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89)
- 2023(4774)
- 2022(3847)
- 2021(3747)
- 2020(3327)
- 2019(7900)
- 2018(7942)
- 2017(16278)
- 2016(8529)
- 2015(9837)
- 2014(9876)
- 2013(9566)
- 2012(8637)
- 2011(7495)
- 2010(7755)
- 2009(7372)
- 2008(7307)
- 2007(6530)
- 2006(5752)
- 2005(5141)
- 学科
- 济(39193)
- 经济(39170)
- 业(25045)
- 管理(24957)
- 方法(22946)
- 企(22917)
- 企业(22917)
- 数学(20134)
- 数学方法(19634)
- 财(9617)
- 中国(8559)
- 理论(8243)
- 农(7963)
- 业经(7765)
- 务(7004)
- 财务(6971)
- 财务管理(6964)
- 企业财务(6692)
- 贸(5700)
- 贸易(5697)
- 制(5678)
- 和(5661)
- 学(5624)
- 易(5537)
- 地方(5529)
- 技术(5352)
- 农业(5176)
- 融(5035)
- 金融(5033)
- 银(4843)
- 机构
- 学院(123045)
- 大学(122788)
- 济(50536)
- 管理(50317)
- 经济(49530)
- 理学(44046)
- 理学院(43657)
- 管理学(42566)
- 管理学院(42362)
- 研究(35775)
- 中国(27260)
- 京(24992)
- 财(23589)
- 科学(20531)
- 财经(19115)
- 经(17333)
- 江(17295)
- 所(17170)
- 中心(16399)
- 业大(16014)
- 北京(15759)
- 研究所(15463)
- 范(15281)
- 经济学(15262)
- 师范(15157)
- 农(14759)
- 财经大学(14379)
- 州(14287)
- 经济学院(13691)
- 商学(13609)
- 基金
- 项目(80994)
- 科学(64532)
- 基金(59337)
- 研究(59157)
- 家(50971)
- 国家(50554)
- 科学基金(44537)
- 社会(37836)
- 社会科(36045)
- 社会科学(36034)
- 省(31372)
- 基金项目(30569)
- 自然(29407)
- 教育(28976)
- 自然科(28843)
- 自然科学(28840)
- 自然科学基金(28327)
- 划(26347)
- 资助(26342)
- 编号(24382)
- 成果(19826)
- 部(18179)
- 重点(17997)
- 创(16939)
- 课题(16614)
- 教育部(16230)
- 发(16170)
- 人文(15888)
- 大学(15833)
- 创新(15618)
共检索到175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潘镇 鲁明泓
本文以1990—2000年间投资于江苏省的3452家外资企业为样本,分析了投资国文化、投资国与中国的文化差异对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来自控制性权力偏好型和风险喜好型国家的外资偏爱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本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差异越大,外资越有可能采取合资方式来规避跨国经营中的风险;中国吸引外资经验的丰富降低了外资进入后的经营风险,从而促使它们越来越多地采取独资进入模式。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外商投资企业 进入模式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叶广宇 海力皮提木·艾比卜拉
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借鉴演化博弈理论探究企业通过OFDI"走出去"时的跨国并购方和标的方在全要素生产率上的差异对企业OFDI进入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利用Hotelling模型构造资本密集型企业与劳动密集型企业OFDI进入策略选择博弈模型,讨论两类企业OFDI进入方式决策在并购双方生产率差异变化之下的变迁机理。研究发现:当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生产率差异较小时,市场达到两类企业都倾向于跨国并购策略的演化稳定状态;当并购双方生产率差异较大时,企业的生产要素密集度及其结构对其OFDI进入模式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知识或技术密集度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企业与综合实力强势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采取跨国并购战略,而另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选择绿地新建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即企业OFDI进入策略选择因其所属的行业生产要素密集度及其结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开放的领域正不断扩大。自1996年开始在浦东进行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试点,在浦东和深圳进行中外合资外贸企业的试点,以这两个领域对外资的开放为标志,除少数与国家安全、新闻媒介等国际社会认可的不开放领域外,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已基本上“无禁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时雄 刘丹
使用Zephyr数据库中2010—2015年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并结合各企业年报数据,建立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从企业异质性和东道国特征等因素出发,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规模较大和研发水平较高的中国企业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的模式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当东道国市场规模越大、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越大、治理水平越高时,中国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的模式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而企业战略资产水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生产率以及东道国创建企业成本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两种模式的选择无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金鹿
企业开展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何种进入模式直接关系到技术获取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动态能力视角提出高层管理者认知—组织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的选择分析框架,识别了高管团队国际化经验、技术寻求类型、企业规模、产业变革程度4个影响进入模式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假设命题。通过对康希诺生物、鹦鹉乐器和天津药业三家企业进行跨案例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高管团队国际化经验丰富的企业倾向于决策与控制程度高的进入模式;技术寻求类型的差异影响进入模式的选择,而企业规模对进入模式的影响是无差异的;处于产业变革程度高的企业倾向于组织弹性大的进入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欢
