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68)
- 2023(4515)
- 2022(3900)
- 2021(3715)
- 2020(3091)
- 2019(7137)
- 2018(7077)
- 2017(12968)
- 2016(7493)
- 2015(8481)
- 2014(8545)
- 2013(8251)
- 2012(8076)
- 2011(7299)
- 2010(7614)
- 2009(7063)
- 2008(7125)
- 2007(6511)
- 2006(6093)
- 2005(5924)
- 学科
- 济(30088)
- 经济(30052)
- 管理(20589)
- 业(19941)
- 企(16097)
- 企业(16097)
- 地方(12665)
- 农(10151)
- 中国(8642)
- 方法(8245)
- 学(7936)
- 制(7521)
- 业经(7151)
- 农业(6885)
- 数学(6531)
- 数学方法(6368)
- 地方经济(6116)
- 财(6022)
- 土地(5954)
- 贸(5455)
- 贸易(5444)
- 策(5186)
- 易(5163)
- 银(5019)
- 划(5015)
- 银行(5012)
- 环境(5001)
- 行(4833)
- 和(4645)
- 度(4484)
- 机构
- 学院(102386)
- 大学(101489)
- 研究(39306)
- 管理(37813)
- 济(37018)
- 经济(35882)
- 中国(31082)
- 理学(30729)
- 理学院(30268)
- 管理学(29677)
- 管理学院(29465)
- 科学(25083)
- 京(24137)
- 所(19974)
- 江(19750)
- 农(19324)
- 中心(19195)
- 研究所(17980)
- 财(17755)
- 范(16338)
- 师范(16221)
- 州(15910)
- 北京(15446)
- 业大(15422)
- 省(15215)
- 院(14806)
- 农业(14800)
- 师范大学(13060)
- 财经(13034)
- 市(11856)
- 基金
- 项目(64940)
- 科学(50404)
- 研究(47188)
- 基金(45506)
- 家(40354)
- 国家(39995)
- 科学基金(33561)
- 社会(28273)
- 社会科(26682)
- 社会科学(26675)
- 省(25022)
- 基金项目(24033)
- 自然(22735)
- 划(22468)
- 自然科(22087)
- 自然科学(22080)
- 自然科学基金(21668)
- 教育(21462)
- 编号(20112)
- 资助(18455)
- 成果(16653)
- 重点(15147)
- 课题(15035)
- 发(14969)
- 部(13556)
- 创(12916)
- 创新(12131)
- 年(12041)
- 计划(11969)
- 科研(11873)
共检索到176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顺克
奉节“白帝城”位于三峡库区集聚贫困地区的腹地、是典型的“富饶的贫困”地区 ,由于受到地形环境、交通设施的水平限制和行政区域的分割 ,形成了三峡地区腹地典型的“鞭长莫及”的贫困地区 ,社会及经济发展缺少大中型城市的辐射作用。因此 ,建立“白帝城”地级市 ,形成新兴城镇网络体系 ,是调整库区腹地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实现库区生产力布局科学化、促进当地资源深度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当地“富饶的贫困”问题的重要举措 ,为此 ,提出了加深认识是前提 ,科学规划是条件 ,联动开发是途径 ,行政整合是力量 ,政策倾斜是保障 ,产业调整是动力等一系列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白帝城市 三峡腹地 定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应弘 李阳兵
探讨三峡库区腹地土地功能格局动态特征是促进库区土地功能优化、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草堂溪小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90~2015年4期遥感影像和1∶5万DEM数据,借助ArcGIS 10.2与Fragstats 4.2软件,依据土地提供主要服务的差异性将土地功能划分为3个大类5个亚类,并分析研究区土地功能格局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25 a,研究区生态功能用地占绝对优势,面积增长1 541.96 hm~2,生产功能用地面积缩减1 844.19 hm~2,生活功能用地面积扩展302.24 hm~2;生物质生产功能用地和人工/天然生态功能用地间的转移关系是研究区土地功能转移网络的关键关系,决定着研究区土地功能变化特征;土地功能变化空间集聚特征时空差异性显著,生物质生产功能用地和人工/天然生态功能用地附近为土地功能变化热点区域,1990~2015年土地功能变化热点区向研究区西部推移;生物质生产功能用地、交通功能用地和住宅功能用地优势区间为中低地形位,中高地形位是非生物生产功能用地优势区间,人工/天然生态功能用地在高地形位占优势;较低地形位上景观异质性高、形状复杂,较高地形位上景观类型单一、聚集程度高。
关键词:
土地功能 三峡库区 草堂溪小流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罗红霞 邵景安 张雪清
利用Landsat-5TM影像,采用辐射传导方程对三峡库区腹地的地表温度进行了反演。在辐射传导方程中,对于地表比辐射率的估算,考虑到库区腹地复杂的地形和地表覆被类型的多样性,采用结合地形、水、建筑和自然表面等因素作用的经验公式进行。结果表明:①地表温度随海拔的升高呈降低趋势,其空间展布与山脉走向一致;②不同的地表覆被格局下,近地面水热交换差异较大,地表温度作为其中重要的参数也展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呈现建筑>自然表面>水体的基本格局。在相同海拔高度下,地表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地表覆被的类型及其转换;③同一覆被类型间在不同海拔下的地表温度间的变化幅度因覆被类型的不同而差异显著,但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曾晨岑 李阳兵 夏春华 张冰
