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91)
- 2023(6637)
- 2022(5614)
- 2021(5705)
- 2020(4702)
- 2019(10666)
- 2018(10575)
- 2017(19489)
- 2016(10711)
- 2015(12625)
- 2014(12386)
- 2013(12345)
- 2012(11995)
- 2011(11000)
- 2010(11121)
- 2009(10467)
- 2008(10476)
- 2007(9564)
- 2006(8709)
- 2005(7865)
- 学科
- 济(47103)
- 经济(46944)
- 管理(27832)
- 业(24372)
- 方法(20989)
- 企(20274)
- 企业(20274)
- 中国(17760)
- 数学(16552)
- 数学方法(16352)
- 农(12840)
- 贸(10902)
- 贸易(10892)
- 易(10697)
- 财(10696)
- 业经(10295)
- 学(10054)
- 制(9834)
- 和(9285)
- 理论(9088)
- 农业(7753)
- 银(7677)
- 银行(7671)
- 行(7419)
- 融(7127)
- 金融(7125)
- 教育(7024)
- 关系(6998)
- 地方(6895)
- 策(6886)
- 机构
- 大学(159440)
- 学院(154547)
- 济(69481)
- 经济(68263)
- 研究(59509)
- 管理(54986)
- 中国(47254)
- 理学(46442)
- 理学院(45840)
- 管理学(45045)
- 管理学院(44760)
- 京(35288)
- 科学(34220)
- 财(32664)
- 所(30275)
- 研究所(27190)
- 中心(26370)
- 财经(25590)
- 农(23533)
- 经(23469)
- 北京(23310)
- 经济学(22848)
- 江(22442)
- 范(22074)
- 师范(21910)
- 院(20718)
- 经济学院(20438)
- 业大(19314)
- 财经大学(19045)
- 农业(18273)
- 基金
- 项目(97375)
- 科学(77280)
- 研究(73902)
- 基金(72345)
- 家(63005)
- 国家(62486)
- 科学基金(52670)
- 社会(50087)
- 社会科(46431)
- 社会科学(46418)
- 基金项目(36808)
- 教育(34466)
- 省(34125)
- 自然(31045)
- 资助(30563)
- 自然科(30377)
- 自然科学(30369)
- 划(29963)
- 自然科学基金(29863)
- 编号(29243)
- 成果(26342)
- 部(23602)
- 重点(22208)
- 中国(21833)
- 国家社会(21647)
- 教育部(20703)
- 课题(20628)
- 发(20469)
- 创(19365)
- 大学(19311)
共检索到251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建华
服务社会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也是不断获取知识、方法创新的重要源泉。准确判断社会发展趋势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功能。要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民族风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振磊
促进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发展,重点打造学科交叉类创新平台。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大命题。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深刻阐释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为新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中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永进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起到了开创性和奠基性作用。他在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等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实现了话语体系的创新性构建;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作用,明确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方针,推动了学术体系的方向性发展;参与制定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指导设立相关研究机构,支持图书报刊的编辑出版,促进了学科体系的时代性完善。考察毛泽东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历史经验,对于繁荣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异宾
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要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充分体现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功能。让理论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哲学社会科学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东刚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创新在各项事业中的重大作用。党的十八大做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学术环境的重大举措。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突出了创新在积极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异宾
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要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的特色,充分体现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承担着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功能。让理论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当务之急,更是长远之计。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哲学社会科学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君
马克思主义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和根本遵循。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才能真正推动中国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最鲜活、最科学、最有效的中国理论。在深刻变革的时代,解决中国问题不能简单套用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也不能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更不能简单套用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和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没有现成的理论和教科书可用,一切刻舟求剑、照猫画虎、生搬硬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春学 郭冠清 赵学军 汤铎铎 袁富华 邓曲恒 朱恒鹏 杜创 金成武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系统阐明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特殊性、紧迫性和创新性,阐明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路径,指出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方向,开辟了一条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道路,开启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大推进、大发展的春天。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反复讨论,将"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作为工作重心。2017年5月16日,在"纪念习近平同志‘5·17讲话’发表一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启动了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研究工作,围绕当前亟须深化研究的9个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春学 郭冠清 赵学军 汤铎铎 袁富华 邓曲恒 朱恒鹏 杜创 金成武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系统阐明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特殊性、紧迫性和创新性,阐明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路径,指出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方向,开辟了一条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道路,开启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大推进、大发展的春天。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反复讨论,将"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作为工作重心。2017年5月16日,在"纪念习近平同志‘5·17讲话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曙光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理所当然地包括人文社科期刊体系的构建及其特色化发展。进入新时代,人文社科期刊发展的根本要求是走特色化之路。要真正做到特色化发展,就要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期刊发展的规律,探索期刊未来发展趋势,把握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和期刊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把人(编辑)作为第一位的因素,充分调动编辑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大主办单位对期刊的投入,搞好期刊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处理好栏目与整刊、学术与评价、期刊与主办单位的关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中充分发挥人文社科期刊的引领作用。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办刊者需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媚流俗,高瞻远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川生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为人民做学问、为群众拿笔杆。整合育人力量,使哲学社会科学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推动一批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学科进入并稳定在世界一流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做出全面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规律的新思想、新认识,在我国哲学社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苏金燕
[目的/意义]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建设、期刊评价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仍然存在一些待加强、待改进甚至待纠正的问题。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促进期刊发展与学术繁荣。[方法/过程]在分析我国四大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方向,最后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评价体系为例,分析期刊评价的实践创新情况。[结果/结论]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体系在三个方面还有待加强,在构建该评价体系时要坚持两个原则、五个方向,我国期刊评价实践工作在指标体系、分类机制、同行评议专家团队构建、同行评议方法等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评价监督机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莫凡
全球治理效果与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存在内在关联,全球治理的"实效"会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的勃兴,而全球治理的"失效"则会加速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的衰落。从实践来看,当代资本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在全球治理中面临"失效"境地,比如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在全球治理中的"失效"趋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全球治理中逐步发挥出"实效",比如当代中国经济理论、"和谐世界"理论、中华传统文化在全球治理中的"实效"。因此,要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必须推动中国特色哲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天权
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软实力和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提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是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承担着光荣使命和崇高责任。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研究型、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晓晶 吴卫星 李建军 王擎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金融强国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是“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①。这“六个强大”是关于现代金融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基本要义。在“六个强大”中,前两强即强大的货币和强大的中央银行,可以说是金融强国的最核心标识,是金融强国的纲;后四强是金融强国的重要支撑,是金融强国的目。这里,我想主要就强大的货币与强大的央行做一些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弘扬中华文明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学习体会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管理学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进一步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视阈下成人教育学科的研究与发展——第三届全国教育高端学术论坛综述
《中国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哲学
论哲学社会科学在实现江西崛起中的重要作用
发挥民族高校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独特作用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演进轨迹与发展趋势
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的社会功能