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4)
- 2023(11327)
- 2022(9382)
- 2021(9125)
- 2020(7260)
- 2019(16584)
- 2018(16274)
- 2017(30818)
- 2016(16290)
- 2015(18406)
- 2014(18108)
- 2013(17437)
- 2012(16039)
- 2011(14091)
- 2010(13990)
- 2009(12605)
- 2008(11915)
- 2007(10419)
- 2006(8797)
- 2005(7020)
- 学科
- 济(65708)
- 经济(65534)
- 业(43996)
- 管理(43763)
- 企(33700)
- 企业(33700)
- 方法(31906)
- 农(29664)
- 数学(27202)
- 数学方法(26747)
- 财(23394)
- 农业(19512)
- 中国(19274)
- 业经(18033)
- 地方(13917)
- 制(13551)
- 理论(12893)
- 学(11677)
- 财政(11551)
- 和(10729)
- 策(10201)
- 政(9801)
- 务(9679)
- 财务(9638)
- 贸(9610)
- 财务管理(9606)
- 贸易(9602)
- 体(9379)
- 发(9372)
- 易(9367)
- 机构
- 学院(219084)
- 大学(217080)
- 济(87926)
- 经济(86040)
- 管理(85954)
- 理学(75110)
- 理学院(74357)
- 管理学(72859)
- 管理学院(72437)
- 研究(66568)
- 中国(50958)
- 财(44532)
- 京(43141)
- 科学(39693)
- 农(36195)
- 中心(33609)
- 财经(33466)
- 江(32588)
- 业大(31667)
- 经(30573)
- 所(30450)
- 范(29694)
- 师范(29412)
- 经济学(27733)
- 研究所(27363)
- 农业(26864)
- 北京(26031)
- 州(25611)
- 经济学院(25056)
- 财经大学(24864)
- 基金
- 项目(153295)
- 科学(121839)
- 研究(116151)
- 基金(111964)
- 家(95525)
- 国家(94608)
- 科学基金(83139)
- 社会(76483)
- 社会科(71297)
- 社会科学(71276)
- 省(60648)
- 基金项目(59564)
- 教育(55234)
- 自然(51656)
- 自然科(50532)
- 自然科学(50522)
- 划(49677)
- 自然科学基金(49592)
- 编号(48105)
- 资助(44391)
- 成果(38503)
- 部(34575)
- 重点(33977)
- 课题(32409)
- 发(32324)
- 创(32177)
- 国家社会(31578)
- 教育部(30593)
- 大学(29969)
- 人文(29916)
共检索到319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丁风岭 胡承武
青年是社会发展的潜在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因此乡村振兴要汇聚全社会的力量,特别是青年力量。新时代的青年人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思想,引导青年扎根基层、建设基层不仅可以缓解农村人才流失,还可以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思想导向是行为的源头,现阶段应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载体作用,把握社会实践这一关键环节,培养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理念信念,为乡村输送德才兼备的全能型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秀萍
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实现村民生活富裕;推进乡村生态宜居,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引领乡风文明,提高乡村精神文明水平;提升乡村管理水平,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此外,还要建立校内外领导管理机制、校地互通机制、宣传引导机制和专项经费投入机制,保障社会实践服务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职学生 社会实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白小强
<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当主动承担起为乡村振兴输送优质人才的责任。其中,建设乡村振兴专题思政教学实践基地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建设乡村振兴专题思政教学实践基地能够引导学生将人生抱负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实现思政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靳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理应加强实践教学,发挥社会实践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在实施大学生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成立专门机构、制定活动主题、培育教学团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陶新珍 李华华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必须明确"爱农村、爱农民"在思政理论课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中的"三个应然价值",真正实现校园文化资源的"三个维度整合",把思想理论教育深嵌于"四种教学情境",积极推进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从价值层面向实践层面的跨越。
关键词:
农业院校 思政理论课 回归生活世界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任卫红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大决策部署应用于解决农村问题之中。林业乡村振兴是乡村产业振兴战略下的具体措施之一,其在乡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林业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将其发展成为联结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将会为乡村林业资源和产业振兴搭建起双向互通的桥梁。由高岚、林超和郑彬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林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一书,以林业和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为思路,梳理了林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收录了诸多经典案例,为我国林业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方根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乡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统筹推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实现了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晓明
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向全国人民描绘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挥金融在服务三农中的核心作用,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在过去的十年,村镇银行以"立足县域、支农支小"为己任,逐步成长为农村金融的一支新力量;在新时代,村镇银行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应当更加积极作为,通过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共同成长。
