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63)
2023(6428)
2022(4752)
2021(4463)
2020(3632)
2019(7809)
2018(7815)
2017(14440)
2016(8236)
2015(9451)
2014(9726)
2013(9026)
2012(7878)
2011(7156)
2010(7149)
2009(6467)
2008(6435)
2007(5750)
2006(5430)
2005(5022)
作者
(21615)
(17854)
(17646)
(17452)
(11416)
(8496)
(8239)
(7087)
(6936)
(6405)
(6160)
(6008)
(5804)
(5710)
(5563)
(5458)
(5339)
(5333)
(5332)
(5212)
(4761)
(4377)
(4296)
(4286)
(4084)
(4060)
(4013)
(3959)
(3697)
(3554)
学科
(31234)
经济(31084)
管理(19121)
(18999)
(16843)
企业(16843)
中国(11955)
方法(10553)
理论(10200)
业经(10009)
(9839)
(9817)
(7193)
(6743)
教育(6697)
数学(6523)
数学方法(6443)
农业(6288)
教学(6168)
(6081)
地方(5657)
(5588)
(5470)
发展(5018)
(4998)
(4501)
财务(4488)
财务管理(4486)
社会(4402)
(4395)
机构
大学(113794)
学院(113269)
(41158)
经济(40136)
管理(38826)
研究(38083)
理学(33006)
理学院(32578)
管理学(31862)
管理学院(31641)
中国(27005)
(24123)
科学(22498)
(20856)
(20752)
师范(20613)
(18634)
(18009)
中心(16850)
研究所(16609)
师范大学(16604)
财经(16415)
(16221)
教育(15729)
北京(15498)
(14924)
(14332)
业大(13804)
技术(13540)
(13159)
基金
项目(71612)
研究(57398)
科学(56908)
基金(49957)
(42260)
国家(41789)
社会(37041)
科学基金(36065)
社会科(33723)
社会科学(33710)
教育(30249)
(28663)
基金项目(25703)
编号(25446)
(24045)
成果(22468)
自然(21262)
自然科(20815)
自然科学(20811)
自然科学基金(20452)
资助(19510)
课题(18586)
重点(16600)
(16441)
(15922)
项目编号(15336)
(15265)
(14877)
教育部(14773)
规划(14755)
期刊
(50691)
经济(50691)
研究(37618)
中国(29005)
教育(27698)
学报(17357)
(16949)
(16392)
科学(15464)
管理(14993)
大学(13820)
学学(12267)
技术(10923)
农业(10862)
(9049)
金融(9049)
财经(8986)
业经(8275)
经济研究(8081)
职业(7880)
(7820)
图书(7577)
问题(6608)
(5881)
书馆(5670)
图书馆(5670)
(5633)
论坛(5633)
(5568)
(5344)
共检索到177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常亚慧  李永康  
传统中作为引导者与价值传承者的"师者"身负多种职能,其中要者乃在于道德和神启,专业能力居于次位。教师专业化则秉持"专业教师"之现代教师观,强调作为专门职业的教师所应具备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其根源是现代社会所信奉的工具理性。由此,教学工作变成了一项技术任务,教师则成了"匠人"式的普通职业者。教师专业化在两种不同的教师观之间产生了内在张力,受此影响的教师教育又加剧了这一情况。谨防表层专业化、确立合理教师观、革新教师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雄熊  
高职教师专业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高职教师个体专业化,二是高职教师职业专业化。前者主要指高职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高,后者主要强调高职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从社会学的视角看,高职教师个体专业化是在"冲突-互动-协调"中"主动社会化"的过程,促进其专业化的主要路径是反思研修、联企锻炼、教研活动和同行互助;高职教师职业专业化是在"规范-习范-改善"的组织功能提升中"应答社会化"的过程,促进其专业化的主要路径是建立健全高职教师专业标准、教育体系和专业伦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邓建玲  
注重教师自我反思,成为教师职业成长模式的鲜明特色。教师反思的内容可从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得失等方面入手。反思、整理知识,能促进教师个人知识的增长和专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秀英  周志刚  
"双师型"教师和教师专业化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两个热点问题。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是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筛选和比较分析,阐述了"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内涵,探讨了"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标准,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化策略,对未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我国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阳春  
为什么没有接受过教师教育的人同样能够当老师,甚至当得也很好?教师专业的不可替代性究竟体现在哪里?作者从“基点”的角度入手,分析“教师专业的不可替代性”,澄清教师专业“被替代”的深层原因,确立教师专业化的真正基点,值得一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凯  
教师的专业活动是一种道德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以道德为教育的最高使命,用道德导引教育实践,以道德为专业服务手段,凭借道德获得社会声誉。因此,道德才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我们需要聚焦道德维度重新思考教师专业化,以道德为基,重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关淑萍  
教学反思在提升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对教学反思的认识、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策略和具备的条件等方面,并提出了促进和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一些方法,以期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水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海燕  
反思性教学包括对教学理念、教学过程、高职学生的反思,方法具体,形式多样。面对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教育理念陈旧,专业素质能力不强;学历和职称情况不理想;教师组织力量薄弱,专业化培训针对性差的现状,提出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持续、自主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并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有利于促进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未来用人单位之间的互动等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继平  
我国职业教育界关于职业教育教师"双师型"问题的研究已经持续十多年,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对"双师型"的理解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日前,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撰文,从历史和逻辑两个维度,结合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对"双师型"问题作了探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静  张恒正  
随着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深入,"双师型"教师的社会需求进一步增强,越来越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骨干力量,而其专业化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职业院校保持发展活力,必须重视"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培养和建设,多方着手强化队伍建设,推动办学水平的提高,培养高质量人才,擦亮专业品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管辉  谢登斌  
德国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先后经历了中世纪初孕育时期"培训者"的诞生、19世纪萌芽时期"职业教师"的出现,到20世纪初一般发展时期由"培训者"向"教育者"的转变,再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蓬勃发展时期向专业化、学术化迈进的过程,由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并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呈现出新的景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博  庞学光  
专业化教师的称谓源于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认可。教师专业化的实质是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优化。而教师职业社会功能的实现,则是教师个人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价值取向等各项素质,在教学工作中系统化作用的结果。评价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从其整体的工作成果和各项素质发展状况两个层面来开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文梓  
立足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考察教师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思教师专业化的困境与危机,"觉者为师"是教师发展的另一种路径。觉者为师是指教师对自我人生的自觉,成为自觉自主的"我";对教育的自觉,成为"人师";对文化的自觉,担当时代使命。觉者为师,是超越教师专业化困境的内在要求;是中国从富强走向文明的迫切要求;是超越现代化危机的必然要求。走向觉者为师教师需要自我更新教育生活、积极建设社会生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蒲阳  
教师并非天然是知识分子,而是具备了相应的三方面特征而"成为"知识分子的,即自由漂浮与非依附性;充当社会良心、投注社会批判;为理念而生、勇于质疑创新。然而,在教师专业化的现实背景下,由于对专业化的误读及推行的失当,上述几方面特征却在悄然消隐,教师专业化则呼唤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其公共特征的复归。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宏安  
 在我国,学科教育学已构成学科(科学分支)。学习学科教育学、发展完善学科教育学理论就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工作。本文从关于教师知识结构的理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和现在的教师教育体系出发,探讨了如何促进教师(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回答了"教师的专业是什么"、"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什么"的问题。指出教师的专业是学科教育,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学科教育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