[目的]探讨中国山区乡村农业景观空间耦合关系有利于解析乡村系统中人—地—业发展变化及状态,对于深刻认识山区农业体制的变化及其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选择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为研究区,通过建立聚落—坡耕地—果园空间耦合地理机制,以“空间数量比例—空间布局结构—空间功能结构”范式,从全局和局部景观视角剖析山区聚落—坡耕地—果园空间发展模式,以揭示研究区人—地—业多样性。[结果](1)研究区的聚落—坡耕地—果园空间耦合有6种类型:低低低—较分散型、高低高—较分散型、高低高—较集中型、高高低—较分散型、高高低—较集中型和高高高—较集中型,各类型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2)研究区聚落—坡耕地—果园空间发展模式有聚落与坡耕地分散增长型、聚落与果园分散增长型、聚落与坡耕地集中发展型、聚落与果园集中发展型和聚落、坡耕地、果园集中发展型;这些模式其分别对应着研究区的人与地较协调发展、人与业较协调发展、人与地协调发展、人与业协调发展和人、地、业协调发展关系。(3)聚落—坡耕地—果园各空间耦合类型在自然因素中受高程、地形起伏度综合影响最大,在经济社会因素中受距县城中心距离、经济密度综合影响最大。[结论]该文探讨了聚落—坡耕地—果园耦合协同发展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可为乡村振兴提供启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晨 刘敏
收集CRU、ERA-Interim和JRA-55这3种再分析资料,根据三峡库区33个气象站点1991~2016年的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通过时序分析、相关分析、偏差百分比等多种方法对再分析资料在三峡库区的准确性、适用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选取再分析资料,以趋势分析、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等方法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时间序列还是空间分布,3种再分析资料对于气温的再现均好于降水,但对各季节的气温都有所低估,冬季与站点观测相差最大; ERA-Interim极大高估了三峡库区的整体降水,同时ERA-Interim和JRA-55对冬季降水有较大低估,偏差百分比在-40%左右;综合来看,CRU再分析资料在三峡库区的可靠性最高。蓄水后三峡库区的整体气温变化均由蓄水前的显著上升趋势转变为略微下降,年降水及春季、夏季降水无明显变化,秋季降水则在蓄水后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冬季降水在蓄水后有明显下降;蓄水后库尾长江以北的重庆、北碚等地升温幅度要高于邻近地区,蓄水前后降水的空间变化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局地性; EEMD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气温和降水均存在2~3a、5a和7~8a左右的准周期变化,且三峡库区近年的年平均气温变化较为平缓,未来降水可能出现增多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学军
抢抓“三大”机遇实施“两突”战略──关于搞活三峡库区商贸企业的思考马学军商贸企业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中,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从思想观念到经营管理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各种矛盾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集中反映出来。面对当前的困难,三峡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彦春 王孟钧 戴若林
三峡工程蓄水后,由于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水环境状况呈逐渐恶化的趋势,库区的水环境安全问题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三峡库区的水环境安全关系到库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南水北调工程的顺利实施、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以及三峡工程的成败,更与整个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在论述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现状的基础上,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作为特殊水域予以保护、改革流域管理体制、实行补偿机制、完善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加强应急机制建设等战略建议。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水环境安全 战略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蜀庆 宋福忠 任宏阳 罗峰 欧春华 孙建华