随着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关FDI规模是否适度的问题就值得关注。本文利用缺口理论,通过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外商直接投资者三方的博弈分析,探讨了FDI规模问题,以此解释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用FDI规模增长的内在机制,并得出FDI规模问题实质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结论。相应地,解决FDI规模问题就需要中央政府清理整顿地方政府与中央政策不一致的招商优惠政策。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规模 地方政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陈生 夏洪胜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FDI)进入中国的市场模式出现独资倾向。本文探讨了中国FDI进入模式的独资倾向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的市场规模、开放水平和FDI的工业比重等变量都对其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市场化程度以及FDI的服务业比重则对其有显著的负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对FDI进入模式的独资倾向影响则不显著。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进入模式 独资 影响因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陈生 夏洪胜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的市场模式出现独资倾向。文章探讨了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独资倾向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的市场规模、开放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工业比重等变量都对其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市场化程度以及外商直接投资的服务业比重则对其有显著的负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对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的独资倾向影响则不显著。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进入模式 独资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国学
我国对外投资体制及其东道国的制度环境通过影响中国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不同投资模式的组织成本,进一步影响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选择三十多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选择更多地受到了我国和东道国制度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对外投资体制及其东道国的制度环境通过影响中国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和不同投资模式的组织成本,进一步影响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选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渝琳 梅新想
文章利用一般均衡产业结构模型,刻画了中国对外投资的行业特征和投资类型特征。结果显示:从行业上来说,跨国公司进入特定行业会选择其中一种投资模式,并且绿地投资模式和跨国并购模式之间存在唯一的门槛值;从投资类型来看,发达国家偏好跨国并购的投资模式,组件制造密集型产品的对外投资是资源寻求型FDI,是发达国家的对外强势投资,能够获得多于预期的收入份额;总部服务密集型产品的对外投资是战略资源寻求型FDI,是发展中国家以牺牲收入份额为代价、获取互补战略资源为目的的对外弱势投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常雪 刘琳
当前我国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倡议,鼓励企业产品出口、开辟海外市场以及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中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其会进一步影响到企业对外投资效率与公司价值。本文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高管背景和管理层激励等方面对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指出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如何在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中更好发挥混合所有制的作用并促进对外投资绩效的提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裴长洪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工业发展模式裴长洪一、外商投资在中国工业部门中的比重和贡献1988年以前,外商投资在工业中的比重并不很高,除1985年外,其余年份外商投资在工业部门中的比重都没有超过三分之一,即便是1985年也只达到37.6%,而房地产、公用设施及...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洪江 田也壮
中国经济发展处于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在此背景下 ,探索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新政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讨了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和效果 ,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时代要求 ,尝试性提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新构想 :选择性进入———全面运用产业政策提高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效益。
关键词:
吸收外资 外资政策 产业政策 选择性进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茂 陆毅 陈丽丽
本文借助中国商务部提供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以下简称),整理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库",再把该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形成的全新数据库包含丰富的企业财务信息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信息。基于整合后的数据库,本文首次实证考察了生产率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本文发现: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并购模式的概率越大;母国企业上游知识资产跨国流动性差异会一定程度影响生产率的选择效应;通过对生产率分解进一步发现,管理能力越强的企业明显倾向于选择并购模式,但研发能力对投资模式的选择效应却并不明显。因此,本文的发现对我国"走出去"企业进入模式选择能够提供微观...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略
本文认为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如何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一个重点 ,在寻求有效的解决之道时 ,首先要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目前 ,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严重失衡 ,东部与西部地区的差距问题已十分尖锐 ,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环境、政策、结构和效率因素。要扩大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 ,在政策上可采取更灵活的办法 :(1 )对西部地区具有优势的项目 ,以及环保和教育项目制定相应政策 ,给予特别鼓励 ;(2 )适当放宽对西部地区设立限制性外商投资项目的政策 ;(3)适当扩大商业零售、金融、保险等行业在西部地区的试点范围 ;(4)在西部大城市建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