遍布整个东北亚的伟大民族。据初步统计,目前在东北亚地区的朝鲜族约有6870万人,占东北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燕飞  李荭荭  黄幸然  方熊  易志刚  
以福建泉州大坪乡、三明坂面乡和福州福建农林大学茶园为研究对象,使用ICP-MS测定茶园土壤及对应茶树的根、老枝、嫩枝、老叶和嫩叶样品中镉(Cd)和铅(Pb)含量,并对Cd和Pb在茶园土壤—茶树系统中的分布情况以及迁移富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坪乡、坂面乡和农林大学茶园土壤的Cd和Pb的平均含量分别介于0.022~0.076 mg·kg~(-1)和20.73~65.73 mg·kg~(-1),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限定值.3个茶园茶叶中Cd和Pb含量分别介于0.003~0.054 mg·kg~(-1)和0.01~4.28 mg·kg~(-1),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表明研究区茶园无Cd和Pb污染.整体而言,Cd和Pb不易向茶树地上部迁移,各茶园Cd和Pb在茶树中的转移系数表现为从上而下递减的趋势,嫩叶的转移系数最小,分别为0.01~0.05和0.01~0.06.此外,各茶园茶树对Cd和Pb的富集能力基本表现为叶<枝<根,嫩叶富集能力最弱,分别为0.098~1.006和0.009~0.048,且各茶园茶树对Cd的富集能力明显大于Pb.本研究结果可为茶园选址及茶园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永瑞  李飞  
对人工湿地松林内K、P、Ca、Mg、Cu、Na、Zn、Mn、B等9种化学元素的研究,通过降雨输入、地表径流输出以及在林分中的积累、留存、淋溶、归还和吸收等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湿地松林有较高的生产力〔生物生产量20.81t/hm2·a,生长量16.88m3/hm2〕,原因在于它对化学营养元素的利用率较高。林分的化学元素支出大于收入,但由于归还量少,林分循环效率低,林地的矿质元素支出大于收入,林地质量在退化。建议人工调控湿地松林,以提高林分生产力,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