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12)
2023(8126)
2022(6877)
2021(6273)
2020(5299)
2019(11714)
2018(11729)
2017(21874)
2016(12330)
2015(13794)
2014(14064)
2013(13388)
2012(12457)
2011(11392)
2010(11779)
2009(11195)
2008(11133)
2007(10317)
2006(9280)
2005(8472)
作者
(36762)
(30895)
(30788)
(29183)
(19638)
(14631)
(13818)
(11721)
(11589)
(11204)
(10724)
(10624)
(10360)
(9911)
(9882)
(9337)
(9163)
(9143)
(9071)
(9037)
(8014)
(7669)
(7529)
(7248)
(7055)
(6929)
(6890)
(6759)
(6335)
(6288)
学科
(44805)
经济(44717)
管理(39456)
(33393)
(28606)
企业(28606)
方法(17824)
(14580)
(14304)
数学(13834)
数学方法(13628)
(12775)
中国(12113)
业经(11656)
(11495)
(11249)
理论(9983)
(8994)
银行(8966)
(8653)
金融(8645)
(8606)
(8535)
财务(8503)
财务管理(8479)
体制(8248)
农业(8243)
企业财务(8048)
环境(7954)
地方(7929)
机构
学院(181595)
大学(181049)
(67445)
经济(65789)
管理(65066)
研究(63049)
理学(55232)
理学院(54506)
管理学(53378)
管理学院(53024)
中国(47130)
科学(39557)
(38704)
(36561)
(32322)
(31027)
(29527)
研究所(29260)
财经(28102)
中心(28034)
(26436)
师范(26101)
业大(26088)
(25206)
农业(24308)
北京(24134)
(23039)
(22992)
师范大学(21016)
经济学(20770)
基金
项目(119329)
科学(94072)
研究(87014)
基金(86370)
(75968)
国家(75358)
科学基金(63964)
社会(55579)
社会科(52589)
社会科学(52578)
(47558)
基金项目(45616)
自然(40910)
教育(40812)
自然科(39908)
自然科学(39892)
(39878)
自然科学基金(39192)
资助(35655)
编号(34737)
成果(29795)
重点(27337)
(26613)
(26415)
课题(25670)
(25449)
(24570)
国家社会(23146)
创新(23045)
科研(22530)
期刊
(81006)
经济(81006)
研究(52817)
中国(39094)
学报(30833)
(29359)
(29288)
科学(28367)
管理(24763)
大学(23389)
教育(22132)
学学(22113)
农业(19544)
(16184)
金融(16184)
技术(14521)
财经(14197)
业经(13568)
(12179)
经济研究(11938)
问题(10456)
(10090)
(9656)
(9482)
科技(8137)
业大(8005)
(7748)
统计(7678)
理论(7471)
(7350)
共检索到276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炊朋阳   吴嗣钧   谢彦君  
仪式作为人类学重要议题,在被纳入旅游研究语域之后,催生了二者关系框架中旅游仪式论的产生,并进而得出了旅游是神圣游程这一独特本体论观点。尽管这一命题已被证明具有相当的解释力,但这一理论进路尚需对以神圣游程为内核的所谓“神性”体验做进一步的深入考察。鉴于旅游本质中存在的差异性体验诉求,文章借助旅游者在民族风情体验中具有某种“神性”体验特质的游记及相关评论等文本材料,依据扎根理论的编码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尝试归纳旅游“神性”体验的特质以及影响旅游者获得该体验的具体因素。研究表明,旅游“神性”体验包含神秘感、神圣感、神往感、神游感4个子范畴及其内在关联,而旅游者的“在场”是影响此关联属性的关键因素,它们与“神性”是否“在位”的场景共同决定了旅游者能否获得旅游“神性”体验。通过对旅游“神性”体验范畴的归纳,本研究揭示了神圣游程中蕴含的“神性”内核,明确了旅游“神性”体验的基本观察维度,并构建了旅游“神性”体验的生成机制模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钢华   师慧敏  
以流动性体验为核心的旅游形式在全球化背景下日益流行。作为大尺度流动型旅游形式典型代表的长途自驾游,因冒险、追逐自由、私密、个性化、高不确定性等特征,赋予了游客独特且复杂的情感体验。目前,学界尚缺乏从更为系统的视角关注大尺度流动情境下游客情感体验的特征及前因与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文章基于景观感知理论,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川藏南线(318国道成都至拉萨段)的自驾游客为研究对象,分析游客在大尺度流动情境下的情感体验特征与影响机制。文章发现:(1)自驾游客的积极情感体验未达强烈水平,情感体验(尤其是积极情感体验)伴随着自驾这一流动性实践呈现出动态变化的波动特征,且涉及多个维度。(2)基于自我需要满足与否、满足程度如何这一标准,自驾游客与环境的互动(包含两组类型、6类特征)促进了他们上述情感体验的产生,并通过动态反馈机制持续影响了情感体验。上述研究发现不仅完善了有关游客情感体验前因和影响机制以及自驾入藏旅游体验的实证研究体系,还为目的地的管理与营销提供了思路。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许颖  李燕萍  刘峰  
