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4)
- 2023(9407)
- 2022(7817)
- 2021(7323)
- 2020(5810)
- 2019(13464)
- 2018(13146)
- 2017(24660)
- 2016(12965)
- 2015(14977)
- 2014(14899)
- 2013(14791)
- 2012(14291)
- 2011(13332)
- 2010(13187)
- 2009(12162)
- 2008(12041)
- 2007(10653)
- 2006(9724)
- 2005(9346)
- 学科
- 济(65158)
- 经济(65102)
- 管理(31245)
- 业(30495)
- 中国(24406)
- 企(23377)
- 企业(23377)
- 方法(22070)
- 地方(18759)
- 数学(18101)
- 数学方法(17961)
- 农(17189)
- 业经(15560)
- 贸(14823)
- 贸易(14809)
- 易(14401)
- 发(11738)
- 农业(11580)
- 银(11350)
- 银行(11342)
- 行(11190)
- 融(11093)
- 金融(11091)
- 制(11087)
- 学(10650)
- 地方经济(10449)
- 和(10329)
- 环境(9970)
- 财(9917)
- 理论(9232)
- 机构
- 大学(191430)
- 学院(190672)
- 济(87219)
- 经济(85658)
- 研究(74954)
- 管理(68640)
- 中国(58163)
- 理学(57674)
- 理学院(56813)
- 管理学(55986)
- 管理学院(55595)
- 京(43101)
- 科学(42277)
- 财(37676)
- 所(37580)
- 研究所(33920)
- 中心(32850)
- 财经(29445)
- 范(29198)
- 师范(28976)
- 北京(28727)
- 江(28609)
- 农(28216)
- 经济学(27898)
- 经(26959)
- 院(26535)
- 经济学院(24970)
- 师范大学(23476)
- 州(23397)
- 业大(22893)
- 基金
- 项目(120247)
- 科学(96505)
- 研究(92499)
- 基金(87971)
- 家(76072)
- 国家(75412)
- 科学基金(64339)
- 社会(61728)
- 社会科(58561)
- 社会科学(58552)
- 基金项目(45144)
- 省(44514)
- 教育(41999)
- 划(38327)
- 自然(37615)
- 编号(36929)
- 自然科(36794)
- 自然科学(36786)
- 自然科学基金(36161)
- 资助(36023)
- 发(32209)
- 成果(31511)
- 部(27834)
- 重点(27534)
- 发展(26723)
- 课题(26548)
- 国家社会(26476)
- 展(26282)
- 中国(25216)
- 创(25111)
共检索到311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胡智锋
在电影艺术传入中国的百余年中,它不断吸收及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于变革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建构中国电影学派,从学理上梳理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与发展逻辑,有助于形成中国电影的话语体系,真正把握和凸显其艺术特质,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文章,围绕"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政文教授认为,构建中国电影学派首要是通过描述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揭示中国的电影艺术观和电影思想观,进而设立中国电影的中心议题与标识性概念。北京电影学院侯光明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目标是践行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趣味的电影创作与学术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美学文化特质的电影学派,以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北京师范大学胡智锋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要始终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将中国电影放置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去考察。百年中国电影文化发展的大脉络中形成了三大历史主调:革命文化、人民电影、多元开放。三个时期在思想与美学层面的背反状态均深刻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与文化建构。北京电影学院贾磊磊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价值体系建构是整个中国电影学派建构中不可分割的核心部分。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是一个中国电影在艺术精神上、在产业发展上、在思想境界上不断迈进、升华的历史进程。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侯光明
在电影艺术传入中国的百余年中,它不断吸收及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于变革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建构中国电影学派,从学理上梳理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与发展逻辑,有助于形成中国电影的话语体系,真正把握和凸显其艺术特质,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文章,围绕"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政文教授认为,构建中国电影学派首要是通过描述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揭示中国的电影艺术观和电影思想观,进而设立中国电影的中心议题与标识性概念。北京电影学院侯光明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目标是践行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趣味的电影创作与学术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美学文化特质的电影学派,以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北京师范大学胡智锋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要始终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将中国电影放置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去考察。百年中国电影文化发展的大脉络中形成了三大历史主调:革命文化、人民电影、多元开放。三个时期在思想与美学层面的背反状态均深刻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与文化建构。北京电影学院贾磊磊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价值体系建构是整个中国电影学派建构中不可分割的核心部分。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是一个中国电影在艺术精神上、在产业发展上、在思想境界上不断迈进、升华的历史进程。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贾磊磊
在电影艺术传入中国的百余年中,它不断吸收及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于变革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建构中国电影学派,从学理上梳理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与发展逻辑,有助于形成中国电影的话语体系,真正把握和凸显其艺术特质,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文章,围绕"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政文教授认为,构建中国电影学派首要是通过描述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揭示中国的电影艺术观和电影思想观,进而设立中国电影的中心议题与标识性概念。北京电影学院侯光明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目标是践行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趣味的电影创作与学术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美学文化特质的电影学派,以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北京师范大学胡智锋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要始终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将中国电影放置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去考察。百年中国电影文化发展的大脉络中形成了三大历史主调:革命文化、人民电影、多元开放。三个时期在思想与美学层面的背反状态均深刻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与文化建构。北京电影学院贾磊磊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价值体系建构是整个中国电影学派建构中不可分割的核心部分。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是一个中国电影在艺术精神上、在产业发展上、在思想境界上不断迈进、升华的历史进程。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政文
