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65)
- 2023(15353)
- 2022(12963)
- 2021(12095)
- 2020(10466)
- 2019(24231)
- 2018(23726)
- 2017(45769)
- 2016(24501)
- 2015(27926)
- 2014(27614)
- 2013(27669)
- 2012(25661)
- 2011(23118)
- 2010(23001)
- 2009(21431)
- 2008(21356)
- 2007(18622)
- 2006(15849)
- 2005(14095)
- 学科
- 济(111754)
- 经济(111639)
- 管理(70471)
- 业(69882)
- 企(57187)
- 企业(57187)
- 方法(55180)
- 数学(49366)
- 数学方法(48825)
- 财(28434)
- 中国(28401)
- 农(27941)
- 业经(22741)
- 贸(21956)
- 贸易(21949)
- 易(21377)
- 学(20451)
- 地方(19443)
- 制(18852)
- 农业(18582)
- 务(18338)
- 财务(18281)
- 财务管理(18242)
- 企业财务(17445)
- 融(16589)
- 金融(16585)
- 银(15997)
- 银行(15962)
- 技术(15740)
- 和(15554)
- 机构
- 大学(362541)
- 学院(359129)
- 济(158485)
- 经济(155818)
- 管理(141894)
- 理学(123910)
- 理学院(122603)
- 研究(120750)
- 管理学(120535)
- 管理学院(119870)
- 中国(91730)
- 京(75093)
- 科学(71470)
- 财(70592)
- 所(59988)
- 财经(57870)
- 农(56905)
- 中心(55492)
- 研究所(54807)
- 经(52866)
- 业大(51460)
- 经济学(50473)
- 江(50366)
- 北京(47098)
- 经济学院(45869)
- 范(45192)
- 农业(44999)
- 师范(44744)
- 财经大学(43410)
- 院(43257)
- 基金
- 项目(244381)
- 科学(194858)
- 基金(182787)
- 研究(175632)
- 家(159216)
- 国家(157998)
- 科学基金(136625)
- 社会(115249)
- 社会科(109608)
- 社会科学(109578)
- 基金项目(96141)
- 省(92093)
- 自然(88552)
- 自然科(86623)
- 自然科学(86593)
- 自然科学基金(85120)
- 教育(81130)
- 划(78633)
- 资助(75989)
- 编号(68298)
- 部(56265)
- 重点(54976)
- 成果(54822)
- 发(52126)
- 创(50869)
- 国家社会(49181)
- 教育部(48802)
- 创新(47660)
- 科研(47390)
- 人文(46781)
- 期刊
- 济(162714)
- 经济(162714)
- 研究(101964)
- 中国(61357)
- 财(54641)
- 学报(54445)
- 科学(51999)
- 管理(50939)
- 农(50119)
- 大学(41916)
- 学学(39754)
- 农业(34596)
- 融(31276)
- 金融(31276)
- 技术(30714)
- 教育(30577)
- 财经(29005)
- 经济研究(27827)
- 业经(24977)
- 经(24968)
- 问题(22148)
- 贸(20370)
- 业(19744)
- 统计(19603)
- 技术经济(18732)
- 世界(17850)
- 国际(17730)
- 策(17543)
- 版(16728)
- 商业(16362)
共检索到513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让让
产业组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在位者对过剩生产能力进行投资,会在产量竞争中取得先动优势,预期价格和利润下降会使进入者面临更高的进入壁垒,从而使产能投资具有进入阻止效应。本文从理论模型、计量检验和案例分析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中国乘用车制造企业的产能投资行为。两阶段博弈模型证明,需求不确定和在位者数量增加会导致进入阻止成为一种公共产品,不利于产能投资发挥进入阻止效应;基于Logit回归的检验发现,在位者的前一期投资没有体现出进入阻止效应;案例研究表明,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能力和动机存在明显差异的在位者,也未能利用产能策略维持已有市场地位和减少大规模进入所产生的负面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宋铁波 钟槟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合法性视角讨论了企业阻止进入战略的有效性,构建了一个制度特征、在位者影响力与阻止进入战略有效性关系的理论模型。研究认为,组织场域的制度化程度与行业内构建合法性壁垒行为的数量、强度呈倒U型的关系;在位者影响力与合法性壁垒构建行为数量、强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合法性壁垒构建行为的数量、强度与阻止进入战略的有效性呈正相关的关系,后两种关系受到新进入者影响力的反向调节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晓丹 王帆
本文基于中国乘用车市场微观数据,应用结构估计方法,结合汽车需求替代和发电结构评价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减排净效应,并模拟“双碳”目标下的减排效果。研究发现,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较好实现了市场推广的政策目标,贡献了新能源汽车销量的48.72%,但其中仅31.72%的增量来自对燃油车的替代,其余68.28%则来自补贴刺激的额外新增;补贴在减排方面存在双向作用,替代效应通过替代燃油车减少了尾气排放,直接效应刺激了新能源汽车额外新增,增加了用电排放,由于替代效应弱于直接效应,在当前发电结构下最终导致21个样本省市碳排放净增加941.39万吨,可见补贴并不是一项有效的减排政策。同时,补贴政策的减排效果与发电结构密切相关,发电结构达到“碳中和”时补贴政策会净减排1000.05万吨。基于此,本文提出,汽车行业减排的政策设计应关注需求替代与能源背景,适应能源结构调整的同时促进新能源汽车有效替代燃油车,以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碳排放 补贴政策 需求替代 发电结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行伟波 张康 石光 岳阳