旅游业是出售"舞台化"体验的行业,创造游客极端体验是其核心生产活动。鉴于游客极端体验的重要性,可从认知视角和情感视角研究游客极端体验的产生机制和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当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极端体验时,游客认知体系以及基于此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都会有显著的提升;而当游客未实现极端体验时,游客的认知体系并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另外,研究还发现技巧挑战比、感知风险、顾客相容性等因素会显著影响游客极端体验水平,其中极端体验和技巧挑战比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曲线关系;而服务质量会对游客感知价值产生影响;极端体验和感知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但是两者同时对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旸  张捷  赵宁曦  
游客的重游对成熟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了国内外重游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旅游流与微观游客行为两个层面上研究重游现象。通过滞后变量回归,发现旅游流增长存在显著滞后影响效应;通过比较宜兴重游游客和首游游客的差异,发现他们在年龄、职业、旅游地花费、旅游地停留时间、出游动机和出游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文章比较了不同二值响应模型对重游意愿建模的效果,并使用Logit模型参数估计值进行解释,认为导游满意度、停留时间和入游交通方式对重游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并推导出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重游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邵敏  蔡沙沙  赖启福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和感官营销理论,构建“感官印象—感知形象—体验质量”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感官印象对旅游体验质量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加入动觉后的感官印象通过激活目的地形象感知影响旅游者的体验质量;性别在旅游者感官印象与情感形象之间存在调节作用,但在认知形象影响路径中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因此,自然景区经营者应设计具有动觉体验元素、性别情感差异的感官景观,通过强化自然景区舒适度形象和社区形象,营造身心放松、愉悦唤醒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自然景区旅游者的体验质量。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欣  程振锋  
新时代背景下红色旅游承载着传播红色文化、增强国家认同的历史使命。基于游客体验视角,探究红色旅游游客公民行为的关键影响要素和形成机理成为红色旅游项目质量建设的理论参照。根据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框架,文章构建基于文化依恋和感知传承价值的链式中介模型,明晰认知体验与文化体验对游客公民行为的作用机理与影响路径,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收集的894份红色旅游游客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红色旅游目的地提供的认知体验与文化体验正向影响游客公民行为;文化依恋在认知体验、文化体验与游客推荐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感知传承价值在认知体验、文化体验对游客反馈行为及推荐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文化依恋与感知传承价值在认知体验、文化体验和游客反馈行为及推荐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文章不仅在理论层面为旅游体验与游客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提供有益补充,也在实践层面对于引导红色旅游管理主体转变思维,以主客共建的方式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裴德昭  李艳婷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基于游程检验的多元非参控制图。首先,运用Kruskal算法的思想,将观测值排列成最短汉密尔顿路径;其次,基于最短汉密尔顿路径中的游程数设计带有滑动窗口的EWMA结构控制图,记为HAMEWMA控制图。通过蒙特卡洛随机方法对HAMEWMA控制图在不同条件(维度的高低,均值漂移的程度,受控数据量大小以及观测数据遵循的分布)下的控制效果进行研究,并与其他多元非参控制图(DFEWMA、SREWMA、SSEWMA、RT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均值漂移较大时,HAMEWMA控制图有更优秀的监控性能;当数据分布为非正态时,HAMEWMA控制图同样表现良好甚至优于数据分布为正态时;HAMEWMA控制图更适用于高维度的监控环境。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曹花蕊  杨铠  
流畅体验是一种重要的旅游体验,它影响游客的情绪、态度和后续行为,但是国内外针对旅游消费中的游客流畅体验研究有限。本研究基于已有流畅体验文献,针对旅游消费,构建了游客流畅体验的内部结构模型,并从群体、个体和环境设备、顾客情绪和行为等角度建立了旅游流畅体验的影响机制模型,并采用真实游客调研数据和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丰富了旅游体验和流畅体验理论,并对旅游企业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君轶  张妍妍  