本文从工业、农业以及城市生活用水等方面入手,研究了三峡库区水污染现状和面临的问题,预测了水污染变化趋势,从三峡库区的水环境容量出发,提出了主要污染物削减指标。研究了三峡库区的水污染的一般规律,经济发展对三峡水资源影响和保障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的途径和方法,从管理体制、经济激励机制、法制建设和技术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水环境安全战略目标和措施,建立了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预警指标体系,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水环境安全 战略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崇举
本文从长江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严峻挑战的现实出发,在研究了城镇功能与第三产业的关联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江三峡库区恢复、重建,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必须优先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思路与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艳芳 才惠莲
水环境生态补偿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水环境进行有效保护的手段之一。从三峡库区水环境生态补偿的立法原则和法律架构两方面对三峡库区水环境生态补偿立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态补偿 立法原则 法律思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万民 李云燕
为提高三峡库区城镇后续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在总结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库区面临的移民居住环境较差、库区生态环境恶化、地质灾害突出等问题,以人居环境建设为核心内容,建立了"城镇总体空间格局优化—移民住区品质提升—城镇建设生态与安全保障"多层次性的库区人居环境建设思路。从"时间—空间—人文"三位一体的视角,探讨了库区人居环境变化的核心驱动力机制,为库区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参考。
关键词:
后三峡时代 人居环境建设 思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白世彪 闾国年 盛业华
对三峡库区选定的研究区域,建立地质、地形等滑坡因子空间数据库和滑坡空间分布数据库(比例尺均为1:10000),利用GIS技术对滑坡和各影响因子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得出滑坡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类属:Q4、J1x,J1z、S岩性岩组;90m以下、90~135m和135~175m三个高程带;15~20m局部高差;10°~15°、15°~20°和20°~25°坡度;北向、南向和西北向方向和1~1曲率范围。研究的结果是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基础,可以帮助指导库区滑坡灾害管理、土地利用等。
关键词:
GIS 三峡库区 滑坡因子 统计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甘彩红 李阳兵 邵景安 王永艳
本文以奉节县的27个乡镇为研究区,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分析方法,借助Erdas8.5、ArcGIS9.3以及Fragstats3.3软件,分析了三峡库区腹地奉节县27个乡镇2010年耕地压力空间分布规律,讨论了耕地压力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及优化调控措施。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耕地受其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在不同岩性、地貌、坡度上分布差异显著;②耕地压力空间差异较显著,长江以北大部分乡镇耕地压力指数小于1,而南部乡镇耕地压力指数基本上大于1.5。根据耕地压力指数偏离1的程度且经校正将研究区分为4类区,包括无压区、边缘区、低压区和高压区;③由于北部地区开垦了大量的坡耕地,缓解了耕地压力,使...
关键词:
耕地 耕地压力 土壤侵蚀综合指数 奉节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亚飞 董景荣
战略产业是指影响一国或地区经济长期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升级转换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起根本性、全局性作用的产业。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当前产业空心化问题严峻,缺乏能起带动型的战略性产业。文章在对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三峡库区既有的静态比较优势资源,并充分整合动态的技术、人才等战略性资源,提出了培育三峡库区战略性产业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 战略性产业 培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