减少区域间市场分割和构建全国统一市场是实现经济内部大循环的重要途径。汽车作为中国各地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能高效地实现市场整合,对于拉动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国产乘用车数据,基于Obstfeld和Rogoff(2000)模型,分析中国的乘用车销售是否在企业总部所在地呈现明显的本地偏好。控制了一系列变量之后的结果表明,乘用车企业的本地市场占有率显著高于非本地,并具有明显的企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分析发现地区间乘用车销售存在明显的贸易壁垒,但相对较小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中国乘用车市场一体化的进展卓有成效。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数据期内各省份发布的汽车产业扶持政策的影响,发现各地产业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本地偏好的增强。
关键词:
乘用车 本地偏好 市场分割 产业政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谭诗羽 白让让
本文以1986-2013年间中国乘用车市场179款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为样本,实证分析了研发和生产模式对产品动态市场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1)技术引进会降低自主品牌产品的短期绩效,不过这一不利影响能被企业的内部研发投入抵消;相反,技术外包能提升产品的短期绩效。两种外部研发模式对产品绩效的影响均不可持续;(2)一体化关键零部件生产能提升自主品牌产品的短期和长期绩效,但企业规模会在其中起负调节作用;(3)研发和生产模式对产品绩效的影响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存在差异,民营企业的产品绩效更容易受研发和生产纵向组织形式影响;(4)产品的市场绩效还受市场结构的影响,随着自主品牌产品日益同质化,产品间市场份额的蚕食效应愈发明显;(5)现阶段,受企业规模以及与供应商协调能力的限制,外来引进平台并不适合自主品牌企业,也不利于产品绩效的提升。上述结果说明,自主品牌要想获得持续的市场成功离不开对内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对纵向组织结构或价值链的优化整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孔子科 刘晶茹 孙锌
近20年来,中国私人汽车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阶段,其引起的物质存量的代谢格局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自下而上的代谢分析方法,对中国1997—2016年城镇家庭乘用车消费的材料存量进行了动态分析,量化了家庭乘用车消费引起的材料代谢结构与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乘用车消费的物质存量快速增加,2016年城镇家庭乘用车消费户均物质存量已达466.62 kg,比1997年的2.29 kg增长了200多倍。乘用车物质代谢仍处于存量净增加阶段,2016年户均输入量是输出量的9倍以上。同时,存量的材料组成也在不断变化,普通钢材和铁的比例分别由1997年的46.72%和11.79%下降到2016年的37.96%和6.80%,逐渐被高强钢和铝金属替代。虽然目前材料输出还是以普通钢铁为主,但是随着存量的逐渐报废,高强钢和铝等材料会成为报废资源的重要组成,其资源的回收管理值得关注。由于汽车报废的滞后性,高强钢和铝材料等资源大量输出不可避免,这为汽车报废拆解行业资源管理和回收提供了新的方向。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蔡薇
基于20112015年中国数家上市汽车企业的面板数据,建立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下规模可变的BCC(技术效率评估)模型以及产出角度的Malmquist(马奎斯特指数)模型,测评10家上市车企的技术创新效率。结果显示,总体上近年来中国汽车企业创新活动进步较慢且趋于平稳,创新活动效率最高的是合资企业上汽集团,国有车企中的江淮汽车创新活动效率虽不及上汽集团,但近年其研发重点置于新能源汽车,具有战略性意义,民营车企中长城汽车将有限的研发资本和人力资源投入到新车型的研发,在SUV汽车研发领域独树一帜。
关键词:
汽车企业 数据包络分析 技术创新效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立中
运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加总数据和随机系数离散选择(BLP)等模型,在对汽车市场进行需求估计和供给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模拟测算了各种可能的兼并重组行为的福利效应,试图对新一轮汽车产业兼并重组政策做些评估。结果发现:(1)目前乘用车市场产品(车型)相似程度太高;(2)相对于其它模型而言,BLP模型能够更精确地刻画"产品间相似程度越高,替代关系越大"这一事实;(3)兼并重组行为发生后,兼并重组汽车企业和市场上其它汽车企业的利润水平都会出现上升;消费者福利将遭受较大损失;社会总福利损益则关键取决于兼并重组后的汽车企业生产成本与运营成本的大幅下降。因此,接下来的兼并重组具体实施策略应该以能降低企业成本为主。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亚璪 李全森 唐浩冬
提出一种基于在线产品评论的竞争情报挖掘方法,将网络评论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应用于乘用车设计开发中。结合LDA和TF-IDF算法,从主题特征和情感态度特征获取不同车型评论主题情感倾向性估值,并对应2009—2019年的乘用车销量,构建用户偏好分析的面板数据模型。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网络评论情报信息;通过与年份的交互作用分析产品需求趋势,过去11年间消费者只对油耗的关注度降低了8.64%,对动力、空间、外观、内饰和舒适性的关注度分别上升了3.16%,6.80%,89.69%,13.38%和18.47%。其中,与生活品质更加密切的外观、内饰和舒适性等指标的增量远高于传统关注的动力和空间指标。这表明燃油经济性越来越不受关注,已不再成为消费者购买乘用车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何梦莹 徐梅 张宁波 晏福