随着客观世界各领域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多元化数据的指数级增长趋势愈加明显,大数据(big data)概念应运而生,它代表着人类认知过程的进步,是继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之后的又一次伟大变革。大数据中有相当一部分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传感技术的进步使得理解人类的活动成为了可能,人们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技术理解和运用人类社会的自然语言,情感计算应时而生,其相关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君轶  张妍妍  
随着客观世界各领域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多元化数据的指数级增长趋势愈加明显,大数据(big data)概念应运而生,它代表着人类认知过程的进步,是继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之后的又一次伟大变革。大数据中有相当一部分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传感技术的进步使得理解人类的活动成为了可能,人们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技术理解和运用人类社会的自然语言,情感计算应时而生,其相关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梦瑶  于佳  谢彦君  
差异与认同,往往是旅游体验的两个典型的目标。这一目标在游客的饮食体验行为方面是否也同样存在,以及在特殊的饮食文化情境中是否具有独特表现,构成了文章的主要研究课题。文章以西藏传统文化饮食作为分析单位,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入藏游客的传统饮食文化体验,目的在于构建入藏游客饮食体验独特规律的理论框架和模型。研究表明,作为地方文化表征的饮食文化所形成的景观,能够兼具满足旅游者两种体验诉求的功能。在不同的旅游情境中,饮食文化景观的自身特征会影响旅游体验在两种诉求中呈现出不同的强度和范型。从游客对西藏饮食文化的具身体验来看,生理和心理维度是理解这种体验的两条基本线索,游客的饮食文化体验既出于显著的逐奇或寻求差异的心理诉求,同时也会由于生理限制,进而在心理上产生某种惧奇的反应,并转而产生寻求认同体验的心理动力。这种饮食诉求的极化现象是旅游世界中的一种典型现象,且在西藏的旅游实践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研究还发现,随着游客在外逗留时间的延伸,这种极化现象会出现缓和甚至方向上的逆转,最终导致对认同性饮食文化的诉求心理不断滋长。研究结论不仅进一步佐证了Graburn的神圣游程理论的基本观点,同时也呼应了其他学者有关旅游世界与惯常环境的二元划分。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静艳  靖金静  
进入21世纪以来,"宗教旅游热"现象的兴起及迅速发展,需要宗教旅游景点(区)经营者准确识别不同游客类型的需求差异,进而进行精准化、个性化产品开发与营销管理。本文从不同游客类型的体验角度出发,以佛教南禅旅游体验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宗教旅游体验对游客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宗教旅游体验(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关联体验)均通过影响游客心境,进而对游客行为意向产生影响;(2)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游客心境中介作用的程度不尽相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龙鸥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逐渐从物质追求上升到更高一层次的精神追求,旅游成了大多人的选择。而从国家旅游局的数据可以看出,乡村旅游无疑是旅游行业的一匹黑马。体验性乡村旅游紧紧围绕游客的体验,全方位,全角度的为游客提供使之身心愉悦的服务,力求让游客留下美好回忆,越来越受游客喜爱。本文将从体验式乡村旅游及其营销概念特征,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进行体验营销的必要性,乡村旅游游客感知价值及体验营销策略几个方面对此进行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威  张一楠  
针对目前我国工业旅游在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将体验经济与体验营销的理论引入到工业旅游研究中,构建了传播、视觉和语言标识、服务流程、人员、空间环境、联合等工业旅游体验营销组合和游客认知度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天津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实证检验发现,广告和宣传品、事件营销、操作体验、主题口号、政府支持等因素对游客认知度具有较大程度的正向影响。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朱丹  
已有文献较少对旅游流动情境中的人机互动过程展开研究。旅游景区中伴游机器人的运用带来了游客与机器人丰富的互动实践。文章引入展演性视角,刻画游客-机器人互动中涌现的人机关系与游客体验,为旅游活动中如何更好地运用和管理机器人提供启示。文章以上海市顾村公园为案例地,通过实地观察、访谈收集一手资料。研究发现,在流动的游园情境中,游客与伴游机器人动态展演着7种典型的人机关系:司机/乘客-车、玩家-玩具、游憩者-休息室、游客-拍照吸引物、听众-语音讲解器、游客-导游、游客-儿童旅伴,透视着游客丰富多变的游园体验。文章对话了伊德的人与技术关系框架,促进了旅游领域人机互动研究和游客展演研究的交叉对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