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0)
2023(10390)
2022(8591)
2021(8240)
2020(6657)
2019(15310)
2018(15001)
2017(27721)
2016(15288)
2015(16805)
2014(17007)
2013(16334)
2012(15572)
2011(14219)
2010(15022)
2009(14637)
2008(14430)
2007(12979)
2006(12066)
2005(11310)
作者
(45718)
(37823)
(37518)
(36196)
(24414)
(18156)
(17275)
(14936)
(14520)
(13914)
(13204)
(13064)
(12308)
(12221)
(12124)
(11956)
(11195)
(11017)
(11003)
(10855)
(9860)
(9486)
(9233)
(8790)
(8767)
(8685)
(8579)
(8386)
(7909)
(7592)
学科
(57443)
经济(57357)
管理(38101)
(34947)
(33975)
银行(33829)
(32264)
(31030)
企业(31030)
(30470)
金融(30468)
中国(27357)
(23973)
方法(21531)
数学(17174)
数学方法(16825)
(16737)
(15704)
理论(14246)
业经(14133)
地方(13971)
(13600)
制度(13589)
(12959)
(12803)
业务(12079)
中国金融(11832)
体制(10797)
银行制(10435)
(10195)
机构
大学(218768)
学院(214266)
(83022)
经济(80726)
研究(80231)
管理(72564)
中国(72481)
理学(59970)
理学院(59104)
管理学(57728)
管理学院(57320)
科学(49710)
(48824)
(45135)
(42030)
(39919)
中心(38343)
研究所(37998)
(35262)
财经(34175)
(32302)
农业(31472)
北京(31421)
银行(31023)
(30972)
(30919)
业大(30596)
师范(30557)
(29248)
(28994)
基金
项目(132169)
科学(102066)
基金(94491)
研究(94194)
(83786)
国家(83066)
科学基金(69632)
社会(58589)
社会科(55497)
社会科学(55480)
(50838)
基金项目(49261)
自然(45101)
自然科(44087)
自然科学(44070)
教育(43890)
(43759)
自然科学基金(43254)
资助(39211)
编号(37484)
成果(33262)
重点(30892)
(28564)
(28379)
课题(27304)
(27260)
创新(25623)
科研(24961)
大学(24766)
(24640)
期刊
(98504)
经济(98504)
研究(76416)
中国(50008)
(49021)
金融(49021)
学报(38420)
(36060)
(35961)
科学(33180)
教育(29346)
管理(29068)
大学(28459)
学学(26495)
农业(21349)
财经(18442)
技术(16368)
(15838)
经济研究(14826)
问题(13504)
业经(13014)
理论(12005)
(11510)
(10964)
实践(10750)
(10750)
(10654)
图书(10567)
现代(9959)
国际(9937)
共检索到359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坚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董彦岭  赵丽华  张继华  
市场定位是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的永恒主题,现阶段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客户定位"缺"位和区域定位"错"位的战略缺陷以及发展困境,主要在于城市商业银行与政府、企业、居民、银行同业间金融共生关系的不和谐性。依据金融共生理论,城市商业银行的正确定位依托于和谐有序的金融共生界面,实现其内涵可持续发展,提高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度,就需要综合考虑并合理平衡金融共生体内各要素的利益,从制度层面引导其正确定位于中小企业和本土社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方颖  陆铭  
非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评袁志刚的《非瓦尔拉均衡理论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应用》方颖陆铭(复旦大学经济系)非瓦尔拉均衡理论(以下简称“非均衡理论”)滥觞于50年代中期,发展于60年代,进入70年代已是蔚然大观,成为现代经济学领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分...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黄苏萍  马姗子  
推广和普及普惠金融势在必行,而此过程中需要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共同发力。论文提出可通过构建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共生关系来应对商业银行的品牌老化问题,实现商业银行品牌激活与重塑,转变商业银行受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现状,促使二者朝着和睦共生方向健康发展,推动我国金融体系转型升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熊少军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逐步完成,如何更好地应对金融业开放的挑战,将国有银行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商业银行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要求。本文试图从分析服务利润链理论入手,剖析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的利润模式,提出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时旭辉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往的许多改革措施都没有取得理想效果的原因何在?今后改革的战略取向是什么?在这些问题上,西方的超产权论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产权制度改革必须与市场竞争机制的培育结合起来,共同围绕公司治理结构这一贯穿改革始终的“主线”;如果不积极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局面,营造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其他任何改革措施都将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效。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时旭辉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往的许多改革措施都没有取得理想效果的原因何在?今后改革的战略取向是什么?在这些问题上,西方的超产权论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产权制度改革必须与市场竞争机制的培育结合起来,共同围绕公司治理结构这一贯穿改革始终的“主线”;如果不积极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局面,营造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其他任何改革措施都将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杨庆明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如何把握好市场与管控的平衡,无疑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中国、美国及德国商业银行,在体制、机制和管控三个层面进行全面对比研究,以期借鉴国际经验,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市场化改革进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龚维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谷晓飞  田媛  
本文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了系统性的分类,重点介绍了依据《巴塞尔协议II》将金融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总结了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领域的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模式的演进,系统阐述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迪云  李阳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虽然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主流,但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展现了差异性优势,倒逼商业银行改革。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离不开商业银行的支撑。两者同属系统内的共生单元,根据质参量兼容原理呈现共生关系特征。为了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发展,一是尽快完善风险监管机制;二是提高商业银行信息化和平台化水平,利用金融产品设计优势,以产品创新带动金融市场发展;三是加强互联网金融在专业领域的实力,做好对商业银行市场职能的补充。在"大资管"的趋势下,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将立足共生关系,共同致力于金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繁荣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汪国庆  
金融自由化将推动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这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趋势。本文基于金融共生理论角度分析目前我国银行与保险的关系,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来阐述制约我国银保共生的因素,并提出了要强化银保共生单元,完善银保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改善银保共生环境,促进银行与保险和谐共生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晓灵  
目前,存贷比指标监管和贷款规模控制扭曲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在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吐出基础货币和有充分操作自主权的情况下,有条件取消这两项政策措施,给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自主权。在此基础上,中央银行应加快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完善公开市场政策操作工具,通过调整自身资产负债结构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商业银行在此过程中,则应当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转型,构建财务硬约束机制,强化以资本管理为先导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提升资产负债管理的技术能力。同时正本清源,冷静看待经营转型与金融创新,培育诚信务实的经营管理文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郧会梅  
正确认识并客观评价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改革中的贡献 ,不仅可以深化对国有商业银行现存问题的认识 ,而且也是研究国有商业银行深化改革的起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征客观上决定并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发挥重要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国的渐进式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但与此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也为之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和效率损失的代价。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巨额不良债权在一定意义上是其对经济改革贡献的另一种体现。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王世雄  
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需要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本文建议商业银行构建多渠道综合融资方案支持国企并购重组、大力发展权益类融资业务助推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全球化金融服务链条支持国企国际化经营、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助推国企做大做强,以及拓宽金融业务合作范围推动国企产融结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