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1)
2023(2010)
2022(1702)
2021(1862)
2020(1494)
2019(3433)
2018(3349)
2017(4729)
2016(3744)
2015(4796)
2014(4918)
2013(4107)
2012(3832)
2011(3487)
2010(3841)
2009(3022)
2008(2918)
2007(2789)
2006(2505)
2005(2335)
作者
(8583)
(7093)
(7073)
(7036)
(4546)
(3400)
(3338)
(2872)
(2853)
(2834)
(2511)
(2505)
(2498)
(2443)
(2308)
(2158)
(2129)
(2129)
(2074)
(2058)
(2001)
(1984)
(1931)
(1760)
(1694)
(1681)
(1640)
(1598)
(1589)
(1575)
学科
教育(9508)
教学(7198)
管理(6194)
理论(5737)
中国(5128)
学法(4664)
教学法(4664)
学理(3769)
学理论(3769)
研究(3516)
政治(3487)
思想(3468)
思想政治(3387)
政治教育(3387)
治教(3387)
德育(3352)
(3273)
学校(3134)
(2845)
经济(2837)
工作(2578)
(2240)
企业(2240)
(2151)
(2136)
高等(2108)
人事(1832)
人事管理(1832)
研究生(1771)
(1625)
机构
大学(41206)
学院(36908)
研究(13556)
教育(12477)
(10550)
师范(10459)
(10176)
管理(8724)
(8623)
技术(8557)
科学(8457)
职业(8388)
师范大学(8134)
中国(8109)
北京(6950)
理学(6849)
(6715)
(6707)
(6631)
理学院(6619)
(6556)
中心(6245)
管理学(6124)
管理学院(6057)
经济(6011)
职业技术(5967)
研究所(5955)
技术学院(5892)
业大(5652)
(5479)
基金
项目(22006)
研究(21510)
科学(16314)
教育(15507)
编号(11467)
成果(11326)
(11248)
基金(10909)
课题(10410)
社会(9685)
(9649)
(9470)
社会科(8818)
社会科学(8814)
(8547)
国家(8329)
大学(7460)
规划(6960)
研究成果(6770)
科学基金(6661)
项目编号(6635)
(6269)
重点(5707)
年度(5666)
(5629)
(5624)
(5564)
基金项目(5544)
高校(5350)
(5191)
期刊
教育(30780)
中国(22726)
研究(17796)
(10347)
经济(10347)
职业(8143)
学报(7293)
大学(7043)
高等(6468)
图书(6312)
技术(6167)
(5973)
高等教育(5430)
书馆(4901)
图书馆(4901)
技术教育(4584)
职业技术(4584)
职业技术教育(4584)
农业(4432)
学学(4375)
科学(4266)
成人(4163)
成人教育(4163)
管理(4041)
(3980)
(3784)
论坛(3784)
(2821)
教研(2765)
高教(2765)
共检索到78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亚丽  
从人文精神的内涵入手,指出人文精神重建,是当前高教的重要课题;指出共青团担负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任务;提出了团组织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与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杰  刘康声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当今社会的主流精神,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文与科学的交融越来越明显。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首先都要把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主要目标。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作为学生各项能力素养发展的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文章提出了高职大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交融及其培养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宁华  
近年来,我国医患矛盾演化得越来越激烈,医患恶性事件频发,造成惨痛结局。在痛心之余反思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除了因医疗卫生制度层面的设计缺陷和管理层面的执行不力,医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也是造成医患纠纷频发并上升为激烈冲突的重要原因。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应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在学校办学和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一、我国医学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人文素养在生源上的缺失。我国的招生制度规定医学专业只能招收高中理科学生,文理分科不仅使理科生与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书义  
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强化人文教育,重建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教学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注重大学生知识的内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肖沫  
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在高校,人文精神表现出求真务实、追求真理、文明高尚、爱国敬业、与时俱进、不畏艰难的特征。当前,医学生人文精神的状况不容乐观:拜金主义泛滥,功利主义盛行,精神家园迷失,人文关怀淡漠等等,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新的时期必须加强对高校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全面成才。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虹  
21世纪许多问题的解决 ,都需要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高校图书馆突出狭义教育性原则、尊重学生原则、参与原则和互动性原则 ,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为高校素质教育服务发挥应有的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俞亚萍  郝永贞  
"90后"大学生在思想上呈现出诸多新特点,这些特点给高校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共青团必须直面这种挑战,把握"90后"大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通过创新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方法、工作角色来作出积极的回应,从而更好地发挥共青团的职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宇文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任务,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为党和人民工作、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为更好地适应当代国情、社情和生存发展状况,有效解决大学生在人格养成方面出现的问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对大学生人格精神的培育,致力于培养政治坚定、品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何锋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宝贵财富,而其中关注个人发展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和强调社会担当的"责任和忧患意识"应成为构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文学经典阅读、在践行中体悟传统文化精髓、利用网络教育平台的独特优势、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构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邵晶  
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共青团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并提出发挥共青团服务职能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蓉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要从立德树人的目标出发,重点进行中国传统美德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晓荒  
加强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完善其知识结构、促进其健康成长的需要。为此,高职院校要根据高职培养目标,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目标;根据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具有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构建高素质的人文师资队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其训  朱春花  邵卫旭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价值导向,它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人文精神的缺失必将造成大学生的畸形发展。因此,要培养和造就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重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即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养料、重视人文科学、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陆敏  
大学生是连接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桥梁,如何利用课程思政建设将高校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和实践中,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是当下值得探索的议题。由王昕晔、谢铮及宿哲骞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一书基于课程思政建设内容,探索思政教育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发展路径,为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提供思考借鉴。该书共分为六章。首先,辨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概念区别,探讨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方式与途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海洪  朱宗友  
共青团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使命,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认知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规律、大学生群团组织思想建设规律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深化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活动,促进思想政治意识向行动转化;夯实共青团基础建设,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构建网络化工作格局,创新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范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