关键词:
村镇银行 振兴战略 管理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黄凯洁 王学基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直面乡村社会发展困境,以乡村的多维发展重塑合理的新型城乡关系。文章基于对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的探讨,借助傣族园村寨、双廊村、天龙村、落水村和明月村等多案例研究,具体分析旅游推动乡村在不同维度上的振兴实践,研究认为:旅游发展为乡土空间重聚发展主体,将各类经济生产要素注入乡村,实现乡村在经济层面的产业结构多元化和空间多功能化,文化层面的物质文化保存与修复和精神文化的调适与再造,治理层面的内生自组织治理优化和网络治理的构建与深化,有效缓解甚至逆转乡村多重危机;同时,旅游发展在推动乡村各层面发展的过程中释放乡村居民的自主性,构建地方和外部力量的互动场域,共同推动乡村实现"新内生性发展"和持续振兴。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多元内在关系,为我国乡村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和贫困消除提供指导。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刘婷
近年来,陕西省金融系统围绕支农政策体系、组织体系、金融资源供给、金融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做好金融支农工作。但调研发现,目前陕西省农村金融服务在金融组织体系作用激发、金融产品供给、多元化融资渠道构建、配套机制保障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建议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从激发金融体系作用、打造创新型信贷产品、完善利用多元融资工具的支持政策及金融服务保障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并注重处理好政府支持与金融支持、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输血”与“造血”、金融创新与风险防控四方面关系,确保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世潋
以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为代表的产业学院可为乡村振兴集聚涉农产业人才、提供人才支撑和整合各类资源。乡村振兴产业学院把“内生动力—外部支持—效能提升”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从而让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文章提出产业学院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形成人才聚合效应;构建乡村振兴人力资本开发共同体,提升人力资本治理效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新明
要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质量,需要深入剖析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难点、痛点和梗阻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是金融系统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是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金融业拓展自身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的重大战略机遇。结合江苏实际,笔者以为,要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质量,需要深入剖析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难点、痛点和梗阻点,并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
关键词:
政策性金融 农村金融改革 农村产权交易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秦汉锋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银行监管部门应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产业、生态、文化、组织、民生等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思想,主动强化责任担当,引领银行业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强化农村金融供给,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和农民更富。
关键词:
精准扶贫 银行业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梁翠霞
乡村振兴是党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和发展的重大战略,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布局。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精神文化。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在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精神力量,并不断赋予新内涵,引领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适应,既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精神滋养,又能够激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大精神动力。广东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实施广东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用红色文化引领和凝聚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正能量。本文主要探讨了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时代价值以及红色文化在广东乡村振兴中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相关实践路径,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红色文化 乡村振兴 广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占锋 张森 乔鑫
实现农村发展是中西方国家面临的共同议题。以近代西方国家发展干预的演变过程及特征作为线索,罗伯特·钱伯斯在《农村发展:以末为先》一书中深度反思农村发展实践项目失败的主要缘由,围绕实践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倡导“外来者”要进行价值转换,遵循“以末为先”的发展理念,并认为参与式行动是该理念的实践方案。中西方国家在历史演变进程、制度环境、乡村社会基础等方面存在着根本差异,应结合中国城乡发展逻辑体系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要求,探讨罗伯特·钱伯斯提出的参与式行动在中国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适用性与重要性。乡村振兴是“外来者”与当地民众之间双向互动、共同参与的过程,其自身所拥有的各类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因此,要立足于中国乡村发展的本土化特征,在充分发挥“外来者”与“内部人”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同时,在乡村振兴具体实践中还需明晰各个行动主体的能力和任务,实现“参与”与“行动”的兼顾,高效整合多元系统,从而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开展。
关键词:
参与式行动 以末为先 农村发展 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