伴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崛起,乘用车物流运输问题也快速走进人们的视野。由于现在很多物流公司在制定运输计划时主要依赖调度人员的经验,在面对复杂的运输任务时,往往效率较低且运输成本不尽理想。考虑到影响乘用车物流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分别为轿运车的使用数量、轿运车的单价以及行驶里程数等等,本文采用建立逐级目标的模式,应用启发式算法,结合计算机软件,给出了求解乘用车物流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应用此模型求解了2种不同类型的乘用车物流运输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运输方案。此项工作对今后物流公司处理此类运输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世英 李延平 蒋飞龙
本文利用中国2003~2007年29个四位数制造业产业的数据考察了企业进入阻止行为对市场势力及净进入率,进而对市场绩效产生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发现及结论是:过剩生产能力的存在确实提高了限制性价格,市场需求增长率对价格成本差也会造成一定的侵蚀,然而这两个发现并没有支持企业主动利用过剩生产能力实施进入阻止的假设,却支持了我国产业普遍存在的过度进入及退出壁垒过高引致的过度竞争的推测;较高的过剩生产能力导致了较高的价格成本差,这支持了企业利用限制性价格维持其市场势力的假设;广告支出可能会侵蚀企业的超额利润,这会降低潜在企业进入的激励,较高的广告密度还会增加新的进入者进入的困难;研发支出使得在位企业得以维...
关键词:
进入阻止 市场绩效 实证研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肖虹
文章以转轨经济环境下中国R&D投资公司的盈余定价及其投资者学习效应为研究对象,证明未来现金流不确定性的期权特点会对中国R&D投资公司的盈余定价产生显著影响,其权益价值与当期负盈余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中国R&D投资公司的非线性盈余估值具有显著投资者学习效应。但在宏观经济周期上升阶段,投资者降低了对R&D投资未来公司价值成长期权的估值比重,其学习效应曲线变得更为平坦。上述这些特点均随公司生命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上述研究结论扩展了相关文献的证据,对于正确判断和分析中国R&D投资公司价值、考察投资者定价行为以及中国股票市场促进上市公司R&D投资作用,并为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有重要的理论和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毛捷 李冠一 金雪军
本文利用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时间表提供的特定研究环境,对2000~2006年内资银行针对外资潜在进入的行为反应做了经验研究。本文发现控制银行与地区的固定效应、时间趋势以及银行承受的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外资潜在进入显著地促进了国内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内资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收益率和税前资产利润率大幅下降,非利息收入收益率和资产费用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这说明面对外资潜在进入,内资银行主动调整了金融产品价格,并增强了新业务的开拓力度和对先进业务技术及管理方法的投资力度。外资潜在进入的上述竞争促进效应是稳健的,不受银行国有化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制度差异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肖俊极 谭诗羽
目前中国乘用车行业的反垄断调查涉及了包括零部件制造、销售流通及售后市场维修环节等在内的几乎整个产业链。然而对普遍存在的上下游纵向一体化关系和由此可能引发的横向共谋行为,调查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纵向一体化关系背后是跨国公司对乘用车核心技术和销售渠道的控制,这易于导致分享共同零配件供应商或者销售商的整车厂商的共谋。本文研究中国乘用车合资企业关键零部件的纵向一体化关系和企业之间的价格共谋行为。实证结果表明,同一外方母公司参股的企业,如果它们的关键零部件均由外方母公司纵向一体化供给,则它们之间存在价格共谋。这说明,现行的产业政策下,在合资企业中看似并不具有主导地位的外方,通过控制上游零配件厂商,同样...
关键词:
中国乘用车市场 纵向一体化 横向共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信任、外部冲击与投资者保护效应的非对称性:中国的经验证据
中国区域塌陷的多维测度——来自284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银行利差多维度量及影响因素:基于中国银行业1998-2006年经验证据
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与产业链国内循环: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
基于产业政策视角的中国产能过剩发生机制研究——来自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机构投资者如何影响市场的信息效率——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外资进入与产业结构升级:来自中国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投资者关系管理与信息不对称——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土地要素错配阻碍了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吗?——基于中国230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业绩快报自愿披露行为存在信号传递效应吗?——基于投资者情绪调节效应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