在电影艺术传入中国的百余年中,它不断吸收及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于变革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建构中国电影学派,从学理上梳理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与发展逻辑,有助于形成中国电影的话语体系,真正把握和凸显其艺术特质,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努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此,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文章,围绕"中国电影学派理论建构"问题展开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张政文教授认为,构建中国电影学派首要是通过描述中国电影的历史谱系,揭示中国的电影艺术观和电影思想观,进而设立中国电影的中心议题与标识性概念。北京电影学院侯光明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目标是践行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趣味的电影创作与学术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美学文化特质的电影学派,以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北京师范大学胡智锋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要始终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将中国电影放置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去考察。百年中国电影文化发展的大脉络中形成了三大历史主调:革命文化、人民电影、多元开放。三个时期在思想与美学层面的背反状态均深刻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与文化建构。北京电影学院贾磊磊教授认为,中国电影学派的价值体系建构是整个中国电影学派建构中不可分割的核心部分。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是一个中国电影在艺术精神上、在产业发展上、在思想境界上不断迈进、升华的历史进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成军 潘燕 刘芳
美国文化产业总产值占其GDP的25%左右,而中国目前仅为3%。美国电影衍生品的收入高达电影总收入的70%,远高于其电影票房,而在国内电影收入的90%-95%都来自票房和植入式广告,很多电影的衍生品收入竟然是零。面对如此巨大的数字鸿沟与实质差距,这里概述总结了美国电影产业的史事历程与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该领域内当前实际状况给出了值得学习借鉴的一些具体举措和引领性作法,寄希望于以此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成长、发展并走向卓越。
关键词:
好莱坞奇迹 文化产业 爱迪生 文化强国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同凯 张佳雪
民族学学科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框架下,始终发挥着聚焦时代任务的学科传统,服务于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建设重心。虽然当前民族学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中国特色,但面对新时代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的发展需求时,它仍存在学术话语深陷西方窠臼、学科理论难以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学科母体萎缩等问题。因此,新时代中国民族学只有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价值,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话语体系建设,在海内外实践中加强学术体系建设,从整体性视角出发推动学科体系建设,才能加快民族学中国学派的构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
新时代 民族学 中国学派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教师专业发展是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教育的使命就是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本文在阐述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厘清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对教师教育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做出一些尝试性探讨。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乐 周舟 甘德欣
在回顾动物园动物展出形式的历史演变过程、概述生态动物园设计核心理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动物园生态式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生态动物园 设计理论 发展方向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朱玉荣 区劲 邹梦竹
美国一直在世界电影市场中独占鳌头,当属电影产业贸易的头号大国。近十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票房收入节节升高,但面对国外电影产业特别是美国的电影文化冲击,中国电影产业本身的脆弱和乏力在国际文化市场上表露无遗。本文拟从美国电影业发展的比较为视角,分析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指出中国电影产业贸易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一、中国电影产业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中国电影产业对外贸易逆差大中国电影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向商业电影转型。近十年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业的运营机制从"计划"到"市场"转变,历经市场意识冲击"统购包销"的尝试改革阶段、探索市场化运营的明确方向阶段、在开放中艰难发展的改革阵痛阶段、加入世界竞争格局之后全面产业化的深化改革阶段以及"法制、数字与‘互联网+’"多元并进的"新纪元"阶段,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产业化"的创新和集聚效应不断凸显。作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样本,四川电影业体制改革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中国电影业发展带来了诸多启示:借力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政策,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在振兴文化产业的战略布局中,不断培育优化产业环境,整合本土资源优势,不断进行供给侧改革,拓展全产业链和完善监管体系。
关键词:
体制变革 电影业 四川经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流柳
说认识社会总是认识一定时空的具体社会,统计是从量的方面来完成这一飞跃的手段。1、统计——信息决策科学的整个系列,都反映其各自时代的当时发展水平。具体来说,因为统计的发展决定于生产、交换、分配的方式和水平、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和水平以及人们观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谢灼华
今天,无论人们对文化给出了多少定义,划定了什么样的内容和范围,但对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特有地位和作用却是异口同声地肯定的。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图书馆。它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对文化发展的明显影响,人们都有了清醒的认识。综观中国的图书馆历史发展,可以得出这样的共识:中国文化发展孕育了图书馆,图书馆发展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进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方家忠
文章从近年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快速发展形成的"广州现象"出发,讨论了引领事业发展,由图书馆界、政府、人大、公众等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参与形成的权利保障、绩效管理、规划管理、双向参与、立法驱动、区域共同体等六个核心理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辛晓睿 曾刚
基于网络范式分析创新合作与知识交互的主体特征和空间结构成为经济地理学者关注的热点,但相关研究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尚有留白。文章以我国2015年320部国产影片生产制作的企业为原始数据,借助UCINET、ArcGIS等工具,刻画中国电影制片整体网络的主体特征、空间结构和6大城市子网络。研究发现:我国电影制片网络的核心主体是国有和私营企业并重;空间结构以北京为显著单核,上海、香港、杭州等为外围关键节点,在东部三大城市群形成制片合作三角;子网络中,北京基于丰富的地方交互和频繁的跨区域合作,成为我国最有潜力发展为全球性电影生产基地的子网络,上海、杭州、深圳等是以北京为主要合作者的外向型网络,香港则是相对独立的电影制片内生型网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文嫮 张强国
基于2003—2015年占据当年票房70%以上的国产电影所参与企业的关系数据,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了中国电影产业网络的节点权力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电影企业网络权力获取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电影产业网络节点的递推中心度基尼系数为0. 5955,权力分布高度不均衡,呈现出"核心-边缘"格局。国有企业——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占据整个网络权力的核心,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电影产业网络组织运营。少数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联系密切的民营垂直一体化制片公司和后期制作公司也获取了较高的网络权力。回归结果还显示,稀缺性产业资源、社会规则、产业链分工协作方式均对电影企业的网络权力获取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嵌入性 中国电影产业 权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