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67)
- 2023(6563)
- 2022(5410)
- 2021(5420)
- 2020(4225)
- 2019(9565)
- 2018(9684)
- 2017(17728)
- 2016(10166)
- 2015(10881)
- 2014(10946)
- 2013(10563)
- 2012(9827)
- 2011(9091)
- 2010(9613)
- 2009(9190)
- 2008(9459)
- 2007(8751)
- 2006(8271)
- 2005(7467)
- 学科
- 农(48413)
- 济(42170)
- 经济(42111)
- 业(35361)
- 农业(32319)
- 管理(22179)
- 业经(17357)
- 企(15844)
- 企业(15844)
- 制(15125)
- 农业经济(12322)
- 体(11887)
- 中国(11698)
- 方法(10982)
- 发(10174)
- 财(9639)
- 村(9481)
- 农村(9462)
- 地方(9356)
- 数学(9193)
- 数学方法(9022)
- 发展(8963)
- 展(8952)
- 体制(8492)
- 银(8267)
- 银行(8260)
- 策(8048)
- 行(7983)
- 土地(7665)
- 建设(7493)
- 机构
- 学院(140273)
- 大学(134894)
- 济(57658)
- 经济(56351)
- 管理(51307)
- 研究(50546)
- 农(47226)
- 理学(43372)
- 中国(43019)
- 理学院(42953)
- 管理学(42176)
- 管理学院(41928)
- 农业(35374)
- 科学(29686)
- 京(28898)
- 业大(27648)
- 财(27555)
- 所(25916)
- 中心(25019)
- 江(23796)
- 研究所(22877)
- 农业大学(21477)
- 财经(19752)
- 省(19672)
- 范(19621)
- 师范(19468)
- 州(18366)
- 北京(18044)
- 经(17887)
- 业(17442)
- 基金
- 项目(85716)
- 研究(67753)
- 科学(66807)
- 基金(60321)
- 家(52140)
- 国家(51476)
- 科学基金(43340)
- 社会(43064)
- 社会科(40051)
- 社会科学(40038)
- 省(35159)
- 基金项目(31918)
- 编号(30309)
- 教育(29886)
- 农(27976)
- 划(27689)
- 成果(25353)
- 自然(25294)
- 自然科(24653)
- 自然科学(24649)
- 自然科学基金(24200)
- 资助(23123)
- 课题(20245)
- 发(19696)
- 部(19389)
- 重点(18869)
- 性(18440)
- 制(18218)
- 国家社会(17525)
- 创(17270)
共检索到234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然 艾芳 张相斌
农村信用社改革,应综合考虑我国农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各种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根据各地农村信用社不同的经营管理水平选择不同的改革模式。在外部治理方面需要创建公众人士、政府行为、金融监管、行业规则、法律规范等良好的制度;在内部治理方面则需要针对“三会”制度中各个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来进行改革。
关键词:
信用社 三会制度 三种模式 试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朱迪星
围绕央行专项票据兑换工作展开的农信社改革取得了很大的前期成果,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绝大多数县级农村信用社资本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能够扭亏为盈,经营管理也开始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但票据兑换工作结束后的治理目标缺失导致大量农信社出现资本质量下降、伪控制权以及逆向治理等行为异化现象,从长期来看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大量行政和财政资源支撑的农村信用社改革陷入困境。本文借鉴国外前沿理论,结合改革现状提出了多治理目标分离的新法人治理框架,以期为后改革时期农信社发展思路调整提供借鉴。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范秀红
随着我国金融业即将全面对外开放,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因此,理性分析我国目前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建立现代化的法人治理结构模式,完善风险防范的制度约束机制,是提高农村信用社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法人治理结构 内部人控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付进宽 杜绍能
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改革过程中出现了法人治理与有关规定存在出入、制度设计与实际操作不一致、职能作用与社会需求产生矛盾、外部监管与主体承受不相适应、市场定位与经营机制发生错位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促进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农信社 统一法人改革 思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何祖乐 佘国平 陈文龙
至于银行如何进一步加强对信用社的领导管理,我们认为,首先,鉴于县联社不宜撤销的实际,是否可以选择县联社与银行科(股)室合署办公,或者与银行信用合作科(股)合并,人事管理权集中银行统管,对外挂两块牌子,对内一付班子,撤销基层中心社,其“三员”(信贷、会计辅导、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海明 林胜
完善的产权制度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经营的基础,是其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效金融支持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不完善,存在改革的必要性。应在统一法人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产权改革模式,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结构及治理机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产权 治理 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洁 杨伟坤
2003年以来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从治理角度看,沿着两条主线展开:一是在中央和省级政府层面重构省级信用社的管理体制;二是在县域层面建立以县级联社为统一法人的产权制度安排。在中央政策扶持和新的体制机制基础上,农村信用社获得了快速发展。①按照现代金融制度的要求,农村信用社逐步完善"三会"议事规则,基本上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体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崔幸之 王平 徐明慧
内部人控制、缺乏竞争和扶持政策缺乏长效性是影响农村信用社独立法人地位长期稳定的重要因素。要坚持农村信用社独立法人地位长期稳定,就必须使内部人的权益与农村信用社的长期利益紧密结合,使控制者成为所有者,从而自觉地维护农村信用社的独立法人地位,并在此基础上,配以外部的竞争压力和适度的优惠政策来保障农村信用社独立法人地位的长期稳定。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法人治理结构 问题 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志刚
目前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大多形同虚设,有名无实,妨碍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顺利进行。尽快解决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起真正体现合作制并符合现代企业运行规则的法人治理结构,已成为必然选择。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法人治理结构 合作金融组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叶子芬
农信社遵循现代企业制度所构建的“三会一层”法人治理结构,在理论上没有明显纰漏,在实践上经国内外无数企业证明行之有效。但是,该治理结构移植农信社十多年仍普遍反映徒有其形而无其神,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的问题严重。原因除了制度落实不力外,关键在于与之匹配的农信社产权制度、激励约束机制等存在缺陷,即生存环境恶化导致先进管理模式水土不服。为此,本文结合广东农信社的实际情况,系统论述了农信社沉积多年的法人治理缺路,并逐一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法人治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旸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2003年以来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但时至今日,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仍很不完善:股权设置不合理,“三会”制度形同虚设,民主管理流于形式,省级联社和市级联社(办事处)的行政干预使基层信用社缺乏经营自主权,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机制尚未取得根本性转变。反思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构建法人治理结构过程中忽视了治理结构与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因此,必须在充分考虑与农村社会经济环境适应性的基础上,重构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法人治理结构 股份合作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